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身参加体育锻炼的经历,谈谈体育的健身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结合自身参加体育锻炼的经历,谈谈体育的健身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第1张

运动健身功能是体育的本质功能。

  运动生理学提示,体育锻炼过程是人有意识地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从生物学角度看,人体的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并存。当新陈代谢积极、旺盛、同化过程大于异化过程时,机体处于生长发育,机能水平提高的过程;当新陈代谢过程处于迟滞、衰老、异化过程大于同化过程时,将会促使机体衰老,各器官系统功能减退的状态。体育锻炼等身体活动是促进新陈代谢的一种刺激,能引起组织系统发生兴奋,加速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科学家提示: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是由于身体活动引起能量物质的消耗,随后便能引起同化作用的加强,加强恢复过程,可使体内组织细胞得到更多补充,合成新的物质,使有机体获得更多的旺盛的活力,从而促使机体得以发展和发达,体育锻炼是经过科学处理的身体活动,可使机体向着完善的方向转化。体育锻炼的这一功能,是其他文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特别是生活在现代文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机械动力代替了肌肉动力,越来越多的自动化使人的劳动过程简单化。而另一方面,丰富的物质生活,导致了许多诸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类型的“文明病”。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抵抗疾病,特别是现代“文明病”的最佳手段之一。

  在现代生活中,体育锻炼尤为重要。据近年来深圳市体育局对市民体质的调查,超过60%的深圳成年人缺乏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调查显示,有超过70 %的青壮年人的心肺功能不合格,在这一项重要指标中,男性不如女性,青年不如老年。许多年青人思想进入了误区,自认为现在年轻力壮,不需要体育锻炼,能承受沉重的工作压力,甚至“透支”体力,结果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而多数老年人,由于生活安稳,又有较强的健身意识,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身体健康水平反而得到了有效提高。

我国运动生理学起步很晚,新中国成立之前,有关的学科研究、著作少之又少,总体来说是一片空白,但正是这一片空白给我们年轻的后辈留下了发展的空间与挑战。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有关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著作就是1940年由我国生理学界前辈蔡翘教授所著的《运动生理学》一书。该书就当时的历史条件,仅仅从有关体力消耗的劳动生理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我国北京体育学院成立了运动生理学教研室后,于1954年从全国各地的体育院校和医学院校招调了20多名研究生,在国家的关怀和领导下,聘请了前苏联中央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专家吉潘莱特尔教授(Jipanlaiter)和前苏联列宁格勒体育科学研究所柏琴科教授(Baiqinkou)两人作为导师,完成了24篇运动生理学毕业论文,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它是我国第一本有历史意义的运动生理论文集。该论文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211运动训练中分析器机能的研究

主要研究到的分析器有:前庭分析器、运动分析器两个。

2111关于前庭分析器的变化

学者卢鼎厚由研究实验得知,凡具有高速加速运动的练习(例如铁饼、链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前庭分析器的稳定性;体操、篮球、排球运动练习也能显著提高前庭分析器稳定性。学者杨范昌的研究工作找到游泳,其认为游泳,特别是跳水练习对前庭分析器稳定性有特殊作用。学者杨振先由实验证明摩托车运动也是提高前庭分析器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2112关于运动分析器的机能变化,运动分析器机能的提高随各种运动项目的特点而有异

学者刘键研究得出,运动分析器肩关节敏感度以击剑运动员为最高,体操次之;而肘关节敏感度以田径运动员为最高,武术次之。运动分析器随运动训练程度而提高。学者马树勋发现篮球运动员腕关节敏感性比其他运动员高,且每个篮球运动员左右手腕关节敏感性机能有不对称现象,这种现象与左右手动作技能巩固程度不同有密切关系。除此之外,还有运动训练中视觉分析器技能变化的研究。

212关于运动训练中合理休息间隔和积极休息问题:

学者薛天荣实验论证了举重运动每次试举的休息间歇时间以3-4分钟为适宜。何演杰找出跳高运动在练习中以2-3分钟休息间歇为最好,比赛时以5分钟为最好。王秀玲认为100米跑和100米游泳的休息间歇时间为5分钟最好。合理的休息间隔可保证工作能力的恢复和提高。

学者曹荷影在探讨不同运动练习后适宜的积极休息问题中,初步找到400米跑后,最好的休息方式是以上肢活动为主和有其他部位肌肉群参加的练习;吊环十字悬垂后,采取半蹲,以下肢静力性休息为最好;倒立后进行下肢的节律动作最好。针对不同练习的特点而设计积极的休息方式,对恢复工作能力有显著的作用。

213药物对提高工作能力影响的问题

学者吴柱中在研究人参对运动员肌肉活动的影响时,找到人参的适宜剂量,内服两小时后,可以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这种作用与大脑的皮层机能状态的改变有关,并发现服人参后没有任何副作用。除了相关的研究之外,在这一阶段我国运动生理学所做的一些重要事情有:①全国六大直属体育院校和一些师范院校体育系,都相继开设运动生理学课 ②由国家体委组织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体质研究 ③在大跃进年代,研究者走出实验室为运动实践服务,创造出具有国际水平的第一台遥测心率仪 ④1958年筹备建立我国第一个体育科学研究所,设立运动生理实验室,并赴苏联考察 ⑤60年代初编辑了我国第一本运动生理学教材 ⑥首次由我国自己培养了运动生理学硕士研究生和外国研究生 ⑦为适应社会需要,在北京体育学院成立了基础理论系,设立运动生理专业班,培养了近百名有学士学位的运动生理学专业生 ⑧多次举办全国运动生理进修班,为全国从事该专业的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⑨在当时向苏联学习的热潮中,向苏联和东欧也派出了我国的运动生理专业学生,以满足我国的人才需要。人才的培养和组织的建设是初建时期的特点,为我国运动生理的发展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总之,起步时期,对我国运动生理学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前面提及的两位苏联教授吉潘莱特尔(Jipanlaiter)和柏琴科(Baiqinkou)。还有就是我国的王义润教授和陈家琦教授。他们对我国运动生理学的创建和发展,人才的培养和教材的建设与改革,实验室的创建与科研水平的提高,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作为早期的运动生理学工作者,不能忘记他们的名字和业绩,他们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运动生理学的开拓者。

22停滞阶段(1966年—1972年)

文化大革命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发展,导致我国经济、文化、政治全方位停滞,甚至严重后退。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被破坏,运动生理也没有逃过这一劫难,此时的运动生理根本没有进行,也没有办法进行任何研究,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发展。

23恢复发展阶段(1972年—1990年)

打倒四人帮之后,我国各行各业才真正恢复和再次发展起来,包括教育工作也是才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而我们的运动生理学也像刚被浇灌了水的嫩芽,迅速茁壮地发展起来。自从1978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极大地鼓舞了蕴藏在广大研究学者中的潜力,体育科研事业以空前未有的火力向新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发展。其中一个有力的证明就是:1979年—1981年我国各体育研究单位一共申报了271项体育科技成果,有61项被列为国家体委重点介绍项目,有16项列入国家科委重要科技成果汇编和成果公报。

运动生理学科取的成绩也令人瞩目:在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同期召开的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上,年轻的中国科研工作者段昌平所作《关于针刺和静力牵张对骨骼在延迟性酸痛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影响》的报告,在肌肉活动组织取样方面有独到之处,对显微镜观察肌肉紧张状况有决定意义,在大会引起轰动,各国代表纷纷向他取经!我国代表关于中药、针灸方面的学术报告,也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同年底,美国运动医学骨外科学会给论文《兔胫骨应力性损伤的模拟实验研究》的作者张树栋、李国平和他们的工作单位国家体委科研所2500美元奖金,并颁发优秀论文证书。能得到国外科学研究所的认可,说明当时我国运动生理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此时在运动生理学方面比较受国家和人民认可的工作者和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曲绵域教授主持的北京体育运动医学研究所和郑怀贤教授主持下的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为运动员消除疲劳,治疗运动创伤等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②1983年由国家体育科研所黄雨成、郑宝安研究发明的“MB-2脉冲水力按摩机”获得国家发明奖四等奖。此发明对运动恢复手段的提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③1988年由北京体育学院的高强、秦光侠、尹吟青、马馨、王楠共同研究的“肌纤维组成无损测定方法与仪器”,同时获得了国家发明奖三等奖和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④1988年有山西体科所卢冰、杨毅华、郭太生研究发明的“射击运动员抗疲劳眼镜的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⑤1989年获得国家体委体育科技进步奖的运动生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有:1)有、无训练少年在递增负荷运动中心输出量的反应及其与无氧阈的关系,国家体委科研所,刘益民等著。 2)青少年最大无氧功能适宜负荷探讨及肌电图变化的研究,国家体委科研所,贺春晓等著。 3)用于YS1-223L型乳酸分析仪测定全血乳酸的溶血剂探讨,国家体委科研所,宗丕芳等著。4)训练结合使用同化激素或温补中药对小鼠游泳能力与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国家体委科研所,谢敏豪等著 。5)对64名14岁男性中学生43项体质测试指标变异程度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北京体育学院,邢文华等著。6)我国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与机能特点以及月经周期调查的研究,国家体委科研所,刘佩清等著。7)我国优秀女子体操运动员前庭动眼反射和重心平衡特点的初步研究,北京体育学院,张东娜等著 。8)兔膝关节半月板滑膜被覆的光镜及电镜观察,武汉体育学院,胡声宇等著。 9)ST型自动化身体密度测量系统,沈阳体育学院,于葆等著。

⑥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原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倍受竞技运动的关注,特别是应用无氧阈、乳酸—功率曲线原理及其最大摄氧量等多种指标对高原训练过程的科学监控,实现了加大运动量训练强度的突破,促进了运动员有氧和无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以上就是我国运动生理学在文革之后到1990年期间的发展历程和一些主要的研究成果,这一历程标志着我国的运动生理学已经走上了正轨,并且正逐步赶上国际发展水平,迈向体育强国。

3小结

人类的发展飞速,世人不能预测几十年以后会发生什么,产生什么,又毁灭什么。我国运动学已经有了50多年的历史,回顾它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所取得辉煌成果,无非就是希望能够为我国的体育运动取得更高、更好的成绩,把“东亚病夫”的牌匾砸碎,让中华民族高高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国运动生理学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就要为人类的健康、体育运动成绩的提高做出更多的贡献,这个目标也应该是全世界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共同追求。但愿我国的运动生理学在21世纪更加辉煌!

评论|00

2013-04-15 20:16热心网友

一、运动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抽象。运动生理学教学内容多、理论性强,学生学起来普遍感到抽象、枯燥,缺乏兴趣。特别是学生刚开始接触运动生理学时,肌肉的收缩过程、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等内容复杂、抽象,老师又很难讲述清楚,造成许多学生一开始就丧失了学习运动生理学的信心。 2、理论与运动实践脱节。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科学交叉的学科,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运动生理学的知识既可为竞技训练服务,又可指导群众的健身活动。而在以往的运动生理学教学中常常忽视体育实践,把运动生理学当成人体生理学来讲。 3、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体育运动学校不同学生之间文化基础不同,不同专项对应掌握的生理学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应针对不同学生传授不同的知识,对知识的要求也应有所区别。在以往运动生理学教学中常常忽视了这一问题,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真正实现培养目的。 4、缺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体育科学中的许多课程与运动生理学关系密切,运动生理学是学习其他课程如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运动处方等的基础。以往教学中常常忽视这种联系,把该课程当成一门孤立的课程来讲,给其他课程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健身锻炼对人体的呼吸肌机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具体的生理过程如下:

1 健身运动促进呼吸肌发达,这主要体现在呼吸肌的肌群变大、肺容量增大、肺活量增大,以及每次呼气后残留在肺泡内的气体减少。

2 健身运动提高肺泡的气体交换效率,这是因为运动能促使呼吸深度和频率加大,使得肺泡壁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压差增大,从而提高了气体交换效率。

3 健身运动还能使呼吸加深加快,这是通过运动刺激本体感受器和代谢产物增加来实现的。运动刺激了本体感受器,就会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同时,运动中代谢产物增加,可以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进一步诱导呼吸进一步增加。

所以,通过上述过程,健身锻炼能够有效地改善人体的呼吸肌机能。

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现如今的很多朋友都开始通过健身来锻炼自己的身体,确实健身的好处真的是太多了。赛普健身教练培训基地今天为大家主要盘点一下健身锻炼能够为身体带来哪些好处

健身锻炼对身体有哪些隐藏的好处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推动了人们不断的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东西,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使得每天超负荷的工作的身体越来越差。人们开始通过研制健康的食谱,吃营养丰富的食物来补充身体失去的能量,俗话说:吃什么补什么,这也是人们所说的食疗。但是如果搭配另外一种更加高效科学的方法—健身,会让效果加倍哦!

有一项研究仔细观察了中年人健身对以后身体预防慢性疾病的影响。这项研究还在进行中,期间共收集了超过一万八千名成人的健身资料并跟踪他们步入老龄期的健康状况。评估分析了40年的数据后,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30至50岁期间经常锻炼的人,活到70—85岁时患上慢性疾病的几率大大减少。这项研究发表在内科医学档案上。健身似乎能抵御心脏病和心力衰竭,这早就不让人感到新奇。然而健身还能降低糖尿病、肾脏疾病甚至是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患病几率。

小编建议成年人至少每天腾出20分钟做中度或者剧烈运动,例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者游泳,如果你想要接受更加专业系统科学的健身锻炼,不妨请一个私人健身教练来帮助你达到一个更好的健身效果,私人健身教练的好处就是能够针对你自身的情况来为你制定属于你的健身计划,以及为你搭配适合你自己的健身食谱,科学健康有效果。繁忙的上班族可能很难腾出时间来锻炼。但看起来很小的投资会为你今后几十年的健康带来很多益处。不妨,从现在开始,为了你的身体健康,从你宝贵的时间中抽出一点点来健身吧!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科学基础学科之一;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科学;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探讨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 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运动生理学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它的任务是: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阐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的生理学原理;掌握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实验,在人工创造的条件下,使一定的生理现象按所要求的时间和空间正常出现,借以观察和分析机能活动变化的过程及其因果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手段有了很大的改进,肌肉活检、电镜观察、微电极生理和超微分析等技术已把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带进以分子为基础的微观世界;另一方面,多种生理现象又可通过换能、遥测、多导记录,在不影响人体运动状态的条件下获得实验数据,利用电脑记忆、系统处理、综合分析,使动态的和整体水平的研究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动物实验也是运动生理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98218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2
下一篇2023-10-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