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观察记录案例:爱发脾气的青青

中班观察记录案例:爱发脾气的青青,第1张

案例一:

 早晨户外活动时,青青和传斌、英杰玩得正开心,突然传斌、英杰和婉崎来告状说青青又打人了,青青没有直接承认,说是别人先打他的。据了解,是因为传斌和英杰多玩了一会玩具,青青不高兴了就把玩具抢了过来,然后传斌、英杰和婉崎上前劝说反而惹怒了青青,青青就开始大声喊叫,打小朋友了。

 案例二:

 中午刚开始吃饭没多久,青青就和一旁的永华发生矛盾了,青青大怒,大声喊叫,用哭来反抗,这次没打小朋友。生气的原因是永华把菜夹到了青青的碗里。平息过后不久,青青和另一旁的骄阳发生矛盾,青青故意推骄阳的手,惹毛了骄阳,骄阳不服气就拽着青青的衣服不放,还准备打青青,被我制止了,青青不服输也准备打骄阳,又被我制止了。

 分析:

 因为种种原因,父母没有买想要的玩具、饭菜不可口、和小伙伴发生冲突等,幼儿常常会产生不良情绪。对此,有的家长用打骂、训斥的方法强行制止,有的则一味迁就,无原则、不计后果地忍让、满足……结果,孩子要么不哭不闹,养成孤僻、封闭的性格;要么我行我素,造成逆反心理,走上自我膨胀之路。

 对策:

 一、明确认识

 幼儿和成年人一样,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态度。与产生快乐、满足的积极情绪一样,幼儿当然也会产生诸如烦恼、愤怒等不良情绪。要想让孩子成为情绪的主人,我们就应该接受孩子的各种情绪,因为孩子的情绪不会因为成人的一句“你不要这样想”或者“你的感觉是不对的”就消失,只有尊重、同情孩子,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孩子闹情绪时,我们才不会惊慌,也不会急躁,更不会凭着主观意识强行阻止、压制。须知,如果聚集的愤怒不能得以释放,很可能会引起其生理或心理的疾病。

 二、做出榜样

 有的父母为了维护尊严与权威,在孩子面前不苟言笑,还有的父母生气时在家里摔盘、摔碗,或相互指责、攻击对方,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只图自己心里痛快,这尤其不可取。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为此,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又不迁怒于人、迁怒于物。如,和多年未见的好友见面很高兴,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妈妈(爸爸)今天很高兴。”工作遇到挫折了,也可以跟家庭成员诉诉苦,然后唱唱歌,说说笑话……总之,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明白,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谁都可以表达情感,宣泄情绪,但是要注意你的表达和宣泄不能伤及他人。

 三、有效引导

 虽然孩子的感受可以理解,但是不代表他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接受。一个人不能一不顺心就骂人,也不能以破坏行为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以合理的方法疏导、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

 1倾诉心声

 倾诉能化解烦恼。家长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象、体验孩子的感受,并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加以分析。有研究表明,描述情绪对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有舒缓作用。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当孩子有不良情绪时,应多问一问:“你怎么了,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讲给我听一听吧?”这样,家长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在倾诉过程中不但锻炼和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释放了自己的不良情绪,并从中获得自我调整的力量与方法。

 2转移注意

 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特别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不愉快的事情上转移到新奇、有趣的事情上。如,孩子走到玩具柜台前要求买玩具,你拒绝了,他很生气。你可以立即转移他的注意力:“看,前面还有更好玩的东西,我们去看一看!”这样,边走边看边讲故事,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孩子往往会破涕为笑。但同时家长也应该帮助孩子学习主动、自觉地控制情绪。可以教给孩子一些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比如告诉他,当他控制不了自己的坏情绪时,就在心里说:“不能打人。”“不能摔东西。”或者想想能让自己高兴的事。

 3适度宣泄

 有时候,我们不妨给孩子一点空间、一段时间,让他适度地宣泄一下,情绪自然就会好转。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宽松的心态让孩子“闹就闹吧”。比如孩子非常生气时,塞给他一个枕头供他泄愤;随他在自己房间里吼一吼,叫一叫……但这之后,一定要向孩子讲清道理,让孩子分清是非,明辨事理。

 总之,正确的认识加上科学的方法,能帮助幼儿逐步提高情绪的控制能力,疏导、宣泄不良情绪,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情绪由4种基本情绪构成:喜怒哀惧。其不同的组合构成人的各种情绪状态。

孩子并不因为成人期望她们快乐就自然而然地体验快乐,只有在生活中,通过成人有意识的熏陶和培养才能让孩子真正成为快乐的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培养儿童的情绪和情感,一方面要培养儿童积极的情绪和情感,防止消极情绪情感的产生,另一方面要让儿童学会用恰当、合适的方式宣泄或消除消极的情绪,并在这两方面的培养中,让儿童逐渐学会调控、管理自己的情绪。

创设和谐的家园生活环境,良好的情绪示范和教养态度,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

儿童生活重心是家庭,愉快、温暖的家庭生活、亲情的给予对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幼儿园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师要为儿童创设一个友爱、公正、宽松的环境,及时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并进行情感上的安慰或支持或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的情绪易受感染、模仿性强,成人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儿童良好情绪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和教师要为儿童做出良好的情绪示范,以愉快、喜悦的情绪感染幼儿,用积极的情感影响儿童。

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也应该持有正确的态度。如,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的满足,而不是一味的满足,让孩子知道并切实体会到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的,不合理的、过分的、家庭情况无法达到的要求是不会得到满足的,即使以哭闹、耍赖、发脾气等手段来威胁成人,也仍然不会得到满足;而只有合理的、家庭情况允许的需要才能得以满足。即使家庭情况允许,也不应该孩子一旦有求,家长马上就应,而应适当地延迟满足孩子的要求,以提高孩子的忍耐力,并体会到来之不易,进而体验到更高程度和更多的快乐。

应结合具体情况,注意运用冷处理的方法与说服教育的方法相结合,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渐渐地,孩子就会比较冷静,能正确地看待、解释、评价自己的要求以及不被满足的原由,这样,孩子就会逐步学会用理性情绪代替非理性情绪,并会养成自我情绪安慰和调整的习惯。

提供稳定的环境、积极的家庭和社会支持、适当的表达情感和情绪管理等方法,可帮助幼儿保持情绪健康。

幼儿时期是情绪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保持幼儿情绪健康是家长和教育者的重要任务。提供稳定的环境可以让幼儿感到安全和信任,建立积极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适当的表达情感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感,情绪管理则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这些方法可以促进幼儿的情绪和个性健康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

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表达和理解情感,增强情感沟通和交流能力。

幼儿的情绪情感有这样的表现:当没有达到目的的时候,偶尔会发脾气将面部表情和简单的情绪词语联系起来。

有的幼儿脾气会非常不好,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撒泼打滚,甚至是大喊大叫,剧烈地发脾气。这样的幼儿一般来说脾气暴躁,任性。这种不良的情绪表现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将会随着幼儿的成长,成为固定的性格特点,会对幼儿的未来发展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孩子在生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学龄前,都可能会出现焦虑的情绪。这个时候,幼儿的情绪发育尚且没有成熟,情绪还很不稳定,非常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不同年龄段的焦虑表现为不同的焦虑形式。幼儿时期最容易出现的是分离焦虑。当妈妈与幼儿分离的时候幼儿会出现极大的焦虑表现。

调节幼儿情绪方法: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情感共同体,父母是家庭情感氛围的重要主体和创造者。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首先要处理父母之间的关系。如果父母能互敬互爱,善于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尽可能表现得乐观向上,这不仅能使孩子生活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获得爱与尊重的体验,从而产生主动积极的情感。

如果家庭关系紧张,会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地发展。面对孩子的各种需要,家长要客观分析,满足其合理需要,拒绝不合理要求。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幼儿获得消极的情绪体验,可能表现出某种过激的情绪反应。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预先与孩子共同设定一些规范,逐步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在实践活动中用这种能力对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做出价值判断。

幼儿园其实可以通过观察一些儿童的情况,再入园的第一天,有很多孩子情绪是非常激动的,他们第一次面对这样的环境肯定也会感觉害怕。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情绪一般都会变得非常的焦躁,而且感觉非常的难受。在入园第一天,我觉得这样的情感案例应该是非常多的,你可以专门记录一下入园第一天的变化,这样可能就比较直接一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7608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