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彬有礼如何造句

彬彬有礼如何造句,第1张

彬彬有礼

读音:bīn bīn yǒu lǐ

释义: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近义词

温文尔雅 落落大方 必恭必敬 文质彬彬 礼贤下士 文质斌斌

反义词

丑态百出 出言不逊 出口伤人 蛮不讲理 傲慢不逊 傲慢无礼 没上没下 专横跋扈 破口大骂 蛮横无理

用法

褒义,定语,联合式。

造句

1彬彬有礼,对每个人都满脸堆笑。

2对待客人要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3总是练习着彬彬有礼且老成练达。

4他总是一副绅士的样子,彬彬有礼。

5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

6我们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

7你对别人彬彬有礼,别人也会对你有礼貌。

8他非常富有,出身古代的世家,且彬彬有礼。

9她看见来了一个穿着体面的人,猜想是位女士,便彬彬有礼地迎上前去。

10我们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看你这人,好似彬彬有礼,实则鲁莽至极!

11他熟视无睹地看着有人彬彬有礼地让座。

12他对于不听从训导的人总是和颜悦色、彬彬有礼。

13他这么彬彬有礼,殷勤备至。

14那些身着西装,戴着领结,彬彬有礼的男人,总是被称为绅士。

15小明的爸爸对待别人总是彬彬有礼,很有绅士风度。

16他看起来温文尔雅,行为举止彬彬有礼,很是讨人喜欢!

17我们的儿子在来访的长辈面前彬彬有礼。

18首先,这是一件刻意的彬彬有礼的事件。

19彬彬有礼的举止和谈吐,对面试来说非常重要。

20这个人与其说他很谦虚,不如说他彬彬有礼。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指人应该有这样的品质,然后才可称得上是君子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文质彬彬是我们今天常用到的一个词汇,形容一个人看起来文雅有礼的样子,这个词汇来自于孔子关于君子的一番评论,它最初的意思和今天不大一样;《论语·雍也》一章记载说,“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而文采多于朴实,又有些华而不实。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有意味的是,“文”这个字的早期字型是一个身上有文身图案的人形,也就是说文最初的意思就是文身的图案。原始人开始在自己赤裸的身上刺上美丽的花纹,这是试图把自己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文化觉醒。后来人类发明了各种美丽的服饰来打扮自己,再后来人们认识到人的美丽更在于丰富的学识、礼貌的举止和文雅的谈吐,这时人类就已经从野蛮进入了文明。  人类从文身的时代到出现文质彬彬的君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孔子的贡献在于:他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可以经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人格。而且他认为这正是人生的价值,也正是人生的美丽之所在。  好,在节目的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在用文质彬彬这个词的时候,往往是指一个人文雅的外表,然而最初孔子的意思并不是这样的。孔子认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内在品德都很重要、不可偏废。人们要经过长期的修养磨练才能表现出文质彬彬的风采。而这样的文质彬彬,才能称得上君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79739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