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心理咨询?

情感心理咨询?,第1张

非常抱歉听到您遇到的这种情况,这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关系行为。在您描述的情况下,您的伴侣不应该强迫您进行任何您不想做的事情,尤其是当您明确表达出您的不愿意后。

首先,我想说的是,您的感受完全是合理和正当的。您有权利拒绝性行为,并且如果您感到痛苦和不舒服,他必须立即停止并尊重您的感受。

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审视。首先,无论是变态还是爱,强迫性行为都是不道德的、非法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能被容忍的。所以您需要告诉他,这种行为是不可接受的,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保持坚定。

其次,建议您有一个心理咨询师,并与您的伴侣一起进行情感咨询,解决彼此之间的沟通问题,找到相互尊重和理解的方法,并学会如何处理和解决类似的问题。

最后,如果您觉得自己的安全受到了威胁,或者您的伴侣不遵守您的要求并继续进行类似的行为,您应该寻求相关机构或当局的帮助来保护自己。

情感咨询师就是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存在的。情感咨询师在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其目标是帮助来访者走出悲伤。在咨询中,情感咨询师将帮助来访者理解自己或他人,通过不断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来寻求帮助。而在咨询结束后,情感咨询师还会帮助来访者通过心理咨询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

1如果你在婚姻中感到不舒服,你应该如何走出阴影?

你需要帮助自己的伴侣理解你的感受,因为他/她可能是有病的,也可能是在责怪你,但是,你应该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情绪并去理解自己对婚姻的感受。为了帮助你摆脱婚姻中的不舒服,你必须让自己感到舒适和安全。你不能容忍自己或他人在婚姻中遇到同样的事情。如果你试图要将婚姻中出现的问题归咎于其他人,那么你就无法得到别人给你的反馈。因此,你需要与你伴侣共同成长。你需要把自己同伴侣一样作为一个人看待。

2如果你在婚姻中感到痛苦,你需要做些什么?

如果你在婚姻中感到痛苦,你需要记住:婚姻并不是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你也不是生活的全部,因此,你也不应该对婚姻感到沮丧和失望。重要的是要继续尝试改变。如果你想要摆脱婚姻中的痛苦,最好并不只有这些好方法和愿望。当你向情感咨询师求助时,你需要做的就是理解并接受你所处环境以及你所面对的一切。不要用“需要”或“讨厌”来回答问题。要知道,当你想要逃避现实时,现实并不会原谅你。

3你应该怎么做?

你必须明确自己的目的,并把它放在第一位。咨询的过程就是与来访者共同思考如何去做,如何去理解自己,如何去对待他人,以及如何保持愉快、积极、健康等状态。咨询结束后,你应该再次评估来访者的心理素质,并且再次检查自己是否尽到了心理咨询的义务。在咨询过程中,你不应该做任何强迫行为或是自我贬低。

4分手会让你变得不愉快吗?

你会有什么感觉?你会失去他吗?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却也是一个非常困难、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你和他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两个世界中,而且你总是希望能够同时拥有两个世界,所以你们总是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分手并不能使你变得愉快或不愉快,而是你们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变得更好或更坏。但是,当你分手之后,你们仍要继续下去,那就意味着你依然有可能失去他。因此,分手之后要注意你现在情绪状态如何(不只是在分手之后),如果你感到不愉快,那么就需要找到方法去缓解它们!

前文写到了看球赛部分的内容,本文回归到心理咨询阻抗部分的内容。

在医学上,当医生在移植器官时,必须用药物抑制身体的排异反应,因为没有器官的排异反应,器官的健康就无法保障。

排异反应是为了保护健康。阻抗是一种防御,这种防御就是为了保护来访脆弱时,可以很好的生活下去。

同样减少心里的排异反应,也很有必要。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我们要想尽办法减少或消除心里的排异反应。

所以来访者不停咨询师的话语,坚持自己的想法,就是心理免疫系统的反应。

这让我想起了,在一次咨询中,我给出的方法、说出的建议,来访者会用两句话解释打发掉,我感觉心里有些不开心。

我绞尽脑汁想出来,这么有效有意思的方案,对方两句话就打发了。好像我根本不重要,想出的方法也没用。

我不喜欢这种被两句话打发掉,自己不重要、没用的感觉。心里挺不开心的,不过当时时间挺紧,正在做咨询,一瞬间感觉不开心,之后就继续咨询。

我控制自己,没有让那一时的情绪影响接下来的咨询。这一份克制被督导看见了,督导就夸奖我说,做得很好,遇见分歧时,可以优先考虑来访者的需要,来访者中心的状态表现的很好。

接着说,来访者还没有做好,放弃他的支持系统选择改变的准备。我再反思那个建议,是要他放弃他周围、现在有的支持来源。

选择一种新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不愉快。这种方式他没有之前的成功体验,需要放弃已有的支持来源,心理还没有做好准备。

这个建议成本是非常高的,现在想来被拒绝也是理所当然的。当我反思过后,发现心里的那些不开心就没有了。

有时之所以有情绪,心情不好,emo,就是因为不了解,没有好好的沟通导致的。大部分时候能说开讲清楚,基本没什么好不开心的。

由此,心理咨询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一个冲破阻抗的过程。换言之,积极认识阻抗的各种表现,并加以有效克服。

可增加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心理沟通,并促进前者对后者的思想、行为方式的领悟,从这层意义出发,阻抗可谓是心理咨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在认识阻抗的过程中,更加了解来访者。更加了解他的应对方式,他的思想。有没有有意思的阻抗呢?

当我说的话、表达的意思没有很清晰准确地传到对方的耳朵里,对方在建立一层障碍,这层障碍把我和你之间的距离拉开了。

我就感觉遇到了阻抗。比如前两天那次失败的咨询,就是遇到了阻抗,也因为我认同了来访对立立场的态度。

就把这种对立延续下来,两个观点态度完全对立的人,讨论能有什么好结果,不打起来就算好的了。

再反过来说,我是心理咨询师,是对方雇佣过来,和他一起解决问题的。收人钱财,与人消灾。

我的职业道德就要求我,现在对方的角度,来和他一起面对问题,而不是站在问题的角度,把他打败。

不要轻易站队,立场错误挺可怕。所以在下次,我就需要注意觉察自己的反移情。站在和来访者一起的角度,肩并肩一起面对问题。

同时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反移情。要记住不要表达,多提问。表达有时,容易给建议,容易好为人师。

而提问,则是一种请教,和他一起反思的态度。这种态度更有利于建立坚固的治疗联盟,打破阻抗。

那我有没有什么打破阻抗的方法?我经常用的是代入法。想象一下,假如我是来访者,我会在什么状态下说出这种话,对于说出这种话,我自己有什么感受?

当我像镜子一样,真实地照出对方的情绪情感,那阻抗就不攻自破了,会明显地感觉关系质量不一样了。这一招我大概用过四五次,基本上每次都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换个话题。这个点上遇到了阻抗,不想说,一般都是问两遍,两遍对方不愿意说,那就换个话题,其他的角度,再试试。

这方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来访经典代名词就是麻木,他看着孩子哭没有感觉。准确说他对很多过去的事情,都是没有感觉的,都是麻木的。

这八成跟他的原生家庭有关。试过三五次,就是探索他的原生家庭,都遇到了阻抗。那最后怎么切入的呢?

是从孩子,从亲子关系这个角度开始切入的。然后就有了,还不错的效果。

还有一种方法,我觉得可行,但我还没试过。就是诚实的告诉他,我感觉遇到了阻抗,感觉自己很无力,需要一分钟缓一下精神。休息之后我们再聊,怎么样?

我还没有遇到过特别强烈的阻抗。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积累经验,我也不知道缓一下策略,能不能行得通。

我需要增加自己的策略积累,这样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有其他的方式。

今天就到这里,部分观点来自《心理咨询基本功技术》岳晓东,谢谢你的欣赏,欢迎留言咨询。

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也称为求助者中心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由罗杰斯所倡导,这种咨询方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无需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人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

中文名:来访者中心疗法

外文名:Client—Centered therapy

应用学科:心理学

应用范围: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简介:人本主义心理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心理疗法,人本主义疗法不是由某个学派的杰出领袖所创的,而是由一些具有相同观点的人实践得来的,其中有患者中心疗法、存在主义疗法、完形疗法等。在各派人本主义疗法中,以罗杰斯(C·R·Rogers)开创的来访者中心疗法影响最大,是人本主义疗法中的一个主要代表。来访者中心疗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如果人的自身体验受到闭塞,或者自身体验的一致性丧失、被压抑、发生冲突,使人的成长潜力受到削弱或阻碍,就会表现为心理病态和适应困难。如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能够和别人正常交往、沟通,便可以发挥他的潜力,改变其适应不良行为。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人性本善,人是完全可以信任的,且人具有自我实现和成长的能力,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的问题,而无须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如果处在一个特别的咨询关系中,人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罗杰斯认为咨询师的态度和个性以及咨询关系的质量是首要的,咨询师的理论和技能是次要的,相信来访者有自我治愈的能力。

基本理论

(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基本的动机性的驱动力,称之为实现倾向,是人类有机体的一个中心能源,控制着人的生命活动。自我实现的趋势是一个引导人们努力认识、实践、自治、自我决定、完善的过程。这种趋势能够通过自我意识和自我引导引起态度和行为改变的能力。

罗杰斯认为个体在自我成长过程中,不断与现实发生着互动,个体不断对互动中的经验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依赖于某种外部的标准,也不借助意识上水平上的理性,而是根据自身机体上产生的满足感来评价,并由此产生对这种经验及相关联系的事件的趋近或回避态度。凡是符合自我实现倾向的经验,就被个体喜欢、所接受,成为个体成长发展的有利因素,而那些与自我实现的倾向不一致的经验,就被个体所回避和拒绝。

来访者中心疗法度人的看法是积极的,乐观的,相信每个人都是理想的,能够自立的和自我负责,每个人都有积极的人生趋向,因此可以不断地成长与发展,迈向自我实现。人都是建设性和社会性的,是值得信任的。咨询师需要给求助者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求助者就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发生改变,并不需要咨询师进行控制和指导。

罗杰斯对于经验的解释来源于现象场,认为经验就是指求助者在某一时刻的所具有的主观精神世界,既包括有意识的心理内容,还包括没有意识的心理内容,还有个体的认知和情感事件,这些能够被个体知觉到,或具有被知觉的能力。经验被个体体验、知觉的状况对一个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适应状况非常重要。

自我概念是指求助者如何看待自己,是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识,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是通过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尤其是个人与生活中重要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每个人都存在两种价值评价过程,一种是先天具有的有机体评价过程,另一种是价值的条件化过程,价值条件化建立在别人的评价的基础之上,而非建立在个体自身的有机体的评价基础之上。个体在早期就存在来自于他人积极评价的需要,即关怀和尊重的需要。一个人的行为受到别人的好评时,这种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当对自己的行为满意,而他人没有感觉满意时,就会产生一种困境,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就会出现不协调。

三、心理失调的实质及治疗

自我概念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理论理解心理失调的关键,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是心理失调产生的原因。个体为了保持自我对环境的适应,可能为了符合别人的期望而否认和改变自己的价值,但这种改变不符合自己的意愿。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实质是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或者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

咨询师要达到设身处地理解,必须在一开始就能让求助者感觉到这种关注,即无条件的积极尊重,这种尊重建立在一种“一对一”的基础上。不论来访者的阶层、感情和行为是什么样的,都要发自内心的感到对方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这种尊重是真诚的情感。

设身处地理解意味着理解求助者的情感和认知信息,并且让求助者知道他们的情感是被准确理解的。促进性的言语交流必须把重点放在求助者当前的情感和认知内容上,与来访者的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咨询师要深入了解求助者面对当前问题和处理时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就现实问题分析和探讨求助者的处境。

非言语信息可以通过几种方式传达出来,包括姿势,身体活动和位置,面部表情,微笑,咂嘴,皱眉、动作的频率,声音特点,手、脚的活动,目光接触等。甚至距离远近也能反映出求助者的内心在信息。

在很多心理咨询的情况下,“沉默是金”。咨询中会出现某一个时刻,咨询师和求助者都要考虑所说的话,而不需要任何言语,任何语言可能都会产生干扰作用,一个善于观察的咨询师能够感觉到求助者在什么时候对情感或信息进行意义的加工处理,因此,沉默也是咨询师设身处地的理解的一种有效方式。

来自罗杰斯理论基础的艾根帮助技巧系统(Egan,1975)理论观点认为坦诚交流包括

咨询师不固定自己的角色,就意味着在咨询中的表现如同在现实生活的表现一样坦率,但是并不把自己隐藏在内职业咨询师的角色之内,而是继续保持与当时的情感和体验的和谐,并交流自己的感情。

一个自发的人会很自由地表达和交流,而不是总在掂量该说什么。

坦诚的人也是没有防御反应的。一个没有防御反应的咨询师很了解他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且很了解该如何感受它们。

对坦诚的人来说,他的所思、所感及所信的东西与他的实际表现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

坦诚的人在合适的时候能够袒露自己,咨询师能够了解求助者的真实情感。

艾根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称为尊重,并且指出它是一个高水平的咨询师的最高价值观。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表现在:

五、咨询过程

求助者不愿意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求助者对待自己的经验是刻板的、固定的。他们对于当前的经验,常常寻找它们与过去的情景有无相似之处,然后根据过去的行为模式做出反应并感受它,看不到新经验的变异性。对大多数的经验采取非黑即白的绝对化态度对待。

在这个阶段,求助者可以流畅地谈论一些自我之外的话题,但仍不能承担问题的责任。

如果前两个阶段感觉能被咨询师完全接纳,那么求助者在心理上就会觉得更加安全,在这时的表达就会更为流畅和自由。虽然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真实感受,但很少承认当前的感受,并且对自己的感受不能接纳。

这个阶段求助者能够更自由的表达情感,但在表达情感时很具体、很生动,对现在情感的表达还有些障碍,能够接受自己的某些情感,并能对问题有一些自我责任感,对经验与自我不一致的地方有一些新的认识。

此阶段,情感表达更为自由,对情感和个人意义的分化更加明确,开始接受自己的真实情感,并且能够认识到自我内部的不协调和矛盾。他与内部自我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流畅,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越来越想成为真实的自我。

这个阶段,他不在否认、恐惧、抵制那些自己的真实感受,感受到已经解除了自我概念中那些对经验的束缚,能够切实体验到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感到无比放松。

这个阶段几乎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就可以继续自由表达自己,对自我经验的排斥、歪曲越来越少,自我内部沟通越来越多,自我体验越来越真实。尝试改变自己从前僵化的个人建构,使能够有效地处理自己的各种经验。求助者对自我的整合,治疗的领悟会从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扩大到生活中的其他领域,变得自由、开放。

六、注意事项

1、来访者中心疗法体现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想,是一种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理论体系,不能把这种治疗方法作为一个固定的完整的疗法,希望别人把他的理论发展成为一种试探而不是教条,期望自己的模型能够完善、开放和包容性发展。

2、来访者中心疗法认为咨询治疗导向的首要责任在于求助者,求助者面临着决定他们自己的机会。咨询者不能把具体目标强加给求助者,应让求助者自己选择自我价值和目标。

3、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一个潜在的局限性是一些正在接受培训的初学者倾向于接受者没有挑战性的求助者。这种方法限制了自己的反应和咨询风格,只把经历放在反应和倾听上。

4、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一些治疗理论已经整合到现代心理治疗中,关于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共情、尊重、真诚的态度等已经变成各种现代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原理应当成当代心理咨询师素质培养的基础内容。

1

阻抗是心理咨询的伴生现象

阻抗的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将阻抗定义为患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对于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记忆与认识的压抑。”因此,阻抗的意义在传统的精神分析学说中是所有精神防御机制的总和。罗杰斯将阻抗看作个体对于自我暴露及其情绪体验的抵抗,其目的在于不使个体的自我认识与自尊受到威胁。有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把阻抗理解为个体对于其行为矫正的不服从;或者是由于个体对心理咨询心存疑虑;或者是由于个体缺乏行为变化的环境条件。所有这些理论都表明,阻抗对于心理咨询过程具有深刻的影响。人们只有加以积极的认识与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咨询效果。反之,如果对阻抗现象不加理会,或处理不当,则咨询的进展与效果将受到阻扰。

我们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发现,许多带着烦恼来求助的正常人和因心理疾病来求治的来访者,尽管起初都是主动来寻求帮助,口头上希望咨询师帮他分析烦恼的原因,解除烦恼的困扰,消除痛苦的症状,但往往在实际行动中却以种种公开或隐蔽的方式否定咨询师的分析,抵制咨询师的治疗。这种现象就是“阻抗”。

影响咨询顺利进行的因素很多,其中也有来自心理咨询师的。当求助者表示不愿接受某些建议或方法时,不能一概把它都看作是阻抗的表现形式。那些来自咨询师自身的原因阻碍心理咨询顺利进行的因素不能称为阻抗。例如,心理咨询师不具备应有的条件,或没有很好地遵守咨询原则,或对来访者产生正、负移情而不能妥善解决等等。

有时,来访者的某些人格特征,如,攻击性、暴躁或防御心理过强、退缩性等特点,不仅在平时的人际关系中表现充分,也会反映在咨询面谈中。这种阻抗不是心理咨询本身所产生的阻抗,不是心理咨询意义的阻抗。

阻抗本质上是来访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只要是进行深入的心理咨询,只要是触及内心情感的心理治疗,都会遇到来访者程度不等的阻抗。因此,可以说,阻抗是深入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伴生现象。心理咨询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阻抗的产生与冲破阻抗的过程。

2

阻抗的表现

我们在进行心理咨询过程中,所见到的来访者对咨询的阻抗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01

要求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回避咨询师深入探索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有些强迫症来访者诉说他们被强迫动作折磨得非常痛苦,迫切地希望咨询师给他一种“灵丹妙药”或教给他们一些具体办法,使他们能增加一些控制自己的力量。有些社交恐惧症患者不敢和别人对视,要求咨询师想个具体办法使他们胆子大一些等等。当咨询师告诉他们,对那些症状只靠控制是不行的,实际上他们也控制不了,而是要深入思考,找出心灵深处造成这些症状的原因,重新用理智的态度来评价它,那些症状就会自然消失。他们常常不相信咨询师的话,坚持要求给他们具体办法而不愿深入思考。

02

赘言与反复诉苦,阻止心理咨询师的解释

赘言表现为来访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滔滔不绝的讲话。在积极回答咨询人员提问的表面背后隐藏了某种潜在动机,如减少咨询师讲话的机会,回避某些核心问题,转移注意力等。反复诉苦多见于神经衰弱患者,他们每次见到咨询师都反复倾诉自己的症状,而当咨询师询问他们引起发病的心理因素时,常常闭口不答,或不顾咨询师的提问,仍然不断地诉苦,以控制面谈的话题。他们急迫地要求咨询师快些治好他们的病痛,但不愿触及心理生活中的困难,正是这些心理困难才使他们的心理疾病迁延不愈。

03

态度不主动,常以沉默的方式应答咨询师

这种阻抗形式常见于要求治疗的神经症来访者。他们都有一定的病感,口头上诉说被“病魔”折磨,迫切要求治好心理疾病,但行动上表现并不积极,常以沉默的方式应对咨询师。他们对咨询师的解释听不下去,或当时听了表示同意,认为符合他们的情况,似乎有不少体会。但下一次面谈时,对咨询师的解释已忘了大半,也不照咨询师的嘱咐写书面作业。这些来访者的家属也常向咨询师反映,说患者每次和咨询师面谈后,心情似乎好一些,症状有时也真的减轻些,但并不联系自己进行思考。

04

进行理论交谈或直接辩论,为症状辩护

理论交谈指来访者竭力用心理学或心身医学术语与咨询师交谈,来访者这样做的目的是试图回避其自身的情绪问题,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是直接的阻抗方式。比如,强迫症病人诉说无休止的重复动作使他们烦恼,恳求咨询师治好他们的“病”,但当咨询师分析病的性质,指出他们的强迫动作应当放弃时,他们又说这些动作并非完全不必要。来访者表面上要去除症状,而内心又认为症状的心理和行为是合理的、必要的,只不过是过分了一些而已。这些来访者不仅从他们的感觉和经验说明症状的合理性,有的人还从书本上找到根据,根据上面的观点客气地和咨询师辩论,好像是在和咨询师进行学术性争论,而不是咨询。

05

把原因归于别人,自己是受害者

这种阻抗形式主要表现在深入的心理咨询过程之中。许多带着烦恼的来访者常常诉说,引起他们烦恼的原因来自客观环境,是上级领导、丈夫或妻子,甚至孩子,使他们陷于苦恼的责任全在别人。照他们的想法,只有别入的态度改变,客观处境改变,才能使他们的烦恼得以解除。但是,如果深入了解,便可知道在大多数来访者中,其烦恼的主要原因都出自他们自己。当咨询师通过了解和分析,指出他们烦恼的内在原因时,他们往往要加以否认。这时咨询师需要引导他们反复讨论,他们可能有所认识。如果过早地要他们承认自己的责任,常会引起更大的阻抗。

以上我们分析了阻抗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表现,这些表现的背后有负移情的成分在咨询过程之中,来访者表现出的阻抗形式还不只上面几种,而且可能在一个人身上兼有上述各种表现。无论哪一种阻抗形式,都是对个体的自我保护及对其痛苦经历所表现的心理防御。

3

阻抗产生的原因

弗洛伊德认为,大多数患者对心理分析进行阻抗并不是有意与咨询师不合作,因为他们是自己来求咨询师帮助的,而是无意识地阻挡潜意识中的症结,不使它意识化。弗洛伊德所指的潜意识症结是指幼年期未得满足和妥善解决的俄狄浦斯情结。后来,各派心理动力学治疗家都修正了幼年性症结理论,认为幼年症结不只是性的成分,尤其不只是俄狄浦斯情结。在治疗过程中,病人都可能表现阻抗,许多心理咨询师在对正常人的咨询中,只要触及内心深处的感情,同样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阻抗。由此看来,阻抗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麦克尔·卡万纳格认为来自求助者的阻抗主要原因有三个,一个是因为成长必然带来某种痛苦;另一个是因为行为的失调是机能性的;再一个是求助者可能带有某种反抗心理咨询的动机。钟友彬研究认为,在咨询阻抗的原因中,“成长带来的痛苦”多见于要求咨询帮助的正常人,其它多见于神经症和性变态患者。

分析在咨询实践中来访者的情况,我们认为阻抗的产生有以下原因:

01

阻抗的产生是由于来访者不愿否定自我与不敢面对困难

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都会产生某种变化。成长中的变化总要付出代价,总会伴随着消除旧有的行为习惯,建立新的行为习惯的痛楚。在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往往期望毫不费力地发生奇迹式的变化,在这种心理支配之下,由于对成长所带来的痛苦没有心理准备,往往易产生阻抗。这时,求助者可能会希望放慢改变的步伐,或停止改变旧行为、建立新行为的行动。来访者一面感到心理冲突和痛苦而要求改变,一面又无意识地不愿意放弃和否定旧的自我,对促成改变的建议不自觉地进行抵制。这是在深入的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表现阻抗的深层原因。

面对自己过去相信的东西的瓦解是痛苦的,而建立新的信念和价值观也是很艰难的过程。即使是心理上最坚强的人,改变旧有行为,建立新的行为的过程也会给他带来心理上的冲突和焦虑。而对于某些本来心理就不易平衡的人来说,这一过程的痛苦程度会更为严重。

02

阻抗的产生是由于来访者不愿放弃各种既得利益,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深层的心理冲突

来访者一方面为失调的行为感到焦虑,另一方面求助的积极性却并不高。看来,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从中获得了某些利益。求助者因症状的出现缓和了内心的冲突,症状使患者得到了好处。弗洛伊德把这种好处叫做“一级获益”。这种不愿放弃的好处,患者本人是意识不到的。神经症患者在患病以后,得到周围人的关怀、照顾,甚至可得到经济上的好处,弗洛伊德把这种好处叫做“二级获益”。患者对这种获益并非完全意识不到。如果病救治好了,症状消失了,他将失去这种获益,并且要面对充满矛盾与冲突的现实社会。来访者当然会对治疗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阻抗。

阻抗的产生更为隐蔽的原因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更为深层的心理冲突。例如有些被人称之为酒鬼的人,其饮酒过度只是表面的行为问题。其饮酒不过是为了掩盖其解脱不了的心理矛盾,比如,工作上的失败,婚姻中的不幸,对以往行为的内疚、悔恨等等。如果咨询仅从表面问题入手,未能触及根本的问题,咨询必然会遭到某种程度的抗拒。

03

阻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来访者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各种不同的心理动机

来访者有各种各样的求助动机,其中有些求助者会带着抗拒咨询或对抗咨询师的动机。其一,有的来访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或者并非为了改变自己或解决已有的问题,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别人应该受到批评或惩罚。他们把心理咨询看作是声讨某些人的法庭。其二,有的来访者只是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有些求助者由于反复咨询,有的医生或咨询师认为他是“没治了”,由此产生了并不想再做任何尝试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每当咨询师从各种角度提出建议或进行咨询时,他们就会说某些希望只是暂时的,或某些可能性对别人是有的,对自己却不行,或某些道理自己已经知道了,等等。还有这样的求助者,他们前来求助仅仅是为了证实他们自己的“价值”。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自己及解决自己面临的某些问题,而是为了反驳咨询师,从中获得某种满足。这种类型的求助者在咨询中困难重重。其三,有的来访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他们并非自愿来访,可能只是与他们有重要关系的人,如上司、父母、配偶等认为其有心理问题,应去做心理咨询,是在各种压力下前来就诊的。因为如果他们不来心理咨询,其结果可能更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会“自愿”前来,但其内心深处对咨询有抵触情绪。这时,咨询往往难于进行或只在表层徘徊不前。

4

解除阻抗的有效方法

阻抗有有意识的阻抗和无意识的阻抗之分。有意识的阻抗,比如对咨询师的不信任,或担心说出不得体的话而拒绝进行联想等。对于这种有意识的阻抗,经过咨询师的说服就可以解除。其方法是指出来访者的阻抗表现,并分析阻抗的可能原因及其幼稚性,告诉来访者对咨询不自觉地阻抗不利于自己的心理成长,妨碍疾患的迅速好转,要求来访者正确对待咨询师的帮助。而无意识的阻抗在个别心理咨询中则更有意义而且更难解决。因为来访者未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阻抗,也不承认这是阻抗,甚至当咨询师指出其阻抗时,他还感到委屈或不理解。因此,征服阻抗是心理分析咨询过程最艰苦的工作。弗洛伊德认为,那些人们不愿谈论的东西,不能自我承认,也不能向别人承认的东西,可能比他们谈到的东西更有治疗价值和意义。如果能使病人认识到他在阻抗而予以承认,那就是治疗上的一大进步。我们在实际咨询中也认识到,能否克服阻抗是心理咨询尤其是心理治疗成败的关键。

在心理咨询中,如何克服阻抗至今还是一个艰难的工作,患者不能放弃对咨询的阻抗常常是中止咨询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我们的经验,用以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克服来访者的阻抗。

01

正确地进行诊断

咨询师正确的诊断有助于减少来访者阻抗的产生。求助者最初所谈的问题、可能仅仅是表层的问题,面对其深层的问题,咨询师若能及早把握,将有助于咨询的顺利进行。作为咨询师要善于弄清来访者的不信任与咨询阻抗的区别,还要善于弄清来访者的暴躁退缩等人格特征与咨询阻抗的区别,进行正确的阻抗诊断。

02

以诚恳助人的态度应对阻抗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一旦确认来访者出现了阻抗,咨询师应把这种信息反馈给求助者。反馈时,一定要从帮助来访者的角度出发,并以与对方共同探讨问题的态度向对方提出来访者的阻抗。绝对不能把来访者的阻抗当成故意制造事端来对待。

03

调动来访者的主动性积极面对阻抗

应对阻抗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释阻抗,了解阻抗产生的原因,以便最终超越破解阻抗,使咨询取得实质进展。这里的关键是要调动对方的积极性,使之能与咨询师一同寻找阻抗的来源,认清阻抗的实质。

04

咨询师要解除戒备心理

解除戒备心理是指咨询师不必把阻抗问题看得过于严重,似乎咨询面谈中处处有阻抗。如果咨询师采取这种态度,就可能会对求助者产生不信任,从而影响面谈的气氛与咨询关系;咨询师一方面要了解阻抗的原因和表现形式,以便在阻抗真正出现时,能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另一方面也不必“草木皆兵”,而使咨询气氛过于紧张。过分强调阻抗的结果,可能会把求助者当成咨询中的竞争对手,其结果,咨询师的“成长动机”与求助者的“阻抗动机”将会使面谈变成了一种争夺输赢的对抗。

05

把阻抗的解除与移情的处理结合起来

有意识的直接阻抗容易克服,而间接的阻抗常以移情的方式表现,阻抗的解除还必须与移情的处理结合起来进行。负移情是阻抗的表现形式之一,咨询没有移情就不会有良好的咨询效果。只有在妥善地处理好移情以后,才能最后破除阻抗,使病人得到领悟,症状消失。

阻抗是妨碍心理咨询与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现象。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冲破阻抗的过程,心理咨询存在着阻抗与反阻抗的较量,由于阻抗自身的复杂性,要有效地解决来访者的阻抗,必须进行不断地实践与总结。

心理咨询师应对阻抗的要点是:调换对方的踊跃性 ,一同找寻阻抗产生的本源。

心理咨询师(psychological consultant)是指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 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心理咨询师已于2017年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人社部也不再组织心理咨询师国家统考。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个别咨询:运用心理学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以解决问题为诉求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服务的过程。个别咨询涵盖以下四部分内容,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部分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以及精神病性问题。

(1)一般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是个体在成长的各个阶段,由生活、工作、社交、情感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而产生的,因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况。

包括但不限于亲子关系、恋爱情感、婚姻家庭、择业就业、职场困惑、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一般性的常见生活问题。 

(2)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如重要关系的破裂(分手、离婚、失亲)、学业事业的失败(重要考试失败、失业)、道德法律问题(抚养赡养、家暴)等问题导致的长时的痛苦、焦虑情绪等。

(3)部分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部分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还未严重到神经症,心理冲突还是常形。 

(4)精神病性问题:精神疾病又称精神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

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诸如躁狂症、癔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对于精神病性问题,心理咨询师只能进行有条件的辅助性工作。

学习一些让自己快乐起来的理论,如人生价值、情绪管理、爱与责任、自我设限、积极与消极、性格测试、自我期望--信念--行动--习惯--性格--命运、快乐18法等

人生中没有100%,没有绝对,那是一种追求,我们就是努力去接近极限。

人生要有大目标(或者叫梦想),我的梦想就是让人们都拥有健康人生,积极人生和快乐人生!梦想是大,是不好实现,是在近期实现不了,可我们自己可以先让自己拥有,再让家人拥有,再让亲朋或周围的人们拥有,然后再扩大之。

人的一生为什么而活着?可以说人在世上要“劳动并快乐着”!要有一份责任感,不是纯为自己。一个人要是没有名誉观,那他什么坏事都能做出来。一个人在世上的需求按马斯洛的说法分为五大需求:1生理2安全3归属与爱4尊重5自我实现(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我们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应该把目标定在第五大需求上,最高层面的需求上,这样人生才能更精彩。

每个人都是只能看到自己的那一片天,或者就是井底之蛙一样,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看到更大的天空?或者突破自我设限?那就是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站在更多的角度看问题,问题就被看的越全面,只从一个方面看问题,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那就是盲人摸象。

让自己积极起来吧。积极了就会快乐了。

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原则》共十七项,第一项就是积极的心态,他说,只要你能把积极的心态与其它原则中的一部份结合起来,那么你就会成功。

当你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一切问题都不存在了。

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首先应该怎么对待别人

宁可人负我,绝不我负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强施于人。

修行无它,坦坦然其志吞吐天地不可抑,然所在皆平常心耳,吃饭,做事,睡觉,如此足矣。

-------以上大部份都是理论,是务虚的东西,还要有一个务实的平台。

附一:快乐18法

保持快乐的18种方法

1有目标的追求

2经常保持微笑

3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4乐于助人

5保持童心

6学会和别人愉快的相处(把自己定位有多高,就能和多少人相处)

7保持幽默

8处乱不惊

9学会宽容

10有知心朋友

11和别人保持合作

12享受天伦之乐

13保持高度的信心

14尊重弱者

15偶尔放纵一下自己

16有空上上网(把握度)

17有空到家里坐一坐

18不是财迷

马斯洛需求理论:

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

3归属与爱的需求

4尊重的需求

5自我实现的需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喜欢的几句话:

1当你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一切问题都不存在了

2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首先应该怎么对待别人

3宁可人负我,绝不我负人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强施于人

附二

情绪管理

鼓掌的时候,两个大拇指,一个指向对方表示对对方的赞美,另一个指向自己,表示对自己的鼓励。

智商IQ占15%,情商EQ占85%,逆商AQ更重要

一、消极心态的产生:

1缺乏目标与希望

2对未来悲观

3害怕失败(不能停止不前,万一失败怎么办--中国式消极心理)

4半途而废

5否定现实

6埋怨抱怨责怪(我是一切的根源)

7空想与幻想(应该去行动)

二、消极心态产生的根源

1破坏性的批评

应对事不对人,批评他而不伤其自尊,不应对人不对事

让我们产生负罪感(期望过高)

有条件的爱(例:孩子考第几奖励什么,附加条件了,产生心理压力不一定起到正确的效果)

2不愿承担责任,或害怕承担责任(我是100%的责任者)

如: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大火烧死125个人,直到文化部长引咎辞职,因为他之前能负那个责任

3批评别人来显示自己

三、控制情绪的步骤

1确认真正感受

2肯定情绪的作用(对自己的影响)

3相信自己可以控制情绪(相信自己,控制自己)

4改变我们的面部表情(生气的时候很丑)

5改变动作(坐正些,有力些,站直些)

6提出问题,找到方法(被车溅了一身水)

四、调整心理压力

1内心的罪恶感,内疚感,压力感

2害怕失去很重视的东西(越重视越珍惜越害怕)

3讨厌自己工作环境(中国人的脸上的万有引力)

五、如何 消除心理压力(七点建议)

1服用营养餐(会在身体和心理产生能量,)

2运动(身体的疲劳可减轻心理压力)

3放松(如催眼术,静静的放松心理)

4旅游

5会见家人和朋友

6倾诉,找到愿意倾诉的朋友

7笑,大笑(心理的维生素)

六、忧虑(忧虑是我们想象出来的,杞人忧天)

统计:40%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30%是过去发生过了的

12%是担忧别人的想法(命运在自己的手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

10%是无关紧要的事

8%是值得忧虑但4%无法控制

解决办法:1写下来担忧什么(下笔瞬间已会发现这种担忧多余了)

写下来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立即开始改变最坏的情况

找出事实的真象是什么

2注意力转移:意焦即注意的焦点

3知道成功需要时间和过程(长远心态)。做完美的目标是想得到快乐,要以终为始

相信糟糕的事情一定会过去

做害怕做的事情

我们在做的事情在世上大多都不值一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10772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