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冲突属于什么安全风险

中印边境冲突属于什么安全风险,第1张

中印边境冲突属于二级安全风险。去年未被列入的中印边境冲突今年被评为二级风险,成为2021年新增的8个潜在危机之一。而美国中国因航行自由与有争议的领土主张在南海爆发武装冲突从去年的一级风险降为发生率低、对美国利益冲击中等的二级风险。这是在今年的30个潜在危机中,唯一被专家认为发生概率低的事件。

1962年的时候,在中国和印度边境上演了中印战争,这场战争被我们国家称之为是中印自卫反击战。其实对于华夏儿女来说,这就是一场普通的边界战争而已,因为印度不断的侵扰中国的边境,不断叫嚣的同时还伤害了边界的解放军,忍无可忍之下,我们才发动了这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

其实在还没开始打这场仗之前,我们就已经知道,最终的结局肯定是中国胜利,然而那时候印度盲目自大,觉得只要他们发动战争,中国就会害怕。这场战争打碎了印度的大国美梦,让印度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这也成为了印度心底永远都难以解开的心结。

直到最后印度这两位将军都高度赞誉了印度士兵的英勇精神,称赞他们的士兵,即便是面对必死的情况,都没有放下手中的武器,战败之后印度诗人还歌颂印度士兵的英勇。 只能说在1962年中印战争当中,印度的失败是必然的。他们根本就没有预估过中国的实力,对于中国的情报还停留在很久之前,也正是因为轻视了中国而给自己带来毁灭性的代价。

中印边境战争,印度为何敢于得寸进尺,只因印度背后两个大国支持,一个是美国,一个是苏联。美苏虽然不对付,但支持印度上却出奇的一致。因此,我国对印战争实际上是以一国之力反击印度及背后的美国与苏联。

由于中苏交恶,因此苏联就支持印度13个陆军师、2个空军师的全套武器装备,苏联派军事顾问专家,训练印度的武装部队,这就让时任印度首相尼赫鲁产生了“称霸亚洲”的幻想,他甚至撕毁与我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为有美国和苏联支持,印度就会战无不胜。但却遭受严重的挫折。

那么美国如何支援印度的呢?美国在朝鲜战争中被我国打败,因此一直打败我国想找回平衡。苏联援助印度时,英美及一些北约国家组成“亚洲军事发展态势委员会”,对印度援助18个步兵诱的全部美式装备,其中一些装备是英国二战时剩余军事物资。

印度得到美英先进武装装备的支援,更加有恃无恐,认为轻松打败我国。印度一名军官甚至对家人说:“我们有先进武器,完全可以打败中国”。最后这种盲目的自信带来惨痛的失败,就连尼赫鲁因这次失败也备受国内指责,他自己也很郁闷。

印度失败后,为什么美国、苏联不出兵?

美国与苏联之所以在印度失败后不出兵援助越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不划算。

本来印度不断在边境制造事端就是美国的引诱下发生的,而且还有苏联的鼓动。美苏两国甚至支援印度武器装备,这分明是一场代理人战争,就是由他们幕后支持一国与我国打仗。如果美苏两国都出兵支援印度,那不是“代理战争”,战争就变味了,相当于引发一场地区战争,对于美苏两国来说都不划算。

二是忙较劲。

我国对印反击战的时间,与美苏在古巴导弹危机的时间点相吻合。我国于1962年11月21日结束中印战争,而苏联赫鲁晓夫也于11月11日将设在古巴导弹撤走,而且还需要一个月内撤走伊尔-28轰炸机。因此这个时间段,虽然美苏都支持印度,但两国正在古巴较劲,没时间出兵帮印度。

三是不敢出。

无论美国还是苏联,两个大国可以向印度提供武器装备,但两国绝对不敢出兵与我国直接开战。首先从美国方面来看,美国经历过朝鲜战争我军厉害,他们不可能再冒着死伤的危险与我国开战。其次从苏联来看,虽然与我国交恶,但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如果苏联开战,就背离了同一阵营交战先例,就会给华约国家造成阴影,而且华约国家并非都支持印度。

四是不愿出。

我国对印自卫反击战,从当时的交战环境来看十分恶劣,是高原缺氧的环境下作战。特别是西段已经到了严寒时间。无论美国与苏联,都没有在这种条件下作战的经验,因此他们不会愿意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出兵帮印度。

2月20日,中印两军在莫尔多/楚舒勒会晤点中方一侧举行第十轮军长级会谈。

具体谈话内容

1、双方对前期班公湖地区一线兵力实现脱离接触给予积极评价,认为这是一个重要进展,为解决中印边界西段实控线地区其他问题提供了基础。

2、双方就西段实控线地区其他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

3、双方同意遵照两国***重要共识,继续保持沟通对话,稳控现地局势,稳步有序达成双方都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

印度国防部21日晚也发布了类似内容的新闻稿。

根据中印双方第九轮军长级会谈达成的共识,中印两军位于班公湖南、北岸的一线部队于2月10日开始同步有计划组织脱离接触。

中印边境事件经过

1、

2月20日,中印两军在莫尔多/楚舒勒会晤点中方一侧举行第十轮军长级会谈。双方同意遵照两国***重要共识,继续保持沟通对话,稳控现地局势,稳步有序达成双方都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

2、

此轮会谈举行的前一天,双方按照第九轮会谈达成的协议完成了脱离接触,完成了班公湖北岸和南岸的地面恢复。

印媒提及,此轮会谈持续16个小时,直到21日凌晨2时结束。熟悉会谈的印度知情人士表示,“此次会谈进展顺利”,印方希望“下阶段脱离接触进程能如此前一样顺利”。

3、

我们国内专家指出,班公湖南北岸地区是此次对峙最易爆发冲突的关键地区,那里脱离接触已经实现,未来双方在其它地区的撤军进程还会延续这个势头。

印媒提到,第十轮会谈重点讨论从印度所谓“拉达克”东部三个摩擦点(戈格拉高地、温泉地区和德普桑平原)撤离的事宜,以进一步缓解地区紧张局势,并达成下一阶段的脱离接触协议。

4、

我们国内专家指出,与此前几轮拉锯战似的会谈相比较,此次新闻稿中未像以往那样涉及第十一轮军长级会谈,没有表明是否有、何时会有下一次会谈,有可能表明双方认为,第十轮会谈已经解决了此次对峙的主要主题,双方军长层级的会谈已经告一段落,剩余事务留待较低会谈层面对话解决,属于技术性问题。

古书中提到:天竺茫茫无处寻,夜来却对乳峰宿。自古以来中国人和印度之间的往来就十分密切。比如说唐朝时期,中国与天竺的佛教文化就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在现代生活中,印度和中国的政治经济往来,其实也非常密切。但印度和中国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两个国家的国民对于这一问题的认知,其实也有很大的差异。

印度这方面有不少专家表示,中国至少要30年的时间才能赶上自己。印度专家这样的言辞,到底是有实际证据可证明,还是狂妄之词呢?印度在公元前2500年前就已经诞生了文明,大约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亚利安人征服了当地的土著居民,建立了一个奴隶制小国。

为了防止当地的土著居民反抗入侵的雅利安人,雅利安人就在原有的统治基础上,推出了一些婆罗门的种姓制度。直到现在该种姓制度,还约束着印度国民的思想。1945年,第2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1950年印度花了5年的时间,这才宣布了共和国成立。

而印度虽然在思想方面引来了很大的争议,可是印度的综合国力的确不容小觑。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选举投票中,印度也收获了不错的成绩,担任接下来两年时间内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也是综合国力得到了国际认可的一个证明。

再看印度的人口,根据2016年国际官方发表的数据称,印度人口已经突破了13亿人,排在第一的是中国。再看工业方面,1945年之前,印度国内的工业大多数都是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后来国家实现了独立之后,钢铁和化学等科技型产业也得到了稳健提升。

并且在1980年前后,工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完整体系。现在印度在航空和精密仪器等方面的发展,迅速成为了国际上领先的国家。而印度也有知名汽车品牌,比如说塔塔汽车曾经在2008年时,将捷豹路虎收录旗下。再看印度的农业发展,印度国内的工业虽然在稳健提升,但是基础产业和主要产业都得依靠于农业。

农村人口占领了印度国内人口总数量的72%。但是在印度国内发展农业,还得靠老天赏饭吃。因为印度半岛受季风性气候影响过于严重,很有可能会引发季节性的旱涝以及干旱问题,所以印度国内的粮食收入其实非常不稳定。

综合来讲,印度在1950年之后国内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的确值得引国人骄傲。但是中国作为第二大国际经济体,如果硬要被印度人民认为还要花费30年的时间,才能够赶上他们,那么只能说印度国内民众对于网络信息的收集能力,还不太先进。

OK,咋们来谈谈军迷都不是十分关注的中印之争

中印之争现在中国占优势

地形:地形是印度比较占优的,因为中国所在的地形是北坡,印度所处南坡,北坡是比南坡抖的,所以印度会占一点优势。但对于这种高海拔地区,这优势并不会十分的突出

国际舆论:这个还真不好说啊,因为这佛说佛有理呀,我认为是中国有利些,因为当年是印度擅自进攻中国的,现在是印度自己在藏南地区大量部署军队,中国没有,是印度自己想要打破和平格局的,

盟友:当年中印之战,美国支持印度(八成现在也一样),俄罗斯并不支持中国,别忘了,对印自卫反击战还有一个主角是巴基斯坦,虽然国力不强,但是他毕竟是有核武的国家。有25-40枚左右,但是较印度还是落后些的因为印度也有核武,中国也有。所以是中国+巴基斯坦对付印度

经济:很明显是中国占优势,这个大家都很清楚,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两者都是发展中国家且经济都飞速增长,但印度经济还是比中国落后很多的。中国占明显优势

军力:(综合国力中国排第七位

  综合国力方面,黄皮书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领土与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军事、科技五个直接构成要素,以及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安全与国内政治、国际贡献四个影响要素。综合考虑各项要素后,11国综合国力排名依次是: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中国、英国、印度、意大利和巴西。

  黄皮书指出,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具有多方面优势,与其他国家“不在一个档次上”。美国的经济、军事、科技和国际贡献四项指标都居首位,资源居第二位。在其他项目上美国基本也位居前列。而俄罗斯与中国在多项指标上的得分均居下游。黄皮书称,俄罗斯的长项是领土和资源,中国的长项是人口。

  军事排名中国位居第二

  在军事指标上,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位列三甲。黄皮书称,美国是真正的军事超级大国,其军费相当于其他10国军费总和的132%。俄罗斯在武器装备上排首位,主要是因其武器装备数量巨大,特别是坦克总量达22800辆,高居单项榜首,而美、中坦克数量分别只有七千余辆。

  黄皮书称,中国在军事总实力上仅次于美国,主要是因中国的军队人数和武器装备数量得分都较高

解读全球军力排行榜

  黄皮书对全球军力的具体评估包括三个方面:军费、军队人员和武器装备。评估结果显示,美国总得分是9008分,稳居第一。中国排名第二,总得分333分,中、美差距很大。

■美国是军事超级大国

  对于排名结果,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政治研究室主任、“黄皮书”中军事内容章节的作者李少军表示,美国是真正的军事超级大国。

  他指出,美国的军费相当于其他10国军费总和的132%,武器装备仅就数量进行评估,也远高于俄罗斯之外的其他国家。但他强调,俄罗斯在武器装备上列第一位。

  ■中国军人多但军费不多

  黄皮书指出,军费的规模在军事能力的评估中是一个关键因素,先进武器的研发与装备、军队人员的维持与训练,都要靠军事预算来支撑。

  黄皮书同时指出,军队数量因素的重要性尽管在当代军事技术发展的条件下已有所下降,但基本规模是必须保证的。特别是对领土大国来说,没有足够的军事人员,就无法保卫国家安全。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的军队人数为2255万人,人数总量排全球第一;2008年中国的军费为609亿美元,排世界第四。报告还显示,2008年的军费美国遥遥领先,为6070亿美元。

  ■军事能力评估注重军费

  李少军指出,军事能力中的指标评估,给予军费的权重最高,因为军费的数字相对准确,而且是相对装备与人员而言的支撑因素。另外,从军事力量的发展看,军费是基本建设的标志,人员在需要时可以动员,但进行基本建设(包括武器的研发与列装)却需要一个相对长的过程。

  ■中国武器数量远逊俄

  黄皮书指出,武器装备的数量与质量通常是衡量一支军队强弱的客观指标,尽管武器装备好的军队未必战斗力就强,但先进的物质条件毕竟是军队赢得现代战争的基本保证。

  黄皮书列出四类具体的武器装备:核武器、坦克、战斗机和舰艇。其中舰艇分为航空母舰、核潜艇、其他舰艇三类进行计算。武器装备排名中,中国排在第三位。评估结果显示,中国有核武器240枚、坦克7580辆、战斗机1700架、舰艇144艘、核潜艇8艘。

  11个国家中,俄罗斯的武器装备排在第一位,其中核武器数量和坦克数量是唯一过万的国家,核武器有13000枚,坦克有22800辆。

  ■中国武器质量落后

  李少军表示,武器装备的数字只反映了数量而不能反映质量,事实上各国的同一类武器的质量是有天壤之别的。他说,如美国的武器在质量上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的武器数量并不少,但在质量上是落后的。

  专家坦言,仅评估数量并不能真实反映各国军队的装备对比情况,然而要对装备质量进行评估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资料来看的出来中国更胜一筹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112356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