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娘曲发生在什么年代

梅娘曲发生在什么年代,第1张

《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等一些聂耳创作于30年代的歌曲

《梅娘曲》创作于193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话剧《回春之曲》的插曲,《回春之曲》讲述了当国家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南洋(东南亚)的爱国青年华侨,不惧日寇,毅然决然回国参加抗战。故事发生在中(云南)缅边境,主人公高维汉在战争中受伤后,他的恋人梅娘一个人从南洋赶回祖国,不顾父母的反对与阻止。当她千里迢迢赶回祖国时,却看到自己的恋人身负重伤,并且失去了记忆,这时她再也无法控制内心的痛苦对恋人唱出了这首歌,向未婚夫诉说两人美好的过往,一心一意照料他,不离不弃,最终高维汉恢复了记忆,他们的爱情也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梅娘曲》是一首抒情歌曲,但它又不仅仅是一般的抒情歌曲,它更从侧面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呼声。

原版画皮是由谁,指导和主演的,是由陈嘉上,指导,主要演员有赵薇,甄子丹,周迅,陈坤,这些演员,阵势强大,深受广大爱好者的喜欢

原版画皮是由谁,指导和主演的,是由陈嘉上,指导,主要演员有赵薇,甄子丹,周迅,陈坤,这些演员,阵势强大,深受广大爱好者的喜欢原版画皮是由谁,指导和主演的,是由陈嘉上,指导,主要演员有赵薇,甄子丹,周迅,陈坤,这些演员,阵势强大,深受广大爱好者的喜欢原版画皮是由谁,指导和主演的,是由陈嘉上,指导,主要演员有赵薇,甄子丹,周迅,陈坤,这些演员,阵势强大,深受广大爱好者的喜欢原版画皮是由谁,指导和主演的,是由陈嘉上,指导,主要演员有赵薇,甄子丹,周迅,陈坤,这些演员,阵势强大,深受广大爱好者的喜欢原版画皮是由谁,指导和主演的,是由陈嘉上,指导,主要演员有赵薇,甄子丹,周迅,陈坤,这些演员,阵势强大,深受广大爱好者的喜欢

文|文娱商业观察,作者|阿木

春节将近,**市场多部大片瞄准春节档,电视中各平台也在纷纷上映开年大戏,而微短剧领域,也同样再度迎来了春节档。

去年,抖音领衔发力,推动了微短剧首次进军春节档;今年,快手星芒短剧官宣打造寒假档,爱奇艺同样官宣了即将上线小逗剧场,不久前,腾讯视频同样也正式发布了业内首个微短剧品牌十分剧场。

在各大平台齐聚之下,今年微短剧二战春节档显然异常火热,在长视频平台集中驻扎之下,短视频平台又能否继续镇守微短剧阵地?

长视频破局,

17部微短剧来袭

伴随着微短剧市场的火热,各平台纷纷押宝,在春节档之前便显得尤为明显。

作为短视频平台,快手率先发声,宣布今年将在寒假期间,推出多部各具特色的短剧,并且公布了8部作品,涵盖古风、甜宠、医疗、玄幻等热门题材,这也是快手星芒计划的成果展示。

此前,快手进一步升级推出加强版的星芒计划,在全网征集1000部精品短剧,以更高的奖励机制来扶持短剧内容创作。

在此之前,《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收官当日,爱奇艺正式官宣上线小逗剧场,并发布内容片单,这一剧场以给生活画个逗号为主题,主打类型化喜剧,融入了江湖文化、东北侠气、职场生活等内容元素。

无独有偶,腾讯视频也正式发布了业内首个微短剧品牌十分剧场,进入微短剧精品化探索新阶段,这也预示着腾讯视频要对平台内的微短剧,在内容布局上走系列矩阵化,在营销传播上采取阶段分季式。

除了尚未正式官宣的抖音短剧之外,三大平台共官宣了超过数十部短剧作品,其中有17部或将抢占春节档市场。

快手作为短视频阵营,在短剧布局上更具有优势,并且已经形成了成熟团队和固定模式。在去年春季,轻喜剧短剧《这个男主有点冷》以92亿的正片播放量取得了短视频短剧行业第一的好成绩,而今年,原班人马打造了漫改短剧《万渣朝凰》,再度相约春节档。同时,还有像暑期热门短剧《重生小甜妻》,也将在春节期间推出《小甜妻2》。

另外,在微短剧的赛道上,一直不乏有网文IP改编的影视作品。像是快手此次将会发展仙剑IP,推出《新仙剑奇侠传之挥剑问情》,另外还有像首部医疗题材短剧《仁心》、乡村振兴题材短剧《我和我爹和我爷》、以及《梅娘传》《古蛇传》《长公主在上》等。

与短视频不同,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则是延续其自身的网剧定制和分账模式。

小逗剧场所官宣的三部作品中,与《爱情公寓》团队合作打造全新职场喜剧作品《破事精英》,张伟解锁新鲜奇葩事;与德云社团队合作打造古风情景喜剧《瓦舍江湖》;以及有贾冰团队所主演的武侠题材喜剧《医是医二是二》。

十分剧场首当其冲与观众见面,与本山传媒联合打造乡村爱情衍生IP的微短剧《象牙山行善记》,由李玲玉主演的首部大妈浪漫爆笑短剧《大妈的世界》等。

总的来说,由于微短剧具有成本轻、体量小、上线快的特点,可以让微短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高的内容传播效率,因此,以微短剧冲击春节档性价比很高。

春节档已至,

微短剧难进流量池

这次三大平台的微短剧相约春节档,也并非首次。去年同期,同样也是多家平台暗自发力,各显神通。

去年,抖音在平台推出了首部贺岁竖屏微短剧《为什么还要过年啊?!》,李诞首次出演影视作品并且担任男主角,秦牛正威以年轻女孩的视角切入担任女主角,在短剧中结合春节元素,探讨了传统习俗、代际冲突等社会向舆论热点话题。

同时,还有像腾讯微视在去年推出了新年主题系列精品微剧《村晚》,该剧以挖掘乡村创意故事、新年年俗和农业推广微内容,故事也都是真实事件改编,且所有演员来自农村,由新农人演绎自己的乡村故事。

另外,微视在春节期间还专门推出了微剧分会场,剧集题材涵盖了都市情感、悬疑烧脑、青偶甜宠、重生逆袭等十多种,其中包括漫改说书微剧《如梦令》、主播养成微剧《上头姐妹》、《天天爱消除》官方IP微剧《消除吧!烦恼》、土味乡村偶像剧《铁锅爱炖糖葫芦》等。

虽然去年瞄准春节档的微短剧众多,但其实效果并不理想,爆款内容并没有浮出水面,潜在用户也没有深度挖掘。比起同期火爆的其他营销活动,春节档的微短剧似乎只是过眼云烟,并没有留下深刻足迹。

不过,这也并不能代表微短剧不适合春节档,相反,微短剧其实很适合春节档。

众所周知,春节档的**票房历来如日中天。以2021年来看,整个春节档总票房累计超78亿元,总观影人次16亿。对于付费观看的**市场如此,对于免费观看的微短剧市场更有甚之,外加今年多地提倡过年不返乡,这也使得用户在娱乐社交软件的使用频次大幅度增加,短视频平台尤为明显。

不同于传统短视频,微短剧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短视频相对琐碎的特征,将碎片化内容组成系列,为用户持续不断地输出内容。因此,在春节档的流量池中,微短剧完全可以瓜分一片市场,但前提是有匹配的内容。

喜剧季袭来,

情景喜剧借壳复活

在春节档的厮杀中,什么样的微短剧才能突出重围呢?

绝大多数的平台都选择押宝喜剧赛道,喜剧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影视内容形态,在春节期间尤为欢迎,不仅在电视屏幕上,各级春晚都将语言类节目作为重中之重,同时喜剧**在春节档也颇受欢迎。

由于春节档适逢佳节,观众更愿意看到令人开心的喜剧内容,同时,由于在家庭的观影氛围之下,合家欢式的内容则更让观众所接受。去年的微短剧春节档中,《做梦吧晶晶》和《为什么还要过年啊?!》等短剧均属于喜剧类作品,今年同样也是熟悉的套路。

爱奇艺小逗剧场本身就属于喜剧类微短剧,腾讯视频十分剧场也首当其冲推出了喜剧类赛道,以此来作为该剧场的开门炮。

无论是小逗剧场的《破事精英》《瓦舍江湖》《医是医二是二》,还是十分剧场的《象牙山行善记》《大妈的世界》,这些作品都无一例外都融合了喜剧演员的转型,让不少喜剧演员独挑大梁,成为了剧集的主力军,无形之中,成为了情景喜剧的变相重生。

另外,腾讯视频同样延续此前微视的火力,继续发力古风喜剧和漫改喜剧,在十分剧场喜剧季,继续推出了两部古装轻喜剧《师兄请按剧本来》《我凭本事进冷宫》和两部漫改喜剧《绝顶》《开局一座山》。

在电视平台中,同样也有发展微短剧的架势。日前,北京卫视贺岁档节目《家和万事兴》已经开机,英达搭档蔡明,时隔多年,再次上演传统情景喜剧,巩汉林、李琦、关凌、杨立新等演员回归喜剧舞台,不知能否再次创造《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的神话。

整体上来看,为了更好迎战微短剧春节档,各平台都充分做好了准备,喜剧当道,胜者为王。虽然当前绝大多数微短剧为小众,但是不排除利用全民春节档的热情,助力微短剧走向大众化。

同时,在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等长视频平台下海之后,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微短剧精品化的进程,同时也使得春节档微短剧的竞争变得更为猛烈,万事俱备,静待爆款。

梅娘

梅娘,现代女作家,1920年生于海参崴。本名孙嘉瑞,另有敏子、孙敏子、柳青娘、青娘、落霞等笔名,早年丧母,梅娘谐“没娘”之音。

1942年在“读者最喜爱的女作家”评选活动,梅娘与张爱玲双双夺魁,从此有“南玲北梅”之誉。1997年,梅娘被列入现代文学百家。2013年5月7日上午10时35分,梅娘病逝,享年92岁。

中文名:梅娘;孙嘉瑞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海参崴

出生日期:1920年12月22日

逝世日期:2013年5月7日

职业:作家

主要成就:1942年读者最喜爱的女作家

代表作品:《鱼》,《蟹》

人物简介

梅娘,原名孙嘉瑞,汉族,祖籍山东省招远县。1920年12月22日出生在海参崴,在吉林省长春市长大。父亲名叫孙志远。梅娘11岁考入吉林省立女子中学,17岁出版中学时期习作集《**集》,随即赴日本求学,20岁出版《第二代》,其创作由单纯描写“小儿女的爱与憎”发展为“横透着大众的时代的气息”。1942年归国,受聘在北平《妇女杂志》任职,先后在《大同报》、《中华周报》、《民众报》、《中国文艺》、《中国文学》、《华文大阪每日》、《妇女杂志》等媒体发表小说、散文及翻译作品,并结集为《鱼》、《蟹》出版,在华北沦陷区影响广泛,分别获得“大东亚文学赏”的“赏外佳作”和“副赏”。

她的作品以婚姻恋爱为题材,凸显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与困境。当时有人评论说:“不仅在满洲,在当今的华北,梅娘也是首屈一指的一流作家,创作历史已近十年,是真正地献身于文学的女性。她那丰富的创作力在当今的女作家中很属罕见,而且,不仅在创作,还在译著,可以说梅娘的文学前途无可限量。”(1942年大连《满洲女作家短篇作品选》评语)由于沦陷区特殊的文化氛围,梅娘的创作如张爱玲一样,只能站在女性与弱势群体的立场,以“一种女人的郁结”,讲述残破的男女情爱故事,展示女人的不幸和人世间的不平,以强烈的女性意识反抗男权压抑和社会不公,“从男女的爱欲间而追求社会的伦理问题”。纤巧细腻之笔,悲天悯人之怀,诉哀矜凄婉之歌。1942年北平的马德增书店和上海的宇宙风书店联合发起“读者最喜爱的女作家”评选活动,梅娘与张爱玲双双夺魁,从此有“南玲北梅”之誉。

2013年5月7日上午10时35分,著名作家女梅娘病逝,享年92岁。梅娘的义子,作家侯健飞表示,按照梅娘的遗愿,不举行追悼会和遗体告别式,包括梅娘女儿以及亲友在内的十余人明天将为梅娘送别。

人物生平

重新投入散文创作

抗战结束以后,政治风云的变幻影响梅娘至深:从1948年到1978年,她先后在北京、东北、台湾、上海间奔波,当过中学教员、**制片厂编辑,虽加入了北京市文联和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却因被打成日本特嫌、右派,强迫接受劳动教养,开除公职16年,完全靠干各种零工粗活维持一家三口的生存,再经历了亡偶、丧女、折子之痛,她最终失去了创作的权利。

1978年平反,梅娘回农业**制片厂工作,她“以极其复杂的心绪”,拿起笔重新投入散文创作:“一脉心声,构不成故事,也不想构成故事。就这样开始写散文;这是凝聚着渴望的载体——”先后在香港、上海、深圳、吉林、北京等地一些报刊杂志发表一系列回忆、游记、杂感文字,“那文字别具魅力,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二十多年的苦难,曾剥夺了她的写作权利,但也使她的话语少有浸染仍保持着原有的生气和明敏。”(邢小群《人间事哪有那么简单》)从90年代开始,她的作品重新出版,逐渐获得读者与研究者的喜爱和认同。1997年,被列入中国现代文学百家,至今笔耕不辍。

拥有“南玲(张爱玲)北梅(梅娘)”之誉

梅娘,一个即陌生的名字,又略显神秘的作家。这位成名于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中国沦陷区的文坛才女,当年曾拥有“南玲(张爱玲)北梅(梅娘)”之誉。然世事沧桑,新中国后的梅娘,在文坛上沉寂了半个多世纪。2005年8月,85岁高龄的梅娘出版新书《梅娘近作及书简》。书中汇录梅娘散文近作60篇,书信88封,有关于赵树理、萧红、张爱玲、关露、遇罗克、刘索拉的描写,以及致丁景唐、丁东、成幼殊、釜屋修、岸阳子等中外名家信札,文字炉火纯青。而这位文坛奇女子“生活流程中的许多故事,也都在这本书中。”

这是一位出土文物般的作家———梅娘,原名孙嘉瑞。

然而,梅娘却很快在文坛上销声匿迹。几十年以后,这位曾被打为“汉奸”、“右派”的作家终被平反,她恢复了写作的权利,也开始在文学史上“复活”。1997年,梅娘被列入现代文学百家,她的大幅照片,如今也高踞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展板的醒目位置。

“梅娘”来历

现代文学史“沦陷区作家”里,梅娘是依然健在的为数不多的一位。已届耄耋之年的她,谈到自己的童年经历及青年时期经历过的那场战争,平静的语气陡然换为激动。

“说起我和日本,真是恩怨相叠”。梅娘回忆道,她在日本接受高等教育,“但是,那场战争,让我家破人亡。”

出身豪门的梅娘刚两岁,身为偏室的母亲被正房驱逐,从此生死不明。经受了失亲之痛的她,长大后自定笔名“梅娘”,取谐音“没娘”。

梅娘之父,是东北实业巨子孙志远。“九一八”事变,粉碎了他实业救国的壮志。不久,孙志远拒绝受聘担任“满洲国”中央银行副总裁和“通产大臣”的职位,举家辗转华北,他联络石友三、韩复榘等各地军政大员共谋反满抗日,终无结果,后被迫回到被日军占领的故土。1936年,孙志远在忧愤中病逝。这一年,梅娘16岁。

孙志远生前好友张鸿鹄(周恩来好友,周总理那首“大江歌罢掉头东”的名诗即是赠给他),时任哈尔滨电业局局长,他说服了孙家,送梅娘赴日留学。

求学日本

梅娘进入东亚日本语学校高级班学习。创办该校的松本老人,是个中国通,一直反对日本侵华。松本老人对梅娘说,“日本进满洲,是趁菩萨瞌睡,小鬼偷吃了供奉给菩萨的油豆腐”。梅娘后来回忆,“侵略者造成的各种伤害,是嵌在我们的骨髓之中的。松本老人给我的启迪,至今难忘。”

正当梅娘坠入书海,勤奋阅读鲁迅、郭沫若、朱光潜、邹韬奋、萧红、萧军等人的作品时,卢沟桥的炮声使她坐不安席,彷徨无措。此时,梅娘认识了在日本内山书店打工的中国留学生柳龙光,二人开始了为孙家所不容的自由恋爱。

孙家断绝了对梅娘的经济援助,但这并没有动摇梅娘追求爱情和自由的信念,她选择随柳流浪。“我们如饥似渴地寻觅着救国之路,究竟一个什么样的政权才能打败侵略者?我们互相辩论,互相启示,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梅娘和柳龙光身边,聚集了一批中日反战作家。与此同时,梅娘笔下流淌出的文字,也浸透了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残酷野蛮的战争,不仅祸害了我的故土,也无情地吞噬了日本善良的百姓”,“我的好朋友澄子,我善良的山口妈妈,包括那从遥远的烽火后方运中国书来京都的日本经理,我确信,他们都不需要战争。我不知道战争怎么才能结束,在异国的星空下,我的心困惑地战栗着。”

被读者评为最受欢迎的青年女作家

1942年,梅娘发表《鱼》、《蟹》及大量短篇小说,她的写作在这一年达到巅峰。

1942年成名的梅娘,其时才22岁。而她后来的荣辱沉浮和悲欢离合,却也都在这一年埋下伏笔。

正是这一年,梅娘与柳龙光回北平定居,她受聘北平《妇女》杂志做编辑记者。当时梅娘只知道丈夫应日本友人龟谷利一的约请主持一份杂志,却不知道他还肩负着中共北平地下党员的秘密使命。龟谷本想通过办杂志扫却战争阴霾、化解中日仇恨,结果被扣上宣传“大东亚共荣共存”不力的诸多罪名遣送回国。

这一年,梅娘怀上了大女儿柳青,6年后,柳龙光遇海难身亡,梅娘从此与孩子相依为命。

1957年,梅娘被划为“右派分子”,开除公职,写作权力被剥夺,被送进地处北京昌平的一处劳改农场。因无人照料,她体弱多病的二女儿被强制送进福利院,不久因病夭折,家中只剩正念中学的柳青带着年幼的弟弟艰难度日。文革中,梅娘的儿子染上肝炎,治疗不及时,于1972年死去,从此,梅娘只剩下柳青一个亲人。柳青被作家史铁生视为“自己写作的领路人”。在史铁生看来,正是这位大女儿,让“孙姨”(史铁生这样称呼梅娘)有了决心活下去并且“独自歌唱”的理由。

1978年平反后的梅娘,回到农业**制片厂工作,相当长一段时间,出版社寄给“梅娘”的信,传达室都称“查无此人”,因为,整个单位没人知道“梅娘”就是孙嘉瑞,更没人知道当年名震文坛的“南玲北梅”。

经过一些文学史研究学者上下求索,终于在茫茫人海中考古般地“发现”了尚在人间的梅娘。曾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一席的她,重新浮出水面。

“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多少能理解我们那一代人的处境呢?”梅娘说,“青空悠悠,时序袅袅,强力压顶时我敢于按着良知行事,可以说已经炼就了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坦荡。我只执着于人类的共同愿望,那就是理解、和谐、前进。”

人物评价

对梅娘的作品,已经去世的北大教授、知名学者张中行评价甚高,“实感之一是,也是值得惊诧的,作者其时是个大姑娘,而竟有如此深厚而鲜明的悲天悯人之怀。我一向认为,走文学的路,面貌可以万端,底子却要是这个,她有这个,所以作品的成就高,经历的时间长仍然站得住。”

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张泉认为,梅娘的小说“通过朦胧的女权主义,实现了梅娘描写现实、暴露现实的目标。她对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下的中国女孩子的状况做了真实的描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6138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