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访!新冠发病7日图,“居家小药箱”应备这些药

权威专访!新冠发病7日图,“居家小药箱”应备这些药,第1张

近日,一张“新冠肺炎一般治疗方法表”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广泛传播,与此类似的还有“新冠吃药顺序”图等等,这些帖子来源不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些不乏推销和利益因素。

网络流传的“新冠吃药顺序”图/来自网络

那么,感染新冠病毒后,一般会相继出现哪些症状?到底应该如何科学用药?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包括奥密克戎BF7毒株感染在内的呼吸道传染病,大家是否需要提前准备“居家抗病毒小药箱”?“小药箱”里应该备好哪些药物?

今天,北京新闻广播记者韩萌专访了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两位专家分别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和临床经验,做出了权威、专业的解答。

“新冠发病7日图”

奥密克戎BF7变异株是北京本轮疫情的主要毒株。它在临床上一大特点是连续性。发病初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感染奥密克戎BF7后在青壮年人身上发热一般不超过3天。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总结了一份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从发病第1天到第7天核酸转阴的“症状分析”。

·发病第一天:症状较轻。可能感到轻微咽干咽痛、身体乏力。

·发病第二天:开始出现发热症状,部分年轻人高烧至39摄氏度左右。同时咽部不适感加重。

·发病第三天:症状最重的一天。高热39摄氏度以上,浑身酸疼乏力,咽痛加剧。

·发病第四天:体温的高峰开始下降。很多人从这一天体温降为正常,不再发热。但仍然咽痛咽痒。一部分人开始流涕、咳嗽。

·发病第五天:体温基本降到正常。但是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身体乏力仍然存在。

·发病第六天:不再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加重。前期病毒导致的呼吸道黏膜破坏,人体通过流涕、咳嗽排出坏死的细胞。可能出现核酸转阴。

·发病第七天:所有的症状开始明显好转。核酸很大可能转阴。

李侗曾表示,普通中青年的发病过程适用于以上情况,接种过新冠疫苗并完成加强免疫的人群病程更短、病情更轻。而部分老年人,尤其7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热程更为复杂。老年人感染病毒5天前后,如有明显憋气症状,需用肺部CT影像来诊断是否有肺部感染。

专家手把手教你如何打造“居家抗病毒小药箱”

在新冠病毒的治疗方面,李侗曾表示,除了一些高龄老人,有基础疾病、肿瘤疾病的高风险因素患者会用到“新冠抗病毒药物”,大部分感染者只需对症治疗即可。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不论是新冠病毒还是流感病毒都非常活跃。李侗曾建议市民可以简单备一些非处方药,应对冬季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对新冠、流感症状缓解都有效。

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连花清瘟颗粒、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藿香正气胶囊、小柴胡汤颗粒。

·如果出现发热、头痛、咽痛明显影响休息,影响睡眠。可以服用解热镇痛的药物。建议使用:布洛芬,对酰氨基酚。儿童也有相应的混悬液可选用。

·如果出现咳嗽,建议使用:复方鲜竹沥液,宣肺败毒颗粒,极支糖浆等等。

·如果出现痰多、咳痰费力的情况,建议使用:复方甘草片、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

·如果咽痛咽干比较明显,建议使用:华素片、西瓜霜含片等。

·如果鼻塞流涕比较明显,建议使用:扑尔敏、氯雷他定、西替利秦,还可以用布地奈德喷鼻

李侗曾表示,除了用药,对抗新冠病毒更需要好好休息,多喝水。根据病毒自限性的特点,普通人一般1-2周就会痊愈。但建议7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人群,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肿瘤疾病的人群,首选医院观察治疗。

如果在家出现高热超过三天了仍没有缓解,甚至其他症状越来越重,有明显呼吸急促、喘憋,尤其是活动后憋气的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治疫病”的中医准则:养正气、避邪气!

作为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刘清泉曾先后前往武汉、上海、新疆等多地参与疫情救治指导。纵观新冠病毒三年变化,从中医理论来看,从原始毒株到德尔塔株再到奥密克戎变异株,它从三年前刚出现时的“湿毒“逐渐加上了”热毒和风热“的特征。

刘清泉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疫病救治预防的准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避其毒气,天牝从来”。这三句话中提到两大措施:养正气、避邪气!

当下如何养正气?刘清泉解读,要关注我们日常的饮食规律、作息规律。“可以在家练习八段锦、太极拳。听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宫音,保护脾胃。不要暴饮暴食、不吃辛辣刺激、可高蛋白增加营养。

当下如何避邪气?刘清泉解释,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少聚集!戴好口罩、不去高风险、人多的地方。出门回家正确洗手避邪气。很多人容易忽略:接种疫苗也是养正气、避邪气的重要途径。

不同体质人群如何使用国家方案中建议的中药?

中医药对抗疫病自古已有,面对不断变异的病毒引发的疫情,中医药抗疫有何秘诀?方舱医院感染者可以中药治疗为主,普通市民是否可以用于在家预防?刘清泉表示,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的几种中药既可以用于预防、也可用于治疗。

如果市民与阳性感染者密接处于医学观察期,或自认有风险点位接触。可根据不同的身体特点服用一些中成药。素常有乏力伴胃肠不适,可及时服用藿香正气胶囊;乏力伴出现咽干可服用金花清感颗粒;平常大便干结者可服用连花清瘟胶囊、疏风解毒胶囊等。调节人体的状态,养正气,减少发病的机会。以上药物根据自身状况只选用其一,不能叠加使用。

以上药物能否用于预防?刘清泉表示,以上药物减半使用,能达到预防的效果。但不建议长时间使用,3-5天为宜。

“对于确诊人群,用中药缓解症状,则需根据不同的阶段使用中成药。”刘清泉进一步介绍,应该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的中药用药建议。此外,也不建议在未经专业医生指导的情况下服用饮片汤剂。

编辑孙琳智

中国用“香薰法”辟疫的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帝王身旁常置香草,《史记·礼书》载帝王身“侧载臭苣,所以养鼻也”,茞(chén)为一种香草即白芷,臭意为香。

当时医家们认为 “香能散疫气” ,把气味芳香具有药用功效的香料称为“香药”。为了 驱邪避疫 ,古人常用香药配制香方,制作成香囊或香丸, 未病时用以顾护正气,提高人体抵抗力。 清人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就有预防四时感冒的辟瘟香囊方: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尽可能采用防范于未然的方法对待疾病,而佩香就是古人最常用的防病方式。《黄帝内经》中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防疫观,辟瘟香囊芳香理气,使人体气机调畅,气顺则神清体健。

辟瘟香方中所用的苍术,是中国古人比较看重的一味香药。中医传统空气消毒法,常用 苍术、白芷烟熏避瘟, 明代宫中,不论冬夏,必于殿口内设炭火一盆,其中燃苍术杂香;清代御药房每年除夕在各宫殿安设苍术。

张山雷《本草正义》记载苍术 “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最能驱除秽浊恶气”。 王肯堂《证治准绳》辟秽香: “苍术一斤、大黄半斤,右锉细,捻放火炉中烧之。”

明代《晦斋香谱》香谱中有一首 “清秽香” ,以苍术与速香(黄熟香,沉香的一种)制作,有解秽气、避恶气之功效: 苍术八两、速香十两,右为末,用柏泥、白芨造。一方用麝少许。

在疾病尚未发生时祛除邪气清洁居住环境,提升人体正气,是养生防病之根本。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香者气之正, 正气盛,则自能除邪辟秽也” 董说《香医》论香的医疗养生之效言:

养生不可无香,香之为用,调其外气,适其缓急,补阔而拾遗,长而化短。

精神内守也是防病的根本,保持愉悦的心情,对正气的盛衰有很大影响,“香”作为怡情之物,可疏调气机,畅达情志,是精神养生不可或缺的辅助之物。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言:

洁一室,横榻陈几其中,炉香茗瓯,萧然不杂他物。但独坐凝想,自然有清灵之气来集我身。清灵之气集,则世界恶浊之气,亦从此中渐渐消去。

古人养病之时,尤为重视焚香。陆龟蒙《闲书》: “病学高僧置一床,披衣才暇即焚香。” 皮日休《酒病偶作》: “郁林步障昼遮明,一炷浓香养病酲。” 卧病时,一炉清香能使人心情舒畅,有助于缓解病情。

在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有许多以芳香药为主制作的辟瘟方。清代刘奎专讲瘟疫的《松峰说疫》中收录了历代辟瘟香方,刘奎《松峰说疫》避瘟丹,烧之能避一切秽恶邪气:

苍术、乳香、甘松、细辛、芸香、降真香(等分),糊为丸豆大。每用一丸焚之,良久又焚一丸,略有香气即妙。

避瘟丹方中所用香药,均是古时防治疾病、辟秽消毒常用香药,像降真香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 能抗菌,抗病毒,调节免疫力。

刘奎《松峰说疫》还提到家中“悬挂马尾松枝,可免瘟疫”, 松枝其气清香, 含有丰富的挥发油,被誉为“空气维生素”。

松针中丰富的前青花素、生物黄铜,能有效的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增加血管弹性,使 人体达到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增加人体免疫力。

如何防止感染疫疠之气,是古时的摄生重中之重。在特定时节使用香药防治传染病已成习俗,葛洪《抱朴子内篇》记载腊日要“ 焚辟温丹,或苍术、枫、芸诸香,以辟邪祛湿,宣邪气,助阳德”。

疫情期间,在家中可以定期用艾灸法改善寒湿体质。艾灸自古就有温经通络、扶阳固阳、祛湿散寒的功效。只要固护好阳气,保持阴阳平和的状态,就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增强抵抗力。

如果对艾灸的烟呛浓烈气味不适应,也可选择熏香法,每天点两支艾草香,以艾香正阳之气,冲破气血淤堵症结,驱散侵入发肤内的邪寒,从而达到扶正固本的养生作用。

1、按时起床

所谓按时起床就是作息要规律,虽然我们被关在家里但是正常的生活作息一定要有,除了每天要给自己做个人清洗之外,也要定点起床和睡觉,建议每天早晨7点起床,晚上11点之前进入睡眠状态,这样才能使身体各个器官运行代谢正常,从而减少疾病侵袭。

2、饮食规律

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避免自己过于暴饮暴食,同时要荤素搭配让营养均衡。当然也可以根据中医的养生方法来吃,比如黑色对应肾,白色对应肺,**对应脾,红色对应心,绿色对应肝等,当然在吃饭的时候要吃八分饱,不要吃过饱不然会导致消化不良。3、养生茶

在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可以来一点养生茶,比如红豆、陈皮、茯苓等药物,这样不仅能够祛除体内湿气,而且还可以预防肠胃不适。

4、按摩穴位

在家没事或者泡脚的时候可以用拇指指腹按揉内关穴、合谷穴、太渊穴、列缺穴、太冲穴,手法温柔,以局部温热为主,以达到疏肝理气的效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院长表示,现在上海市在应对新冠病毒时中药的使用率已经高达98%以上了,中药治疗有以下的好处:中医药方可以加快患者的出院率,减少病毒从患者体内清除的时间,还能够减少轻症转为重症的几率。

加快出院率

经过长时间的实验观察发现,这些用中药治疗的新冠患者们都可以比那些用别的治疗手段的患者早出院。这个成果一下子就让中医研究者们非常的兴奋,中药在治新冠病毒方面的效果如此之好,那我们就要继续让患者们使用下去。毕竟哪一个患者不想尽快出院呢,哪一个患者都想与家人尽快团聚啊。

缩短病毒清除时间

中医师团队们也表示使用中药进行治疗的患者们在消除体内的病毒时更快,更好。这些使用了中药的患者们很快就可以减轻身体的不适症状,并且这些中药们还可以帮助我们的患者改善免疫力,解毒化瘀,增强体魄。所以说,在上海新冠疫情很严重的时候,一些专家们都坚持使用中药作为治疗手段,这都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以病人的生命健康为最高追求而做出的决定。

减少重症患者

中医药方在阻断新冠病毒深入人体时可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让很多的轻症患者们减少转为重症的可能。而且专家们还指出,希望广大的民众们平时多多的强身健体,在使用中医汤剂治疗的同时,可以尝试一下中医的针灸,推拿,和相关的功法来加快身体症状的改善。

除了一些已经患有新冠病毒的患者们适合使用中药以外,在病毒防范风险比较高的地区大家也可以使用中药的香囊和方药来起到预防的作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新的中医药产品将不断涌现,除治疗疾病以外,对维护健康、保持良好机能状态会有很大的帮助。医药市场上维护健康、改善功能的药品,也许比治疗疾病的药物更加火爆、更加热销,不明白的也可以再百度下。

1、尽量少出门出门戴口罩,减少到公共场合的出入,同时平时在家中要保持室内外空气的流通,经常洗手,对于空气及物品,可以使用含氯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同时要注意均衡营养,注意荤素搭配,粗粮搭配,带奶兼顾的原则,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这样可以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2、餐前要洗手,人和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另外,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胸舒畅,不必要恐慌,平时可以适当的做体育锻炼比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可以增强体质,可以起到预防和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1、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采取以下措施:

(1)避免去疫情高发区(2)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场所。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多聚集的地方,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外出记得佩戴口罩。(3)加强开窗通风。居家每天都要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加强空气流通,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4)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肥皂和清水搓洗20秒以上。打喷嚏或咳嗽的时候注意用纸巾或胳膊肘捂住口鼻,不要直接用双手捂住口鼻。(5)及时观察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尤其是高热不退)、咳嗽、气促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佩戴口罩并及时就医。

2、咳嗽和打喷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咳嗽和打喷嚏时,含有病毒的飞沫可散布至大约2米范围内的空气中,周围人可能吸入这些飞沫而被感染,因此要注意:(1)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胳膊肘(而非双手)遮掩口鼻。(2)把打喷嚏和咳嗽时用过的纸巾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3)打喷嚏和咳嗽后最好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并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

3、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该如何进行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在56℃条件下,30分钟就能杀灭病毒,含氯消毒剂、酒精、碘类、过氧化物类等多种消毒剂也可杀灭该病毒。皮肤消毒可选用75%的酒精和碘伏等(注:粘膜用碘伏或其他粘膜消毒剂)居家环境消毒可选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或其他含铝消毒粉/泡腾片)配置成有效氯浓度为250~500mg / L的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耐热物品可煮沸15分钟进行消毒。

4、 怎样选择口罩?

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目前市面上能看到的口罩主要有医用防护口罩(如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普通级别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此外,市场上还有各种明星经常佩戴的棉布口罩、海绵口罩等“网红口罩”。市民日常防护选择医用外科口罩就好。N95口罩的防病效果更好,但是透气性差,呼吸阻力大,不适合长时间佩戴。

5、怎样正确佩戴口罩?

戴口罩时,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戴口罩前应当吸收,或者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面,以降低口罩被污染的可能。要分清楚口罩的内外、上下,浅色面为内面,内面应当贴着口鼻,深色面朝外;有金属条(鼻夹)一端是口罩的上方。口罩要定期更换,不可内外棉戴反,更不能两面轮流戴。

6、怎样洗手才有效?

在餐前、便后、外出回

近一周来,奥密克戎病毒来势汹汹,越来越多的人中招变阳。感染过的人会不会反复感染?网上流传的抗疫中药方靠谱吗?中药西药能一起吃吗?针对当下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张伯礼院士接受了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的专访。

张伯礼院士在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指导科研。受访单位供图

热点一:北京等一些城市感染者数量明显增加,但另外一些城市情况较平稳,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张伯礼:这种差异与北京人口多、密度大有关,导致疫情传播速度更快。同时,北京本轮疫情的主要毒株是奥密克戎BF7毒株,与奥密克戎其他变异株相比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这种变异株主要在上呼吸道复制,这意味着感染者容易在说话、咳嗽时造成病毒的传播,进一步促进了病毒的传播。此外,北方寒冷,又值感冒、流感的高发季,更加深了疫情严重的印象。

热点二:感染过新冠的人会不会反复感染?

张伯礼:有些传染病,确实在一次感染后会获得持久甚至终身免疫,比如水痘。而新冠病毒感染与之不同,通过对国内外奥密克戎疫情的观察可以得出结论,由于新冠病毒不断发生变异,且有较强免疫逃逸能力,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具有多个亚型,人体对奥密克戎不同亚型难以建立全面的免疫屏障,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少数人有可能还会再次被感染,这方面还需开展更多的研究。

二次感染的情况是因人而异的,要根据感染者当时的免疫力和病毒的强弱程度来考量。一般而言,二次感染与首次感染的症状没有太大区别。如果感染了同一个亚型的病毒,二次感染的症状会轻于首次感染。因此,即使感染康复后个人防护措施仍应当坚持。

热点三:很多人关心新冠后遗症的问题,这种担忧有必要吗?

张伯礼:是否称为“后遗症”“长新冠”还可以讨论。部分患者在康复期确实还存在一些症状,没有完全恢复。原始毒株和德尔塔毒株所致的感染大约有10%的患者转阴后有此类症状存在。但目前初步观察,奥密克戎毒株引发新冠这类症状风险显著降低,无症状感染者基本无新冠后遗症。

奥密克戎感染不可怕,绝大多数感染者可在7-10天内完全恢复。对于新冠“后遗症”,不用过度担忧和恐慌。但由于感染者基数大,患者治愈后出现的一些持续症状,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

中医讲“瘥后防复”。我们在武汉总结的经验是早期康复、综合康复、自我康复,用中药、针灸、推拿以及传统功法等,能够促进患者愈后,改善乏力、气短等症状。延续新冠康复的经验,发挥中医药在康复方面的特色优势,不断优化康复路径和方法,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让治愈者的身心达到更好的状态。

热点四:中药西药是否可以一起吃?

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伯礼院士在给患者把脉、问诊。新华社记者李然摄于2021年2月23日

张伯礼:当前应当呼吁广大民众理性用药、合理用药,切忌病急乱投医以及过量用药。如果被感染,西药退烧药与中药感冒药尽量不要同服,如服用连花清瘟、金花清感、宣肺败毒颗粒等有退热功效的中成药,就不再联合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了。其他中药西药如服用也应间隔1小时,避免互相影响。当然若是服用了感冒类中药,但咽痛明显,可以加服六神丸、清咽滴丸等对症药。同时应把握“中病即止”原则,症状消失后及时停止用药。

中药感冒药也尽量只选一种服用,没必要两三种一起服用,这类药多含有清热解毒类的苦寒药,叠加使用易伤脾胃,不利于愈后。西药退烧药同样如此,选用一种即可,避免联合用药,要注意每日服用剂量不要超标,否则可能会对肝脏带来损伤。

热点五:现在网上流传着很多预防或治疗新冠的中药方,以及一些所谓“很灵”的食补方,您怎么看?

张伯礼:根据中医“三因制宜”的原则,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季节防治疾病的方剂都有所不同,需因时因人因地裁方用药,食补也是同样道理。网上流传的这些中药方可能对一部分人起效,但不一定对其他人群有效,甚至有反作用。建议药方、食补方宜在中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对患者而言,多喝水,多吃富含维C的水果、新鲜蔬菜,注意休息,保障睡眠都是重要的。

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伯礼院士在诊室坐诊。新华社记者李然摄于2021年2月23日

热点六:接下来疫情感染的走势会怎样?

张伯礼:根据目前国内形势,奥密克戎毒株已在社会面传播,又值冬季流感、普通感冒的高发季,接下来1至2个月会迎来一波流行高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预防与治疗相结合,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新冠肺炎重症率和病亡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但随着感染基数的不断增大,重症感染者人数也将大概率出现增长。国家有关部门已经部署医疗单位,加强重症救治的床位及医务人员培训工作。尽管新冠病毒呈现致病力减弱的趋势,奥密克戎变异株依然对老年人和有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的健康产生较大威胁,如何在流行高峰期保护好这些人群是接下来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

热点七:今年春节具备大家团圆过节的条件吗?

张伯礼: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十条”的发布,让有乡愁的人们有了回家过年的盼头。团圆是中国人对春节最大的期盼,将心比心,将疫情防控工作与暖心服务更好地结合起来,也是我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的方向。在疫情新形势下,相信疫情防控部门和各地政府也都在未雨绸缪,因地制宜制定返乡政策,今年大概率是个团圆年。但春运人员迁徙传播风险较高,相关准备工作仍需加强,个人防疫意识和措施切不可放松。

热点八:近期不少人因为觉得可能被感染处于焦虑中,您想对他们说什么?

张伯礼:中医常讲七情致病,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积极的心态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都具有非常大的好处,应以变应变。与第一代病毒、德尔塔病毒致病性不同,现在奥密克戎感染致病力较弱。平常得感冒、流感不紧张,现在也没有必要紧张,尤其是年轻人更不用紧张。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保持社交距离,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部消毒,注意室内通风,不聚集,少聚餐,规律作息,保证睡眠,防护措施到位,能够对新冠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积极做好情绪平复工作,自我调适,进行如读书、八段锦、太极拳等一些活动,以放松身心。

从最开始的干咳发热,到现在的无症状传播者,又从人传人到现在的空气传播和粪便传播。我们都知道疫情情况扩大,让我们很多人都感觉到很无奈。但是无论如何,为了能够共同战胜这场疫情,我们都在家尽量不出门。面对疫情我们在家也要知道在家如何防疫,保证我们身体健康才是最社会最大的贡献。我们很多人都懒散了,但是也要锻炼身体,没有意思不妨在家做家具的清理。

一、在家如何防疫

1、注意饮食

不吃反季节蔬果。不吃冰的食物。冰的食物容易给肠胃增加负担。反季节水果,比如西瓜,容易使人受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其他方面的饮食健康,大家都知道,这次冠状病毒是吃野味引起的,是时候彻底反思吃野味了。

其实我们老祖先就不提倡乱吃。孔子说过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意思是说要应时令、按季节吃东西,不吃生肉、不吃内脏等下脚料。

2、规律作息

很多人开玩笑说,春节防疫不能出门,终于体会到宫斗剧里,后宫嫔妃被禁足的感觉了。闲着无聊玩手机、熬夜刷网剧、半夜吃宵夜,成了很多人被禁足的常态。

俗话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长时间低头玩手机,造成颈椎损伤是一回事,长期低头还容易压迫神经,加剧喉咙干痒、积痰,在这个非常时期,多咳两声可能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感染病毒了,所以没事还是少玩手机,少给自己添堵吧。

3、做家务接地__的锻炼_式

拖地、扫地可以有效的活动肩关节、髋关节以及脊柱的旋转与屈曲能_,我们在做家务的时候也可以很好的活动_体,相信很多_伙伴,把家_的客厅、卧室、厨房、卫_间,全部打扫_净,已经满头_汗了吧,当然这刚刚是热_结束。

4、注意通风

有人会担心开窗会让室外的病毒飘进来,事实上,室外空气已经经过稀释,几乎不可能把病毒带进室内。不仅如此,通风有助于降低室内可能存在的病毒量,更新室内空气。

除了这些基本的对应方式,从中医预防疫情角度,还能做些什么呢?现代医学东渐以前,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是以中医的方式应对历史上的一次次瘟疫,也形成了一套中医理法关于瘟疫的认知。

二、家具如何清理

1、除木制家具上的油污

残茶是极好的清洁剂,抹后,再喷洒少量的玉米粉进行抹拭,最后将玉米粉抹净即可。玉米粉能吸收所有吸附在家具表面的赃物,使漆面光滑明亮。

2、白色家具变黄的处理

木质家具表面的白色油漆,日久会变黄。可用抹布沾牙膏抹拭,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也可把两个蛋黄搅匀,用软刷子往发黄的地方涂,干后用软布小心的抹干净就可以了。

3、家具被刮伤的处理

如果家具不小心被刮伤,但未触及漆膜以下的木质,可用软布沾少许溶化的蜡液,涂在漆膜伤处,覆盖伤痕。待蜡质变硬后,再涂上一层。如此反复多涂几次,即可将其膜伤痕掩盖。

4、漆膜烧痕修复法

如果家具漆膜被烟头、烟灰或未熄灭的火柴等物灼伤,留下焦痕,而未烧焦漆膜以下的木质,可以用小块细纹硬布包一根筷子头,轻轻抹拭烧灼痕迹,然后涂上一层薄蜡液,焦痕即可除去。

5、清除家具上的水印

家具因滴上水没有及时抹净,过一段时间,水渗入漆膜空隙并积存,使漆膜泛起一种水印。这种情况下,只要将水迹印痕上盖上一块干净湿布,然后小心的用熨斗压熨湿布,这样聚集在水印里的水会被蒸发出来,水印也就消失了。

很多人在家没有事情干,所以作息非常紊乱,饮食不注意。这样的话就会降低,我们身体免疫力影响健康。因此在家里也要知道在家如何正确的防疫,经常锻炼身体。如果你觉得太闲了,不妨把家具清理一下,也是算一种锻炼身体,让我们家里保持干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6436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