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能吃吗?

福寿螺能吃吗?,第1张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原产中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及乌拉圭等。广泛分布于北美、亚洲、非洲等十多个国家,已成为世界性的外来入侵生物。1981年作为一种食用经济动物被引入到中国广东省中山市养殖,而后因食味不佳与市场化失败,致使养殖户纷纷弃养。

其实福寿螺是可以吃的。但其肉质可食用,口感不是很好,并不为人们喜爱。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中国各地均有养殖。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

      

       福寿螺名字里虽然带有“福寿”两字,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危险入侵生物,早在2003年就被纳入了首批入侵我国的16 种外来物种名单,名单中还有大名鼎鼎的紫茎泽兰、水葫芦、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能与它们同列,福寿螺的破坏力不言而喻。

      福寿螺是典型的舶来品,原产自美洲,体积较大,螺壳高4-8公分,壳径7公分以上,外形与田螺相近,本质却是蜗牛。 福寿螺,体内寄生虫达6000条,未充分加热而食用很容易使人体感染,重者甚至死亡。却曾大力养殖农田、湿地上经常看到几个、十几个福寿螺凑在一起,粉红色的幼卵像打补丁一样贴在树根、植物茎叶和护栏墙壁上,非常恐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广州管圆线虫”。

       之前一位女士因为吃了几个“田螺”,竟然导致寄生虫入侵脑部,住了半年医院,最后因为激素和药物本来怀孕的她不得不选择流掉孩子。据了解,该女子吃到的“田螺”竟然是福寿螺,而导致她流产的恰恰是福寿螺本身携带的寄生虫。

       一些黑心商家依然会冒险用福寿螺代替田螺出售,多地网友曾纷纷曝出在小吃摊发现福寿螺的痕迹。怎么区别福寿螺和田螺呢吃货们要注意了,吃可以,但是一定要注意看好哦。下面和宝宝们支招怎么区别福寿螺和田螺。

▶肉眼看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螺层了,福寿螺圈要少些

▶福寿螺个头较大。

▶福寿螺螺壳一般呈黑色、**,田螺则为青褐色。

▶福寿螺的螺层比田螺少,福寿螺一般3~5个螺层,田螺是6~7层。

▶福寿螺各螺层呈跳跃式增大,体螺层极为膨大,其余螺层平而短促;田螺各螺层呈阶梯式增大,体螺层相对没那么夸张,其余螺层长而尖。

▶福寿螺螺壳很脆,用手能轻松捏爆。

▶田螺的尾部呈椎体形,盖头是片圆形,而福寿螺尾部很短,盖头偏扁,整体呈圆盘形。

▶田螺1-15cm的占多数。田螺一般长到葡萄大小,核桃尺寸基本是极限,而福寿螺一个月即可到葡萄大小,一个夏天可长到核桃大小甚至鸡蛋大小。

      辨别清楚了,家人们就可以放心地吃了。不过,也不要贪吃哦。

1、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

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或称2008年中国奶粉污染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制品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是中国的一起食品安全事件。

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该事件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

2、地沟油

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地沟油最大来源为城市大型饭店下水道的隔油池。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地沟油,城市下水道里悄悄流淌的垃圾。有淘者对其进行加工,摇身变成餐桌上的“食用油”。

黑心商贩每天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

3、福寿螺事件

2006年6月,北京市友谊医院热带病门诊接诊了一位病人。该病人因为在北京蜀国演义酒楼食用由福寿螺加工制作的“香香嘴螺肉”(凉拌螺肉),而患上广州管圆线虫病。

北京出现多例因食用福寿螺而患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人。而调查发现,正是因蜀国演义酒楼在加工福寿螺时,未彻底加热导致螺肉中广州管圆线虫未被杀死,引起北京爆发广州管圆线虫病。

4、染色馒头

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加防腐剂防止发霉,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馒头。

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5、瘦肉精

瘦肉精让猪的瘦肉率提高,带来更多经济价值,但它对人体有很危险的副作用。

中国最早报道的瘦肉精中毒事件是1998年供港活猪引起的,此后这类事件经常发生,如:2001年广东曾经出现过批量中毒事件。瘦肉精在上海曾经引发了几百人的中毒事件。

人民网-新闻资料三鹿奶粉事件始末

-地沟油

-瘦肉精

-染色馒头

-福寿螺患者

田螺和福寿螺的外形不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的方式进行分辨。这几年福寿罗在我国越来越泛滥,因为属于外来入侵物种,再加上里面含有大量的寄生虫,所以根本不能食用。不过有些无良商家会利用福寿罗代替田螺挣一些黑心钱,一旦不小心误食可能会导致生病甚至死亡。福寿螺和田螺虽然看起来很像,但实际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首先,福寿螺和田螺在成年之后的体型不同,福寿螺的体型更大,这是因为它们每天都会吃大量的食物,破坏百姓种植的庄稼,所以繁殖速度很快,被我国列为有害物种之一。福寿螺的颜色大多呈现出**,螺肉和福寿螺的外表一样,但有些微微发白。而普通田螺则是青褐色,螺肉同样也呈现出这种颜色,尤其是在两者对比之下,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差别。福寿螺的表面通常只有纵纹,而且看起来光泽平滑。田螺的外表只有横纹,所以显得比较粗糙。

其次,福寿螺和田螺的外观不同。福寿螺的螺塔部位比较钝,看起来又短又平,而田螺的螺塔尾部则带有一个小尖角,可以仔细观察这个部位是最好的区分方式。除此之外,福寿螺的螺盖更扁平,开口面积很大,而田螺的开口面积则恰恰相反,而且它的盖呈现出圆形。如果食材已经烹饪时候,我们可以在螺口的附近用力捏一下,福寿螺又薄又脆,通常用不了太大的力气就会碎掉。

最后,福寿螺和田螺的口感也略有不同。福寿螺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烹饪时间必须要超过15分钟以上才能将其大部分杀死了。虽然有人吃过福寿螺,但却发现它的口感很差,咀嚼起来十分费力。田螺吃起来比较鲜美,虽然肉质较少,但却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

近日,大理洱海出现的大量外来物种福寿螺引起广泛关注。福寿螺作为外来物种 已经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处理福寿螺、保护当地环境的措施需立即开始。

实际上,福寿螺已经在洱海停留多年时间,清理福寿螺的措施也一直在继续。年年清理,却年年仍有。为彻底消除福寿螺,还洱海良好的生态环境。大理市政府再次出台新政策,消除福寿螺,严防严控福寿螺的蔓延,并利用创新思想,推出了上交1公斤福寿螺奖励40元的政策,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发动全体人民积极参与到防螺控螺的工作中起。

福寿螺又叫大瓶螺,是有“巨型田螺”之称的外来物种。因为它食量巨大,而繁殖力又强,所到之处的生态环境很难不被破坏。福寿螺体内含有大量寄生虫,如若未完全煮熟就食用,极易造成寄生虫感染,危害人体健康。让人头痛、发热,甚至颈部僵硬,严重时会导致人痴呆甚至死亡。福寿螺也早在2003年时就被列为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

7月4日,为彻底阻止福寿螺对生态环境以及人体造成的危害,大理市人民政府又发布了《关于在洱海流域全面开展福寿螺防控工作的通告》,通告中详细的表达了此次清理福寿螺的措施、计划以及工作时间,并强调为保护环境,此次清理不使用化学制剂,以人工清理的方式进行全面而彻底的清除。重点在于将福寿螺卵块彻底清除。通告中还表明,将按照1公斤40元的价格进行补助。

除大理洱海,中国其他地区不少淡水湖都遭到了福寿螺的袭击,云南玉溪也出现了福寿螺的身影。此次清理福寿螺的工作应该被格外重视,并且在国内其他地区也积极落实。以全民之力,一举将福寿螺清理干净,还我们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pomacea bridgesii (神秘螺、象牙螺)

是pomacea canaliculata(福寿螺)的近亲,由Reeve命名。这种螺的卵块橙色,晚期呈浅粉红色。内部的幼螺最早是与福寿螺的幼螺相同的,但是数日后,变成了鲜明的颜色,体长1厘米至成螺的颜色,因品种不同而异。常见种类有:紫衣螺、拟福寿螺、白象牙螺、拟黄金螺、紫神秘螺、蓝神秘螺、白神秘螺等。

pomacea canaliculata(福寿螺、黄金螺)

福寿螺,瓶螺科(苹果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是餐桌上的佳肴。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

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1981年引入中国。其肉质细嫩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餐桌上的佳肴,由于含脂量低,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优质滋补品。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中国各地均有养殖。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

而是管圆线虫病是由于鼠类的心、肺部寄生线虫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可发生脑膜脑炎。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因此,食用福寿螺时一定要注意彻底加热。

福寿螺属于苹果螺科(Ampullariidae),瓶螺属(pomacea)。因“金色的螺壳”闻名的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是水稻生产中主要害虫之一。198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由于这种害虫为害造成的水稻产量损失相当于菲律宾群岛水稻种植面积的1%到4%,因而产量损失巨大。

为了控制这种害虫,许多农民使用大量人工合成的、价格昂贵的、杀虫谱广的且对非靶标生物包括人类本身有害的灭螺剂。

这种方法提供了额外的福寿螺治理的信息,它包含着许多减少灭螺剂误用的新信息。这里详细讨论了福寿螺的生物学,包括农民们在自己农场里使用的几种治理福寿螺的技术。

现在正在利用一个治理福寿螺的新配方,这是一种无水无味,有较长保存期的chicharon (cracker)产品,能被用作其他配方中的一种成分。

我们希望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的技术员、推广人员和农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自然的、广泛的治理福寿螺的策略。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 ,通常以“金色的螺壳”而闻名,在1982年至1984年期间被引进到菲律宾群岛。该螺起源于南美洲 (巴西和阿根廷),经台湾传入菲律宾群岛。福寿螺具有高的营养价值,可被人类和动物所食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因而迅速传播开来。然而,在引进几年后,福寿螺就成为水稻上的一种主要害虫。

在菲律宾群岛300万公顷的水稻田中,有120至160万公顷的水稻遭受福寿螺的为害。1990年喷洒P212M防治这种害虫。1986年首次记录了Cagayan 流域300公顷左右的灌溉稻田福寿螺受害非常严重,已成为该地水稻上的一种主要害虫,从此,稻田福寿螺为害的面积越来越大,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害虫。

- 福寿螺繁殖率高且能生存2-6年

- 螺壳是棕色,肉是奶白色至金粉红色或者橙色

- 个体大小取决于食物的利用

- 为害性最强的时期是螺壳长度从10毫米(相当于玉米种子的大小)到40毫米(相当于乒乓球大小)

- 福寿螺雌虫的囊盖是凹形,而雄虫的囊盖是凸形。

- 雌成虫的螺壳向内弯,而雄虫的螺壳向外弯。

根据硕士生Dela Cruz, RC Joshi, and AR Martin的研究结果

移栽稻从刚移栽的稻苗到移栽后15天以及直播稻直播后4到30天,最易受福寿螺为害

福寿螺破坏秧苗的基部,甚至在一夜间毁坏整块稻田的稻苗。隐约的小山丘、在水面上漂浮着破坏的叶片

生活史

卵在夜里卵产在水面上的任何植被、田埂和物体上(如小枝、树桩、石头等)。 卵块是明亮的粉红色至红色,在快要孵化时变成浅粉红色。 卵孵化期为7-14天 幼螺和成螺

幼螺快速生长和成熟。幼螺的食性杂 在周年有水的植物丛中,雄虫一天能交配3-4小时。福寿螺繁殖很快,一个月能产1000-1200粒卵,所以消灭卵块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防治策略 它们生活场所

池塘,沼泽地,灌溉地,渠道和湿地在旱季,福寿螺把自己埋在潮湿的泥土里,夏眠6个月,当雨季到来后又开始活动。他们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如水中的污染物或者低氧水平)生存。

取食习性和寄主范围

福寿螺取食植物的范围广,如藻类、满江红 、鸭石草、水葫芦、稻苗,以及其它多汁叶片植物。福寿螺更喜欢柔软幼嫩的植物组织,因为它们用自己粗糙的舌头敲碎植物表面。它们也取食任何分解的有机物 。

自然发生的生物防治剂

红蚂蚁取食福寿螺卵、鸭子吃螺肉和幼螺、福寿螺烧成菜,人们吃螺肉、田鼠咬螺壳,吃螺肉。

治理策略

在土壤准备阶段

在最后翻耕前,在早晨和下午福寿螺最活跃和最容易发现的时候用手捕捉。

使用对福寿螺有毒的植物,如眼睛豆(树枝)[Entada phaseikaudes K Meer], tubangkamisa(叶片),sambong(叶片)[Blumea balsamifera],tuba-tuba(叶片),gabihan(叶片)[Monochoria vaginalis],烟叶Nicotiana tabacum L calamansi (叶片) [Citrus microcarpa Bunge], tubli (根), makabuhay (叶片) [Tinospora rumphii Boerl]和辣椒(果)。

其他报道对福寿螺有毒杀作用的植物包括星状花(叶)Calatropis giganta,楝树(叶)Azadirachta indica和asyang [Mikania cordata]。在水稻移栽前,强烈推荐使用这些植物。简单的方法就是开沟以限制福寿螺的活动,并放一些上述植物的叶片。

使用如Colocasia esculenta ,香蕉Musa paradisiaca L,木瓜Carica papaya L, 喇叭花和旧报纸等引诱物来收集福寿螺在最后翻耕期间,拖拉装有重物体大袋的方法,在稻田中开沟(至少25厘米宽,5厘米深)。沟间距为10-15厘米。同样,沿着稻田边开小沟(25厘米宽,5厘米深)。

在主要灌溉水进出口放一张金属丝或毛竹编织的网阻止福寿螺幼虫和成虫的进入。该方法也可收集福寿螺。

水稻移栽过程中

按照标准的速度和距离播种,使水稻植株茎秆长得粗壮。

如果福寿螺为害严重,移栽25-30天秧龄的早熟水稻品种。在Cordillera高地的水稻种植区,可用30-35天秧龄的迟熟水稻品种。

把毛竹桩放在稻田有水的地方或者沟附近来吸引成虫产卵。这种方法很容易大量收集到卵块以及毁坏卵块。

移栽后3天保持浅层稻田水(2-3厘米深)

偶尔灌溉稻田可限制福寿螺的流动和取食活动。

收集到的福寿螺当菜吃,或者压碎喂给鸭、猪吃。用gabi、木瓜和喇叭花叶片等植物作引诱物非常容易收集到福寿螺。

使用福寿螺最不喜欢的、分蘖力强的水稻品种如PSB Rc36, Rc38, Rc40, and Rc68。

物种名称梯状福寿螺

拉丁学名Pomacea scalaris

命名者 Orbigny, 1835

科属分类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苹果螺科

外形特征

贝壳略呈卵圆形,壳呈黑褐色,肩部较平,螺塔小,壳口圆形,脐孔小。苹果螺嗜食各种水生植物,若水中食物缺乏时,会爬出水面,啃食岸边绿色植物。福寿螺及梯状福寿螺均为雌雄异体,交配后约一星期产卵。交配时雄螺爬于雌螺壳上,雄螺阴茎鞘翻出插入雌螺雌孔之中。产卵行为在日落後进行,产卵时,雌螺爬出水面,在离水面10 cm 以上处产卵,产卵后再潜回水中,卵粒直径约2毫米,由粘液相互粘接,干燥后固著成葡萄串状的红色卵块,长度由2 cm至7 cm不等,宽约15 cm。梯状福寿螺交配后亦爬出水面产卵,卵块呈暗土**,卵粒较福寿螺为大,直径25-3mm,卵块被其分泌的黏液覆盖,不似福寿螺之卵块,卵粒粒可数。两种福寿螺的孵化期约2星期,孵化后幼螺啃食卵壳後坠入水中继续成长,约50天后即成熟可交配产卵。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分布于南北半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之淡水或半淡咸水中。

习性环境

栖所环境 湖沼、池塘、沟渠等静水水域。栖息于10-100 cm水深之边缘地带,适当的水温为25-30 ℃之间。梯状福寿螺较福寿螺似乎喜生活于清澈略为流动之水域。 大羊角螺,壳较Pomacea属种类来的扁,白色带黑色带状花纹或**。有厣。卵块状,白色,被透明物质困在里面。

福寿螺又名苹果螺或大瓶螺,原产南美亚马逊河。因为它营养丰富,肉质松脆味美,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人带到台湾和广东等地,开始大规模饲养。但引入后发现肉质并不理想,吃的人很少,最终被抛到野外的水中。由于它的繁殖力强,没有天敌,所以短短几年就蔓延到温州和丽水等地,使农民的庄稼在一夜之间就被吃掉大半,并和当地螺和鱼类争食水草,成为“害虫”。但是,此时已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例如,1988年,四川一家农研所从外地引进福寿螺,在泸州人工净养成功后,在1993年曾使四川荣昌(现重庆)100多亩稻田颗粒无收。到2003年已经对农田造成巨大的危害,虽然花费大量人力打捞和采用化学药物处理,但仍要大约5年才能根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89767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