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蹈的特点是什么?

藏族舞蹈的特点是什么?,第1张

藏族舞的舞蹈特点、要领是什么

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

藏族舞蹈中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点外,在舞蹈的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

藏舞中的技巧主要有:辗转、刨腿转、踢腿转、果谐转、跨腿转、跳跨转、推磨转、蹲转、跪转、掖转、正反转、扭腰正反转、拧身反跨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点转、平转、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转虎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盖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猫跳等等。

藏族舞蹈的特征是什么?

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歌舞种类、形式很多,各地区的名称也不相同。民间歌舞“谐”是一种以歌为主,歌舞结合的群体舞蹈,一般是男女各站一边,拉手成圈,边唱边舞。民间舞蹈还有“卓”、“热巴”、“锅庄”等。“羌姆”是藏族的宗教舞蹈,表演时有鼓、钹、铜号、骨号伴奏,喇嘛颂经伴唱,气势壮观,寓意深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热巴:热巴是藏族的一种以铃鼓舞为主,包括弦子、锅庄、踢踏、说唱、和杂耍在内的综合表演艺术。相传为11世纪的流浪僧人米拉热巴所首创,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舞时,男执铜铃,女举手鼓,舞蹈由慢而快,常作“顶鼓翻身”、“躺身蹦子”、“单腿转”等特技表演。从事这种表演的艺人也称为“热巴”。

踢踏舞:藏族踢踏舞,最初为宫庭舞。跳舞时,脚穿硬底皮鞋,通过踏出有变化的节奏表达内心的感情。踢踏舞由横笛、扬琴、六弦琴、铜铃,月琴等伴奏,节奏由慢而快,达到 时以结束步突然结束。

勒谢:勒谢是藏族的一种劳动歌舞。在劳动的同时,口中的歌与手中的工具及腿脚有节奏的动作相配合,使劳动成为边歌边舞的形式。在进行铲土、打夯、垛麦等强体力劳动时,口中的歌有很强的劳动号子味道。

藏戏:广泛流行于藏族地区的以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性艺术。藏语称“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大姐”。相传是15世纪初由噶举派喇嘛汤东杰布为化募修建雅鲁藏布江铁索桥资金而创。传统剧目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历史传记、历史事件,如《文成公主》、《诺桑王子》等。连台演出,并穿插歌舞,演唱时,其他演员也合声帮腔。唱腔变化较多,舞蹈动作舒展。一出戏一般分三个段落:①出场仪式,藏语称为“顿”;②正戏,藏语称为“雄”;③演出结束时的祝愿形式,藏语称为“扎西”。伴奏主要用鼓、钹等。化妆、道具都根简单,过去多在广场演出。民主改革后,艺人的地位得到提高,剧目也经过改革,得到新的发展。

藏族舞蹈的种类与特点

藏族舞蹈主要的种类

1、锅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的《四土锅庄》处于领袖地位,马尔康又被称为锅庄的故乡,锅庄藏语为"果卓",就是圆圈歌舞的意思 在2004年7月的首届嘉绒锅庄艺术节破基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上最长最壮观的锅庄队伍。主要以柔和的音乐,柔美的舞姿为主,道具主要以水袖为主,参与性、大众性舞蹈形式

2、弦子——弦子藏语为"谐",富有歌唱性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的《巴塘弦子》处于领袖地位,男舞者手持藏弦琴,女舞者穿有水袖藏裙,舞蹈韵味十足,让人翩翩联想到巍峨的雪山

3、踢踏——藏语称“堆谐”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的《甘孜踢踏》处于领袖地位,舞者脚穿藏式皮靴,按音乐的节奏踏出优美的舞姿,与爱尔兰踢踏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4、热巴——主要流传在内藏,以流浪艺人为背景,男舞者手持藏玲,女舞者手持藏鼓,用一连串技巧来诠释整个舞蹈,技巧要求性很高

其实藏族舞蹈还有很多种分类 襄玛 羌母 每个舞种还有很多细分

藏族舞的特点和好处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

藏族舞,特点\好处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

藏族舞蹈的种类与特点

一,种类: 1有顿足为节、连臂踏歌、热烈欢腾的农村“卓谐”(圆圈歌舞); 2有踏步为节、着重脚下节奏点子变化、热情欢快的“堆谐”(俗称踢踏舞); 3有以歌为主、歌舞结合、悠扬雅致的“囊玛”(内庭歌舞); 4有踏地为节,“喳”、“顿”、“踏”相结合,顿挫有力的“达谐”(林区因舞); 5有注重情绪表现、舞姿优美豪放的农牧区“果卓”(旧称锅庄); 6有圆润舒展、长袖挥舞、 震荡、粗江激扬、重技巧动作、表现狂热情绪的热巴铃鼓舞; 7有羽锤翻飞、气吞山河的“色玛卓”(后藏的大鼓舞)和“卓谐”(前藏腰鼓舞); 8有配合剧情表演、自成一体的藏戏性格舞蹈和伴合劳动、激发劳动热情的“勒谐”以及哑剧性系列舞“羌姆”(俗称法舞)、稀世罕见、古香古色、具有西域风味的宫廷乐舞“噶尔”(供云乐舞)等等。 大体上可归结为四大系列和类别,即民间、宗教、戏曲、宫廷。民间舞包括果谐、堆谐、果卓、康谐等;宗教舞又分羌姆、家把舞、贡嘎尔鼓舞等;戏曲舞有拉姆、格萨尔、希荣仲孜等;宫廷舞有供云舞(嘎尔)等。在多品种舞蹈中,即使是同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各地也有不同的跳法和表演程序,呈现出同形式舞蹈的多风格特征。 二特点: 从动律上看,既有“舞靴”,又有“舞袖”;从韵律上看,既有“圆滑风”,又有“顿促风”,既有“点”的强烈音响,又有“线”的圆曲流动,呈现出同一民族不同形态的多风格特征。因此,称雪域藏区为“歌舞的海洋”并非溢美之词,这是 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真实写照。尽管藏舞千姿百态,品种繁多,但若从它的风格和内容以及体系上加以综合考察,大体上可归结为四大系列和类别,即民间、宗教、戏曲、宫廷。民间舞包括果谐、堆谐、果卓、康谐等;宗教舞又分羌姆、家把舞、贡嘎尔鼓舞等;戏曲舞有拉姆、格萨尔、希荣仲孜等;宫廷舞有供云舞(嘎尔)等。在多品种舞蹈中,即使是同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各地也有不同的跳法和表演程序,呈现出同形式舞蹈的多风格特征。 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特点是“颤”、“开”、“顺”、“左”、“绕”,除此以外,在舞蹈的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这种共同规律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动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风格。如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磋”“点”、“掖”、“端”、“刨”、“踢”、“吸”、“跨”、“扭”等;藏族舞蹈的手势也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的变化。藏舞中的技巧主要有:辗转、创腿转、踢腿转、果谐转、跨腿转、跳跨转、推磨转、跪转、掖转、正反转、扭腰正反转、拧身反跨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点转、平转、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湖子、平转虎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盖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猫跳等。 希望能够帮到你的忙噢O(∩_∩)O~

藏族舞有什么特点?

藏族舞 族是个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同时也是弧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长民族历史孕育下的若干节日中,几乎找不到不以歌舞作为敬奉神灵和欢娱民众、藉以把节日欢乐气氛推向最 的先例。

藏族舞蹈的种类

有顿足为节,连臂踏歌,热烈欢腾的 农村“果谐”(圆圈歌舞);有踏步为节,重脚下节奏点子变化,热情欢快的“堆谐” (俗称踢踏舞);有以歌为主,歌舞结合,悠扬雅曲的“囊玛”(内庭歌舞);有踏地 为节,“喳”、“顿”、“踏”相结合,顿挫有力的“达谐”(林区圈舞);有注重情 绪表现,舞姿优美豪放的农牧区“果卓”(旧称锅庄舞);有圆润舒展,长袖翩翩,铃 声震荡,粗犷激扬,重技巧动作,表现狂热情绪的“热巴”铃鼓舞;有羽锤翻飞,气吞 山河的“色玛卓”(后藏的大鼓舞)和“卓谐”(前藏腰鼓舞);有配合剧情表演、自 成一体的藏戏性格舞蹈;有伴合劳动,激发劳动热情的“勒谐”哑剧性系列舞“羌姆” (俗称“跳神”);以及稀世罕见,古香古色,具有西域风味的宫廷乐舞“噶尔”(供 云乐舞)

藏族舞蹈的特点,风格,形式

藏族的舞蹈特点,风格,形式如果系统的说很多根本没办法解释清楚,最基础的因为藏族的同胞生活在高原地带,所以他们的身体会往下沉,如果你想学好藏舞的话应该先多练练颤膝

藏族舞蹈的基本律动特征是什么

膝部有连续不断、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和连绵柔韧的屈伸,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作规律。这个“屈”除了要求颤膝外,也包括懈胯,由于这一律动的特点,使藏族民间舞蹈下肢主动,上肢松驰,形成自上而下,欲动先屈的动律特点,从而使舞蹈给人一种飘逸而又沉稳的感觉。

藏舞的舞步特点

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歌舞种类、形式很多,各地区的名称也不相同。民间歌舞“谐”是一种以歌为主,歌舞结合的群体舞蹈,一般是男女各站一边,拉手成圈,边唱边舞。民间舞蹈还有“卓”、“热巴”、“锅庄”等。“羌姆”是藏族的宗教舞蹈,表演时有鼓、钹、铜号、骨号伴奏,喇嘛颂经伴唱,气势壮观,寓意深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热巴:热巴是藏族的一种以铃鼓舞为主,包括弦子、锅庄、踢踏、说唱、和杂耍在内的综合表演艺术。相传为11世纪的流浪僧人米拉热巴所首创,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舞时,男执铜铃,女举手鼓,舞蹈由慢而快,常作“顶鼓翻身”、“躺身蹦子”、“单腿转”等特技表演。从事这种表演的艺人也称为“热巴”。 踢踏舞:藏族踢踏舞,最初为宫庭舞。跳舞时,脚穿硬底皮鞋,通过踏出有变化的节奏表达内心的感情。踢踏舞由横笛、扬琴、六弦琴、铜铃,月琴等伴奏,节奏由慢而快,达到 时以结束步突然结束。 勒谢:勒谢是藏族的一种劳动歌舞。在劳动的同时,口中的歌与手中的工具及腿脚有节奏的动作相配合,使劳动成为边歌边舞的形式。在进行铲土、打夯、垛麦等强体力劳动时,口中的歌有很强的劳动号子味道。 藏戏:广泛流行于藏族地区的以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性艺术。藏语称“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大姐”。相传是15世纪初由噶举派喇嘛汤东杰布为化募修建雅鲁藏布江铁索桥资金而创。传统剧目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历史传记、历史事件,如《文成公主》、《诺桑王子》等。连台演出,并穿插歌舞,演唱时,其他演员也合声帮腔。唱腔变化较多,舞蹈动作舒展。一出戏一般分三个段落:①出场仪式,藏语称为“顿”;②正戏,藏语称为“雄”;③演出结束时的祝愿形式,藏语称为“扎西”。伴奏主要用鼓、钹等。化妆、道具都根简单,过去多在广场演出。民主改革后,艺人的地位得到提高,剧目也经过改革,得到新的发展。

聂拉木属于中国和尼泊尔的边境处,她属于那种原始粗旷的美,主要景点是希夏邦马峰、佩枯措。

但聂拉木更远一些,从日喀则市自驾过去需要7小时左右,沿途会经过一些沟壑、沙化的山川,进入聂拉木后,各种野生动物频繁出现在视野里,野驴是最常见的,远远的奔跑在草原上,身形矫健。最可爱的莫过于野鹿,精灵一般在公路上方的山坡上,向我们一步一回眸,第一次离野鹿那么近,近到能看清它们的眼神。

聂拉木是此行最冷的一个目的地,尤其是早晚,风呼呼的吹,这个季节,县里不少店铺都关了门,大部分做生意的人都回内地或者日喀则市了,不过你可以吃藏餐。我们意外的发现,聂拉木竟然是国道318的终点站。

同时,聂拉木也是几乎年年有雪灾的一个偏远县城,听当地朋友说起他们经历过的雪灾,在极寒的条件下,大半个房子被雪埋住,整整一周停水停电,藏族人尚可以靠牛粪生炉子烧水取暖,而外地人则只能靠冰水、干粮过日子,真是惊心动魄。

佩枯措在距离聂拉木县25小时车程的地方,我们远远的靠近这个与世隔绝的湖泊的时候,我是真的被醉倒了,这个湖泊太美、太蓝、太宁静。

湖水的颜色是高饱和的蓝,当风吹过,或者阳光洒落时,又幻化出更丰富的色彩,这世间,也只有大自然能造出如此美妙的颜色,如果用来做衣裳或者丝巾,一定惊艳极了。

在佩枯错边有个淳朴祥和的小乡村,叫拉布村。一套套藏式小院子延展开来,房屋上堆着干牛粪和干草。

村子背靠一座垒满石头的山,面朝纯净深蓝的佩枯错。阳光把村子的角角落落晒了个通透,村民们三三两两的在街头巷尾干活、聊天、晒太阳,每一个人都对我们露出友善的笑。

一群顽皮的孩子跟着我们,对我们的相机充满好奇;一位84岁的老爷爷迎过来,跟我们讲佩枯措的故事;一位老奶奶坐在墙跟下,把羊毛捻成线,她要做一张羊毛毯子。

一位大哥捧着当地的雪山葱给我们看,这是他们村里人栽种的特产,细小翠绿,已经晒干,他说,煮土豆或者做菜的时候撒上一点,会特别香。

栽种雪山葱的地就在湖边,每年夏天,村子里的人就在那栽种青稞和雪山葱,原来,我吃过的雪山葱出自这片纯净美好的天地,出自这群淳朴善良的村民,食物和人联系在了一起,就更增加了几分真情实感。

从佩枯错开车15小时,就是举世闻名的希夏邦马峰,希夏邦马峰海拔8027米,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级高峰,也是喜马拉雅的著名高峰,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心中的圣殿。

不过,希夏邦马在藏语里是“气候严寒、天气恶劣多变”的意思,一到山脚下的欧热村,我们就明显感受到这一点。

夏季还是很舒适的,但冬季的希夏邦马狂风肆虐,顺着风站立甚至会难以呼吸,即便穿着羽绒服,也依然觉得单薄,仿佛随时都会被吹跑。这个小小的村庄,在狂风中安静生活,夏季种青稞、黑豆,冬季晒牛粪,在屋子里织氆氇。

这是距离希夏邦马峰最近的村子,抬头就能看到希夏邦马的3座标志性姊妹峰耸立在半空,村子里的人每天看着山峰辨别天气。

我们走进一户村民家,顿时被一屋子的温暖包围,屋子正中间是一个用了很多年的炉子,炉子里烧着水,咕噜噜冒着热气,一家人则围在炉子边编织毯子、纺羊毛线,阳光透过玻璃窗投射进来,洒在两位老人背上,暖暖的,完全感受不到屋外狂虐寒冷的风。

欧热村全村200多人,这户人家是唯一的小卖部以及快递点,售卖着全村人日常所需的油盐酱醋,也负责全村人的快递代收。

在西藏,像这样偏远的村庄往往藏着别样的风景,村民也大都友善、热情,遇到他们就像遇到一个世外桃源,走进了另一个世界,拉布村和欧热村,是2个我还想再回去的乡村。

Tips:

路线:日喀则——聂拉木——佩枯措(拉布村)——希夏邦马峰(欧热村)

聂拉木特产:雪山葱、人参果

推荐购买地点:聂拉木县及各乡(镇)、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

肯定有网友这样想:“如果让我红的发紫,我也可以走一个多小时,我甚至可以走一天”

另一个网友说:“我走两天”

又一个跳着脚的网友说:“让我红,我每天走一个小时”

是的,我个人觉得丁真的生活根本算不上艰苦,而且那是好多人心向往之的世外桃园。看到这里应该有网友认为我生在福中不知福,其实你错了,我家是内蒙的,我每次去城里的话基本也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小时候上学的时候住寄宿学校,每个星期都要往返三、四十里的路,可我并不觉得艰苦。

我相信,丁真这个小伙子肯定也不觉得徒步一个小时有什么艰苦的,便是网友们不是啊,网友们就喜欢大惊小怪,无中生有。看见丁真走了一个多小时,就心生体谅,你有什么可体谅的啊,这样的地方在中国多的是,并不是艰苦,而是因为这种生活挺好的。

每家每户都有上千头牛,怎么民得几千万了,但人家就躲在高原山里过人家的逍遥日子,怎么到你的嘴里就成了艰苦了呢!难道像你一样,每天开车或者挤地铁公交上下班才算幸福嘛!其实你的生活水平跟人家差的远呢!你们就像圈养起来的宠物一样,人家才是大自然的狼,你还心疼人家,你真是高看自己了。

而且养殖户家里没有穷的,只是人家不在乎钱罢了,就像草原上的人一样,家里都有个几百万上千万的,但是人家不喜欢住楼房,因为闷,人家也不喜欢城里,因为没有院子,人家就喜欢在草原上的日子。可住在城里的你就说人家艰苦,你那是用自己的无知在揣度人家无限的生活罢了。

生活并不是“包子有肉都放在褶上”,所以,我个人不觉得丁真的生活环境艰苦,看怎么理解了,你如果非得认为住在钢筋水泥的房子里才算幸福的话,那他们应该一辈子都幸福不了,因为他们不喜欢那种幸福。

你比很多同龄孩子更加理性,能够看出你性格里隐没的自卑,但是没关系,家庭不健全并不是你的过错造成的,没人能选择自己的出生环境。但是怎样为自己去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权利却在自己。如你所说,大学不是唯一的成才之路。如果时间倒退十年,我想如果我有你现在的想法,该又是不一样的境遇了。

不说现在大学教育怎样,仅仅是从每年扩招就能看出几年后毕业的样子。你想去读技校,学到一技之长,虽然和很多人上学成才的传统想法有点背离,但是真正面对社会竞争与生存时,一技之长往往秒杀了所谓的大学文凭。

根据自己的兴趣,认真去选择吧,然后踏实地去学习,自己有了手艺,凭本事吃饭,这才是王道。不要顾及别人暂时怀疑的目光,调整心态,相信自己。

另外,多和你妈妈沟通吧,不管发生过什么,不管什么时候,亲情永远是最珍贵的,改变的是关系,不变的是血缘。好好爱自己的妈妈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111743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