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情感与群体情感区别

个体情感与群体情感区别,第1张

个体情感群体情感处于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中。

1、个体情感:单个的人,具有人的普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能以单独的形式活动而有个性的实体。

2、群体情感:由于某些相同的心理社会原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乌合之众》篇目并不长,但提出的观念足以震撼和颠覆。

    本著作的创作背景,源自于作者勒庞对百年之前法国大革命种种行为的深入思考。现时,距离此书出版又一百多年,加上空间和文化的差异,书中的论点是否还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呢?那得先对其论点有个初步的了解才行。

    全书分为三卷,分别是群体心理,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不同群体的分类和特点。全书的中心论点就是“ 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之中,他的个性便湮灭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群体的基本特征:1、放纵性,群体中的个人敢于发泄本能的欲望,因为潜意识告诉我们不必担责;2、传染性,其程度足以使个人为集体利益而牺牲;3、暗示性,失去自己的人格意识,类似于被催眠。(可以联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化大革命,群体的基本特征显露无疑)

    群体的情感与道德:1、群体冲动、易变和急躁。极度容易变化,转瞬之间会从最血腥的残暴转变为最纯粹的宽容或英勇。2、群体的易受暗示和轻信,容易出现集体幻觉。3、群体情感的夸张与简单化,其夸张和情感只作用于感情,而不作用于智力。4、群体的偏执、专横和保守,群体对于传统是盲目崇拜的。(作者反复强调,个体处于群体当中,智力水平会大幅下降。这一部分的和上面的基本特征出现了很多重复,特别在暗示性方面,也可以让我们对于一些著名的网络暴力事件,以及疫情当前朋友圈变化不断的群体情绪。需要注意的是,群体放纵自己低劣的本能的同时也会树立极高的道德感,这也是文明成长的动力。)

    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1、群体的观念,必须简单明了,形象化,无关对错价值。2、群体的理性,群体无理性,把只存在表面相关的不同事物结合在一起,把特殊情况即刻一般化。3、群体的想象力,活跃强大并且敏感,引发想象力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它们的呈现方式。掌握了影响群体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是掌握了统治群体的艺术。(我们也现实生活中也观察到,形象化的故事、传说或者是演讲,常常带来了巨大的力量,无论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是牢牢掌握群体艺术的一种人)

    群体信仰采取的宗教形式:其特点是崇拜想象中高高在上的人,对施加在自己身上的神奇力量充满恐惧,盲目服从它的指令,不可能对它的教义提出异议,渴望将这些教义传播,倾向于将所有不接受它们的人都视为敌人。(各个宗教之间的争斗,甚至于各个不同“主义”之间的争斗都有着鲜明的特征)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的间接因素:1、种族。作者认为这个要素占首位,但本书并无展开。关于这观念也是为后人诟病的,这是作者本身的作为一个“种族主义者”的局限性。2、传统,代表着过去的观念、需求和情感,要在稳定和求变之间取得平衡,极其困难。3、时间,提供生长的土壤,在其中重建平衡。4、政治和社会制度。制度是观念情感和习俗的产物,改变不了群体秉性。5、教育。教育既不能让人变得更道德,也不会让人更幸福。(作者提出好的教育不是通过啃书本,而是接触事物本身,要为生活做准备)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的直接因素:1、形象、词语和套话。用词语和套话,让观念简单明了,形象化。2、幻觉。群体不需要真理,需要的是幻觉。3、经验,经验几乎是唯一能够让真理在群体心中落地生根,让幻象扑灭的有效手段,一代人的经验对下一代人没有用处。4、理性,再次强调,群体不受理性的指引。

    群体的领袖。1、群体需要领袖,群体中的人,除了对自己的专业领域之外,对任何问题都不具备清晰、理性的想法,她们没有能力自我引导,需要领袖成为她们的领导。2、领袖动员的手段:断言、重复、传染。做出纯粹而简单的断言,不加任何推理和证明,不断重复、传染。(无论是一个领导者的竞争宣言,或者是一个明星对于一个代言产品的推广,我看也不外乎者三种手段)。3、名望,名望是某个人、某件作品或某个观念施加于我们头脑的支配力,这种支配会麻痹我们的批评能力。名望和成功相伴随。

    群体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既有牢固的信仰,一层生生不息的意见、观念和思想,也有一些多变的意见。

    群体的分类及特点,列举了犯罪群体、陪审团、选民、议会四个异质性群体,一言概之,都是易受到暗示,易受无意识情绪控制,缺乏推理能力特质的一群“乌合之众”!

   作者并没太多论证和推理的过程,很难说他的论点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但是作者能从心理学的视角去探究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这无疑是进步的。读的过程并不轻松和愉悦,我们会不自觉地用群体的特征和观念来衡量自我,回想自己曾被激情裹挟着成为一个又一个群体当中一员。

群体暗示的重要意义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

而集合行为中的暗示更接近催眠,集合行为的参与者通常处于亢奋、激动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使他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表现为一味的盲信和盲从。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朋认为,出于激动的人群中的个人具有很强的“被暗示性”。

群体的特征:

1、无论是谁构成群体,也无论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或智力水平是否相同,他们成为一个群体的事实使之获得一种集体心理。

2、群体中累加(或者说展示为共性的)一起的往往是愚蠢,而不是智慧和优点,所以不同行业的专家也不必一群门外汉来得高明。群体智力,总是不及个体智力。

3、群体的情感会比个体更冲动、善变和急躁。因为受到外部刺激的影响还有群体的无计划性。

4、群体的易受影响和盲目轻信。因为会受到群体暗示的传染性影响。

5、群体心理会产生群体道德,而道德水平会具备成长性(也可能倒退)和净化作用。

6、群体的情感简单而极端。不是简单全盘接受,就是简单全盘否决。

传递情感正能量具体有以下这几点:

1、为他人快乐而快乐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别人成功了,自己没有成功,就容易嫉妒。别人悲伤了,有的人就会幸灾乐祸。辛亏不是自己遇到了这档事。各种情绪都有,这个也很正常。但是当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感受他人的快乐,为他人的快乐而快乐时,心境发展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2、无怨无悔的付出付出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对工作的付出,完成工作。一层含义是帮助他人,成就自己。当我们如果有能力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尽可以无怨无悔的帮助别人,因为别人也是这样无怨无悔的帮助自己成长的。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3、永远欣赏他人的优点永远欣赏他人的优点,不是说看不到对方的缺点,而是在你的眼力,对方的优点比缺点多,是可接受范围,可以做的更好。而不是放大对方的缺点,故意挑刺。

用我们自己的热情和行动,哪怕一个微笑都可以,传递正能量既帮助了别人,自己也会快乐的。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你好楼主!

群体在心理学里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

群体:也称团体。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不过,社会心理学讨论较多的群体,通常为规模不超过40人的较小群体。

作为群体结合在一起的人群,与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某些因素偶然聚会在一起的人群是不同的。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群体具有以下这样三个特点:

(1)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并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群体通常会制订一系列规范。长期存在的群体往往还发展起了自己特定的亚文化,有自己的价值观、态度倾向与行动方式。

(2)群体是组织化的人群,具有一定结构。群体内每一个成员,都在群体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并执行着一定的角色,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3)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并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偶然聚合的人群是没有共同目标和隶属感,没有结构与社会角色分化的。社会心理学家莱茨曼等人称这类人群为聚合体。例如,路口等绿灯过街的人群、**院中的观众和飞机上的乘客,都属于这种非群体性的人群聚合体。不过,聚合体也可以转化为群体。被劫持飞机上的乘客,为了一个共同的制服罪犯、求得生存的目标,可能会很快分化成为一个结构化的群体。

在前苏联的社会心理学概念体系中,曾经强调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形式。认为当群体的目标与社会的根本利益相一致,而不只局限于群体内部时,群体就成了集体。嗯就这么多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7564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