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读小学的孩子跟父母闹脾气,大声吵架,然后躺自己卧室里不出来?

如何看待读小学的孩子跟父母闹脾气,大声吵架,然后躺自己卧室里不出来?,第1张

如何看待孩子喜欢闹脾气,把自己关起来?

孩子在小的时候淘气、叛逆等是很正常的事。教育孩子是家长一生的事业,如果想安度晚年就要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科学教育。

孩子年龄小动不动就哭闹这很正常。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但孩子经常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是很危险的,家长要引起重视。

一、先冷静分析原因,给孩子做正确引导。当孩子哭闹不止的时候,多半是家长没有满足孩子的需求。如果不是违反原则问题的小要求,就尽量满足吧。

二、允许孩子们发泄自己的情绪,孩子现在就处于哭闹的阶段,家长要正确面对,不是孩子一哭家长就要发火,这样只能激化矛盾,甚至会养成孩子胆小懦弱的坏毛病。

三、要讲安全,时刻关注安全。孩子反锁在屋里是很危险的。要跟孩子非常严肃的讲清楚这个行为的严重性。平时家长也要经常去跟孩子讲安全知识。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是万万不能掉以轻心的。

根据《平和的父母,快乐的孩子:如何停止叫喊并开始沟通》一书的作者,也是美国心脏协会创始人劳拉·马卡姆博士的说法,家长们,我们可以不用大喊大叫。根据他长期的研究,认为,如果偶尔对11岁以上的孩子吼叫,对孩子的心理和情感伤害是比较小的,但是如果经常这样做,不管孩子年龄都大,孩子会比其他孩子有更多的争吵。父母的吼叫对孩子的大脑和精神有双重的影响。

马克汉姆博士说,虽然那些大喊大叫的父母本身并没有毁掉他们孩子的大脑,但他们正在改变他们的大脑。比方说,如果孩子的精神是舒服的,大脑的神经传递素通过释放舒缓的生物化学物质做出反应,孩子的安全感增多。

当一个孩子的听到父母的吼叫的时候,孩子们释放出的生化物质会说,‘战斗’、‘逃跑’或者‘冻结’。他们可能会打你。他们可能会逃跑。这些都不利于大脑的形成。如果这种行为反复发生,这种行为就会根深蒂固。

无论是在会议室还是娱乐室,只要有人提高嗓门,他们的话就会失去可信度。没有人喜欢被人大声呵斥。当父母大吼大叫时,孩子由于恐惧,会对你默许,顺从,但孩子不会对你的命令从心理上接受,也不明白你到底要说什么。

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是绝对的。对他们来说,他们的家人是比他们大两倍的人,他们提供了他们生活所需的东西:食物、住所、爱。是的,这对一个孩子来说真的很可怕。他们做了一些研究,在这些研究中,人们被拍摄到大喊大叫。当它被回放给受试者时,他们无法相信自己的脸变得多么扭曲。

经常在家里大喊大叫的父母会让孩子的对吼叫这种行为习以为常,他们会适应的。如果孩子在被责骂时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就会有太多的责骂。相反,家长首先需要成为自律的榜样。从本质上讲,要想让孩子真正听话,成年人必须先学会。

小孩子之间的打架或者是发生一些摩擦,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家长涉入进来,那性质就变了,这就有点纵容自己的孩子,或者是有点护犊子,而对方的家长把你家的孩子打了一顿,这种情况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情况应该是拉上他们家的孩子和你们家的孩子两个人把误会解开,然后相互之间握握手,相互之间道个歉,而对方应该主动的去和你进行一个,沟通,如果查明原因是你的错误,你就应该主动给人家道个歉让孩子,给人家道个歉,给人家买一些滋补品,如果要是他们家的孩子,那就让他们家给你们家孩子道个歉,并买一些滋补品,这样的话,两个人还能成为朋友,可是家长一摄入进来,那性质就变了,不但两个孩子会变为仇人,家长也会变为仇人,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报警请求警方介入

1、学习压力过大:在学校中,由于学校课程内容多、学习作业负担重,过度疲劳运动,都会导致孩子的学习压力过大,却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儿童出现经常发脾气的现象。建议家长和学校老师要多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及时调整孩子情绪。

2、家庭环境不好:若家庭中父母经常吵架,不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则会导致儿童常发脾气。还可能因为父母忙于工作,不关心孩子,孩子为引起父母的关注,则会经常发脾气。因此,建议家长多关心自己的孩子。

3、多动症:孩子在多动症时,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因神经功能的紊乱而出现焦虑、经常发脾气的症状。

自卑,叛逆,感觉不到亲情,感觉到不开心或者害怕。

最好不要在小孩面前或者被孩子听到吵架或者打架的事情,你是大人,根本想不到以后小孩怎么想,有可能以后叛逆学坏,有可能自卑远离亲情,做父母的不愿意看到这些啊~

几天在网上看见一个视频,视频里,妈妈把女儿接回了家,安排了饭菜后,妈妈便让女儿自己在书桌上写字玩耍,自己则在一边办公。可是女儿不经意间打翻了桌子上的东西,便哭了起来,无奈的妈妈只好起身,埋怨孩子这么不让人省心。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 >

生活中,亲子间的矛盾和摩擦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家长如何应对很重要,这是培养孩子、引导孩子的重要机会。

同样是面对孩子的脾气,自己的高压,王菲就显得从容许多。离婚的生活并没有让王菲变成一个“怨妇”,她反而非常珍惜那段不一样的岁月,对当前的幸福也很满足,和孩子度过的每一天,做过的每一件事,都让王菲觉得很有纪念的意义。

当被问到,自己与窦唯离婚后,“打算给窦靖童找个什么样的爸爸”时,王菲淡然地回答道:童童有爸爸,我要找的是自己的伴侣。

紧接着,记者又追问窦靖童说:如果你母亲和谢霆锋结婚,你会不会反对?窦靖童回答:她开心就好。

好的家庭教育当如此。家长别把孩子当成自己情绪的宣泄口,这很危险。

一、为什么家长心情不好就拿孩子当“出气筒”?

并不是所有的明星父母都对孩子的教育有着深刻而正确的认识,陈小春夫妻就是这样,他们在参加节目的时候坦言:自己对孩子少了一份耐心。

陈小春自己和老婆都是比较火爆的脾气,尽管他们知道孩子的任性不是无意的,可是因为性格的原因,他们依旧会对孩子大吼大叫。

父母不想拿孩子当出气筒,可行为的确对孩子造成了伤害,这样无意识地训斥,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脆弱。

二、为人父母,我们的情绪管理也应该成熟了吧

成年人情绪崩溃往往就在一瞬间。许多父母因为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直接造成了无法挽救的后果。比如西安一爸爸因为自己要去上网,被妻子拒绝,所以亲手将孩子摔在了地上,此时宝宝只有一岁零九个月大。

为人父母,我不仅要教育孩子收住脾气,自己也要学会情绪,变得“成熟”一些。

三、家长良好的“情绪管理”能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小小的情绪管理看起来又空又大,却存在于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中。

家长负面的情绪太多,容易引起孩子心理悲观,思考什么问题都会放大其后果,患得患失,总是担心这儿又担心那儿的,最后伤害的只有自己。

而且,父母把情绪转移到孩子的身上时,很容易消耗孩子的安全感与对父母的爱,要知道,经常别训斥的孩子大多会产生自我怀疑,这是因为训斥之下,孩子不敢相信父母是爱自己的,相比于孩子的身份,他们更觉得自己是“罪人”般的存在。

四、在孩子面前,家长学会这5招压住自己的坏脾气

1、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让家长们寻找事情真正的原因所在,既是给自己思考的空间,也是为了让孩子不白白地受委屈。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错并不大,只是自己的脾气盖不住了。

2、自省

在脾气面前,自我反省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因为没有内在的自我审视,人很难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自然不知道如何改正。

3、少和另一半吵架

吵架的情绪会衍生到许多方面,比如自己的工作,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所以家长想要不在孩子面前随便发脾气,抑制住自己的坏情绪,保持和睦的婚姻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对父母而言,激烈的争吵不过是漫长婚姻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的波澜,更有甚者,吵架还总喜欢问孩子:“爸爸妈妈如果离婚了,你是跟爸爸还是跟妈妈?你觉得谁错了?”之类的问题。

这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确实会造成不小的冲击!

也不要觉得宝宝小,听不懂大人在说什么,哪怕是小月龄的宝宝,也是能感受到大人的情绪的。不会表达的小宝宝,就会变得爱哭,食量减少,甚至影响大脑发育。

著名儿童发展专家马克·康明斯曾表示:父母在儿童面前吵架,对他们的影响比我们想象中大很多,特别是在婴儿时期。

可能有一部分父母知道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但是危害却说不出个123来,所以也不太在意,这是不行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会造成什么具体危害。

1与平日反差对宝宝造成强烈冲击

平时父母对孩子疼爱有加,亲切温柔,一旦吵架,却是换了副面孔,脸红脖子粗的,这种巨大的转变容易吓着宝宝,使他出现强烈的恐惧心理。

2让孩子多想,产生负面情绪

父母有时吵完架,顾不上孩子的情绪,双方冷战的同时,也无意间冷落了孩子,这让可能让孩子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事情,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从而产生恐惧、焦虑、悲伤、无助等消极体验。

3使宝宝缺乏安全感

看着爸妈吵架,宝宝会担心爸妈会分开,然后不要自己了,怕没人管自己了,可能由此变得特别“粘人”,不容易哄。

如果父母吵架频繁,更会使宝宝整日担惊受怕,容易留下心理阴影,或者造成安全感极度匮乏,影响心理健康。

4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容易走入歧途

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往往孩子的个性跟家长都很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时刻在观察学习,父母的行为会让他耳濡目染,吵架时的神态、姿势、语气、用词他都有可能学到。如果家庭长期不和睦,孩子也会变得攻击性很强,性格发展会出现扭曲。

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冷漠,对他人缺乏信任,为人刻薄,爱挑剔,脾气暴躁,或者性格内向、压抑,变得退缩、自卑,与人交往时往往不自信、不主动,对外界事物丧失兴趣,不能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长大后,也容易做事偏激走入歧途。

5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宝宝以后的婚姻观

如果因为父母频繁的争吵,孩子体会不到家庭带来的温馨,也就感受不到家的意义,丧失对婚姻的美好期待。

知道严重性了以后,相信大家都会避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孩子不能说一说就发脾气

孩子不能说一说就发脾气,小孩子总是会长大的,长大之后总会做一些让家长头痛的事情,所以很多家长都曾经有过孩子发脾气的经历,那么,孩子不能说一说就发脾气怎么办?

孩子不能说一说就发脾气1

1、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就是自我评价,也包括了外貌、成绩、行为表现、运动能力和对周围同龄人的接受程度。身体是胖还是瘦,学习成绩好还是坏,行为是否积极或安静,锻炼是喜欢运动还是坐着,同学和老师是否喜欢自己,这些评估对个人自我意识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着自信心,比如,老师的表扬和学校的证书会使学生长期快乐,老师的批评和学生的嘲笑会使学生长期消沉。这就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

2、行为背后是情绪,情绪背后是需要,需要背后是认知,而认知背后是经验。

遇到一种情况,每个人首先都有相应的情绪反应,然后才有行为:行为背后是情绪,情绪背后是需要,需要背后是认知,而认知背后是经验。这是一系列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因此,"回怼"必须反驳到别人体无完皮才是行为,而行为背后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从这个角度来看,当遭受"别人"说的时候,我们可以更仔细地观察我们的情绪和感受。

当你被人说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通常会有羞辱和伤害,这反过来又会导致愤怒。这是一种层层递进的情绪反应,许多人只能察觉到自身发生的愤怒,但他们自己的"羞耻"却没有意识到,所以他们的自愈总是在表面上。愤怒,通常是最表面的情绪。在愤怒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恐惧、羞愧、绝望和其他情绪,这些根深蒂固的情绪是某种行为或现象的核心原因。当我们被别人说时,如果我们认为对方是对的,可能会有一种羞耻感。如果我们认为对方在诽谤,此时情绪反应将升级,不仅会有暴露的羞耻感,还会有一种羞辱和欺凌的感觉,然后激起非常强烈的愤怒。

3、自尊心作祟

自爱

自爱是自尊最重要的部分。自尊的定义包含着自我判断的含义,而自爱是"无条件的"。在家庭中,父母的爱就是在建立孩子的自尊。如果一个人不能爱自己,那么就不能爱别人。每个人都会有缺陷,会有挫折和失败,但是一个懂得自爱的人,他会无条件地选择爱自己,这意味着他的内心有一个坚定的声音:我值得爱和尊重。过分自爱的孩子在遇到批评的时候就很容易动怒或者是情绪失控。

自我观

自我观其实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自我评价是自尊的又一重要支柱。其中包含两种截然不同的期望:积极期望和消极期望。如果自我评价和期望是积极的,那么这种积极的期望就会成为一种自我的内在力量,这个人就会承受起挫折和考验。

相反,事实恰恰相反。自我评价首先来自我们自己评价自己,最初来自我们的父母,然后来自外部世界的反馈,最后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自我评价体系。

当孩子的自我观出现偏差的时候也会导致孩子不能接受来自外人的负面评价。

自信

自信主要是关于我们的行为,一个自信的人意味着他有能力在某些场合采取适当的行动。当一个人对挫折和未知不会存在恐惧感时,ta可以表现出更高的自信水平。当然,对挫折的容忍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因此,父母经常要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制造了太多的挫折感,在遇到挫折时是否采取了不适当的方法来降低了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的自信心不足的时候,为了掩饰外界负面评价带来的羞辱感,就动用情绪或者是暴力给自己带来安全感。

孩子一说就急和父母有啥关系?

几乎孩子的人格问题,都是从原生家庭里出现的,现在很多人谈到原生家庭时,他们会刻意逃避,但谈论原生家庭也是寻找问题的最佳方法,比如孩子一说就着急的问题,大部分是因为家长使用过不正确的教育手段,比如照顾者最擅长用暴躁易怒的方式恐吓孩子,用这种方式来对待孩子的心理创伤和打击。例如,开头提到的,孩子打破一个水杯,家长对他谩骂,这些都是社会性羞辱。

社会羞辱对一个人的创伤是深刻而不可弥补的。

很多父母会这样说:我知道我不应该使用这种语言。

但在事情发生的瞬间,他们会继续这样做。这是因为父母自己的个性发展水平很低,无法实现自我成长,自然只能将"正确的`方式"停留在意识层面。

社会羞辱会严重损害儿童的自尊,使儿童有很强的羞耻感。这种"羞耻"是最致命的,也是儿童自卑、自我价值低下的根源。

除了直接虐待外,还有一种"低端父母"经常使用以下句型的方法:"难怪大家不喜欢你"、"难怪你学习差"、"怪不得你找不到工作"、"怪不得你离婚"。父母所说的话是真实存在的,有明显的现象支持。

可这样的结果是:孩子虽然很惭愧,很生气,却无言以对,只能偷偷克制,造成深深的压抑和自我否定。虽然心里觉得父母的话不恰当,但不能表达父母这种牵强附会的真实感受,所以会引起复杂的情绪,心理无法得到平复,这种情绪往往包含委屈、抑郁、愤怒等,如果压抑的时间太久,孩子内心会带来很大的冲突和情绪压抑,被父母伤害过的孩子,他们爆发后就会对父母恨意满满,会咬牙切齿,这就是父母的行为太过分,最终激发了他未曾愈合的伤疤,于是孩子在被说的时候,他会变得反叛,实际上就是用"着急"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创伤和不满。

父母应该怎么做?

1、避免孩子情绪压抑,多了解孩子心理需求

学会情绪处理,才能有利于心理的平衡发育,当一个人的心理真实情绪受到压抑的时候,其实这些压抑感不会消失,只会被储存在潜意识中,会随着积累的程度而发生“爆炸”,所以,日常中,父母尽量要避免孩子情绪受到压力,要让他们情绪得到合理的释放,同时也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要给予他表达想法的权利,让孩子有意识的释放自己的情绪,实际上就是对他人格一次整合,只有不断的进行整合,才能更好的了解到自己,也能通过整合从而修复心理,这样他就会学会合理的宣泄情绪。

2、引导孩子提升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就是自尊的水平,也包括了自爱、自我观和自信。

首先,自爱就是要求孩子能够爱自己,也就是所谓的满足自己,当然爱自己也不是放纵自己,爱自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独特性,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和被尊重,当然这些首先就要求孩子自己先爱自己,只有爱自己了,才能得到别人高质量的高,当然父母也必须去爱孩子,这样才能起到双重的效果。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自我观意识,就是对自己的评价高低,当一个人与现实客观的距离接近的时候,人格才能达到健康水平,引导孩子有意识的给自己积极的期待和评价,而不是一味的贬损自己,自己认为自己不行、不聪明、不好看,这样的自我观体系就会存在严重的缺陷,父母也尽可能的多夸赞孩子,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会从别人的言语中获取到信息,别人的贬低会导致孩子也会贬低自己,所以多夸赞,能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观。

最后,要培养孩子的自信感,自信似乎是以上两点的结果,一个人是否自信,决定着未来行为的发展,父母要多鼓励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谩骂和体罚只会让孩子滋生消极的心态,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3、对孩子人格尊重

在育儿方面,有一个叫做三明治法的方法,三明治是由面包-蛋和肉-面包组成的,他们之间是相互的作用,我们讨厌单独吃面包,但肉却改变了面包的味道,而用在育儿方面就是要求父母在言行上能有所改变。三明治最终会被两层面包夹住,所以肉和面包形成一个整体,在育儿方面就是要求我们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正视不足的地方。所以建议家长针对孩子不能说的问题,要做到三明治法,我们要尝试去尊重孩子,要多去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要欣赏孩子存在的优势和进步,当然也要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我们的建议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态度也很关键,不要总是意气用事,对孩子态度恶劣,会导致孩子无法信任父母,双方必然发生冲突,尊重孩子,也能让孩子得到应有的自尊,他们才会更有自信,自我价值也会得到满足。

孩子被说几句就会急,其实这主要是父母对孩子的自尊教育没有做好,自尊心是人对生活的基本动力,它能驱使人不断的进步,从而获得自我价值,培养自尊,有利于孩子变得自信,对外部适应环境也会变强,孩子会变得更有教养,可见,自尊心教育绝对是不可缺少的。

其实,自尊心就是自我肯定和自我价值的评价,让孩子生活在自爱和被爱中,多关注孩子的心理诉求,平等的和孩子相处,孩子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和自我价值的满足,从而也就增进了自尊心。

孩子不能说一说就发脾气2

小孩子暴怒的主要原因:

1、年龄

婴幼儿期的一个典型特征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不成熟,其情绪防御往往具有不稳定、容易被诱发、容易外露以及难以自控等弱点,即所谓的情绪活动易变性、脆弱性和冲动型。当孩子在受到挫折或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会用哭闹、不服从、喊叫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

2、先天气质

先天气质一般分为相处容易型、困难型和启动缓慢型三种类型。其中困难型儿童表现为活动多变、无节律、易受刺激、对刺激反应强烈、适应困难、易大哭大闹等,最容易出现暴怒发作。

3、家庭教育

孩子缺乏克服困难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一旦不如意便会乱发脾气,这主要是溺爱和包办的结果。

成人对孩子过分关注和爱护,为孩子包办一切,全力满足孩子的欲望,孩子极易养成任性、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克服困难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一旦遇到挫折或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用“发脾气”的行为模式要挟家长,让家长妥协、让步。若家长不能坚持原则和底线,孩子一次得逞,从中获益,下次还会继续使用这种方式,从而恶性循环。

4、后天学习

有些孩子爱发脾气可能不是因为溺爱,而是在后天环境中习得的。例如,孩子受到挫折,暴怒发作时,成人采取更为极端、暴怒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情绪激动下就会用更为激烈的方式来对抗成人。曾有报道,一8岁男孩因一个玩具,在街上与妈妈互殴,最终“成功”将妈妈打败,妈妈求饶,应了他的要求,给他买了那个玩具。经过这次经历后,相信下次孩子遇到类似情况,依旧会采用类似的暴力方式来要挟母亲满足自己的需要,哪怕刚开始母亲不答应。

另外,成人脾气差,爱吵架打架、摔门摔东西等行为也会让孩子通过模仿学习而获得。

那么,当孩子遭遇挫折或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发脾气时,成人应该如何处理了

一、让孩子学会自我心理疏导

孩子情绪易变,控制能力差,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容易发脾气,成人要将其视为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平静的去面对,不要跟着发怒。

这个时候,劝导一般起不到什么作用,成人不要叨叨不休的讲道理、哄,不妨让孩子尽情发泄出来,并采取有意忽视和注意保护的方法。

当孩子发泄完后,他会回到一个比较平静的状态,这时再实施安慰和讲道理。

二、家庭教育中给予孩子恰当的爱和正确的教育

成人对孩子的爱要适度,孩子三岁之后就不能再将其当做婴儿般过于溺爱和迁就,不能过分保护,而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理。

同时,避免让孩子在家庭中特权和特殊地位,误以为自己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和抗挫折能力,也让孩子学会尊重、理解他人。

当孩子暴怒的时候,成人不要随意妥协、迁就,更不能产生意见分歧:一方坚持惩罚,另一方妥协。成人的分歧往往会让孩子钻空子,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

三、行为治疗法:恰当的惩罚和适当的鼓励

对于暴怒比较严重的孩子,可以恰当的惩罚。比如,当孩子暴怒时,将其暂时安置在一个单独的房间或一个安静的角落,给予短暂的隔离,让其暴怒情绪不能引起他人的注意而自然消逝。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就可以消除隔离(避免发生意外)。

孤独隔离和冷淡对孩子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惩罚,他将有时间冷静下来认识到暴怒的情绪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他重新考虑下一步怎么办,这样孩子暴怒发作的频率就会逐渐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孤独隔离和冷淡,有时候会让孩子担心爸爸妈妈不要自己了、不爱自己了,所以当孩子平静下来后,父母要及时安抚孩子,让孩子明白:做错了就会受到惩罚,但无论怎样爸爸妈妈都是爱他的。

若孩子在暴怒发作时及时成功的克制了,成人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得孩子的正向行为得以强化,并能认识到那些是好的行为,哪些是不好的行为,重复好的行为,克制不好的行为。

孩子不能说一说就发脾气3

遇到孩子有乱发脾气时候,我们可能会:失控爆发了:一个大嘴巴,打了他,情绪瞬间升级:一股怒火上来,大喊大叫,或者被孩子的情绪绑架:别哭别哭了啊,带你买玩具去,自己也有了情绪:哭什么哭!再哭不要你了,不满抱怨:这孩子怎么这样不懂事啊!我天天这么辛苦拉扯你长大,容易吗?

可当绪过去后,家长会很自责,其实,家长是掉入了陷阱:是忽略了孩子的很多“挑衅”并非蓄意,其实都是适龄行为,没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把工作上的烦躁,迁移给了孩子,在意自己的面子,盯着当下的冲突非要有个“结果”或“输赢”,然而我忘记了和孩子建立情感的连接,忘记要用她能接受的方式去处理,而处理过程本身,才是对孩子的长远品格培养更重要的。

有些争执可以避免:不想孩子碰的东西,就放在她够不到的地方;提前和孩子约定,妈妈工作多久会来陪你,进入书房有什么规矩?情绪差的时候,想办法暂停:比如深呼吸三秒、去洗手间洗把脸、出去走走、请家人帮忙,总之,平静后再和孩子沟通。切勿陷入权力之争,要蹲下来、坐下来,和孩子同样的高度,亲身示范;邀请孩子一起捡起来,及时鼓励她的配合。

“我们一起来弄”的好处是,这个指令是留有余地的,相比“你必须自己捡起来”,就算孩子不配合,大人面子也还在呀;转移注意力也是个万能的方法。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来到人世后第一个模仿的对象,这种影响是深刻的,近乎无法避免的。家长天天玩手机、看电视,泡电脑,玩得不亦乐乎!凭啥就在那里要求孩子放弃玩耍、安心读书?家长自己都庸庸碌碌、浑浑噩噩、一事无成!凭啥就得要求孩子发奋图强、出人头地、成龙成凤?父母给的出生不能决定孩子的命运,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言行是有可能影响孩子的生命轨迹,养成他们的某种性格和品德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112617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6
下一篇2023-1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