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效应 : 为什么你总是无缘无故讨厌别人?

投射效应 : 为什么你总是无缘无故讨厌别人?,第1张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在小说《恶意》里讲了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故事: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在家中被杀,杀人凶手是同样身为作家的昔日同窗好友野野口修。

野野口修的杀人动机源于一种莫名其妙的“恶意”。他在事情败露后供述道:“总之我就是看他不爽。”与一见钟情美好相反,有的人你刚接触就无缘无故讨厌她,她的一举一动都让你反感。

就像生活中,有的人你第一眼你就不不喜欢,甚至她做的一举一动你都会反感,你也不想跟这种人过于接触。

你完全不清楚这种抵触心理从何而来。在心理上,这被称为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

简单来说,投射效应是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情感、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一个实验来研究投射效应,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可见,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

投射效应有3种表现形式:

1、情感投射

一般人们对自己喜欢的人越看越觉得优点很多;以此相反,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则越看越讨厌,越来越觉得他有很多缺点。于是人们过度地吹捧、赞扬自己喜爱之人,严厉指责、肆意诽谤自己厌恶之人。这种认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是美好的,自己讨厌的人或事是丑恶的,并且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这些人或事上进行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倾向,失去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这种现象在爱情生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人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2、相同投射

与陌生人交往时,由于彼此不了解,相同投射效应很容易发生,通常在不知不觉中从自我出发做出判断。自己感到热,以为客人也闷热难耐,不问客人的意愿就大放冷气空调;有的老师讲课时对某些知识点不加说明,以为这是十分简单的道理,应该不用多讲,但是在老师看来很简单的知识,在学生看来则未必。这种投射的发生在于忽视自己与对方的差别,在意识中没有把自我和对象区别开来,而是混为一谈。

3、愿望投射

即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对方的投射现象。比如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希望并相信老师对他的作业一定会给以好评,结果他就把老师一般性的评语理解成赞赏的评价。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可以知道,为什么你会无缘无故讨厌的Ta身上那么明显的特质,别人却视而不见呢

这是因为,Ta在你面前就像是一面镜子,而你从镜子里看到了自己不好的那一面。

心理学认为:

你无缘无故讨厌那个人,是因为你自己身上有和她一样的特质。但潜意识中,你认为那种特质是“不好的”。

而承认自己“不好”这种想法太痛苦,于是被自我压制,转而采取将“不好”“投射”到别人身上(怀疑别人或者强加别人)的方式来缓解这种焦虑。

通过这样的操作,人们扔掉了自身讨厌的部分,保持了“我足够好”的自我感觉,并能通过抨击他人在内心里获得一种优越感。这种将自己的感情、意志和特性强加于他人身上的认知倾向就是投射效应。

既然这是一种本能,“投射效应”当然无可避免,但我们仍然能够有意识地减少它对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

下面这几条由知乎网友整理出来的建议或许对你有用:

1、保持距离,眼不见心不烦

对一个人不自觉的讨厌既然很难改变,换一个环境,远离他们。不经常看到,你会慢慢忘记他造成的负面影响。

2、关注自己的情绪,提前干预

人的情绪有70%可以通过身体表达。即使我们极力隐藏对一个人的讨厌,但是对方还是会很轻易感受到你的不友善。

察觉到你的不友善之后,对方往往也会做出负面反馈。结果自然是双方的恶意越来越多。

所以,当感觉到自己对一个人有所厌恶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向内觉察,思考一下自己的情绪到底哪里来的,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从而减少对对方的恶意。

3、别急着怼,学会“示弱”合作

想让两个互相讨厌的人减少敌意,有效的办法是让他们必须协作完成一个任务并且成功。

如果你想让对方减少对我们的厌恶,可以让对方帮我们忙(而不是去帮对方的忙)。

4、好好锻炼身体

身体体素质不好的人心思也比较敏感。身体状况恶化时,对周围会更为敏感多疑,进而有更强的攻击性。而这些情况都可以通过锻炼来改善。

情感缺失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疾病,这样的人天生缺乏共情心理,没有办法产生比较大的情绪变化。比如说在朋友很伤心的时候,情感缺失的人是没有办法安慰自己的朋友的,因为并不明白朋友为什么会伤心。情感缺失的人是比较平静的,拥有自己的感情是比较难的。

情感缺失是什么呢?

虽然说情感缺失是一种精神类的疾病,有一点不好听,但确实是这样的,这种人的感情是比较冷漠的,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是很冷清的,基本上不会产生很大的波动。这种情感缺失一般来说不会经常性的发生,但是一些文学故事中是比较常见的,比如说某某人天生是一个冷情的人,不知道如何和别人相处。也有一些人天生就患有情感缺失症,没有办法回应母亲或者父亲的爱意,是非常冷漠的。即使身边的人发生了一些重大的事情,根本没有办法感受到同样的情绪,既可怜又可悲。

情感缺失的人会拥有自己的感情吗?

情感只是有一点缺失,并不是完全的,没有可能会拥有自己的感情,但是比较的艰难。毕竟情绪波动非常的小,如果不是发生很严重的事情,是不可能引起其回应的。如果你喜欢上了一个情感缺失的人,就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还有可能让对方感受不到你的爱意,会认为你在做一些无所谓的事情。这样的追求是非常累的,因为你是单独付出,对方不喜欢你,也没有办法感知这种情绪。

总结

如果你患有类似的疾病,就要去心理医生那里看一看,慢慢的也能理解类似的感觉 会表现的和正常人没有太大的区别,也能融入人类的社会。因为人毕竟是集体性的动物,如果经常性的一个人,也是很孤单寂寞的。

情感缺失指的是,对世界缺乏安全感。主要表现在情绪经常低落,缺乏自信,有自卑感,不擅长交际,经常感到孤独寂寞,并且伴有狂躁心理。情感缺失的人,一般警惕性很高,多疑,而且比较聪明,从来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包括身边最亲近的人。可是一旦他们相信谁,就会全心全意的忠诚,所以他们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受到伤害,导致他们的情绪化更加严重。虽然情感缺失不算是严重的病症,但其实还是早点借助外力来治疗,比较好。我看见过一家叫再见 Amour的情感咨询公司,他们的主理人好像很厉害。如果你已经发现自己有情感缺失症了,要不去试试咨询,看有没有办法治愈。

一个人的外表,看起来不管有多么的坚毅,内心当中总会有脆弱的一面。不管是谁,心中都渴望被接受和爱。

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认为对方不爱自己了,对方要和自己分手了,对方要抛弃自己了;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认为对方不爱自己了,对方要和自己分手了,对方要抛弃自己了;总是会要求对方重视自己,在乎自己,珍惜自己;非常害怕提要求,会觉得自己是要来的,而不是对方愿意给的;害怕对方了解了自己,觉得自己无趣,也害怕对方了解了自己后,会伤害自己,人际关系简单且圈子小。

很难信任对方,但又非常渴望亲密关系,同时又非常害怕亲密关系,会通过否定对方,伤害对方,用来试探对方的真心实意;如果对方受到伤害而没有先走开,则会非常的信任对方,并且非常依赖对方;但是如果对方一旦表露出不满,就会开始攻击指责对方,焦虑,患得患失,自卑,易怒,但也离不开对方,更会担心对方离开自己,也会担心离开了对方,自己再也找不到对自己这么好的人了。

如果遇到了另外一个和自己同样是缺爱的朋友,圣母心就最容易在这类人身上出现,会想给予朋友很多很多的爱,但其实是把自己内心缺爱的小孩投射到了朋友身上,自己最想照顾的是自己内心那个缺失很多爱的小孩。

如果没有抚平自己内心的创伤,那么这种创伤,也同样会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出现,缺爱的特质就会在这个家庭传承下来,直到某一个后代可以斩断这份情感的连接。

所以当你遇到一个感情缺失的人,请不要吝啬你的爱,试着慢慢的去融化她,尽可能地让她感受到你给的温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6136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