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王马步芳宝藏之谜 马氏藏宝地点确在乌鞘岭?一无所获

青海王马步芳宝藏之谜 马氏藏宝地点确在乌鞘岭?一无所获,第1张

马步芳是我国西北地区军阀马家军的核心人物,他早年随父投奔西北军,曾任职青海省保安处处长和青海省政府代主席。后成为西北地区剿匪司令,在他任职的十多年时间里,搜刮的宝物不计其数。那么现今马步芳的财宝都放在哪里呢接下来就由本站我为大家揭秘青海王马步芳 宝藏 之谜吧!

马步芳宝藏之谜

马步芳在任职青海剿匪司令期间曾被称为“青海王”,是西北地区军阀的重要人物。他在剿匪期间搜刮了大量财宝,之后在解放初期,曾经雇多架专机准备将财宝运往别处,可是因财宝太多太重飞机根本无法起飞。这时,他便只好将满满的24箱黄金和大部分财宝埋在青海的某个秘密基地,1975年7月31日,马步芳逝世,他生前搜刮的财宝到底在哪里引发了无数人的猜测,至今没有人能够找到,像个谜团始终困扰着许多人……马步芳的宝藏藏在哪里听说有以下三个地方,不过最有可能的是在乌鞘岭,那就往下看吧~~

男性尸体引出马步芳家族藏宝秘密

80年代初期,在乌鞘岭发现了一具从陡坡上摔死的老年男性尸体,经警方根据死者身上的有关资料确认,是台湾偷渡来大陆的,也不是台湾特务,而是解放前随国民党撤退的一个河西籍的老兵,因为当时所处的特殊时期,这件事情被大事化小的处理了,那具尸体被当作无名尸体火化了。

过了若干年以后,参与这件案件的一个老警务人员退休了,但很奇怪的他没有回老家去,而是孤身一人在乌鞘岭附近居住了下来,乌鞘岭上的道班工人老是看见他在山野中到处转悠,寒来暑往,工人们也都见怪不怪了,那些年里,只要乘车路过乌鞘岭,看见一个衣冠楚楚的退休干部在岭上的沟沟哇哇里,保证就是这个老者。

那是一年冬天,天气特别的冷,雪下的特别早,道班的工人去巡路,发现那个老人的在山凹中的孤孤零零的房子烟也没冒,工人们很诧异,在这么冷的天里,不架火还行吗他们去房子中去看,结果发现老人病得很厉害,快奄奄一息了,几乎只剩一口气,等着其他的人带着大夫赶到,已经去世了。

后来,据人说,老人临死之前告诉了那两个道班工人一个很大的秘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在那些道班工人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原来,这一切和解放前夕西北王马步芳家族撤离大陆时秘密埋藏的一大笔巨大的财宝有关。

解放后,当新政权接受青海及河西诸地的政权时,发现地方财政的贮备的大量的金银等库存已经被腾空,所有旧政府及一些寺院的珍贵文物不翼而飞,按当时情况分析,这些财物不可能通过陆路运输,因为当时出甘肃的公路几乎全部被封锁,如果是空运,虽然当时美国的飞虎队帮马氏家族空运外逃,修建了简易飞机场。

马步芳宝藏藏在乌鞘岭

但是,据潜伏在敌战区的地下工作者证实,因为该飞机场经常遭到游击队的袭击,实际起飞的飞机很少,特别是刚开始,一架飞机上因为带了满满一飞机的银元而超重,发生了刚起飞就被折断机翼的事故,因此马氏家族出逃几乎人人都身上绑满装满金条的子弹带,但没有携带其他过于笨重的财物,那么,其他的金银以及无数珍贵的文物会到那儿去呢,唯一的可能,就是在一个人所不知的地点被藏了起来。这个地方,就在乌鞘岭。

根据那个台湾偷渡客的一封信,揭开了这个秘密。

台湾偷渡客的信揭开马步芳宝藏秘密

那个台湾偷渡回来的老兵,就曾经在马步芳的x团服役过,在1947年事,他们团曾经被调到乌鞘岭,说是要搞演,可是,并没有演,而是在一片方圆50里的范围外担任警戒工作,给他们发的手谕是任何人进入此范围,可以不经过警告而开枪射杀,包括团部和士兵也不能越雷池一部,能进入该地点的仅是马家嫡系的一个加强排,有时候也有一些民夫模样的人被荷枪实弹的马家子弟兵押着进去,但是上级有严令,只要发现这些民夫有越警戒线出去的现象,一律格杀就地掩埋。站岗的士兵有时候会听见那些看不见的山沟里会传来轰隆隆的响声,长官们说是山炮演,可是据有经验的士兵暗地里都说这是开山的声音,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以后,有一天突然来了几辆美制十卡车,每辆车上都堆的高高的,用帆布严严实实的遮盖着,开车的都是那个加强排里的长官,这些个车辆来来出出的忙乎到了晚上。

再每一次出去的时候,车厢很明显空了许多,但是有一辆车在出来时,车厢插板没栓好,刚巧在警戒线散了开来,士兵看见掉下许多东西,赶忙跑过去帮忙,结果发现车上掉下的是尸体,很明显是民夫的尸体,是被枪杀的。车上的长官下来对该士兵严加训斥,以他全家性命威胁逼他发誓不要说出看到的一切,这个士兵回到了营地,过了不久就神秘的发现被人掐死在帐房里,不久,就传说说是他是看见进去的数百号民夫被杀而被灭口的,团里的弟兄有时也私下里悄悄议论,大家认为一定是修建了一个秘密弹药库,但其中也有不这么认为的,这个后来偷渡来大陆的马家兵就根本不相信,他当过师级以上的参议,因为开小差被降为士兵,根据他多年当幕僚的经验,他觉得里面大有文章。

后来,他们的团队在这个地方驻扎到第二年春暖花开才被调开,解放的时候,他知道自己曾经在屠杀红军西路军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便去了台湾,可是想家心切,便想方设法打听大陆的消息,当他听到被解放的西北地区曾经被马家统治过的地区财政的消息时,几乎肯定了当年那个神秘的工程就是埋藏了那一批巨额财富,便只身一人想方设法潜回老家,想探清了当年的埋藏地点给国家献宝,以赦免自己的罪恶,可是,到他死的时候,还没有一点线索。

办案人员刚开始还以为确有其事,秘密的成立了一个工作组,分为两拨开展了巡宝工作,一拨在民间打探消息,一拨不公开身份在乌鞘岭一带以找矿为名探测保藏,可是,在民间也没有听见一点消息,连探测都一无所获,最后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捏造的故事,最后都不了了之。

但是参与此事的那个老,却坚决认定这件事确凿无疑,退休后便开展了调查工作,他熟读历史,知道《元史》中关于元朝统治者死后葬于草原以后万马踏瓶,封山待青草长出后后人便无处掘幕的典故,认为马氏藏宝也是故技重施,如果此事确实,那么四十年前那上百民夫的被害应该是一个突破点。他在乌鞘岭附近走乡串户,调查解放前的人口大规模失踪事件,可是不论是民间还是地方上的文字资料,虽然零散的有一些关于战乱年代几人或十几人失踪的案例,可是再没有更多的人集体失踪的纪录。

村庄人得瘟疫全搬走竟是马家军秘密杀害

后来,他调查到一个很僻背的山村时,一位八十多岁的老阿妈告诉他了一个村庄曾经遭受瘟疫而迁走的事,说那个村庄因遭受瘟疫,村民被一夜间迁走,马家军包围了那个庄子,整个庄子被夷为平地的尘封已旧的往事,这个老便按照老阿妈的指引来到了那曾经是村庄而今是一片草地的地方,这块草地特别丰茂,但是牛羊却几乎不吃这里的草,老进行了挖掘,果不出所料,最上面的草皮根据土的颜色判断是别处移来的,草地下面掩盖的倒塌的房屋明显是被被焚毁的,更为奇怪的是,再整个遗址下有许多几乎白骨化了的尸体,根据骨骼以及残留的衣饰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尸体都是妇女儿童以及老年男性,都是被枪杀,而没有一个青壮年男子。

在这块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老最后得出了结论:当初为马家军为了藏宝,强行抓走了全庄的青壮年男子,为了不让消息外泄,全部秘密杀害,害怕家属会因为家人失踪而引起怀疑,爽性灭了全庄老幼妇孺,而对外诈称染瘟疫外迁。

老在最后得时间里因为积劳成疾,又因为孤身一人,无人照顾,当道班工人发现时,也只来得及说完了这个故事,便一暝不起了。而听到了这个故事的年轻工人,因为害怕惹来麻烦,就没有把这个故事给有关人员报告,只是在酒醉后偶然说出了这个故事,被传扬了开来。也许,在这苍茫的乌鞘岭下面,这传说中的宝藏的地点,只有马家后人才会知道了,可是,以马氏家族与新中国的历史隔阂,有谁愿意开启这一宝藏之门呀!

马步芳宝藏藏在花土沟

据花土沟当地人说,马步芳把财物藏在了花土沟,当时马步芳的军队在花土沟淘金,而且在花土沟地区发现了新的矿藏,随后就把搜刮来的财宝转移到了花土沟。当时的花土沟,自然环境恶劣,沙漠戈壁流动沙丘占了全镇2/3,人迹罕至,藏宝也确实是个好地方,话说马步芳在这里藏宝得机会还是有可能的。

马步芳宝藏藏在金银滩

而在西宁,当地居民也有流传说马步芳的财宝藏在了金银滩。当时在60年代,就曾经有人找到过宝藏,但是这个被找到的宝藏是不是马步芳的还得不到证实,其数量是多是少也没法考究。但是在清末期间,就有为蒙古王的船只在经过金银滩时发生过倾覆,把船上的金银珠宝都沉在河底,不知以上挖到珍宝的平民,是不是从蒙古王事件中找到的。还是以逃离时间来算,所以马步芳在此处藏宝的机会也不是很大。

马步芳个人生平经历

马步芳是回族甘肃临夏人,出生于1903年,逝世于1975年7月31日。字子香,经名胡赛尼,甘陕回变首领马海宴之孙,马麒之子,马步青是其兄长。为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军阀马家军重要人物。马步芳早年在西宁东关大清真寺当“满拉”,经名“呼赛尼”,入宁海军官训练团。1917年结业后任宁海巡防军帮带;1921年任宁海边防第十五营管带;1926年随父马麒投西北军。

1928年后,任副旅长、旅长、师长。中原大战前后,马麒、马步芳一面暗中活动,大肆扩军;1930年9月东北军入关,冯、阎失利,马麒父子立即拥蒋反冯;1931年又亲率部众,自西宁经门源、扁都口进占甘州(今张掖)和肃州(今酒泉)。

1932年1月马步芳又兼青海省政府委员,旋又兼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1933年,蒋介石任命孙殿英为青海柴达木屯垦督办,孙率部经包头西进。1934年3月,孙殿英失败。宁夏作战期间,马步芳乘机大肆扩军,又派人在何应钦、陈立夫、朱绍良等处打点活动,1将其所部新编第九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军,他任军长兼第100师师长,后又先后兼任青海省保安处处长,青海省政府代主席,西北五省总长官。

1936年曾担任西北剿匪第一路军第五纵队司令,派兵“围剿”中共工农红军西路军。1938年3月,以出任青海省政府主席为交换,所部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2军,他仍任军长兼第100师师长, [2] 参加抗日战争。1943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集团军总司令,挤走兄长马步青,并兼并其国民革命军骑兵第五军。1945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46年镇压新疆起义和青海玉树起义。1949年5月代理西北军行政公署长官,7月正式任职,积极参加反共内战。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败后,马步芳及马步銮、马继援等逃往台湾,后经埃及到沙特阿拉伯,出任台湾当局驻沙特阿拉伯大使。他的名言:我们不怕敌人,也不轻视敌人,老百姓不怕我们,也不轻视我们。

看完上述我为大家盘点的马步芳宝藏之谜,马步芳的宝藏真的如那个老兵所说最大可能藏在乌鞘岭么,时隔多年这仅仅只是一个有根据性的猜测,并不能确定马步芳宝藏的确藏在乌鞘岭,还需要人类不断探索解开谜团啊~~

花儿”是一种民歌,“花儿”又称“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青海是花儿的故乡,海东市的花儿属于河湟花儿,享有“花儿之都”的美誉,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全国8个花儿会中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丹麻的土族花儿会、大通县老爷山花儿会、乐都县瞿坛寺花儿会、民和县七里寺花儿会榜上有名。 

每个传统艺术都有根植土壤,任何地域性的文化都根植于它赖以生存的文化区域内,这种文化区域就是它们后面起支撑作用的文化语境,可以是地理风貌,文化延续,风土人情,也可以是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几百年来,聚居在青海东部地区的汉、回、撒拉、土等民族,各自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花儿”歌曲,花儿除了农事劳动和山野运货等劳动场合歌唱外,各地还有“花儿会”的习俗,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中国·青海老爷山花儿会等。十分有趣的是,各地的花儿会,不仅风情各异,而且都和特别美丽而动听的传说,独特的习俗连结在一起。

在西北人眼中,花儿不止是一种悠扬的山歌,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和男女传情的方式。所以说,花儿既有着艺术欣赏价值,还有着文学研究价值,不仅表现了西北人的多情,而且还反映了一种西北人的浪漫。花儿就是他们的生活和人生,花儿中饱含了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表达到了对爱情的追求。可以说花儿是西北人一种文化和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其最大的艺术魅力和花儿艺术就在于表现生活,畅想生活和赞美生活。     

我在青海西宁市住了十几年,虽然能听懂本地的方言,但是对于花儿,我却一点都听不懂。甚至我问了很多当地同事,他们很多也听不懂。不过听多了以后,花儿的曲调我倒是能听的出来。这就给大家摘录一段花儿《面匠哥》歌词:

你把包袱背上者格岗

你就走出个家门嘛格岗

远远看见阿哥嘛岗格岗

你就走上了大路嘛格岗

拦下一辆大货车嘛格岗

你就爬上了车厢嘛格岗

北风那个呼啦啦地吹着个响

你就只穿了单衣裳格岗

走进了个火车站嘛格岗

你就东张西望嘛格岗

长长的个火车嘛岗格岗

你就寻不见车厢嘛格岗

进了这个车厢嘛格岗

你就找上个空地来躺上

列车员的黑嗓子

是满车地响

我的阿哥你实话是孽障

出了这个车站嘛格岗

你还寻不见方向嘛格岗

好不容易打通了

老板的电话

他就让我各家把路问上

到了这个大城市嘛格岗

你要稍个信回来格岗

甭急坏了家乡的岗格岗

你就白发的阿大阿妈

当上了个老板的尕面匠

你把手艺嘛好好的用上

甭让人家把你哈瞧不上

甭让家乡的面子也丢光

甭让人家把你哈瞧不上

要给家乡嘛好好地争光

你妈妈这不叫重男轻女,你弟弟结婚了,毕竟有和你妈妈过,他们一起度过,你毕竟是女孩子,早晚都得嫁人,你妈妈是听间的一个女人,他现在对你弟媳后是做的很对。你不要这样想,一定要缓和和你弟媳的关系,你想想你如果跟他搞不好关系,你妈妈和弟弟夹在中间都很为难的,你再想想你在这家能待多长时间,能待几年,干嘛把关系搞得那么僵,在家好就多待两天,不好可以出去找工作,这样不是很好吗?其实你妈妈做的真的很对,作为一个婆婆,现在本来婆媳之间就很难处得来,他这样对你弟媳妇儿好,以后你弟媳妇儿也会对她好的,所谓的人心换人心4两换半斤吗?所以你也不要想的太多,以后你妈妈岁数大了,你弟媳妇儿如果对她好的话,你以后不也是少操心吗?所以说你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想法。

妈妈的称呼有阿妈、妈咪、令堂、妈妈、母亲、老妈、额娘、额吉、阿娜等。云南的基诺族称母亲为“阿妈”,额吉”是蒙语对母亲的称呼。“额娘”是满族对母亲的称呼。“阿娜”是维吾尔族对母亲的称呼。

各地妈妈的叫法 北京一—妈妈 上海——姆妈 广西——阿桑 广东——妈咪 山东——俺娘 江苏——嗯妈 安徽——俺妈 福建——姨 浙江一母妈 云南——咩 贵州——闷儿 湖南--嗯买啊 湖北——老俩 江西——母妈 河北——酿 山西——莫 河南——买 海南——阿妈 天津——妈妈 辽宁——妈 甘肃——马 宁夏——娅 四川一—麻 内蒙—额吉 陕西—麻麻 重庆——娘娘 吉林——妈妈 黑龙江——妈 新疆——阿帕 青海——阿妈 西藏——阿拉 台湾——阿姆

母亲是亲属关系称谓的一种,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也用于比喻养育人的某一群体或事物。母亲在各国文化中均是被歌颂的形象,人们用各种方式颂扬母亲的伟大。由此产生出的非常多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110446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