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全面管理村干部,农民拍手叫好!3类村干部好日子到头

一号文件全面管理村干部,农民拍手叫好!3类村干部好日子到头,第1张

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建设的项目中,村干部作为“领头羊”一般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建设有较大的贡献。

好的村干部确实能够起到带头的作用,但是老百姓们说起村干部时,大多却并不满意,原因无非是村干部不为老百姓做实事,利用职位之便为自己谋私利。

如今,中央下发了2023年版的一号文件,对于村干部问题进行全面管理。

全面治理村干部腐败问题

我国治理贪污腐败问题已经有一段日子了,多个“大老虎”也已经落马,但是村干部贪污腐败问题却依然存在。

相比于“大老虎”,村干部的职权不高,所在地区的油水不多,因而权力小,获得的利益也小。

但尽管如此,也给老百姓们带来了很多麻烦。

尤其是某些有干部贪污腐败问题的村落,老百姓们“求”村官做事,甚至还有请吃饭塞红包等。

比如,需要村干部盖章时,尽管规章制度合理合法,但是村干部一拖再拖,只能塞红包解决问题。

另外,还有部分企业为了在村里谋福利,给村官行贿等。

这类问题都是农村经济建设的绊脚石,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大力整治。

全面治理村干部作风问题

作为村干部,应该是坐得直行得正,一言一行都要向组织靠拢,不仅要有过硬的政治觉悟,还要有谦逊的品格。

除了正常工作之外,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为进一步的工作做铺垫。

但是,目前存在较多的村干部作风不良问题。

本是为人民服务的村干部,却成了“地头蛇”和“村霸”。

仗着自己的权利为所欲为,不仅不为村子做事实,反而经常欺压百姓,老百姓们叫苦连天。

这类村干部是极其不合格的,在之后的整治工作中,也必定会严惩!

成立监督小组,实施入户走访制度

管理村干部问题是很有难度的,村干部既然能够在村子里为所欲为,证明上级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造成了百姓们有冤屈但是却无处诉说的情况。

因而,依赖上级领导管理下级领导是行不通的,对此,有关部门决定实施入户走访制度。

所谓入户走访,指的是由特定人员组成的监督小组深入基层内部,挨家挨户走访,查看居民们对于村官的态度,如果村官有作风问题,可以诉说出来,有关部门会进一步展开调查,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

这一形式可以很好地杜绝村霸的出现,但是也是有弊端的。

比如,如果村官施压百姓,百姓不敢说,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

因而,在遇到调查小组的时候,村民们应该尽可能力求真实的表述村干部的言行,推动全面监督管理村干部工作的有序进行。

这些村干部“好日子”要到头!

随着一号文件的下发,真正的好村官会得到上级的赏识和百姓的爱戴。

但是,这三种干部的“好日子”,怕是要到头了!

1、不做实事的干部

有些干部不做伤害百姓的事情,但是也不愿为了村子做实事。

之所以做村官,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官瘾”,想要谋求一个官职而已。

这种村干部不仅耽误了有用之人的发挥,而且影响了村子的发展,之后会全面整治。

2、作风不扎实的干部

作风问题是一切的基础,但有些村干部没有过硬的政治觉悟,在做事时随心所欲,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对于这类作风不扎实的干部,在进一步的工作中,会进行批评教育,严重的还会撤销官职、记过等。

3、收受贿赂的干部

廉洁奉公是为官的基础,不论官职大小,都应该拒绝金钱的诱惑。

不论是拿取别人财物,还是在村落项目中抽“提成”,都是组织不允许的,在之后的监督管理工作中,会对重大项目进行进一步排查,遇到有贪污受贿的村官,会依据受贿的金额大小,按照法律进行惩罚。

如果遇到受贿行为,对于行贿人和受贿村官,都会做出处罚。

总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村官问题较为突出,百姓们怨声载道。

随着一号文件的颁布,村官管理工作会有序展开,留下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好官员。

对于欺压百姓、利用职权为自己谋私利的官员,则会依法处罚。

之后,老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经济建设也会逐步展开。

对此,大家怎么看?

1、鬼拍手指的就是杨树,因为在有风的天气,它的叶子会被吹得哗啦哗啦的响,听起来就好像是在拍手一样。这种声音听起来会让人的心情烦躁,因此一般不要种植在庭院。而为何说是鬼拍手,可能是它的枝叶较多,树形也十分高大的原因。

2、在农村,“鬼拍手”指的就是杨树。得名原因:只要是在有风的天气里,杨树的叶子就会在风的吹动下哗哗作响,这声响与人们的拍手声极为相似,至于为什么将它与“鬼”联系起来,小编没有找到准确的说法。网络上流传的最为主流的说法是:因杨树树形过高,树枝分叉较多,地上它的倒影就像张牙舞爪的鬼一般可怖,故称其为鬼拍手。

俗话说:"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又说"刽子手")。这里的"桑"是指桑树,"柳"是指柳树。

院前不栽桑树,是因"桑"与"丧"同音,出门见桑(丧),惟恐不吉。

后不栽柳,说法不一,一说是与殡葬死人有关。因"丧杖"、"招魂幡"都是柳木做的,坟墓后边又要栽柳树作"摇钱树"、"墓树"。所以柳树也易被人想到丧事,不吉;另一说是讲柳树不结籽,若栽于房后、院后,还恐妨害,感应得这家人家也无子嗣后代了。还有,柳与“流”谐音,屋后植柳,有金钱财宝流出之嫌。

"鬼拍手"是指杨树。风一刮,杨树叶哗啦哗啦地响,像是"鬼拍手"。院内栽上杨树,还恐招来鬼魅,大不吉利,山东临清一带也有类似的俗信。还有一点,刮起风来,杨树叶子“哗哗”响,噪得人心烦,也易为盗者遮音,故此院中不可植此树。如果前栽桑后栽柳,就合丧(桑)失人口,留(柳)不住后代。"

刽子手"指的是桃树。因为桃花、桃枝、桃实都是血红色的,妖魔鬼怪都愿意在桃树上住,所以不敢种在院里。有句俗语是:院里种桃,鬼哭狼嚎。一般的庭院设计中都看不到桃树的,古时传说,在遥远的东北方,有片桃林,成千上万阴鬼恶鬼常聚在此,祸害人间。故桃林招鬼由此来。传为五行之精,能制百鬼,故而过年以桃符悬门上。桃树只能种在后院,禁忌栽到前院,俗以为桃树上有邪气。如果种到前院,树根扎到屋里,人就有性命之忧。河南方城一带也忌院内种桃树,俗以为桃木有法力,桃木多用来作避邪桩橛用。谁家种桃树,主邪灾多。也有说种桃树主逃荒要饭的,这是因"桃"与"逃"谐音的缘故。需要说的是,桃木避邪,并不是桃树避邪,这两者完全不同,很多人常常会误会。

这种俗信,应是汉唐以后形成的。是一种求吉心理,虽说常被冠以“迷信”,但既然是习俗,就像过年贴对联,又普遍影响着大众的心理,实际操作起来也不困难,还是遵守的好。而实际生活之中这种风俗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比如“院中不栽鬼拍手”,也是为了安静。院子里不止不种桃树,很多果树都是不能种的,果树招虫,以桃树为最。桃树会分泌出桃胶,招很多虫子来…这才是真正不宜之处。

合适庭院的树种:

第一要适合在本地种植,也就是它合适在当地生长;

第二,无毒、无刺、无污染的树种;

第三,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的树种;第四,要树木尽量分枝点低,生长速度慢的树种。最后一点是要抗污染抗病虫才能强,养护管理简单! 植物各个地域的忌讳品种! 庭院不宜种的树:左不栽榆,右不载桃。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子中间不栽鬼拍手,庭中不栽掉头花。北京地域也有个说法:桑、松、柏、梨、槐,不能如阳宅。温馨提示:不管自己怎么想,也总得多多少少考虑一下家人、邻里、朋友的看法。传统、风俗、世俗绝不是和自己一点关系没有的事情,请谨慎!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译文]周围的看客折手笑我狂放不羁,狂放不羁又碍谁什么事!

 [出典]刘克庄《一剪梅》

 注:

 1、《一剪梅》刘克庄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2、注释:

 余赴广东:这一次刘克庄是到广东潮州去做通判(州府行政长官的助理)。

 实之:王迈,字实之,和刘克庄唱和之作很多。

 束缊(音同“运”):用乱麻搓成火把。

 诗囊:装诗书的袋子。

 元:为首的。

 王郎:指王迈。

 刘郎:指作者自己。

 胡床:坐具,即交椅,可以转缩,便于携带。

 3、译文1:

 举着捆麻火把在夜里走了十里有余,只顾得挑着诗囊赶路却丢掉了衣囊。天气寒冷道路湿滑马蹄都冻得发僵,原来是王先生实之来送刘先生克庄。酒喝到半酣耳根子发热谈论着文章,论说声惊倒了邻居的墙推倒了胡床。旁观的人拍手笑这两人太粗梳狂放,我们回应说粗疏又怎样狂放又怎样!

 译文2:

 举着用乱麻束成的火把,在天亮之前,我赶了十多里路,挑走我的诗书文章,扔下诸多衣服与行囊,准备赴广东潮州做通判。天气寒冷,道路很滑,连马蹄都冻得僵硬了,我们行动极为艰难。前来送行的一帮人中以好友实之这个姓王的为首,他们一伙人远道而来,亲送我这个姓刘的郎君。浓浓夜色里,他们一群人聚在风亭之中,为我饯行。我们高举酒杯,痛饮离别之酒,直喝得耳根子发热,腮帮子发烧。兴致一来,不由得高谈阔论,诵诗吟词,说文道章,豪言频发,壮辞迭出,语惊临座,言震四周。大家越说越兴奋,越兴奋越喝酒,越喝酒越兴奋,循环往复,以至酒醉人狂,手舞足蹈,推倒了屏风,掀翻了交椅。临座的食客都被我们吸引住了,纷纷拍手取笑我们的放荡无羁与疏放狂妄。岂不知,人生在世,难得知音相遇,疏放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狂妄一点又有什么妨碍呢!

 4、刘克庄的生平见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5、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告别词,它描写了两位饱受压抑而又不甘屈服的狂士的离别。忧愤深沉、豪情激越,表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

 词的上片写连夜起程,王迈为其送行。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地描写连夜而行的情状。一枝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点出饯别之意。“束缊”,是乱麻捆起来,做成照明的火把,“宵行”,由《诗经。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转化而来,暗示远行劳苦之意。

 “挑得诗囊,抛了衣囊。”表现了书生本色,诗囊里都是他的心血结晶,那肯轻易抛掉呢!诗囊里装着他的诗篇,也装着他的一腔豪情满腹抑郁。

 “天寒路滑马蹄僵”,一个“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说马,但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跃然纸上。下句的“王郎”即王实之。刘克庄称赞他:“天壤王郎。数人物方今第一。”(《满江红·送王实之》)反映出对他的敬重、赏识。

 在刘克庄奔赴广东之际,他夜半相送情谊之真挚,已然可知。刘克庄自称“刘禹锡”,是以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刘禹锡曾因讽刺朝中新贵被贬。刘克庄则因《落梅》诗中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之句,被人指为“讪谤当国”而被罢官。

 在此之前,他已被三次削职。他在《病后访梅九绝》中有一首诗说:“梦得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柳,却被梅花累十年!”其愤慨怅然之情,及其清品傲骨,表现得非常清楚,与唐代的诗豪刘禹锡相比,亦觉无愧。此时到广东做路一级的官,他“不以入岭为难”,然内心如刘禹锡式的不平之气,是不会遽然消失的。

 过片“酒酣耳热说文章”,从结构上说,是上片情节的结局。又是可作为下片的开端,顺势翻出新的情节,安排颇显匠心。“酒酣耳热”表现了酒逢知己的欢乐,同时又是词人热情奋发,兴会正浓的时刻。

 词人避开朋友间碰杯换盏的次要情节,而径直写出“说文章”的一幕,可谓善于剪裁。“说文章”极含蓄地暗示他们对时事的评论、理想的抒发,以及对忧愤的倾泄。

 王实之秉性刚直,豪气干云人称子昂、太白。刘克庄也是言谈雄豪,刚直无畏。“惊倒邻墙,推倒胡床”两句,正是他们这种英豪气质的形象表现。前句写客观反响,后句写人物举动。两个狂士捋袖豁拳,乘着酒兴指点江山,语惊四座,全无顾忌,邻座惊傻观者竖发,全与我无关。这种形象的夸饰淋漓尽致地张扬了二人的豪气。

 “旁观拍手笑疏狂”,作者设想,若有旁观者在此,必定拍手笑我二人疏狂。“疏狂”,意为不受拘束,纵情任性。“拍手笑”是一种不被他人理解的表现,对狂者来说不足惧,倒起着反衬作用。刘克庄与王实之在志士受压、报国无门的时代,将心头的积郁,化为激烈的言词、不平常的行动,自然会被称为“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态度明确坚定,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动人。有此一句,通篇振起。

 这首词把一次友人的饯别,被词人装点地很像一出动人的独幕剧。在形象描写中,着重写人物的动态,从中表现感情的发展变化,始而愁苦,继而激愤,最后是慷慨奔放,以“风霆惊座”、冲决邻墙之势,将剧情推向高潮,避免了议论。在刘克庄的词中,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6、这是一首描写友人送别的词,本来离人心上秋,总是会带点愁绪的。但是这首词却是节奏明快,豪放疏朗。

 上阙开篇点题,词人收拾行李,连夜准备上路。束缊,是把乱麻捆在一起,做成照明的火把。挑得诗囊,抛了衣囊,顾此失彼,不知如何收拾,几经取舍,决定携精神食粮上路,颇有手忙脚乱的书生本色。三句话,词人秉火落拓夜行的形象如在眼前。天寒路滑马蹄僵,引出天气与路况的恶劣,连马匹都冻僵,何况是马上之人?束缊宵行的凄楚和艰难感同身受。偏偏如此寂寞凄清的晚上,竟然有朋自远方来送行,情感自冷而转暖,友人间的深情厚意,虽不明言,却渲染十足。短短六句词,时间、地点、人物、天气、动作、情节俱备,是典型的大写意画笔法,用笔寥寥,却进得深山藏古寺的意趣。友人送行如此简单的一件事情,词人却写得一波三折,生动逼真,刘克庄的功力可见一斑。上阙尾段友人的出现,为下阙的开端埋下伏笔。

 下阙承接上文,既是送行,必不能无酒,是以两人对饮对谈启幕,情境自室外转入室内,衔接自然。友人不畏严寒,亲来送行,其情其义不言自明。如此挚友送行,自然是酒逢知己千杯少。酒酣耳热之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顺理成章之事。也许你我皆有如此之经历,好友对座,漫谈平生快意事,得意处拊掌大笑,全然不顾旁人侧目。词中二人皆是性情中人,彼此惺惺相惜,纵论天下,得意也好,失意也好,彼此心领神会。如何体现此等酣畅淋漓?一连两个动作——“惊倒邻墙,推倒胡床”,一惊一推,二人豪迈不拘小节,相知相得的情态,表露得淋漓尽致,全词的高潮顺势掀起。这里词人的描写仿如有移动之镜头,先以二人对酒当歌为特写,然后镜头慢慢移动至旁观者,以旁观者的反应映衬二人的与众不同。旁观者未必都是透彻的,看到他们放浪形骸,不免要取笑他们既疏且狂。此时词人大呼“疏又何妨,狂又何妨!”表明心迹,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态度明确坚定,雄放恣肆,通篇气势由此振起,却又于此潮处嘎然收笔,只留下不绝余响,任人细细回味。与白居易《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别离送行的诗词总是借物言情居多,本词独辟蹊径,全篇就如一出戏剧,场景、人物、动作各得其妙,高潮迭起,镜头感强烈,声乐感十足,全篇不用一字言情,而送别之情、知己之情却又全透在字里行间,小题材现大境界,堪称送行词的佳作。

 词是内心感悟的文字传达,每首词,不同人读,便会勾起不同的故事。《一剪梅》于我,是青葱岁月的印记,当年喜欢读“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喜欢吟诵“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都是些离愁别绪的诗词,但是自我们的口中读出,也不过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强说愁罢了,以当时的阅历,怎能明白其中的味道?正如自从我乱翻书时惊艳于《一剪梅》后,我们又每天“疏又何妨,狂又何妨”了,那时正是当得起既疏且狂的年纪。现在的我们,即使有“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的心,也已经没有“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的气力了。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代终于远去了。只是当时已惘然。

 7、词人刘克庄被贬赴广东任提举常平官,连夜起程,好友王实之星夜前来送别,一起饮酒。这首词绘声绘色地描绘写了两位饱受压抑而又不甘屈服的狂士的离别,王实之秉性刚直,具英雄气质,刘克庄也是言谈雄豪,刚直无畏,两狂士乘酒酣耳热,高谈阔论,言词激越,所以“惊倒邻墙”,也引来“旁观拍手笑蔬狂”。刘克庄与王实之在志士受压、报国无门的时代,把心头的积郁化为激烈的言词,不平常的行动,自然会被称为“蔬狂”,而词人反以“蔬狂”自傲,所以响亮地回答“蔬又何妨,狂又何妨!”是如此的明朗坚定,雄放恣肆,豪情动人。

 的确,人生有的时候不妨疏狂一下,何必总是压抑自己委屈求全,又何必把自己包得那么紧!!

 8、这首《一剪梅》词刻画了个性鲜明的词人刘克庄自己的形象。他性情豪放不羁,珍重友情,醉心于诗词文章。请看,这位词人擎着火把,夜里长途跋涉,把衣囊都丢掉了,却单单挑着诗囊。这不是一般的马虎,在他的心里,精神生活远远重于物质生活。词人和来饯行的朋友在风亭欢聚,纵情豪饮,酒酣耳热,纵谈文章,喊声山响,把胡床都推倒了。当旁观的人笑他俩疏狂的时候,它更是和朋友一起高呼:“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真是醉态可掬,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这不是一般的疏狂,与其说词人是醉于酒,莫若说是陶醉于臧否文章的忘情谈论——这真是一幅鲜明可爱的自画像。

 这首《一剪梅》词还刻画了个性鲜明的友人王实之的形象。他性情珍重友情,豪放不羁,醉心于诗词文章。请看,这位友人不顾“天寒路滑马蹄僵”,在寒夜赶来为朋友在风亭置酒饯行。在他心里,朋友情分万分珍贵。见到朋友后,没有半点歧路沾巾的悲切,而是纵情豪饮,酒酣耳热,纵谈文章,喊声山响,把胡床都推倒了。当旁观的人笑他俩疏狂的时候,它更是和朋友一起高呼:“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真是醉态可掬,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这不是一般的友情,而是建立在诗文投合基础上的高雅深情。与其说这位友人是醉于酒,莫若说是醉于情——这真是一幅鲜明可爱的友人画像。

 9、古人说了的,“仁者乐水,智者乐山”。我既不是仁者,也不是智者,所以也就走不进“乐水”、“乐山”的境界,倒是古人的“破钵芒鞋自可乐”这句话,我喜欢,并且总于似梦非梦中,想见一个游僧或者远古的文人,着一双草鞋,携一只边沿残缺的碗钵云游天下,其情其境,逍遥自在,最是惬意。

 逍遥归逍遥,惬意归惬意,那毕竟只是一种对现实心虚的逃避。这种心虚的逃避,常常是因为世间的烦恼,而这世间的烦恼,多半出自人事的纷争、利益的冲突、夹缝中的委屈……这样,就有了远古的文人们“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的豪迈,就有了“琴临秋水弹明月,酒就寒山酌白云”的闲适。

 10、宋朝的诗人和词人酒量和兴致一点也不亚于唐朝的诗人们。先看一首南宋最杰出的词人辛弃疾(据《全宋词》统计,辛弃疾存词629首,是宋人词集中最丰富的一家)的《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还有《木兰花慢》:“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带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不过大诗人陆游关于酒的诗词远远多于辛弃疾。且看《醉歌》:“我饮江楼上,阑干四面空。手把白玉船,身游水精宫。方我吸酒时,江山入胸中。肺肝生崔嵬,吐出为长虹。欲吐辄复吞,颇为惊儿童。乾坤大如许,无处著此翁。何当呼青鸾,更驾万里风!”再看《醉书》:“半年愁病剧,一雨洗凉新。稍与药囊远,初容酒盏亲。浩歌惊世俗,狂语任天真。我亦轻余子,君当恕醉人。”还有陆游生动描绘农村的风光习俗,充满对田园生活真挚感情的律诗《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宋朝另一个诗人和词人刘克庄是福建的莆田人,他字潜夫,号后村。师从真德秀。早年与永嘉“四灵派”的翁卷、赵师秀过从甚密,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很深。后期则摆脱“四灵派”的影响,成就便就在其他江湖诗人之上。在《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里,刘克庄对把酒欢饮也有激情的描写:“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朱敦儒在《鹧鸪天西都作》里有三句词写纵情诗酒,不把功名利禄俗世浮名放在眼里,也写得非常漂亮:“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而高翥在《清明日对酒》里:“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和张孝祥的《念奴娇》里:“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汲尽西江的水啊当酒,把北斗七星啊当勺,随意舀酒,邀请天上的星辰万象都来做客!两人所述都表现出与朱敦儒一样的豪放洒脱。还有宋朝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是喝酒、写酒高手。请看《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再看《蝶恋花》:“也拟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饮还无味。”欧阳修关于酒的代表作则是《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还有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朝大文豪苏轼,他的酒量、“酒肚子”和对酒的热爱,绝对不在欧阳修之下。限于篇幅,仅举他的一首《惠崇春江晚景》为例。这也是本文全篇所引关于酒的诗文中惟一不带“酒”字的上等“酒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全诗关于田园牧歌式的农村抒情描写与杜甫的《游山西村》,两诗虽然远隔几百年,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范成大的:“老去读书随忘却,醉中得句若飞来。”还有钱惟演的:“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还有王禹的:“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还有毛滂的:“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还有向子湮的:“石作枕,醉为乡,藕花菱角满池塘。”在这里,李清照作为宋朝少有的女词人绝对拥有一席之地,不应忽略。且举她的一首《如梦令》作代表:“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看,连当年封建高压之下的受压迫女性尚且敢于“沉醉不知归路”,又何况堂堂七尺男儿!但是,真正将把酒临风,精神愉快,激情荡漾,宠辱皆忘的高风亮节写得尽兴透彻的还得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在一首《渔家傲》里写酒的意境也显得与众不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其中“燕然”指北方的山名,“勒”指刻石。全句写的是离家万里出征,杯酒在手尚未破敌立功。拳拳报国之心跃然纸上。窃以为,历朝历代,凡借写酒冷静抒发个人雄心壮志分寸把握最到位者,除欧阳修外,无出其右!

 回眸历史,瞻仰先人。不难看出,酒品即是人品。我们难道还能容忍蝇营狗苟之徒、贪官污吏之手玷污今天干净圣洁的酒杯吗?

 11、疏放人生的关键在于对世界看得开,对于官途想得开,对于生命放得开。看得开才能藐视权贵,视富贵如浮云,才能天高地广,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境界,登泰山而小天下,苍海八荒,尽在眼低,有如此眼界,生命如何能忍受官场窄路的羁绊呢想得开,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在,犹如闲云野鹤,无拘无束,根本不理睬别人说些什么,对自己如何评价,而能够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人生放得开更为重要,寄情浪漫,放浪形骸,皆需要把人生从层层束缚中解放出来,还其本性,顺其自然,进入一种狂放、无所顾忌的境界。李白当年看透官场,仰天大笑出门去,所追求的就是这种人生,所谓"昔在长安醉花柳,五候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蒙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就是这种人生的写照。所以疏放人生的境界是一个"狂":字,狂歌,狂饮,狂乐,狂舞,狂了就什么都不在话下了。什么功名利禄,什么王室贵族,什么清规戒律,什么人间万户候,都不过是人生樊笼,粪土一坯。宋代朱敦儒有词云:"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辛弃疾写得更绝:"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差不多同时代的刘克庄也很好表达了这种人生气度:"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当然,疏放人生有时属于万不得已,可能当官不成,或者官运不长,对于人生有了新的看法。也有的人虽然当了官,但是仍然很失望。觉得生命太受约束,不如自己痛痛快快活一会儿,所谓"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就是这个意思。因此,能不能看得开,想得开,放得开,也有一个开悟的过程。有人醒悟得早,不再把生命纠缠于世俗相争之中,有的人则开悟得晚,一觉醒来已过半百,好像自己还没有真正活过,还有的人则一辈子不开悟,那就没得说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112525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6
下一篇2023-1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