精神病药都有什么副作用?正常人吃了会变成另一个人吗?

精神病药都有什么副作用?正常人吃了会变成另一个人吗?,第1张

抗精神病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有精神障碍的药物。目前多数是西药,副作用明显,这也治疗必须承担的风险。

如果笼统的讲,镇静作用越强的药物,用药剂量越大,副作用越明显,对心血管和肝脏毒性也越大。但是随着新型药物的出现,也在渐渐打破这个规律,出现了一些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药物。但还是有些副作用的,总结一下:

1、肌张力障碍

一些不自主的肌肉障碍的表现,比如面部怪相和扭曲、运动减少、动作笨拙、肌张力高、震颤、眼上斜,甚至感觉烦躁、焦虑的情况更加严重了,往往这些表现是无法控制的。这些症状往往在服药早期出现,随着持续的服药,症状会减轻。

还有就是迟发性运动障碍,口舌颊不自主的运动,这通常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

2、神经系统相关

多数抗精神病药可诱发癫痫样发作。还能表现为自主神经的失调,出现口干、便秘、麻痹性肠梗阻、视力模糊、青光眼、尿潴留、性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心律紊乱、心肌损害等问题。也可能表现出过度镇静,表现出睡眠过多、难以醒转、软弱无力等,甚至引起抑郁状态。

3、内分泌相关

可能会出现体重增加、月经紊乱、催乳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机能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是可逆的,适当调整药量或对症处理一般可恢复。

4、长期服用,可能造成肝损伤、引起心血管毒性,过量使用会中毒。正常人吃了会有什么问题?

精神病人主要是想通过药物进行精神治疗,伴随出现上述副作用,实属于无奈之举,利大于弊时才会使用,毕竟谁也不想吃这些药物。

但正常人不一样,没有精神病不需要治疗,所以正常人吃了,同样会出现上述的不良反应症状的同时,药物本身带来的镇静作用就成了最大的副作用。正常人吃了也不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但大多数会表现出睡眠过多,软弱无力,精神迟钝等症状。

吃了这类药后更不会说变成“疯子”,但上述副作用在正常人身上会表现的更明显一些。短期服用及时停药后,问题不大,多数副作用症状可自行恢复。但长期应用造成的肝损伤和对心血管造成的毒性,需要做肝功、心电图等检查。抗精神病药引起药物性急性肝损害仅次于抗结核药物。

不药博士简介

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你好: 简单地理解,如一楼也行。确实抗精神病类药物最终产生的结果就是两种,要么是抑制,要么就是兴奋。但是,这也只是简单理解而己。副作用,毒性作用这些就不提了,毕竟这类经大部分经过肝肾代谢,而且,中国人中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七的人缺乏相应的肝代谢酶,会加重此类药物的毒副作用。不过,并不是吃了这些药之后就会变成“疯子”,由于这些药物当中也有物质活性成份,所以,与吸毒的情况类似。时常服用之后容易产生的症状为:过度睡眠或者过度缺乏睡眠,精神亢奋或者抑制,呆坐沉默或者是无法静坐,肢体僵直或者出现不同程度颤抖,记忆散乱,逻辑能力严重受限或受损,思维抽空或者思维异常活跃,出现幻觉,感觉异常敏感,出现妄想躁狂,行为控不良等。由于它长时影响我们的脏器,所以,还会伴发着高血压或者低血压,高血糖或者低血糖,肝肾心肺功能异常导致的肝脑,肾脑,心脑综合症,代谢紊乱导致的内分泌紊乱和体质酸碱平衡失调所致中毒,肠胃功能紊乱,自主和非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性功能奋进或减退(一般称性功能障碍),由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的男性女性性别特征变化,由内分泌紊乱所致的骨质变化等等。最重要的是,这些药物会导致神经递质分泌功能紊乱,相关脑功能区神经细胞减少或者增多,脑内微循环障碍,脑内代谢障碍及代谢毒物排泄障碍,由这些原因所致的复杂而多变的中枢神经疾病症状。 所以,没有人想吃这些药,是不得不吃。吃了之后的毒副作用依据于抗精神病药物的药代动力特征,药物作用靶位而呈现不同的结果。不过大体如上。 你在补充里的说法是正确的。如果你细细研究过临床上所运用的药物,你会发现,一部分药物原来的作用并不是用来治病,而只是作为染料啊,杀虫剂啊之类运用。你提到的医师开具的那些药,如果不是用来治疗抑郁症,那么,一般就是用在治疗精神疾病的阴性症状上的,外加护理肝脏的药物。你最后罗列的那些药,基本是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般人是不可能去吃这些药,也不可能轻易获得这些。我只是想,你之前或者是现在是不是正在吃这些药呢?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只要询问医师或者是查阅药物副作用说明就行了。反应我就不多了,上面罗列过,而且药品说明书当中也有说明。

你的姐姐服用的药物,如氯氮平和阿立哌唑,都是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苯海索是缓解抗精神病药可能导致的锥体外系副反应的药物。如果是健康个体,就是没有精神病性障碍的患者,服用了氯氮平和阿立哌唑(即使剂量不是特别大),很可能会有困倦和嗜睡、浑身僵硬、双手震颤、面具脸等等表现,可能还有其它副反应,如流涎、急性肌张力障碍如扭转痉挛和上脸上翻等;还可能出现其它的副反应。在你姐姐这个病例中,苯海索主要是想缓解阿立哌唑可能出现的锥体外系副反应;相对而言,氯氮平这方面的作用少些。

从这位医生的处方看,他给的药物就是治疗妄想症等精神病性障碍的药物,治疗是符合你姐姐临床表现的,是有针对性的。我想,他说“抑郁症”,可能就是不想给你们家人增加太多压力,也便于你的姐姐接受这些药物吧。

我在好心情平台上看到,一个患者也问了这个问题。好心情互联网医院的王亚刚医生给回复的,他说: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误服药物,比如孩子比较小的时候,误把父母的药当做好吃的食物误服掉,又如老鼠多的地方,有人会把老鼠药洒在一些食物上,而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有可能误食,再者就像这个问题所述,正常人不知情误服了精神类药物,那么会有什么后果呢?又该怎么处理呢?

我先告诉大家,任何的误服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且不说毒药,就是普通的药物误服都有可能产生一些毒副作用,都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去医院就诊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一个时间和要点,

第一,在2个小时以内,因为这个时间内洗胃很有效果;

其次,把误服的药物一定要带上,即便是没有药,也要知道误服的药品名。

今天主要说说正常人误服精神类药物可能有什么后果,其实精神类药物有很多的类型,比如我们比较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像利培酮、氯氮平、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等,再如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氟西汀、文拉法辛、度罗西汀、西酞普兰等,心境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钠、丙戊酸镁等,还有通常所说的安眠药:安定、阿普唑仑、三唑仑等。

这些药物大多数都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所以正常人服用后可能多少会有一点镇静作用,表现为嗜睡,具体的以身体素质和服用的药物剂量有关,我一个同事曾经自己用了半片喹硫平从第一天晚上睡到第二天中午2点多,还有一个同事失眠,用了1片喹硫平照样没睡着,所以存在个体差异;

此外还有可能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但是一般出现的几率不是很大,因为现在临床上一代药慢慢在淘汰,这种情况要去医院对症处理;此外一般来说正常剂量内除了过敏,不会出现其他比较严重的后遗症,但是安全起见建议最好带着药去急诊科挂号观察,医生会根据服用的药物种类和剂量选择洗胃,儿童更应该去医院就诊,有条件最好是洗胃,当然了如果孩子的家长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误服,当场能催吐出来也是可行的,但是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孩子的咽喉部。

洗完胃适当的多喝水促排泄即可。特别严重的副作用,需要请精神专科医生会诊,帮助判断治疗。

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你要想了解更多,也下载一个好心情APP,亲自去问医生吧。

   精神病 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那你知道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

 抗精神病药物的传统分类,可以分为经典药物类、非典型药物类、新型非典型类

 经典药物类:主要含氯丙嗪、氟哌啶醇、舒必利等。

 非典型药物类:主要含氯氮平、利培酮(维思通)、氟哌利多、喹硫平等。

 新型非典型类:奥氮平等。

 第一与第二类均对精神病的阳性症状(妄想、幻觉、紧张、言语混乱等)效佳,但对其阴性症状(淡漠、少语、社会退缩等)效果不佳,只有第三类对阳性与阴性症状效果均佳。对于 心血管 系统的不良反应,以第一类较多,第二类次之,第三类药物未曾发现心血管的副作用。

 但是,学术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休斯特博士等人将精神安定剂分成两组:①高强度作用组:含氟哌啶醇、三氟拉嗪、奋乃静、氟奋乃静等;②低强度作用组:含氯丙嗪、氯氮平、硫利达嗪等。他们的结论是,高强度作用组的心血管副作用显着低于低强度作用组,因此高强度作用组的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是相对安全的。

 延长 心电图 QT间期

 古雷博士指出精神病患者因心血管问题而死亡者远较一般人群为多,这是因为不少抗精神病药物都可延缓心室的传导与复极,除延长心电图中的QT间期外,还可引起口干、 便秘 、心动过速、直立性低 血压 等副作用,其中以低强度作用组(氯丙嗪、氯氮平等)的副作用较显着。古雷等按延长QT间期作用的大小,将抗精神病药物分成五组:

 ① 高度危险组

 硫利达嗪、匹莫齐特、舒托必利等。

 ② 次高危险组

 氯丙嗪、氟哌利多、舍汀度等。

 ③ 中度危险组

 氯氮平、氟哌啶醇、奋乃静等。

 ④ 低度危险组

 利培酮、喹硫平等。

 ⑤ 无危险组

 奥氮平(再普乐)等。

 引起扭转型室速

 抗精神病药物延长QT间期最严重的后果是可以引起扭转型室速,它的特点是心室频率为160~280次/分,平均220次/分,比一般的室速快,并且每隔3~5个心搏,逐渐倒转其方向,出现围绕其基线而扭转波峰的方向,因此称为扭转型室速(TdP)。TdP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十余秒,发作可自行终止,也可反复发作,若不及时采取 措施 ,可迅速演变为心室颤动,引起猝死。

 扭转型室速促发因素及其预防

 ① 女性发生扭转型室速的几率比男性多2倍。

 ② 老年及人体敏感性高的人易发。

 ③ 原有心动过缓、传导阻滞或心力衰竭的人好发。

 ④ 服用排钾类利尿剂(双氢克尿噻、速尿等)引起低钾血症者。

 ⑤ 抗精神病药物与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合用时,尤其是奎尼丁、胺碘酮、索他洛尔等药物合用时易发。

 ⑥ 抗精神病药物与部分抗抑郁药同用时易发。

 只要注意预防以上易发因素,在服抗精神病药物时,定期检测心电图,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血管的副作用是可以避免的 。

抗精神病药的 注意事项

 (1)避免劳累:服抗精神病药多有肌肉紧张或协调运动不良,血压降低或导致直立性低血压,抗焦虑催眠药多有松弛 神经 肌肉作用,导致头昏、肌无力等,如劳动量过大可加重药物副反应,诱发肌肉拉伤、摔伤、心律失常等意外。

 (2)避免高空或仪表电器机械等操作。因精神药物可影响病人头脑清晰度和反应能力,如从事这些工作,容易出现差错或意外。

 (3)避免饮酒少吸烟:饮酒可加重药物对机体的抑制,吸烟可降低精神药物的疗效,不利于治疗和早日康复。

 (4)不可随意大幅度增减剂量:药物剂量的增减都是由小剂量循序渐进的,这样能保持血药浓度不大幅度波动,机体能够耐受和适应。如剂量突然增大或减少,不仅会出现药物反应,还会诱发 癫痫 及迟发性运动障碍,给患者造成痛苦。

 (5)长期服用精神药物要补钾:长期服药除按照各药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作好防范外,如作心电、脑电、 血液 、血药浓度的监测等,还要注意补充钾离子,以防肌无力、肌麻痹、心律失常。

 (6)药物依赖:多见于抗焦虑抗失眠药使用者。一旦停服可出现失眠、心神不安、压抑沮丧、乏力、不思饮食等,服药后又很快缓解,不服则持续存在或加重。为避免药物依赖,要定期调换药 物品 种。

抗精神病药的治疗特点

 (1)氯丙嗪:本药具有较好的抗精神病作用,镇静作用强,目前仍是精神科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主要用于治疗 精神分裂症 各型、躁狂症及伴有精神运动性兴奋症状的其综精神 疾病 。口服给药宜从小剂量开始,初次剂量25-50mg,每日3次,逐渐加量,常用治疗剂量为300-600mg/天,最高日量可达800mg,一般2-3个月为一疗程。常见的副反应有口干、心动过速、嗜睡、体位性低血压、皮疹及锥体外系反应,偶尔可发生药物性肝炎及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毒副反应,长期大量应用可以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

 (2)奋乃静:主要用于 幻觉妄想症 状比较明显的病人,其镇静作用较氯丙嗪为弱,常用治疗剂量为30-60mg/天,常见的副反应为锥体外系症状,对内脏的毒副作用小,比较安全,老年人多选用奋乃静。

 (3)氟奋乃静:作用与奋乃静相似,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都有效果,尤其对违拗、行为退缩的慢 性病 人更为适宜,常用治疗剂量为10-40mg/天,常见的副反应是以静坐不能、震颤、急性肌张力障碍为主的锥体外系反应。

 (4)三氟拉嗪:对急慢性幻觉、妄想有效,多由于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可以活跃情感、改善接触,有振奋作用。常用治疗剂量为10-60mg/天,其副反应以锥体外系症状多见。

1 吃精神病药的副作用

2 抑郁症吃药的副作用

3 服用精神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

4 常服氯氮平的副作用

5 什么药物治疗神经病

你好:

准确地来说,心境稳定剂只是对大部分人有情绪稳定的作用。但是,在服用这类药物的过程当中,出现一部分人情绪变得更糟糕,甚至变得燥烦的情况。所以呢,药物的应用,得有一段时间来看它是不是适合用在哪一个人身上。其实医生开出处方,只是依据于大部分人服用这种药物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药效,所以,他们也并不能提前就预知到你服用之后,或者是患者服用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特殊反应。但服用这类药物,本身就需要有一个复诊期,或者是在服用一个月之内就可以感觉到它们是不是有治疗作用。如果没有,就得及时和医师联系,告诉他明确的感受是怎么样。毕竟,患者服了药物,还是需要将情况报告给医生才对。但是呢,你提到的吃了抗抑郁药,是不是一定会变得情绪不稳定,这还是药物的个体化反应的证明。强迫是焦虑的一种。而焦虑与抑郁两者还是有差别的。特别是在情绪表现上。抑郁是以情绪的抑制为主要特点,而焦虑则是以情绪的易触发,或者是情绪高敏度为特点。所以,一般而言,治疗上会有不同的重点。但如果脾气的变化是自服药之后起,那么,如果一到二个月还是不能消除此症状,那么,就意味着该药并不适合你继续服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7982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