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的情感教育是价值教育的重要内容

情感教育的情感教育是价值教育的重要内容,第1张

我国的传统教育以提高人的智能水平为主要目的,以评价人的智能水平为主要判断标准,传统教育的基本理念存在严重的片面性、机械性、功利性,缺乏全面性、辩证性和非功利性。针对这种情况,目前我国教育界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理论仍然很不成熟,存在着一系列重大缺陷,由于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所有的理论观点都建立在主观假定、经验判断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没有遵循严密的数理逻辑程序和公理法则,因而不具备强大的理论说明力,主要表现在:

1、教育理念没有一条基本的逻辑主线。素质教育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如人生信仰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法纪教育、政治思想教育等)之间不存在严密的逻辑联系。

2、各种理论观点具有较高的零散性和较低的连续性。例如,目前的政治思想教育往往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作指导,以政治领袖的著作、党和国家***的讲话、上级文件、官方报刊、法律条文、名人事例等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连续性和一致性,具体表现:各种政治理论和思想观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缺乏系统性;许多政治思想的理论没有科学依据,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以及政治领袖们的原蓍为理论基础,零散地吸收了一些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理念相差甚远,甚至完全矛盾,缺乏连续性;不同类型社会事物之间所提倡的政治口号和思想宗旨缺乏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如***员要求无私奉献,一般平民只要求权利与义务对等。

3、各种理论观点具有较低的客观性、精确性和公理性。我国的素质教育理论没有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成果,没有全面融入现代科学技术的滚滚潮流之中。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的确定没有一个明确的宏观框架,素质教育的许多具体方法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的,各种教育评价指标和参数的选取往往也是各执己见,这表明目前的素质教育理论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模糊性和歧义性。社会科学要想不断提高其客观性、精确性和公理性,就必须全面走向自然科学化,教育理论也是如此。物理学的“耗散结构论”拉近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距离,“统一价值论”为社会科学全面走向自然科学铺平了道路,也为素质教育理论真正融入现代科学体系之中奠定了理论基础。

 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可以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积极良好的情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无论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实验技能,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都离不开情感的培养。所以在高中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很必要的。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与快乐是建立在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辛勤劳动的基础上的。这种情感体验也是研究、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情感之一。

 物理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这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而是让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胆怯、恐惧和过度焦虑之中,无疑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情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说,我们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而是希望利用物理学科的这些特点,以高中物理课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成为有用之才。

  一、物理学科在高中阶段可以培养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道德感包括的内容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对公共事业的责任感、义务感、人道主义,等等。物理课程中包含有这些内容。例如,《墨经》中对力的定义,对小孔成像的解释;沈括的《梦溪笔谈》等。通过介绍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和思维形式,这就是爱国主义的一种具体体现。

 理智感主要表现在兴趣、爱好和体验学习的愉悦等方面。物理课中本身就充满了奥秘和探索。而学习中出现的快乐体验则是学生要通过亲身经历和艰苦努力才能得到的。通过培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并从中体会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学生欣赏科学美需要教师的引导。物理中充满了美,科学与艺术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在高中物理课中应充分体现这一点,如简洁、对称、对立统一等等。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也能产生审美的愉悦。当然,这不是简单的为了提高成绩,而是借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改变学生认识事物的角度,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言传身教,培养情感

 情感教育是渗透在整个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首先,教师要寓教于乐,给学生鼓励,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再有,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完善自己人格,用自己的高尚的情操逐步影响学生。还要和学生沟通感情,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使学生学好物理的需要,也是全面育人的需要。总之,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需要教师把握好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时机。

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他们都具有多变的情绪,脆弱的情感和强烈的自尊等心理特点,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对于开发他们的智力因素,带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要了解和熟悉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对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情况了然于胸,如他们的优点、缺点,他们爱好什么,厌恶什么,性格特点如何,形成性格的外部原因又是什么等,这样才能架起师生间心灵的桥梁,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才能突出情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了解和熟悉学生这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

二、理解和尊重学生。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绝不能以一时的表现或某一次的教学质量检测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更不能宠爱“学优生”,忽视“学困生”,对“学困生”采取歧视态度,而应该用全面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认识学生,并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师爱。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情操。师爱既是积极的情感,又是一种教育教学的力量和手段,也是学生普遍的需求和渴望。教师使用激烈的语言,或者用充满期望的目光,会心的微笑,都会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气氛,对学生的过失或错误,采用宽容、谅解、引导性的语言,促其反省并树立信心,这些都会在学生中引起共鸣,这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将会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讲完某一重点后,就让学生练习,但学生经过多次努力仍不成功时,教师漠不关心或急躁训斥,学生的情感温度就会降到冰点,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散失殆尽,谈何教学效果。理解和尊重学生这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

三、关心和帮助学生。

学生的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同学间的纠纷等矛盾无不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作为教师就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细心观察和理解学生每时每刻的心态,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为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师生间情感交融的目的。关心和帮助学生其表现形态可分为激情、心境、热情等,而热情是一种较为强烈稳定的深刻持久的情绪状态,在此状态下,可以推动人去刻苦学习、努力求取。因此,对学生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热情产生的缘由,认真把握。我们知道。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热爱,取决于他们对这种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同时,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起各种社会情感。在学校中,师生的关系对学生社会情感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当一个学生受到教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时,就会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而且还会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并逐渐懂得应如何用高尚的道德情感去对待别人。关心和帮助学生这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

四、以精湛的教学艺术感染学生。

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对学生的爱不仅仅体现在学习生活中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关心和帮助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其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来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使学生能学有所获,这样才能获得学生从心底里的佩服和尊重,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根据具体时间、环境、条件和学生的特点,灵活确定和运用情感因素,以达到预期目的。让学生越理解深刻的道理,情感也就越深厚。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懂得相关的道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但是,在说理中,教师要以生动的事例,采用平和的语言,融洽的环境进行诱导,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逐渐熟悉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循循善诱,要让学生自觉认识教师的真诚,让学生喜欢你上的学科,这样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的目的。所以要在语文教学中,以理激情,情理交汇。

教师应努力创造多种机会,促使学生去活动、去发现。如在《西门豹》这一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汇报,进行第一次小组合作。小组经过讨论、梳理,提出小组共同的疑难问题;接着各小组在全班进行汇报,各小组之间对问题进行交流、释疑;最后遗留下来的问题就是教学的重难点,即怎样理解西门豹既惩治了官绅头子和巫婆,又破除了迷信,达到教育老百姓的目的,针对课文的重难点,小组进行第二次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重点讨论这个问题,相互启发,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通过两次小组交流讨论,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了活动。这样,依靠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更深层的活动,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情景,以调动学生情感。如在讲《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绘制一些精美的西沙风景彩画,录制了配乐朗诵。让学生一边听着配乐朗诵一边观赏西沙风光。在声、乐、图的共同作用下,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热爱祖国宝岛的感情油然而生,长大后建设祖国愿望也在潜滋暗长。这些教学手段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启动,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良好情感的形成。运用情景再现的方法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调动学生情感的方法。

情景再现指的是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语文课堂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引进情景再现教学思想,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倾吐真言。如在一次口语交际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模拟在具体情境中扮演一个社会角色,如老人、爸爸妈妈、售票员、售货员、清洁工、司机等等。体验其中的苦与乐。学生们兴趣浓厚,纷纷按要求不折不扣的完成。口语交际课上,学生们争相表演,表达了内心要讲的话,抒发了请求,抱歉,赞扬,悔恨等感受,整个课堂被一片真情包围着。学生们眼眶里噙满了眼泪,伴随着一片呜咽声。课后,他们一气呵成,写出来的文章构思精巧,情节迭宕起伏,发人深思,引人入胜。以精湛的教学艺术感染学生这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

总而言之,教育领域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道德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言语、表情、动作等传递给学生,注意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美,激发学生爱美、赏美、赞美的情感,还必须热爱学生,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信任感,搭起感情的桥梁。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不断探求,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情感教育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情感教育是教学的动力和催化剂。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正确有效的实施情感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10792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