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郭永章的艺术造诣?

如何评价郭永章的艺术造诣?,第1张

郭永章老人是一名民间坠子“盲”艺人,他在坠子艺术方面的造诣颇深。

郭永章老人在豫鲁苏皖一带名气非常大!他的唱腔独树一帜,堪称一绝!弦子拉得娴熟沉稳,身体随着铿锵有力的唱腔,带有节奏的晃动,一幅激情澎湃的样子,传达给人们的是积极乐观的态度。

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与艺术之路的人,对郭老师都非常敬佩!但是,当知道他的晚年生活和艺术上的后继无人,又深感叹息!

郭老创作的经典坠子戏,《老未难》《罗成算卦》巜吹牛》《拉荆笆》《郭举埋儿》等,在豫鲁苏皖一带可谓是家喻户晓!

坠子戏属南北方过渡区戏曲剧种,产于曲艺之乡萧县、源于民间说唱,除了传承了大批的传统戏之外,还擅演生活小戏,常给人以扑鼻的泥土芳香。坠子戏土而不酸,土而不俗,汁纯味厚,具有一种广阔田园的自然美。善于表现淮北人善良、朴实、豪爽、耿直的性格特征。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坠子戏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如:《小菜园》中少女王翠云那天真无邪、多情豪爽、外野内秀的性格,其父王榄宽耿介、朴实善良的农民形象。《卖甜瓜》中李迎春的开朗、大方,王保安的憨态可鞠与真诚;《王林休妻》中小姑子的善良、耿直、主持正义,以及《小包公》中少年包拯的生性耿直、聪慧睿智、宽容大度、刚直不阿、疾恶如仇等都带有中原人鲜明的性格烙印,神气活现地展示在坠子戏的舞台上。它真实地反映了黄淮、江淮大地上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鲜活的人民形象的艺术再现。它弘扬了人间的真善美、鞭笞了假恶丑。人们欣赏坠子戏,在愉悦中提升了道德品位,进一步领略了当地的民俗民风。坠子戏的唱腔多姿多彩,脍炙人口;男腔的“大口”庄、宏、刚、厚,质朴豪爽而高亢;女腔的“小口”俏、巧、脆、柔;花腔小调幽默诙谐,衬词衬腔华丽;“寒韵”催人泪下,充分体现了淮北人的喜怒哀乐。坠胡的独特音色和大滑音与人声水乳交融,既强化了坠子戏剧种的地域特征和乡土色彩,又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豫剧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二、越调

越调是河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唱腔质朴、婉转、细腻、典雅而又不失豪放、粗犷、大气,间有秦腔的元素。下路越调以许昌、漯河、周口为中心,又称“小越调”。唱腔具有火爆、明快、高亢、豪放的特点。南边越调以襄阳为中心向十堰等地扩散,与上路越调比较相似。

扩展资料

豫剧四大板式:

二八,在豫剧的四大板类中表现力最强,变化最丰富。

慢板,也作三眼。有慢板、金钩挂、反金钩挂、 迎风板等板式,一般为三眼板。

流水,亦为豫剧常用的板类之一,可分为慢流水、快流水、流水连板等。

散板,也作非板、飞板,无板无眼,节奏自由,是一种朗育式的唱腔,属于散板类。

越调主要流派:

上路,以南阳为中心,又称豫西越调、南阳越调、大越调,是越调的母调。

下路,以许昌、漯河、周口为中心,又称小越调。唱腔具有火爆、明快、高亢、豪放的特点。

南边,以襄阳为中心,向十堰等地扩散,与南阳越调比较相似。

-豫剧

-越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112091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