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第1张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避免接触可能被感染的人等。

在公共场所戴口罩,减少吸入病毒的风险。口罩应选择符合标准的产品,并注意正确佩戴和更换。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注意饮食营养,增强身体免疫力,以便更好地抵抗病毒感染。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和接触史。

遵循政府发布的疫情防控措施,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参与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等防疫措施。

碰到这种情况可以这么处理,应同对方说清楚。

1、告诉他这种病毒很容易传染,危害性比较大,没事的话尽量避免接触,这样做对大家都有好处。

2、我们都在明处,病毒却在暗处,我们看不见摸不着,还是小心为好。

3、认真和他说,不要以为自己没跟任何人接触就不怕,因为空气是流动的,难免有周边人员不小心染上了自己都不知道,小心为好。

4、出门记得戴口罩,这预防感染最起码的自我保护。

5、这阶段。在没有接到上级宣布解禁之前,好好在家呆。

也可以用现在的视频聊天软件,用微信视频聊天方式,在家里进行“网络串门”。即能减少去外界与人接触的机会,又能做好家庭成员的防疫工作。

;

如果同意别人进门,防护一定要做好,用75度酒精喷洒屋子,不要太近聊天,最好是带上口罩。

我支持。第一:不大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疫情防控方面,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毁掉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不麻痹、不松懈、不大意,坚持做好防护,才能阻断新冠传播。

  

第二:戴口罩、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尤其是前去公共场所、密闭空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正确佩戴口罩。

  

第三:打喷嚏、讲礼仪。咳嗽、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常常携带病毒,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病毒传播。因此,咳嗽、打喷嚏时一定要用纸巾、手绢来捂住口鼻。

  

第四:勤洗手、讲卫生。勤洗手、讲卫生是保证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方法。饭前便后、接触外界物品后,触摸口眼鼻之前,请务必认真清洗双手,遵循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洗手液)和流水搓揉至少20秒。

  

第五:常通风、不可少。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可有效降低空气中病毒和细菌的浓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每天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尤其是密闭的空调房一定要定期开窗通风。

  

第六:一米距、更安全。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毒感染。守住一米线,出行勿拥挤,保持安全距离,于人于己都有益。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为避免病毒感染,做好个人防护十分重要,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点:一、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去人群聚集处,避免近距离接触任何有感冒或流感样症状的人。二、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交通工具时,注意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三、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动物、家禽、家畜。四、注意手部卫生,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吸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五、打喷嚏或咳嗽时,不要用手去捂,要用手肘部或纸巾遮住口鼻。六、居室及工作场所保持清洁,勤开窗,多保持通风状态。七、注意多喝水,多休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以提高个体免疫能力,注意营养,合理饮食,肉类禽类和蛋类要充分煮熟后食用。目前还没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临床上都是以隔离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1

做好自我观察的同时,一定要调节好情绪,良好的情绪本身可以增强自我免疫力;

2

做一些能恢复和增强自我效能感的事情,给自己确立一个要完成的任务,或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3

增加娱乐嬉戏的活动,比如唱歌、听音乐、看喜剧,但一定要保持作息规律、睡眠充足;

4

每天可以与家人、朋友联系,居家隔离并非居家孤立,与他人经常沟通是疏缓紧张情绪的有效手段;

5

积极的自我信念具有强大心理暗示的力量,可以每天给自己输入积极正向的心理暗示。

   疫情防范知识__疫情防范报告八篇

 篇一

 1、xx市卫生健康委郑重提示您:做好疫情防控,每个人要做到

 四不“不串门、不握手、不聚餐、不自治”;

 三勤“勤开窗、勤洗手、勤换口罩”。

 2、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保持室内清洁和空气流通,合理膳食,规律作息,提高免疫力。

 3、提示您:个人防护四要素: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

 4、xx市卫生健康委郑重提示您:联防联控,防控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人对己都负责。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勤消毒,少聚集、勤通风。强防护、不恐慌,信科学、不传谣。

 5、xx市卫生健康委郑重提示您:发热干咳马上看,及时隔离不传染;疫区返乡回家转,有过接触早报告,居家观察14天,出现症状早就诊。   

       6、xx市卫生健康委郑重提示您:没事尽量不出门,宅在家里最得劲;轻微症状不要怕,注意隔离和观察;出门必须带口罩,四小时一换别忘了;洗手记得用肥皂,流动水冲十五秒。

 7、xx市卫生健康委郑重提示您:多消毒来勤洗手,杀死病毒没后患;出门就把口罩戴,切莫随意乱吐痰;发热症状及早看,自行隔离不传染。

 篇二

 一场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让我们防不胜防,我们不是医疗人员、不是武警人士,我们大部分的人员只是普通的老百姓,我们能做,并且应该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做好国家的群众后援。那么在此期间哪些事情是我们该做的哪些是我们不能做的呢

 鼓励“大义灭亲“:若我们的家人、朋友不幸出现肺炎症状或接触过确诊病例,在这个阶段,对亲朋好友的最好做法就是,及时将该信息反馈给疾控中心,让亲朋好友及时得到医治,主动隔离自己,而不是藏着窝着。

 鼓励“窝居家中”:听从政府安排、响应国家号召,在不上班的时候,只要家里还有饭食,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出门,抑制传播从我做起。

 鼓励“捐款捐物”:这段时间已经开始了各种捐助,有的捐助钱款、有的捐助口罩、有的捐助隔离服,这个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而定,再小的举动都是大的爱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必胜。

 鼓励“暗中充电”:虽然疫情造成的恐慌,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绝对不能恐慌,把这个时期当作学习充电时期,看书、练字、网络学习各种技能。

 鼓励“作息规律、饮食合理”:对于我们丝丽雅各公司员工,已经过了春节假期,在疫情骚扰,同时忙于工作的阶段,我们更应该做到早睡早起、合理饮食,增强自身体质,防止感冒侵扰!

 篇三

 禁止“散布谣言”:现在手机、电脑网络发展通畅,一些小道消息、谣言也会漫天飞,而我们能做的就是,重科学、听官宣,时间一长,这些谣言不攻自破。

 禁止“动静不停”:有些爱动分子,窝居在家里总是憋屈难受,总喜欢在屋里做出声响,如跑步、跳舞、运动、放音乐、这样自己休息不好,也影响到邻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禁止“抢购抢限”:看到有口罩就抢购,看到消息说有特效药,就去抢购,是不对的,对于居家人士来说,只要保障不出门,就是最大的安全,把口罩和药品留给最需要的人群。

 禁止“脾气暴躁”:很多居家人士,上有老人,下有孩子,你的心情,有时候会干扰到他们,保持一个成人该有的脾气,负担起自己的心情义务,是一个成熟的人该做的。

 禁止“卫生死角”:宅居家中,时间一长,大部分的人卫生就没有那么规律了,衣物也没有出门在外那么整洁了,细菌在这种环境下容易滋生,因此建议每个人避免卫生死角,在家里过一段高质量的生活。

 简单说了“五鼓励”、“五禁止”,抗战疫情阶段,戴口罩,勤洗手,我们共同支撑,相应我们的国家会很快的给我们一个安全的环境,相信国家,相信政府。

 篇四

 口罩到底该怎么戴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口罩到底应该怎么戴

 在2月11日下午举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给出了如下建议:

 1、室外环境

 个人独处、自己开车或独自到公园散步等感染风险较低时,不需要佩戴口罩;在非疫区空旷且通风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

 在建筑工地、野外郊游等室外环境工作或活动的人员,原则上可以不佩戴口罩(职业防护例外)。

 但以下人员除外:参加演唱会、大型赛事等集会的人员,在商业街等室外公共场所可能与他人密切接触的人员,交警、公路稽查等执法人员,公交车站引导员等服务人员,以及其他向公众提供服务的有关人员。

 室外环境下需要戴口罩时,通常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2、家庭环境

 家中无密切接触者原则上可以不佩戴口罩。

 家中有密切接触者时,其他家庭成员避免进入密切接触者房间,必须进入时应佩戴口罩。

 家庭成员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佩戴口罩,通常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密切接触者单独居住,可不戴口罩;在进入和家庭成员共用的空间时应佩戴医用口罩。

 口罩被分泌物弄湿或弄脏时,应立即更换。

 3、工作环境

 处于单人办公环境下的工作人员原则上可以不佩戴口罩。

 处于多人办公环境下的工作人员,办公环境宽松、通风良好,且彼此间确认健康状况良好情况下可以不佩戴口罩。

 其它工作环境或无法确定风险的环境下应佩戴口罩,通常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4、其他场所

 在超市、农(集)贸市场需要佩戴口罩,医院、机场、火车站、地铁、地面公交、飞机、火车、超市、餐厅等相对密闭场所需要佩戴口罩;

 公众处于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等密闭小环境时,应佩戴口罩,通常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佩戴口罩的其他建议

 1、公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需要佩戴口罩时,通常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2、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在弄湿或弄脏时应及时更换。

 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废弃后不要随地乱扔,应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处理。

 4、在佩戴口罩前和摘除口罩后应注意手卫生。

 5、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6、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

 防治知识宣传

 篇五

 为了及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特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

 学校校长为我校疫情报告管理第一责任人。校医为疫情报告的具体负责人,班主任老师为责任报告人,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二、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学校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3、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肚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根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学校教职工如发现有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职业中毒事件的。

 5、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四、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学校疫情报告人报告。

 五、学校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学校建立学生晨检和缺课迫踪登记制度。教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记录排查情况。

 1、晨检、午检应由班主任或生活委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检查记录上。如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预防、早治疗。

 2、班主作及科任老师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成当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篇六

 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教育系统正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这段特殊的疫情防控期间,家长应该如何陪伴孩子度过如何缓解和调节孩子以及自己的情绪如何与孩子们共度一段有意义的亲子时光如何借助疫情给孩子上一堂生动的社会生活课,更好地促进孩子成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针对疫情期间中小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分别给全国广大家长和中小学生提出了建议。

 今年春节假期,同学们的生活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精心策划的旅行计划被迫调整,期盼良久的亲朋好友聚会遗憾取消,连平日里最基本的户外活动都变成了奢望。同学们都收到了延期开学的通知,暂时只能待在家里学习和生活,这一系列的变化,或许让同学们一时感到很不适应。在这个非常时期,希望同学们能够保持乐观心态,科学面对疫情,积极应对困难,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获得成长和进步!为此,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全体中小学在疫情期间居家生活学习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在疫情期间遵照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的原则,主动隔离,保持个人和居家的清洁卫生。要保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时间,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

 建议2:坦然面对情绪变化,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在疫情压力下,同学们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体现,越是压抑和否认,就越是容易被情绪支配。面对负面情绪,同学们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也无需否定自己的感受,积极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的存在,才能更好地调节。

 建议3:科学看待疫情防控,学习情绪调整方法。通过官方渠道了解防疫信息、有关科学知识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学会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等来维护情绪稳定,也可以通过运动、音乐、倾诉来转移注意力,增加积极体验。

 建议4:开展室内锻炼活动,保持良好身体状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生活条件自主选择活动方式,每天开展1小时左右的室内运动,如进行垫上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还可以跳健身操、转呼啦圈、踢毽子等。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并且能够促进大脑活动,既健身又悦心。

 建议5:密切亲友互动交流,做到隔离不隔心。在家里可以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等线上沟通平台与同学交流、与亲友保持联系。相互鼓励与支持不仅能够减轻孤独感,也能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并增进彼此的情谊。

 建议6:培养新兴趣新爱好,让生活变得丰富。同学们可以列出平日里一直想做但没时间做的事情,比如烹饪、学乐器、绘画、阅读、养植物等,制成“愿望清单”,按照优先级勾选出在家就可以实现的愿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按照家长和老师的推荐,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视频资源、电视节目等,利用网络平台在知识海洋中畅游,让宅在家中的假期成为储藏知识的好时光。

 建议7: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做到合理有度。在家长的指导下,同学们可以适当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但不可时间过长,也不能影响正常作息。可以与家长确定好双方每天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段、时长等,共同遵守你们制定的规则,从每一天做起。

 建议8:积极与父母沟通交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同学们可借助居家防疫这一时机,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在充分表达自身的感受和需要的同时,也积极理解支持父母,通过恰当的方式增进与父母的感情。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帮助家长减轻负担。

 建议9:听从学校和老师安排,适应居家学习环境。延迟开学期间,同学们可以根据学校安排,通过网络课程、空中课堂等方式居家学习,并借此机会提高自我学习管理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学习时间管理方法,也可以通过自己设定“上课铃”和“下课铃”等方式找到课堂上课的感觉,还可以和同学约定时间共同学习,互相督促,一起进步。

 建议10:学习典型人物和事迹,增强心理正能量。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无数各行业的工作者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的守护着大家的安全。同学们要学习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疫情的伟大精神,不断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感,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更加珍惜美好生活。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迎接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篇七

 一、为及时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我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特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二、本校建立传染病防控管理组织,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负责具体工作,各行政及班主任老师协助配合。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三、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3、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4、严格病例登记,校卫生室要建立日志,发现传染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立即登记(项目包括:病人的发病日期。所在班级、姓名、性别、年龄、症状、是否就诊及医院、排查结果、采取措施、登记人等),并及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学校主管部门报告;

 5、接受卫生部门对学校疫情登记报告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

 四、本校传染病报告顺序:第一发现人→班主任→校卫生室(教师)→当地疾控中心、校领导→卫生行政部门。

 五、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传染病流行期间,应按照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的规定及时上报。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5、学校、发生群体性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不超过2小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级及卫生院报告

 六、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

 七、严格消毒灭菌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预防校医室内感染和交叉感染疾病的发生,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期间,校方应在疾病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认真落实相应的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

 篇八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疫情报告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二、具体措施:

 1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内传播流行,设置学校传染病疫情主要报告员(xx),疫情报告员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报告。

 ——疫情报告员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

 ——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规定时间内报告。

 ——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报告。

 2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校内发生传染病,每一位教师均为义务报告员,应立即报告学校领导,第一时间告之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由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与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联系立即采取有效隔离措施,严防传染病出现须发和多发病例。

 3班主任严密观察学生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安排专人到医疗部门就诊治疗,防止传染病发生。如果出现传染病的迟、漏报现象,学校按照情节严重与否将与当月绩效考评挂钩。

 4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学生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请示校领导,进一步到医疗单位诊治。

 5加强传染病防治意识,对未上课同学要立即与家长联系,询问未上课原因,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

 6加强学生的晨检制度,发现可疑传染病时,要立即报告领导,逐级进行核实诊断。

 7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疫情报告员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发现传染病疑似病或诊断病人时,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投药和预防工作,防止传染病进一步扩大或续发。

 8对未上课学生情况,班主任应及时掌握学生生病状况,对传染病做到防患于未然。

 9学校疫情报告员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员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0学校传染病疫情即时进行直报,同时由疫情报告员汇总登记在《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本》上备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38698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