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原文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达他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具体分析:

诗的第一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写他所见之景,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冷肯定袭上了他的心头。

诗的第二句“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写他忆起当年带着吉安、赣州子弟兵浩浩荡荡出岭,如今却身加镣铐,锒铛归来,还不如战死沙场,何必归来呢!

诗的第三句“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写他站在岭上,遥望南安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西华山在几百年后发现了钨,使大余成为“世界钨都”,由此也成为该县曾经的经济支柱;而章江与贡江汇流成赣江,如今也还在哺育着赣南人民乃至江西人民),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

诗的第四句“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可能很多人看不懂这一句。只有对他身世有所了解的人最能理解这一句。文天祥的故乡是庐陵(现在的江西省吉安县),从南安(现在的江西大余县)到庐陵,走章江水路,在古代大概三天左右,文天祥,从经梅岭从广东入江西境时开始,便计划开始绝食,经过三天,在刚好到家乡庐陵时,就刚好奄奄一息,绝食而死了,这就达到了他生不做元人、死做庐陵人,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他希望,在梦中,也许他可以像古人一样“行采薇”了。

《过零丁洋》表达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情怀。首联描写自己一生主要经历;颔联用比喻写出国家和自己现状;颈联:表现自己忧愤;尾联:直抒胸臆。可用作爱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的人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10578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