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的情绪健康发展

如何引导孩子的情绪健康发展,第1张

 专家打量,爱孩子就要从关爱孩子情绪健康开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的情绪健康发展本文专家就给出了一系列详细指导。

如何引导孩子的情绪健康发展

 如何引导孩子的情绪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提高孩子识别情绪的能力

人类有很多情感:快乐、高兴、喜悦、悲伤、害怕、恐惧、难过、伤心、气愤、厌恶……孩子多多少少都会体验各种情感,但是他说不出来,需要家长为他指点陈述出来,这样他以后才能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为他进一步的情感发育奠定认知基础。

方法1:当孩子出现情绪了,家长要接纳他,并帮助他表达自己的心态:“你生气了是吗”“妈妈知道你厌恶这只小虫子。”以后,家长就可以直接询问孩子:“告诉妈妈你怎么了”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情感。

方法2:孩子平时阅读的图画书上有各种动物和人物的表情,家长跟孩子讨论她们都是什么情绪情感状态。

方法3:用书把照片或的一半遮盖起来,让孩子只看到露出来的另一半,猜猜其中的动物或人物是什么情感,这种猜谜的游戏很有趣。

 满足孩子对家长的情感需要

现代年轻的父母都比较忙,于是爷爷奶奶或者保姆阿姨代替父母照顾孩子的比较多,但是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要是其他家长不能代替的。所以,家长在业余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共度亲子时光是很重要的,否则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畏缩或者攻击心理,就像案例中的辉辉一样。

方法1:夫妻双方妥善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不要让孩子经受亲情饥渴。白天可以交给他人接送孩子上幼儿园,但是晚上父母其中一人应该陪孩子一起生活和游戏。同时有些工作忙碌的父母遗憾和补偿心理比较突出,结果可能比较迁就孩子,过分顺应他的要求,为形成一些不良的情绪反应模式埋下伏笔。

方法2:让孩子学会跟父母打电话,这样不但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还锻炼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时父母实在回不了家,或者回家晚了,父母要向孩子“请假”,让孩子学习理解大人,同时告诉孩子可以随时跟爸爸妈妈打电话,这对孩子的情感需要都具有缓解作用。

方法3:为孩子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是培养积极情感的重要因素,所以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不只是大人的事,还影响孩子积极情感的发育。如果家长在外面受了“窝囊气”,回来不要对孩子发“无名火”,孩子不理解父母,却会对自己全盘否定,这对孩子的情感伤害很大。

 培养孩子学会感恩与回报

“我只给孩子充分的爱,根本不需要他的回报。”爱心特别富裕的家长会有这种想法和做法。于是有的妈妈特意从职场上退出来做全职妈妈,有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前来助力,有的请来保姆或阿姨。全家人对孩子高唱“爱的奉献”固然可嘉,但是缺乏“爱的教育”却会延误孩子的情感发展。孩子要学会感恩和回报,他才能长成一个人格健全、品性优异的人。

 方法1 :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力所能及地为父母做事。有家人生病的时候,要给孩子讲述病人不舒服,需要人照顾,例如说话走路轻轻的,不要影响病人休息;削好一个水果,递给病人;为病人倒水;说安慰病人的好听的话。平时妈妈工作累了,回家可以直接跟孩子说:“妈妈累了,想躺一会儿,你给妈妈拿一个靠垫吧”家长时常这样有意地“懒”一下,有利于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情感。

方法2: 让孩子为家长过生日。现在的孩子都知道享受家长给自己过生日,却很少想到为家长过生日,但这是培养孩子学会感恩和回报的教育机会。教育孩子为家长做个礼物,为家长做一件事情,或者说一句祝福的话语,都是对孩子积极的情感薰陶。

 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积极情感

随着孩子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优越,但是有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弱,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大发脾气,任凭家长怎样安慰都不依不饶,这样下去将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情绪反应习惯。

 方法1 :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减少包办代替。挫折之事无论大小,不管是生活、学习还是交友等方面的问题,家长都注意鼓励孩子面临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培养他积极的心理反应模式。

  一、孩子的情感特点一般有:

 1、容易冲动。孩子的情绪常常处于激动状态,如爸爸妈妈说要带孩子去看**或上公园玩,孩子就会立刻激动起来,爸爸妈妈要再提一些要求,孩子此时就一句也听不进去。

 2、情感不稳定,易变化。孩子的情感常常是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受感染和暗示。看见别人笑,孩子会跟着笑;别人哭,也会跟着哭。

 3、情感外露。孩子一般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

  二、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健康的情感呢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使孩子身心感到愉快。孩子的情感是在活动中培养起来的,爸爸妈妈平时可多安排一些游园、游戏等活动,来丰富孩子愉快的情感体验,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同时要根据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制度。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能使孩子积极、活泼、朝气蓬勃、情绪欢快。

 2、注意爸爸妈妈的表率作用。孩子的情感容易受“传染”,父母良好的情感特征,特别是和睦的生活气氛,来“熏陶”孩子,使孩子成为一个情感健康丰富的人。

 3、利用文学艺术作品丰富培养孩子的高级情感。例如,利用讲故事、看动画片等,丰富和培养孩子的情感,效果会很明显。

 4、考虑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精神需要往往超过生理需要,比如孩子喜欢捉小虫、玩水等等,这是孩子探索求知的需要,爸爸妈妈不要横加阻拦,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应针对他的特点,满足他的合理需要,发展健康情感。当然,不能一味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要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5、要教会孩子控制和调节情感,妥善对待孩子的情感表现。爸爸妈妈要针对孩子情感易冲动、难控制的特点,相机而行,采取办法,使他们的情感由消极变积极。同时,对孩子的有些消极情感也不妨让他表达出来,非要孩子压在心里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

孩子也是人,是一个社会的人。他们也有心理活动,而且他们的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丰富、复杂。因此,他们除了有物质方面的需求外,还有心理上的需要和愿望。他们需要家长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给以情感上的支持和行为上的帮助。他们有自尊,需要理解。如果家长不能满足孩子们心理上的需要,对他们心理上的需要漠不关心,那么即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他们也会感到不满、苦恼,甚至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正如他们的环境和营养中缺少某些物质时会产生身体上的疾病一样。

孩子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心理有发展的过程、规律和特点。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存在差异,有不同的问题需要解决,有不同的需要应该满足。他们的心理更与成人不同。如果家长忽视了孩子的特点,把对成人的要求强加给他们,或用对其他年龄阶段的要求来对待他们,没有为他们提供解决这个年龄阶段的主要问题的条件,就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问题,产生不信任感、内疚性、自卑感等等,并影响以后的发展。当外界的要求和孩子们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相距太远时,这种要求非但不能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而且会使他们的发展产生偏离。

每个孩子都还是一个具体的人。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复杂影响,每个孩子都还具有他个人的特点,表现上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家长如果对儿童的个性特点敏感,采取适合于某个儿童特点的教养方式和态度,这个儿童的心理就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反之,如果家长按照统一的模式,采取不适合儿童的态度和方式,或根据自己的好恶对待儿童,家长和孩子之间就会产生不协调,甚至产生冲突,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孩子的特点使他们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对这些孩子,家长更应该精心对待,防止他们的问题产生。

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发展形成的过程,在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她不一定都以明显的形式表现出来,家长最好能在孩子们刚开始产生轻微的心理健康问题时,就及时发现并采取多种方法帮助他们解决。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我们不要忽视平时不引人注目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包括那些大家都认为是“好学生”、“乖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些孩子,看起来很正常,没有什么心理上的问题,但实际上在他们身上存在着潜在的不健康因素。只是由于他们的性格特点,或由于没有突出的事件引发他们的心理问题,因而他们的问题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对于这些孩子,家长往往放松了关心和教育。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的问题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以致达到了严重的程度。不少事例都说明了这种情况,我们要引以为戒。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逐渐表现出对母亲的依恋,然后是对父母双方的依恋。孩子一旦与父母分离,就会哭闹或表现出焦虑,直到父母回到自己身边才能停止,这说明孩子已经养成了情绪和自我意识,这是心理发展的健康标准。孩子上幼儿园前的这段时间依恋会越来越严重。只要父母远离自己一段时间或者不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孩子就会惊慌失措,甚至大声哭闹。

这也是孩子最粘人的时候,但是父母不能让孩子的依恋无限发展,因为过一段时间就要上幼儿园了,无法适应长时间离开父母的生活。而且,如果孩子关注父母,就无法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失去兴趣,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也不利。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不仅仅是因为生理上的需要,更是因为情感上的需要。他们需要父母拥抱自己来营造安全感。

依恋大多来源于生存需要,但会逐渐演变为心理需要。如果孩子有自己的个性或者喜欢玩,他们对大人的依恋就会比较弱。孩子对人的依恋对于培养孩子的个性极其必要。如果孩子没有这种依恋,他们可能会成为恐惧和恐慌体验的受害者,或者他们会出现精神萎缩。这种现象的痕迹可以保留一辈子,影响孩子的爱好和意志。因此,孩子依赖母亲或TA的抚养人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孩子的依恋。其他孩子从出生起就经常和父母分开,父母需要外出工作,所以不能整天和孩子待在一起。

面对孩子强烈的依恋,家长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孩子离开父母就哭的现象不能简单理解为孩子的无知和不听话。我们应该找到他们哭泣原因的来源。要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尤其是上幼儿园之前,需要父母长期陪伴。所以,虽然父母白天需要上班,但是晚上回家之后要多抽出时间和孩子互动,假期的时候尽量多带孩子出去玩,这样可以增加和孩子的互动。父母带孩子出去玩,也可以帮助孩子适应社交和与人交流,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6300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