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摩衍那》是一本怎样的书?

《罗摩衍那》是一本怎样的书?,第1张

分类: 人文学科 >> 外国文学

问题描述:

作业上有这么一道题,可我又没有读过,请你们帮我解答一下,谢谢。

解析:

《罗摩衍那》即《罗摩的生平》或《罗摩传》,它与《摩诃婆罗多》并称印度古代两大史诗,也是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学的重大贡献,它在印度文学史上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崇高的地位。

史诗的传说作者是蚁垤。关于这个人印度有很多传说,不少传说充满了神话色彩。但是现存形式的《罗摩衍那》并非出自蚁垤一人之手,有些学者认为,也许开始时蚊垤以诗体形式写了《罗摩衍那》的雏型,后来,在它的基础上经过后人的不断流传和修改,使之逐步丰富完善;季羡林先生经过多年研究后指出,也许蚁垤对于以前口耳传的《罗摩衍那》做了比较突出的加工、整理工作,使得这一部巨著在内容和风格上都得到了较大的统一性,因此他就成了“作者”。当然,在他以后,《罗摩衍那》仍然有一个长期的流传和发展过程。所以《罗摩衍那》是印度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成书时代也说法不一,几十种意见。有的认为,它可能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以前,有的说它形成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等等。

《罗摩桁那》这部史诗比《摩诃婆罗多》的篇幅要小,全诗共分七篇,约有24000多颂,但它故事集中,结构平整,在主题以及艺术手法甚至修辞譬喻的技巧上都树立了典范,是古典诗人的先驱。因此,《罗摩衍那》被印度称为“最初的诗”,给后来的长篇叙事诗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奠定了格式的基础。

《罗摩衍那》的主要内容是描写英雄罗摩和他妻子悉达一生的故事,可以说是一篇对战胜艰苦和 的英雄的颂歌。但是由于婆罗门权贵对这部民间叙事诗的侍统进行了窜改,所以《罗摩衍那》中通篇充满着下层对上层唯命是听,听天由命的思想。

今天,正统的印度教徒认为《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都是不可侵犯的圣典,并把它们看作是解决宗教、哲学和道德等问题争论的指南。因此,在印度,《罗摩衍那》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2000多年来,妇女们崇拜悉达,认为她是贤妻良母的典型。亿万人顶礼膜拜罗摩,把他尊为圣哲和楷模,表示问候、祝福时,人们口中就连呼“罗摩,罗摩”,两熟人相见时也说:“罗摩,罗摩”即你好;发生了不应发生的事情时,表示惊讶也说“罗摩,罗摩”。

至于“史诗”中那位神猴哈奴曼,更是受到狂热的崇拜,不少地方猴庙林立,里面还有许多猴子,特别是北方,更为普遍。所有这些,都与《罗摩衍那》密切相关。直到今天,人们离开那种神话时代已非常遥远,但《罗摩衍那》的故事还仍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文化,在许多地方的节日 上,不是观看《罗摩衍那》的有关戏剧演出,就是欣赏与此有关的歌舞表演,通宵达旦,一连几天,十几天,甚至时间更长,他们流连忘返,不知道疲倦。

《罗摩衍那》不但受到印度人民的喜爰,深入人心,广为流传,对印度人民的宗教信仰有巨大影响,而且对世界也影响很大。长期以来,它辗转被译成德文、法文、英文、俄文等等,尤其对南亚和东南亚各国的文学以及人们的思想影响更大。可喜的是,现在已有汉译本出版,季羡林先生早在1973年著手翻译《罗摩衍那》,经过5年的辛勤奋斗,己全部译出这一不朽的光辉巨著,它必将大大有利于对印度的了解,也会更加推动中印文化关系研究的开展。由柳洪平创建。

《罗摩衍那》意思是“罗摩的游行”或“罗摩传”。罗摩是古代印度传说中的人物。后逐渐被神化。

《罗摩衍那》成书不早于公元前300年,第二章到第六章是原作,第一章和第七章可能是后来(不早于公元前200年)补充进去的,原作将罗摩描绘成一位理想的英雄,但后来补充的部分将罗摩说成是毗湿奴的化身,两部分的文笔也不一致。原书依据吠陀体系推算,罗摩和罗刹魔王罗波那(Ravana)之间的战争发生在距今880152年之前,印度传统的历书都是根据这种推算编制的,但是并不为现代历史学家所接受。

印度传统认为罗摩是毗湿奴的化身,他杀死魔王罗波那,确立了人间的宗教和道德标准,神曾经答应罗摩,只要山海还存在,人们就仍然需要阅读《罗摩衍那》。

20世纪70年代大陆梵文学者季羡林、黄宝生翻译《罗摩衍那》,为全世界迄今除英译本之外,仅有的外文全译本。

《罗摩衍那》成书稍晚,书名的意思是“罗摩的漫游”或“罗摩传”,传说作者是“蚁垤”。全书共7篇500章,2400颂。史诗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主要线索,展示了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全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77277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