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欠包工头,包工头欠农民工怎么办

甲方欠包工头,包工头欠农民工怎么办,第1张

直接向劳动仲裁部门提出劳动仲裁。有几点需要注意:

      1、必须说明,农民工包工头之间是形成劳动关系(而不是合作关系,因为包工头的欠条说是欠“工程款”),这点很重要,如果是合作关系,则是经济纠纷而不属于劳动纠纷,经济纠纷属于法院的事。

      2、必须强调,自跟包工头后,农民工根据他的工作要求完成工程并接受他的日常管理及人员调配(这点是配合以上第1点);

      3、对于证明,可以说明:一劳动关系事实存在及建立时间;二包工头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申请劳动仲裁时必须注明是要包工头支付工资,而不是“工程款”)

      4、如果劳动部门受理,还可以利用包工头未及时支付工资申请以予赔偿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八条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工社会群体由于数量庞大,且缺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保障的意识与能力,在社会群体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社会群体问题之一。

近年来,为有效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保障农民工各项合法社会权益,国家相继出台多份政策文件,在各重点行业领域,大力整治农民工欠薪问题。此次将于5月1日正式施行生效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首次以中央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义务,并通过相关制度办法与处罚措施的施行,有效保证相关责任主体切实履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义务,为农民工工资支付提供有效保障。

1、明确相关活动主体责任义务

作为国内劳务用工密集型行业领域,建筑施工,一直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存在的重点行业领域。此前,大量的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其主要原因即是由于相关建设活动主体责任划分不明,同时缺乏或无法有效执行严格的欠薪处罚措施。

此次《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出台,以中央行政法规的形式,首次明确了相关建设活动主体在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中的责任义务,并通过严格的处罚措施保证相关责任义务的切实履行。

建设单位

首先,依据《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应当有满足施工所需要的资金安排,工程项目方可开工建设,否则相关建设主管部门将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同时在政府投资项目中,不得出现施工单位垫资现象。

这从源头上为农民工工资顺利发放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同时政府投资项目不允许施工单位垫资,一方面减轻了施工企业的资金负担,另一方面确保建设单位有着足够的资金实力投入项目建设,在市场准入方面形成保障,避免缺乏资金实力,利用金融杠杆或施工方垫资方式的“劣币”进行建筑市场。

其次,《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合同中明确约定工程款计量周期、工程款结算办法以及人工费拨付周期(不超过1个月)。建设单位在建设活动中应依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工程款,在人工费一项上及时足额拨付到农民工工资专项用户中,保证农民工工资支付。

因建设单位未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导致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建设单位应当以未结清的工程款为限先行垫付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建设单位未按约定及时足额向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拨付工程款中的人工费用,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项目停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大量的农民工工资拖欠纠纷中,施工方或具体劳务分包单位都并非欠薪问题的主要原因,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建设单位未能及时足额的支付工程款,以致于施工方或劳务分包单位只得自行垫付或无法支付农民工劳务工资。《条例》明确规定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的主体责任,并对其履行主体责任行为规定惩处办法,能够有效促使建设单位履行工程款支付责任,避免因工程款支付引发的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施工总承包单位

此次《条例》出台,对于施工总承包单位做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责任规定:

1

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开设专项账户,建立账户资料,专项用于农民工工资支付。 

2

实名制与分包单位劳务用工监督。施工总承包单位实行用工实名制,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派专职人员对分包单位的劳务用工进行监管管理,包括施工现场用工、考勤、工资支付等监督管理。 

3

工资代发与工资清偿责任。施工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承担工资代发责任,一旦出现分包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或项目转包拖欠农民工工资,施工总承包单位须先行清偿,而后再进行追偿。

4

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条例》规定施工总承包单位履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即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专项用于支付农民工被拖欠工资。

同时,为保证施工总承包单位切实履行上述责任义务,《条例》还针对其相应责任情形作出不同处罚规定。

1

如,未编制工资支付台账并依法保存,或者未向农民工提供工资清单,经人社部门责令改正而逾期不改的,对单位处2-5万元罚款,对相关负责人处1-3万元罚款;

2

再如,施工总承包单位未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或履行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经主管部门责任改正而逾期未改的,将责令项目停工,并处5-10万元罚款,严重者还将限制其承接新工程、降低其资质等级证书。

除了建设单位与分包单位之外,《条例》也对分包单位与相关金融机构作出规定:分包单位对所招用农民工的实名制管理和工资支付负直接责任;金融机构则对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的日常管理负责,一旦发生资金未按约定拨付等情况,需及时向施工总承包单位通知。

2、推行工程担保,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制度施行

《条例》内容不仅对各相关活动主体的责任义务进行明确规定,还为保证相应责任义务的履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办法,即推行工程款支付担保与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

1

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

2

第三十二条规定: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存储工资保证金,专项用于支付为所承包工程提供劳动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工资保证金可以用金融机构保函替代。

工程款支付担保,即由银行、保险公司、专业担保公司作为保证担保人,向承包商保证建设单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一旦建设单位违约未及时足额支付工程款,则由保证担保人承担相应担保责任。

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即是由施工总承包单位以现金保证金形式,或由银行、保险公司、专业担保公司作为保证担保人,向相关主管部门提交保函,保证农民工工资的按时足额支付,一旦出现违约情形,由施工总承包单位提交的现金保证金或保证担保人承担农民工工资的支付责任。

近年来,由保险公司作为保证担保人提供的工程款支付保证保险与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保险,经各地试点应用证明,能够有效发挥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作用。此外,在协助政府政府监管与减轻企业负担方面也日益发挥着重要制度保障作用。因此,《条例》在内容中重点规定:

1

建设单位未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建设单位不仅将被限制其新建项目,纳入信用记录,还将被责令项目停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2

施工总承包单位未提供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将被责令项目停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给予施工单位限制承接新工程、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等处罚。

此次《条例》出台,在明确相关活动主体责任,保证农民工工资支付方面将起到有效保障作用。同时,《条例》还有效推动着工程款支付担保与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的市场应用,为规范相关活动主体切实履行其责任义务进一步提供制度保障。

悲喜二十年“包工头”即将谢幕。来源:北京现代商报

工头是市场不规范造成的“畸形”产物。

1992年,在广州做包工头起家的朱孟依在香港成立了合生创展;严介和从一个包工头起家,在1995年注册了太平洋工程公司等等。昔日的包工头成为了今日的富豪,也使得“包工头”这个词成为财富迅速聚积的代名词。

如何找“中间人”,成为包工头的“头等大事”。这决定了包工头能否“包”到工程。“中间人”,也是掌管一个工程项目的负责人。这些人手里有活也有人,但是由于归属于正规的建筑公司,一个工程项目下来能落到自己手里的钱非常有限,所以这些“中间人”通常在选择分包(也就是小的包工头)和供应建筑材料的公司上,选择一些可靠的而且回扣高的公司来合作。

与此同时,农民进城务工人数也在暴涨。劳动力市场开始变得供过于求。有些开发商将工程一部分或者全部发包给一个或者几个建筑公司,而建筑公司又将工程转包给多个体包工头,所以一个大型项目会同时有10几个包工队在一起施工,而这些个体包工队一般全是挂靠在一些大的建筑公司下面,只是每年缴纳一定数目的管理费,没有实质性的管辖权。于是建筑单位拖欠工钱,包工头克扣或者拖欠农民工的工资的现象多了起来。而包工头和农民工打架、农民工集体上访的新闻也开始铺天盖地出现在各大报纸头版,特别到了年末,这更成了热门的舆论话题。

不能否认的是“工头”目前仍然是建筑劳务市场上被投诉的热点和欠薪主体之一的事实。2006年,建设部决定用3年的时间,在全国建立基本规范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工头”将被“劳工代表”所代替。

施工单位与农民工属于劳动关系吗具体分析一下,存在以下三种观点:1、不能认定存在劳动关系。 2、可以认定存在劳动关系。 3、第三种观点主张此种情况不能一刀切,要进行个案分析。

      前不久,建筑工地上发生了一次小型安全事故,有几个农民工腿部、手部受伤,农民工们为了维护其权益,向建筑方提出索赔申请,建筑方不予认可,解释为农民工与施工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施工单位与农民工属于劳动关系吗具体分析一下,存在以下三种观点:

一、不能认定存在劳动关系

      主张这种观点的理由主要有两个,

      一是包工头与施工单位之间签订的是劳务承包合同,属于民事合同,农民工受雇于包工头,与施工单位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不能认定农民工与施工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二是由于建筑行业流动性大,许多农民工可能同时在多个不同施工单位的施工工地干活,如果认定此种情况存在劳动关系的话,不便于实际操作。

二、可以认定存在劳动关系。

      主张这种观点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四条明确规定,建筑企业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施工资质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依此文件,可以认定农民工与施工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二是建筑行业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施工资质的组织或自然人,属于违法行为,此发包行为无效,而农民工实为施工单位利益而劳动,施工单位是实际利益获得者,因此,应认定农民工与施工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三、第三种观点主张此种情况不能一刀切,要进行个案分析。

      主要理由也有两个。

      一是此种情况下,对于界定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不好判断,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建筑行业用工不规范,为了规范建筑行业合法用工,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案件实际处理过程中,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认定是存在劳动关系还是雇佣关系,但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原则。

      二是有的案件中,农民工与包工头之间存在的确实就是雇佣关系,而不具有劳动关系的特征,此种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认定农民工与包工头存在雇佣关系为妥。首先,法律有明确规定,《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四条规定: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法律如此规定,即是旨在规范建筑行业用工行为和保护劳动者,为了使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能够得到有效的救济。

      认定是双方是劳动关系或者还是雇佣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原则,另外一个原则就是以事实为准则,确实为雇佣关系的不能予以认定为劳动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107456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