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事故案例有哪些?

校园安全事故案例有哪些?,第1张

1、杭州萧山区发生一起校园惨案;

2月19日下午,记者获悉案件大致经过:被害者阿红,17岁,就读于萧山某高中。因一点小矛盾,阿红与同学阿洁发生吵架。 2月17日 那天,怀恨在心的阿洁,纠集其他4人,将阿红骗至阿华家中,用围巾将阿红勒死,并肢解,随后弃尸野外。在一般人眼里,女生往往与暴力绝缘。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5名行凶者中,4人竟是女生。警官说:“女孩子在犯罪中表现出的暴力程度,大体可以反映出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暴力的一种心态。”  

2、几句争吵酿校园惨案两少年被毁;

3月6日下午,一名中学生到大通县公安局“ 110” 指挥中心投案自首,称其将同班同学捅伤。经审讯,刑事警察大队迅速查清了案情:犯罪嫌疑人张某某,现年19岁,系大通某中学高三年级学生。受害人王某某是其同班同学,两个人家住在一起,平时关系相当不错。 3月6日 11时许,张某某在教室里写信,王某某好奇地在旁边看了一下,张某某回头骂了一句脏话,引起王某某的不满,两人遂发生争吵。在家里从来没有吃过亏的张某某感到在全班同学面前受到了奇耻大辱,就回家取了一把匕首,等在校门口伺机进行报复。这时其另一好友多次对张进行劝阻,让张某某不要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打一顿出出气算了。但红了眼的张某某根本不听劝告,执意要把王某某“捅下”。13时许,王某某放学后从学校出来,快走到校门口时,被张某某拦住。张某某持刀朝王某某左肋处猛刺一刀,王某某受伤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  

3、四川岳池一中学发生血案 五名学生校门口被捅伤;

中新网 9月30日 电 据四川新闻网报道,五个学生被刀捅伤,其中三名学生躺进医院抢救。 9月28日深夜 ,这场血案就在四川广安岳池县第一中学校的校门前发生了。  

受伤学生中有一名叫曹更生的男生,他父亲曹昌云介绍说,曹更生是岳池县第一中学校高三的复习生。据曹昌云询问伤者曹更生获知的情况是,当晚自习快十点下课后,曹更生和几个同学准备出校吃点东西,谁知刚刚走出校门口就和等在学校门口的几个人发生了冲突。由于曹更生身中三刀伤势较重,所以曹昌云也没有把情况了解得很详细。“但是我晓得,事发后警方和学校保安挡获了参与捅人事件的几个嫌疑人”。 

4、吉林10余名少年持刀冲进学校砍伤5学生扬长而去;

9月30日 12时30分许,长春市湖光路附近的长春市朝阳学校院内,一座二层旧楼门口,女校长向男孩的父亲承诺着。就在大约1个小时前,10余名手拿砍刀的少年冲进校园,将在此租房教学的长春健美操学校的5名学生砍伤后扬长而去,而目睹整个过程的50余名学前班儿童和老师吓得躲在教室里,顶住了房门。  

5、北京房山某高中有多名学生被一名20多岁的男子强行索要钱财;  

2007年年初,北京房山某高中有多名学生被一名20多岁的男子强行索要钱财。近日,犯罪嫌疑人赵某被民警抓获。赵某抓住新生对周围环境比较陌生这一特点,专门在该校附近租住了民房,以语言威胁强行拦截过往学生“借钱”。经过警方核实,已有14名学生遭到抢劫。 

6、[预防与对策]  

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应对不法侵害。另外要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教师要做到知法、守法,依法执教。

榆阳区有关官员以及教育、卫生、药监等部门接到报告后,分别赶赴榆林当地医院、鱼河镇中心小学,现场成立了组织协调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关系,将学生分别安排在榆林一院、二院和星元医院进行诊治。要求全力以赴诊治身体出现不适的学生,立即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对事件的处置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全力以赴诊治出现身体不适的学生,二要认真调查事件原因,三要及时跟进通报有关情况,四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还责成榆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检、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将学校和代理商所剩余的同一生产批号的牛奶全部封存并抽样检查化验。并就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

鱼河镇中心小学有关负责人表示,小学生的早餐中包含统一配送的牛奶,早上由后勤管理人员统一发放到各班,其中有纯牛奶、酸奶和核桃奶。经调查,出现疑似中毒症状的学生都喝了纯牛奶,有关部门已经对学校库存的牛奶进行封存。 对于此次事件,蒙牛集团相关负责人23日晚对媒体表示,在检验结果出来之前,并不能下结论为“中毒”,并表示早晨空腹喝牛奶等诸多原因均可能导致腹泻。榆阳区药监局的初步判断也是可能学生空腹喝奶出的问题。而当地教育局也否认学校存在管理疏漏。

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空腹喝牛奶会影响营养吸收是一个常识,但是同一事件的事发几率为什么那么高,共有251名学生同时发生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蒙牛的回应显得十分牵强。

4月13日,蒙牛官方网站公布“乳业审查工作结束 蒙牛工厂全部通过考核”信息,称由工信部、发改委、质检总局三部委牵头的乳品行业项目(企业)审查清理及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工作正式结束。在规定日期内,蒙牛生产工厂全部通过生产许可证换证现场审核,并获得质检部门核发的新生产许可证,其过硬产品品质再次得到良好见证。

记者在事发后走访了几家超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已经听说了陕西榆林市学生因饮用由蒙牛集团统一配送的学生奶后出现发烧、肚痛、腹泻等症状的事情,虽然此事发生在陕西,但是北京消费者购买蒙牛牛奶的量明显在减少,“估计他们也在等待送检结果吧。”

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本报记者,“一般来说,奶产品中毒事件可能是在加工、仓储运输和奶源的三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但这都要在送检后才能确定问题的来源以及事件的性质。”

有网友表示,为了从确保可靠的奶产品质量,蒙牛自建奶牛场乃是杜绝一切隐患的根源。

“初步判断,仓储和运输环节受到污染的可能十分小,投毒的可能初步可以排除,而在加工和奶源环节受到污染的可能性比较大。”王丁棉表示。

中国的食品安全目前的形势很严峻 前几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已经给我国的乳制品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加上不久前的健美猪事件、染色馒头等等,这让老百姓对我们的食品没有了一点安全感,很多都大量的购买国外的食品 对我们的国内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也给我们的国家声誉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同时也反映了我们的监管部门的缺失和不作为。希望经过了这一件事后,中国监管部门能重视起食品安全保障,让老百姓们能更加放心国产食品。

榆林疑似学生奶中毒学生均已出院返家 ,蒙牛回应将积极配合

陕西榆林市出现学生因饮用由蒙牛集团统一配送的学生奶后出现发烧、肚痛、腹泻等症状,蒙牛集团新闻发言人赵远花23日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蒙牛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现场产品进行封存和检验,并会将检验和调查结果及时向媒体和公众通报。

4月22日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鱼河中心小学的学生在饮用了由蒙牛集团统一配送的学生奶产品后,有学生出现发烧、肚痛、腹泻等症状,先后共有251名学生被送往医院治疗。据了解,到22日12时许,已经有80多名学生经诊断无异常后被护送回家。22日20时许,大部分学生也已返回家中。另外,22日在医院过夜的9名学生及家长,23日上午也因学生身体状况均无异常离开医院。

赵远花表示,针对榆林鱼河中心小学出现的事件,蒙牛集团22日紧急派出了由副总裁带队的工作小组抵达榆林,全力配合当地政府工作。同时,蒙牛表示,无论事故原因如何,蒙牛都会与政府、学校和医疗部门一起,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救治措施和服务。目前,蒙牛集团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现场产品进行封存和检验,并承诺待检验和调查结果出来后,立即向媒体进行通报。同时,在检测结果出来之前,集团对同一批次产品进行封存和回收。

4月25日,事发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未有后续不良反应报告。该校“蛋奶工程”未受影响。 事后调查:学校私自扩大补助范围

据事发的鱼河镇中心小学校长庞国怀介绍,该校971名学生中,寄宿生89人,加上贫困生,今年新学期争取到的补助指标一共“634份”。据本报记者掌握的材料,事发当天,全校971名学生,均领到牛奶。

为什么会将补助范围扩大到全校?庞国怀解释,鱼河镇小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当,小孩子普遍没有吃早餐的习惯,为平衡学生心理,除89名寄宿生严格执行一蛋一奶外,剩余545份,分拆后发给近900名走读生。具体为:周一不发,周二鸡蛋,周三牛奶,周四鸡蛋,周五牛奶。“区教育局说这是违规操作,但为了学生,也没办法。”庞国怀解释。

据了解,“蛋奶工程”费用由省市区三级财政支付,来自榆阳区教育局的数据,自2009年始,该区总计投入1797万元。“蛋奶工程”目标群体只针对学生。但包括鱼河镇中心小学在内的多所小学,部分学生及家长反映,学校教职工也在同时享受学生奶和鸡蛋。庞国怀否认该校存在此类现象。榆阳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亦表示,此前没接到过相关投诉,此次检查工作将做调查核实。

4月27日上午从榆阳区委宣传部获知:4月26日,榆阳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就鱼河镇中心小学251名学生饮用蒙牛牛奶后出现不适反应,检测报告出炉:牛奶未检出致病病菌。

榆阳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委托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后,公布了检测结果。学生空腹饮用冷牛奶后,部分学生出现上腹隐痛、恶心、呕吐等急性胃炎样表现,经检测:

一、抽检牛奶各项指标不超标,奶制品符合国家饮用奶标准。

二、饮用奶及学生呕吐物、粪便,未检出致病菌。

  保食品安全,双汇提档加速在行动

  行动之一:生猪逐头检验,确保食品安全

  从3月16日起,双汇集团实施生猪屠宰“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旨在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近日,笔者应邀在双汇集团股份屠宰厂生产车间参观中看到,生产流水线多道工序前双汇员工各司其职,生产线运转井然有序,一切如常。笔者在一个“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的标识牌前停了下来,只见工作案上摆放着试剂条,检验检疫和品管人员在忙碌地进行“瘦肉精”逐头检验。检验检疫人员告诉笔者,为适应生猪屠宰“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的需要,3月16日以来,厂里又新增加了不少技术人员和设备。据双汇集团一位高管告诉笔者,改生猪屠宰“瘦肉精”“抽检”为“在线逐头检验”,全年预计增加“瘦肉精”检测费用3个多亿。

  为安全不惜成本,不计代价,双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毫无疑问,实施“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后,双汇的产品将更加安全、放心。

  双汇集团引进先进的检测仪器对“瘦肉精”进行检测

  行动之二: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 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双汇集团引入独立监督机构,建立产品安全第三方检测机制。目前,双汇集团与产品安全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订了食品安全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据介绍,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作为当今国内同行业最大的跨国公司,曾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唯一的商品检测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将对双汇集团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内控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第三方监督审核和检测检验,并定期向企业和社会反馈结果,以期走出一条全新的食品安全监督模式,确保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

  有关专业人士认为,双汇集团引入独立监督机构,建立产品安全第三方检测机制,不仅是对本企业产品质量安全内控体系的一个完善,同时,对国内食品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也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行动之三:建立索赔机制 把好上游关

  近日,双汇集团向广大供应商重申了旨在强化源头控制的索赔制度。制度规定,双汇集团生猪收购头头检验,原辅料进厂批批检查。供应商供应的生猪和原辅料要确保安全,供应前要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保证不采购有“瘦肉精”的生猪,不交售有“瘦肉精”的生猪,凡提供有毒、有害等非食品原料的供应商,除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外,还要按“问题生猪”或“问题商品”价值的两倍进行索赔;供应商供应的各类物资,必须证件齐全、真实、有效,如弄虚作假,无论是供应商还是企业职工,都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决不让一头“问题猪”和“问题原料”流入双汇任何一个工厂。

  行动之四:警钟长鸣 设立企业安全日

  牢记教训,警钟长鸣。双汇集团将今后每年的3月15日设为“双汇食品安全日”,同时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邀请肉类行业、食品行业、公共媒体、政府监管部门等外部专家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建立企业食品安全奖励基金,并于每年3月15日“双汇食品安全日”期间,对坚守食品安全的供应商、销售商进行公开表彰、奖励;设立举报制度,彻查、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和责任者。以此让“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的企业理念,深深植根于双汇集团广大干部职工的脑海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确保食品安全长治久安。

  行动之五:发展养殖业,上下游联动保安全

  “双汇集团将加快发展养殖业,进一步完善双汇产业链。屠宰加工厂建到哪里,养殖场就跟到哪里。围绕工厂配套建设年出栏50万头的养殖基地,并配套建设年产2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以此来保证对上游生猪资源的安全控制。”万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言之凿凿。

  在大力发展自有养殖业的同时,双汇集团宣布还将进一步调整采购渠道。采购重点要向规模化养殖场转移,与其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并同时签订生猪交售承诺书,保证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在原辅物资采购方面,与实力强、质量好、讲信誉的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签订质量安全保证书,并由集团公司“技术、品管、采购、生产、管理”等部门组成认证小组,到供应工厂进行供方评审,保证质量控制体系等符合双汇的产品质量要求,确保进厂原辅料安全可靠。

  毫无疑问,上述措施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提高双汇集团对上游产业链安全的控制力,把食品安全的生产能力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推动双汇集团实现更稳定、更健康的发展。

  科学、专业、权威的检测结果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4月18日8:00,河南省、浙江省、山东省、湖北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辽宁省、河北省、甘肃省、海南省、广东省、青海省、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深圳、石家庄、哈尔滨、沈阳、长沙、昆明、西安、成都、长春、青岛、宁波、清远、阜新、鞍山、漯河、金华、宜昌、绵阳、日照、遂宁、望奎、本溪、怀化、汕头、衡阳、盐城、黑河、潍坊、淮安、葫芦岛、鹤壁、咸宁、佛山、克拉玛依、上饶、皋城、靖州、江门、滁州、梧州、淮南、明光、遵义、东营、吉林、兰州、福州、晋城、安庆、西宁、台州、莱芜、合肥、东莞、鹤岗、来宾、德兴、惠州、万州、泾县、池州、苏州、济南、徐州、运城、济宁、莱阳、黄冈、许昌、常德、绥化、朝阳、芦山、威海、德州、滨州、阳泉、乌兰察布、十堰、呼和浩特、高安、沧州、景德镇等100多个省、地市的质检、动检、畜牧、工商等部门抽检结果,双汇产品全部合格。其中北京市食品办、工商局采用2008年奥运会时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抽检了“双汇”33个熟肉制品样本,检验结果全部合格

2012年国内最受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

1、白酒塑化剂超标

2、光明牛奶“酸败门”

3、健康元地沟油事件

4、古井贡酒“勾兑门”

5、“毒胶囊”事件

6、双汇“蛆虫门”

7、伊利奶粉“含汞门”

8、辛拉面“致癌门”

9、张裕葡萄酒“农药门”

10、立顿“毒茶”

11、雅培奶粉质量问题

12、麦当劳过期产品加工出售

13、肯德基45天“速成鸡”

14、三元食品“早产门”

附,网上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1、事件名称:双汇瘦肉精事件

2、事件名称:雨润烤鸭问题

3、事件名称:“塑化剂”风波:多行业被波及

4、事件名称:进口奶粉死虫活虫

5、事件名称:全聚德违规肉

6、事件名称: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

7、事件名称:速冻食品病菌门

8、事件名称:可口可乐中毒

9、事件名称:牛肉膏事件:猪肉变的牛肉

10、事件名称:京津翼地沟油机械化规模生产

11、事件名称:浙江检出20万克“问题血燕”

12、事件名称:染色馒头:食入多量危害健康

13、事件名称:沈阳查获25吨“毒豆芽”

14、事件名称:北京惊现美容猪蹄

15、事件名称:内部员工爆到期产品回炉黑幕

16、事件名称:南京查处鸭血黑作坊

17、事件名称:重庆查处5个制销潲水油窝点

18、事件名称:东莞地下作坊日销上万黑粽

19、事件名称:广东中山出现毒“红薯粉”

20、事件名称:香精包子

21、事件名称:杭州毒蜜饯

22、事件名称:暗访市场带淋巴“血脖肉”

23、事件名称:肯德基炸薯条油7天一换

24、事件名称:俏江南南京店陷“回锅油”

25、事件名称:山西老陈醋95%为醋精勾兑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1、2011年4月17日,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经检验,该加工点在生产豆芽过程中添加了4种以上违法添加剂。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此外,在该黑加工点内,警方还发现尿素、恩诺沙星、6-苄氨基腺嘌呤、无根剂等违法添加剂。权威部门对豆芽菜进行检验证实,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 ,尿素超标27倍。(沈阳“毒豆芽”)

2、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毒生姜” 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毒生姜)

3、2011年4月13日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的最新报道称,瑞典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包括雀巢在内的9种欧洲知名品牌的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其含量虽未达世界卫生组织(WHO)规范的上限,但婴儿长期食用,仍会导致智力受损,甚至出现行为异常。少量砷亦会增加患癌风险,镉则可导致神经及肾脏受损。(雀巢“砷含量”超标)

4、2011年4月初,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随后记者发现,福州、广州、南京等多地“牛肉膏”疯卖。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专家指出,过量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牛肉膏” 事件)

5、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染色馒头)

6、2011年3月17日,重庆市工商局执法局突击检查了市内几家血旺加工厂,在九龙坡区白市驿一家没有任何手续的加工厂内,查获25吨用福尔马林浸泡的血旺。 由于福尔马林被世卫组织定性为让人致癌和致畸形的物质。因此,这种方式制作的血旺也被称为“毒血旺”。据悉,这些“毒血旺”主要销往重庆主城区各大农贸市场。(“毒血旺”事件)

7、2011年3月15日,据央视报道《每周质量报告》的3•15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部分流向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分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字样随处可见,但却不包括“瘦肉精”检测。“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瘦肉精”肉可致人患瘤。(“瘦肉精”事件)

8、2011年2月23日,来自河南媒体的一条消息称:记者调查时发现,郑州有一些经营者在使用化工添加剂,一些粮油店也销售这些添加剂。不法商贩在面条中添加化工产品如食用胶、柠檬黄、蓬灰、复合磷酸盐等,以增强面条的筋度和弹性,有的加入明矾使面条白亮光洁。买回的湿面条能点着燃烧!面条里掺进食用胶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且据业内人士说,卖面条的都加有这种东西,米线里也掺有食用胶,煮过火了也不会烂,吃起来很筋道——商家在面条米线里面加上这些东西,其目的一目了然,就是为了好卖。(“胶面条”、可燃面条)

9、2011年2月17日下午,一则“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新闻迅速登上各大商业门户网站的首页,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该报道称,疑有不良商人将皮革废料或动物毛发等物质加以水解成皮革水解蛋白,再将其掺入奶粉中,意图提高奶类的蛋白质含量蒙混过关。随后,农业部称尚未发现含有该物质的生鲜乳制品,媒体报道的“皮革奶”死灰复燃是失实报道。(“皮革奶死灰复燃”)

10、2010年12月底,一位读者爆料称,现在的火锅多是“化学锅”。“不仅很多涮品用了添加剂,火锅底里更是包含了多种化学添加剂。”化学锅,又称化学火锅。主要由火锅飘香剂、辣椒精和火锅红等化学添加剂勾兑而成火锅底料。(化学火锅)

11、2010年8月31日,山东媒体爆出,“只需一滴,清水就能变高汤”的食品添加剂“一滴香”是通过化工合成的有毒物质,食用后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市面上打着“一滴香”字号的食品调料非常多,“一滴香”麻油、“一滴香”白酒、“一滴香”芝麻酱等随处可见。媒体曝光后,带有“一滴香”字样的调料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滞销。(一滴香事件)

12、2010年8月,一则“圣元奶粉疑致女婴性早熟”的报道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8月8日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发布“致媒体的公开信”表示,圣元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11日,湖北卫生厅组织专家组对圣元“早熟门”3女婴进行集体会诊,诊断认为“雌激素水平正常”,属于假性性早熟。“圣元奶粉被疑致女婴性早熟”事件终于有了官方结论——15日,卫生部举行专题发布会称,“湖北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圣元奶粉“早熟门”)

13、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毒奶粉:三聚氰胺卷土重来)

14、2010年7月,北京小学生张皓通过科学实验对食用菌进行了荧光增白剂检测。 11月底,“小学生调查蘑菇九成被漂白”等报道见报,成为社会热点事件。 12月1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通报对北京市场销售食用菌荧光增白物质专项监测情况,称样品监测合格率为9773%。小学生与政府部门调查结果的巨大反差引发公众质疑。(漂白蘑菇:小学生考验大政府)

15、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麦当劳“麦乐鸡”)

16、201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伪紫砂:利益驱使“变身”要价)

17、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地沟油“打而复生”、禁而不绝)

18、2010年1月,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水胺硫磷是一种高毒性农药,它能经由食道、皮肤和呼吸道引起人体中毒。(毒豇豆:农药残留严重超标)

19、2009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后宣称,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农夫山泉“含砒霜”)

20、2009年11月7日,男子马赛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警方调查发现,马赛情人刘晓静与保安员高星原合谋,多次向马赛投毒,试图将其杀害,而马赛在明知被人投毒后,仍向可口可乐公司索赔,此事件被称为“雪碧汞毒门”。(“雪碧汞毒门”)

21、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了该产品的销量下降。(王老吉 夏枯草)

22、2009年2月27日,“咯咯哒”问题鸡蛋所用饲料厂的法人代表获刑,该厂于去年9月两次向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在08年10月,在香港对从内地进口的鸡蛋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问题饲料被查出,但鸡蛋价格出现下跌。(“咯咯哒”问题鸡蛋)

23、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自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团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

24、2008年10月,四川广元柑橘生产中发生蛆虫疫情爆发。这次柑橘疫情导致柑橘价格的大幅下跌,并且出现严重的滞销状况。政府出资收购柑橘,并进行深埋、消毒处理,以控制疫情的发展。(柑橘“生蛆”事件)

25、2008年8月,人造“新鲜红枣”流入乌鲁木齐市场。主要经过两道工序,铁锅里放进酱油,使青枣变成红色,并保持光泽。再次放进加入大量糖精钠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过量食用会造成血小板减少,酿成急性大出血等直接身体危害。(人造“新鲜红枣”)

2012年国内最受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

1、白酒塑化剂超标

2、光明牛奶“酸败门”

3、健康元地沟油事件

4、古井贡酒“勾兑门”

5、“毒胶囊”事件

6、双汇“蛆虫门”

7、伊利奶粉“含汞门”

8、辛拉面“致癌门”

9、张裕葡萄酒“农药门”

10、立顿“毒茶”

11、雅培奶粉质量问题

12、麦当劳过期产品加工出售

13、肯德基45天“速成鸡”

14、三元食品“早产门”

附,网上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1、事件名称:双汇瘦肉精事件

2、事件名称:雨润烤鸭问题

3、事件名称:“塑化剂”风波:多行业被波及

4、事件名称:进口奶粉死虫活虫

5、事件名称:全聚德违规肉

6、事件名称: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

7、事件名称:速冻食品病菌门

8、事件名称:可口可乐中毒

9、事件名称:牛肉膏事件:猪肉变的牛肉

10、事件名称:京津翼地沟油机械化规模生产

11、事件名称:浙江检出20万克“问题血燕”

12、事件名称:染色馒头:食入多量危害健康

13、事件名称:沈阳查获25吨“毒豆芽”

14、事件名称:北京惊现美容猪蹄

15、事件名称:内部员工爆到期产品回炉黑幕

16、事件名称:南京查处鸭血黑作坊

17、事件名称:重庆查处5个制销潲水油窝点

18、事件名称:东莞地下作坊日销上万黑粽

19、事件名称:广东中山出现毒“红薯粉”

20、事件名称:香精包子

21、事件名称:杭州毒蜜饯

22、事件名称:暗访市场带淋巴“血脖肉”

23、事件名称:肯德基炸薯条油7天一换

24、事件名称:俏江南南京店陷“回锅油”

25、事件名称:山西老陈醋95%为醋精勾兑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1、2011年4月17日,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经检验,该加工点在生产豆芽过程中添加了4种以上违法添加剂。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此外,在该黑加工点内,警方还发现尿素、恩诺沙星、6-苄氨基腺嘌呤、无根剂等违法添加剂。权威部门对豆芽菜进行检验证实,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 ,尿素超标27倍。(沈阳“毒豆芽”)

2、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毒生姜” 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毒生姜)

3、2011年4月13日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的最新报道称,瑞典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包括雀巢在内的9种欧洲知名品牌的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其含量虽未达世界卫生组织(WHO)规范的上限,但婴儿长期食用,仍会导致智力受损,甚至出现行为异常。少量砷亦会增加患癌风险,镉则可导致神经及肾脏受损。(雀巢“砷含量”超标)

4、2011年4月初,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随后记者发现,福州、广州、南京等多地“牛肉膏”疯卖。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专家指出,过量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牛肉膏” 事件)

5、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染色馒头)

6、2011年3月17日,重庆市工商局执法局突击检查了市内几家血旺加工厂,在九龙坡区白市驿一家没有任何手续的加工厂内,查获25吨用福尔马林浸泡的血旺。 由于福尔马林被世卫组织定性为让人致癌和致畸形的物质。因此,这种方式制作的血旺也被称为“毒血旺”。据悉,这些“毒血旺”主要销往重庆主城区各大农贸市场。(“毒血旺”事件)

7、2011年3月15日,据央视报道《每周质量报告》的3•15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部分流向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分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字样随处可见,但却不包括“瘦肉精”检测。“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瘦肉精”肉可致人患瘤。(“瘦肉精”事件)

8、2011年2月23日,来自河南媒体的一条消息称:记者调查时发现,郑州有一些经营者在使用化工添加剂,一些粮油店也销售这些添加剂。不法商贩在面条中添加化工产品如食用胶、柠檬黄、蓬灰、复合磷酸盐等,以增强面条的筋度和弹性,有的加入明矾使面条白亮光洁。买回的湿面条能点着燃烧!面条里掺进食用胶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且据业内人士说,卖面条的都加有这种东西,米线里也掺有食用胶,煮过火了也不会烂,吃起来很筋道——商家在面条米线里面加上这些东西,其目的一目了然,就是为了好卖。(“胶面条”、可燃面条)

9、2011年2月17日下午,一则“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新闻迅速登上各大商业门户网站的首页,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该报道称,疑有不良商人将皮革废料或动物毛发等物质加以水解成皮革水解蛋白,再将其掺入奶粉中,意图提高奶类的蛋白质含量蒙混过关。随后,农业部称尚未发现含有该物质的生鲜乳制品,媒体报道的“皮革奶”死灰复燃是失实报道。(“皮革奶死灰复燃”)

10、2010年12月底,一位读者爆料称,现在的火锅多是“化学锅”。“不仅很多涮品用了添加剂,火锅底里更是包含了多种化学添加剂。”化学锅,又称化学火锅。主要由火锅飘香剂、辣椒精和火锅红等化学添加剂勾兑而成火锅底料。(化学火锅)

11、2010年8月31日,山东媒体爆出,“只需一滴,清水就能变高汤”的食品添加剂“一滴香”是通过化工合成的有毒物质,食用后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市面上打着“一滴香”字号的食品调料非常多,“一滴香”麻油、“一滴香”白酒、“一滴香”芝麻酱等随处可见。媒体曝光后,带有“一滴香”字样的调料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滞销。(一滴香事件)

12、2010年8月,一则“圣元奶粉疑致女婴性早熟”的报道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8月8日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发布“致媒体的公开信”表示,圣元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11日,湖北卫生厅组织专家组对圣元“早熟门”3女婴进行集体会诊,诊断认为“雌激素水平正常”,属于假性性早熟。“圣元奶粉被疑致女婴性早熟”事件终于有了官方结论——15日,卫生部举行专题发布会称,“湖北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圣元奶粉“早熟门”)

13、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毒奶粉:三聚氰胺卷土重来)

14、2010年7月,北京小学生张皓通过科学实验对食用菌进行了荧光增白剂检测。 11月底,“小学生调查蘑菇九成被漂白”等报道见报,成为社会热点事件。 12月1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通报对北京市场销售食用菌荧光增白物质专项监测情况,称样品监测合格率为9773%。小学生与政府部门调查结果的巨大反差引发公众质疑。(漂白蘑菇:小学生考验大政府)

15、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麦当劳“麦乐鸡”)

16、201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伪紫砂:利益驱使“变身”要价)

17、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地沟油“打而复生”、禁而不绝)

18、2010年1月,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水胺硫磷是一种高毒性农药,它能经由食道、皮肤和呼吸道引起人体中毒。(毒豇豆:农药残留严重超标)

19、2009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后宣称,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农夫山泉“含砒霜”)

20、2009年11月7日,男子马赛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警方调查发现,马赛情人刘晓静与保安员高星原合谋,多次向马赛投毒,试图将其杀害,而马赛在明知被人投毒后,仍向可口可乐公司索赔,此事件被称为“雪碧汞毒门”。(“雪碧汞毒门”)

21、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了该产品的销量下降。(王老吉 夏枯草)

22、2009年2月27日,“咯咯哒”问题鸡蛋所用饲料厂的法人代表获刑,该厂于去年9月两次向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在08年10月,在香港对从内地进口的鸡蛋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问题饲料被查出,但鸡蛋价格出现下跌。(“咯咯哒”问题鸡蛋)

23、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自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团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

24、2008年10月,四川广元柑橘生产中发生蛆虫疫情爆发。这次柑橘疫情导致柑橘价格的大幅下跌,并且出现严重的滞销状况。政府出资收购柑橘,并进行深埋、消毒处理,以控制疫情的发展。(柑橘“生蛆”事件)

25、2008年8月,人造“新鲜红枣”流入乌鲁木齐市场。主要经过两道工序,铁锅里放进酱油,使青枣变成红色,并保持光泽。再次放进加入大量糖精钠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过量食用会造成血小板减少,酿成急性大出血等直接身体危害。(人造“新鲜红枣”)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屡见不鲜。2006年10月25日晚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寄宿制学生晚自习结束后,在下楼梯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8名学生死亡,45名学生受伤。16日上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第二中学附属小学学生在下楼参加升国旗仪式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1名学生死亡,12名学生受伤; 11月7日凌晨,重庆市奉节县一无牌无证客货两用车在私自运送27名学生返校途中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车辆翻坠下高坡,造成奉节县吐祥中学、龙泉中学共5名学生死亡,3名重伤。

11月14日6时许,山西长治黎城县白龙汽车运输公司驾驶人李孝波,驾驶晋D13513号大货车,行至沁源县境内222省道118公里加206米处,因疲劳驾驶导致车辆失控,冲入正在公路上出早操的沁源二中学生队伍中,造成21人死亡,其中学生20人、教师1人,18人受伤。

16日,广东恩平市沙湖镇一所小学部分学生在学校吃早餐后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至当日中午先后有70人住院接受治疗观察,院方表示其中有19人出现中毒症状,另外数十人主要基于心理影响要求住院。

11月14日早6时左右,山西省沁源县境内发生交通事故。据沁源县交警大队介绍,至少已有21人死亡,18人受伤。其中多数为学生和教师。沁源县交警大队办公室主任南新燕介绍,事故发生在沁源县一段乡村公路。一辆大货车撞向路边的师生导致事故。

时代的警钟在向我们呼唤,危险时时演绎,络绎的人生里,我们需要安全!

——题记

安全重如泰山,尤其对我们中学生而言,没有安全 一切都是空虚的,是飘渺的,是幻想的!然而,我们却时常能看到一些有关中学生安全事故的报导。

事例一

在州市纳溪县观音砣发生重大恶性交通事故。据不完全统计,车祸已经造成四人死亡和十三人受伤。

一辆泸州当地车牌由泸县开往敦梓的大客车左侧中尾部被撞得面目全非,车窗玻璃散落一地,现场鲜血淋漓惨不忍睹。不远处一辆贵重牌照的大货车车头则已完全变形。

据现场目击群众介绍,车祸是由于大客车与货车相撞所致。据当地群众称,当时准载三十人的大客车上乘坐了二十七名泸县一中和五中五一放假回家的学生。死亡学生中有三男一女都是青年学生,而受伤的十三名学生已全部送往医院救治。

事例二

去年3月8日至5月4日,短短57天内,海南各地已有17名学生溺水死亡。

8日下午5点多,刚考完期末考试,6名中学学生相约到一水塘边捕鱼。结果发生溺水事故。当晚,市有关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赶赴现场指挥打捞。学生暑假安全问题再度敲响警钟。

据悉,6个学生中的3个因为下水到对岸取鱼网时,由于过度慌张,2个不幸遇难,一个勉强游回岸上。当游回来的王某呼救时,为时已晚,2个学生已沉入水底。

看着这一段段惨痛的经历,我们不禁开始颤抖,开始哭泣,开始落泪……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当我想象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景时,忍不住的辛酸。曾经或许他是个很优异的孩子,全家人以他为傲,可是却因为一场意外而结束了自己年幼的生命;或许他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会把别人的门玻璃打碎,但是总是有他的地方就欢声笑语,可是现在这笑声已成了哭泣声;或许他是一个正做着许多美好的梦,有着数不清的理想,有着天一般的高标,要努力去实现,不过却再也无法努力了……

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所以我们必须珍惜。 不要因为一次的贪玩,一时的好奇,而去做一些永远都不能的挽回的事。不要让因为自己的事,而让养育自己父母亲,每天以泪洗面。就算你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自己的父母的着想。难道怀胎十月,养你十几年,得来的就是一滴滴眼泪吗?好好想想人生之路还很漫长,你们愿意就这样离去吗?五彩缤纷发世界,难道就不想看了吗?生成命诚可贵,不知道,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健美圈麦蔻是一位很有人气的人。具体如下:

一位进博会的“三朝元老”丹麦乳制品公司麦蔻也对中国商报记者透露,“明年我们还会继续参展进博会,持续期待进博会越来越好”。与前两年相比,今年是麦蔻第一次作为独立展商参展,带来了更重磅、更具前瞻性的产品。

在进博会消费品展馆,记者看到欧洲高端生活方式品牌、德国百年跨国企业福维克集团携旗下三大明星品牌惊艳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据悉,这也是福维克连续第三年参加进博会。

公众人物

“公众人物榜样是条捷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倡导十分重要,典型引导不可或缺。相比于普通人,公众人物有着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许多人心目中,公众人物代表着社会风尚,由于广受关注和尊重,其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对社会起着一定的示范作用。

以上资料参考 —公众人物

健身消费需求膨胀,市场发展良莠不齐——

起底健身行业乱象“不买私教课,感觉自己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随着“游泳健身了解一下”成为城市街头时常响起的声音,健身房逐渐成为大众常见的消费场所。然而,教练不专业只想推销私教课、健身房圈钱跑路等问题,让健身者在消费时颇有顾虑。健身房的发展与建设,逐渐成为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健身是门大生意

2016年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同样是2016年,中国持健身卡用户数量达到了1500万人次。

而据《2016~2017年中国健身行业白皮书》显示,近年来中国健身人口以平均增长率10%的速度递增,健身常态化也成了一种趋势。据统计,目前中国已有37627所健身房,在数量上超过了美国。

“不办一张健身卡,感觉自己就脱离了时代。”记者发现,健身不但日益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一些中老年人也逐渐成了健身房的常客。

“过去觉得中午绕着公司走两圈就算运动了,现在看到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晒马甲线,觉得自己不举铁不行了。”一位女性受访者对记者表示。相对于女性减肥的“刚需”,青年男性的“增肌练块儿”、中年男性“去掉油腻的大肚腩”、中老年女性中大受欢迎的操课、瑜伽,也成了健身房备受欢迎的理由。

“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人们对于日常消费的需求从吃喝玩乐转为健康和运动,这是与国际趋势一致的。”对于这些年来健身行业的快速发展,私人健身工作室经营者沈乾瑞告诉记者说,自从10多年前他接触健康行业以来,整个行业以健身房为中心的产业化发展已经迅速接近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比如微信公众号上的健身内容,最后可能链接到付费视频或是营养补剂;健身之后对于少油少盐的饮食需求又滋生了轻饮食的概念和相关的餐饮发展;明星们展示的柔韧性和运动能力,又催生了公众对于各种操课老师和健身教练的需求。这些因素都会让越来越多的客户走进健身房消费。”沈乾瑞总结说。

私教变身成“售课者”

健身很热,但健身行业的问题也不少。记者采访发现,健身房的盈利主要来自于会员卡和私教课。作为“卖课主力”,私教的业绩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收入,不少私教因此变身成“售课者”。

“我刚到健身房,里面的教练就帮我测试了一下身体的各种情况,说我骨骼肌太少了,要想锻炼出效果的话就只能买私教课。”北京白领王女士告诉记者,在该教练的不断劝说下,她花了数千元购买了私教课。

“当初忽悠我办了3年的卡,没去几个月,不是不能洗澡就是器械坏了,公共的操课房经常被私教们占上,不让普通会员进去,提意见还跟我们吵架。”北京市民张女士对记者说,“不买私教课,感觉自己成了健身房里不受欢迎的人。”而当张女士提出退卡时,店家又百般推脱,这让张女士颇为无奈。

一方面是私教变身成“售课者”,不断让消费者多花钱,但另一方面却是一些消费者花了钱,却没时间去锻炼。

“由于花的钱不是很多,所以不去也不觉得心疼。”这成了国内健身者的共识。“很多客户感觉自己办了健身卡,就跟上了潮流,或者说有了所谓的健康保障。他们觉得去不去是时间问题,时间一久,就等于为健身房做了经济支援。”一位业内人士称,健身房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大部分被“运动就是进健身房挥汗如雨”观念所裹挟的消费者,由于没有明确的动力和健康理念指导,这些人往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年到头也去不了几次健身房。

除此之外,私人教练的从业门槛相当低。在有些培训机构,只要交钱就能拿到私教资格证书。据媒体报道,一些培训机构的“速成班”,往往5到7天的培训就能“产出”拿到相关资格证书的私人教练;更有甚者,还打出了“包过”的招揽广告。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健身教练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在健身房中从事健身教练的人群中,只有42%是来自体育专业毕业生,大部分的人只是经过1到3个月的培训取得相关职业证书。

提高健身意识或倒逼行业规范

“走进健身房就是在消费,所以消费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其次,在消费过程中一旦出现纠纷,消费者也可以妥善维权。”对于健身房及整个行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北京汉鼎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岩这样说。

由于近年来健身行业的快速发展,经营者片面追求商业利益的行为屡见不鲜。健身房跑路、健身教练素质不高且更换频繁、会员在负重时因操作不慎而危及人身安全,这些问题,其实都能依靠消费者在办理会员卡时签署合同而解决。

“想要避免被不正规的健身房或健身教练忽悠,首先就要具备问题意识,防患于未然,提前约定好条款,必要时就可以出示证据走法律程序。而如果大部分消费者养成良好消费习惯后用脚投票,整个行业就会自动向正规化的方向迈进了。”王岩对记者说,由于健身房的会员费或私教课费动辄上万元,因此更要具备合理的消费观。消费者要根据需求理性消费,不要被商家的口头约定所迷惑。

“健身是好事,但要根据自己的业余时间、通勤距离、兴趣爱好及身体素质来制订适合的健身计划,而不要被一时流行的消费观所绑架。”王岩建议说。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去攀比就没有伤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109055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