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穴位口诀

背部穴位口诀,第1张

  背部是由两肩和背上部共同形成的人的骨架的部分,这个部位最宜负重。随着年龄增长,背部变屈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加以按摩舒缓经络。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背部穴位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头项通大脑, 内耳中耳供血交;头痛头晕高血压,失眠健忘常疲劳。

 颈二两耳视听舌, 乳突额窦和前额;耳鸣眩晕视力差,面瘫胸闷尿难排。

 颈三脸面外耳牙, 三叉神经及咽喉;痤疮粉刺和湿疹,咽喉不适痛连牙。

 颈四绕项连双肩, 又系鼻唇嘴耳咽;肩痛牙肿伴呃逆,胸闷咽痛流鼻涕。

 颈五肩背三角肌, 声带腺体咽喉炎;臂痛眩晕心缓速,神经衰弱和鼻炎。

 颈六颈肩二头肌, 拇食两指扁桃体;颈斜上肢酸麻痛,慢性咳嗽咽喉炎。

 颈七肩肘三头肌, 前臂中指甲状腺;心律失常低血压,臂痛指麻滑膜炎。

 颈八无名与小指, 前臂掌面指屈肌 酸麻胀痛屈指难,上臂尺侧肌无力。

 胸一上臂手腕指, 食管气管小鱼际;心悸胸痛伴咳喘,肩臂疼痛难呼吸。

 胸二循腋至肘上; 三至十二胸肋肌;咳嗽气喘上臂痛,心悸心慌心胸疾。

 胸三肺与支气管, 胸膜胸廓乳房连;心胸疾病肩胛痛,流感鼻塞气管炎。

 胸四胆囊胆总管, 食道气管亦关联;胆道诸疾胸壁痛,气喘呃逆乳房疾。

 胸五肝腹神经丛, 肝病发热血压异;胸闷乳痛打呃逆,循环衰竭关节炎。

 胸六主管肝胆胃, 胃痛灼热消化低;上腹饱胀胁肋痛,胆囊结石和胃炎。

 胸七十二指肠间, 肝胆胃脘和胰腺;胃炎溃疡肝区痛,胁痛胆石胆囊炎。

 胸八神经肝胃脾, 脾胃诸疾抗力低;肝胃不和胁肋痛,胃痛胆石胆囊炎。

 胸九肝胃肾上腺, 麻疹过敏皮肤疾;肝胃疼痛上腹胀,糖尿病和宫颈炎。

 胸十肾脏先天本, 睾丸卵巢和子宫;肾炎腹胀疲劳症,生殖炎症糖尿病。

 十一膀胱输尿管, 肾区疼痛排尿异;湿疹疖子皮肤病,尿路结石胰腺炎。

 十二肝胃亦连肾, 淋巴循环小肠中;尿路结石和腹泻 肝胃疼痛胰腺炎。

 腰一联络骼腰肌, 大肠还络股沟环;肛裂疝气尿路疾,腹泻便秘结肠炎。

 腰二斜下大腿前, 内连腹部和兰尾;尿路结石和痛经,腹胀便秘兰尾炎。

 腰三股前四头肌, 子宫膀胱生殖器;痛经紊乱排尿难,腰腹疼痛膝关炎。

 腰四小腿内侧面, 坐骨神经前列腺;腰背疼痛大腿麻,前连腹痛尿频急。

 腰五腿外胫前肌, 足踝拇次两趾连;腹痛遗精月经乱,小腿麻痛筋抽牵。

 骶一跟腱连小趾, 小腿后外腓肠肌;股骨臀部关节痛, 肛门直肠和生殖。

 骶二大小腿后面, 下至足底掌小肌;骶骼关节诸多病,脊柱侧弯不能直。

 骶三四五连尾椎, 直肠肛门会阴肌;痔疮性功能障碍,子宫炎症前列腺。

很多人在吃完饭以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自己就开始打嗝了,打嗝是身体里面的气体迫切要向外排出的过程,有些人一打嗝就不停了,这就很尴尬了,那么,打嗝不止怎么快速止嗝?记住下面小编介绍的方法,一起来看看按2个穴位立马见效。

1、止咳的穴位

一、内关穴

定位: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这是官方的解释,听不懂没关系,其实简单点的话你可以这样定位:将其中一只手的手心向脸伸出来,将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并将无名指放在手的横纹上,这样内关穴就位于食指的正下方。

功效:该穴是调理胸腹部气升降的“开关”,在打嗝的时候按一下内关穴,可使胸腹部上逆的气向下降,以达到治疗打嗝的目地。

按揉方法:在打嗝不止时,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点按内关穴各50次,可以适当用点力,力度以感到按揉处有酸痛感为佳。

二、足三里

定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或者也可以用自己的手掌四指横放在膑骨下缘,下方第四横指外缘一横指处就是足三里穴。

功效: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肠胃降气通便的作用。而打嗝主要是因为胃气逆于上,按揉足三里有降胃气的作用,因此打嗝是千万别忘了它。

按揉方法:打嗝时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点按足三里各50次,可以适当用点力,力度以感到按揉处有酸痛感为佳。

2、防止打嗝

1、夏天别太贪凉

一旦到了夏季,面对炎热的气温实在是令人酷暑难耐,而冷饮便成了用来降温的“家常便饭”。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过食冷饮的习惯,会致使寒气积于胃,把胃通降的功能冻住了,以致出现打嗝现象。

2、不要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也是引起打嗝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一旦吃的太多,胃的负担相应就会加重,尤其是再加上运动量少不能很好的被消化吸引掉,导致不能向下只能向上走,所以打嗝就出现了。

2、避免过度恼怒或紧张

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人过度恼怒或者紧张的时候也会出现打嗝的现象,这是因为这两种情绪引发肝气不舒,致使影响到胃的正常通降功能,进而出现打嗝。

打嗝儿就像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在过饱、饥饿、受凉、情绪紧张时,这种尴尬可能会突然来袭。有时试过了很多办法,也束手无策记住三个穴位,轻松化解打嗝尴尬。

以上因素引起的打嗝,称为一过性打嗝,一般情况下是由膈肌痉挛引起的。当引起打嗝的诱因刺激传入大脑以后,大脑就会发出指令,使膈肌出现阵发性和痉挛性收缩。

有些人打嗝时,身边人会采用“吓一跳”的方法帮助止嗝,惊吓作为一种强烈的情绪刺激,大脑会在瞬间作出反应,除了加速心跳,升高血压,还会将正在进行的所有不重要的肌肉活动停止,抑制膈肌痉挛。

不过医生提醒,这只对于短暂打嗝,或者情绪紧张引起的打嗝才有效,并且如果打嗝的人本身有高血压、心脏方面的问题,或者骨质疏松的话,突然受到惊吓或者拍背力量过大,都可能会出现意外,所以不太建议擅自用这种方法止嗝。

有没有安全有效、老少皆宜的办法呢有!止嗝儿,不妨试试中医招儿。

手臂——内关穴

中医认为内关穴有调节胸腹部气的升降的作用,简单的讲就是胸腹部气升降的开关,打嗝的时候按揉内关有使胸腹部上逆的气向下降的作用,当然是治打嗝的克星。

位置:要找左手的内关穴,把左手心向脸伸出来,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把无名指放在左手横纹上,左手的内关穴就在食指的下边。

按揉方法:打嗝时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点按内关穴各50次,可以适当用点力,感到按揉处有酸痛感为佳。

头部——攒竹穴

中医称打嗝是由胃气上逆动膈而致,攒竹穴是足太阳经膀胱的经穴,足太阳膀胱经挟背,与膈、脾、胃相连,因此按压此穴,就有宽膈降逆止呃之效。

位置:攒竹穴很好找,位于眉毛内侧边缘的凹陷处。

按揉方法:打嗝时,最好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然后用指腹点按双侧攒竹穴5~10秒,放松片刻继续按压,这样几次后打嗝便会减轻。

腿部——足三里

按揉足三里有降胃气的作用,因此打嗝时千万别忘了它。

位置:用自己的手掌四指横放在膑骨下缘,下方第四横指外缘一横指处即为足三里。

按揉方法:打嗝时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点按足三里各50次,可以适当用点力,感到按揉处有酸痛感为佳。

康康君温馨提醒,因个人体质不同,三种方法效果存在差异,我已经锁定攒竹穴,五下搞定,建议大家都尝试后找到适合自己的,以后一直用就可以啦~

医生提醒,如果出现打嗝增多、或是打嗝时间超过两天以上,建议先去医院请医生诊断。因为除了一过性打嗝,还有一种病理性打嗝,如食管癌,肿瘤堵塞气道,引起打嗝、反胃等;肝脏、胰脏有病变时,有时也会出现经常打嗝的现象。

本文

参考资料:

① 健康 时报2017-06-16《吓一跳能止打嗝吗》

② 健康 时报2016-07-19《内关、足三里止打嗝》

③ 健康 时报2014-03-24《打嗝不止按按攒竹穴》

手三阴经 为: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其中两个和心有关的经脉的穴位数是个位数里最大的一个数,也是古时的至尊数,就是 9 。另一个是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数为:20-9=11。这样的话:手厥阴心包经有:9个穴。手少阴心经有:9个穴。手太阴肺经有:11个穴。

手三阳经 为: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其中大肠经有20个穴位;小肠是大肠的弟弟,少一个,就是19个。三焦经既然有一个"三"字,就是23个穴位。这样的话:手太阳小肠经有:19个穴。手阳明大肠经有:20个穴。手少阳三焦经有:23个穴。

足上的六条经脉

足三阳经为: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你只要记住4567就行了。也就是说膀胱经 有67个穴位(最多的),胃经 有45个穴位;;本来胆应是大的,但由于是少阳经,有一个少,故是这三条经里最少的一个,比胃经少一个,为44个穴位。

这样的话:足阳明胃经有:45个穴。足太阳膀胱经有:67个穴。足少阳胆经经有:44个穴。

足三阴经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你只要记住三组数:37、27、27。即:第一组里,3X7=21;第二组的27不动;第三组里,2X7=14。这样的话:足太阴脾经有:21个穴;足少阴肾经有:27个穴;足厥阴肝经有:14个穴。

头维穴:治疗目痛、眼跳、头痛

翳风穴: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

颊车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

颧髎穴: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

上关穴: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

下关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

大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

四白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

巨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

水沟穴:治疗昏迷、中暑、休克

兑端穴: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

神庭穴:治疗头痛、鼻病

承浆穴: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

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天突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

璇玑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痛

神藏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阳白穴: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

丝竹空穴: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

睛明穴:治疗眼部诸疾患

上星穴:治疗头痛、目痛、鼻痛

攒竹穴: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

地仓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

华盖穴:治疗咳喘、胸满

禾髎穴: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

梁门穴: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

中脘穴:治疗胃肠疾患、气喘

下脘穴:治疗胃肠疾患

水分穴: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

神阙穴: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

气海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

膻中穴:治疗气短、哮喘、噎嗝

鸠尾穴: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

上脘穴:治疗胃肠疾患

瞳子髎穴:治疗眼部疾患、头痛

承泣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

迎香穴: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

关元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

中极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

曲骨穴: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

云门穴:治疗咳嗽、喘息、胸闷

期门穴: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

不容穴: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

章门穴: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

太乙穴:治疗胃肠疾患

天枢穴: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

大横穴:治疗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

横骨穴: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

人迎穴: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

缺盆穴:治疗咳喘、胸满、项强

水突穴: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

外陵穴:治疗脐周痛

带脉穴: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

水道穴: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

府舍穴:治疗腹痛

气舍穴: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

气户穴:治疗咳喘、胸肋胀痛

中府穴:治疗咳嗽、喘息、胸痛

灵墟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神封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气冲穴: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

冲门穴:治疗腹胀痛、尿闭

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定喘穴:治疗哮喘

秉风穴:治疗肩胛痛、肩凝

天宗穴: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

臑俞穴:治疗肩臂酸痛

膈俞穴: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

魂门穴: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

脾俞穴: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

肩井穴: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

关元俞穴: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

膀胱俞穴: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

秩边穴: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

白环俞穴:治疗遗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

会阳穴: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

胳膊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商阳穴:治疗手痛麻、脑充血

少商穴: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

合谷穴: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

阳溪穴: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

阳池穴: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

曲池穴:治疗肘中痛、月经不调、上臂痛、半身不遂

肩髃穴: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

曲垣穴: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

肩髎穴: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

肩贞穴: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

臂臑穴: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

消泺穴:治疗颈痛、麻痹、头痛

清冷渊穴:治疗肩痛、头痛

天井穴:治疗喘息

中魁穴:治疗手指不伸

支沟穴: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

四渎穴:治疗齿痛、肘臂痛

京门穴: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

三焦俞穴: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

气海俞穴:治疗腰痛、痔疮

肩中俞穴: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

肩外俞穴: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

手三里穴:治疗齿痛、半身不遂

少泽穴: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

液门穴: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

前谷穴:治疗吐血、耳鸣、手痛

后溪穴:治疗肘臂痛麻、耳聋

中渚穴:治疗头痛、耳聋、手臂痛不得屈伸

腕骨穴:治疗腕痛、麻痹、指肿

内关穴:治疗半身不遂、臂痛、心脏病

大陵穴:治疗心脏病、热病

神门穴:治疗失眠、头晕痛、心脏病

劳宫穴:治疗中风、齿痛

少商穴: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

阳谷穴: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耳聋、耳鸣

养老穴:治疗肩臂痛麻、弱视

外关穴:治疗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支正穴: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

尺泽穴: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

小海穴:治疗上臂痛麻、心肺痛

青灵穴:治疗肘关节伤痛

尺泽穴: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

曲泽穴:治疗肘痛、热病

少海穴:治疗头目眩晕、颈椎病、肘挛手颤、心痛

间使穴:治疗调经、心脏病、中风、液肿

列缺穴:治疗头痛

鱼际穴:治疗齿痛、头痛

少府穴:治疗心脏病

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伏兔穴: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

阴市穴: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

梁丘穴:治疗膝部麻痹

犊鼻穴: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

足三里穴: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

上巨虚穴: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

条口穴: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麻、胃肠病

丰隆穴:治疗下肢痉挛、痛麻

下巨虚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

环跳穴: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

膝阳关穴:治疗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脚气

地机穴: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

阳陵泉穴: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

解溪穴: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

冲阳穴:治疗胃胀、足麻痹

陷谷穴:治疗胸胀痛、盗汗

内庭穴:治疗腿肿、头痛、转筋

箕门穴:治疗腿痛、生殖器病

足三里穴:治疗脚气、麻痹

血海穴: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

阴谷穴:治疗膝痛、阳痿、带下

风市穴:治疗下肢麻木

阴陵泉穴:治疗糖尿病、腰病

中渎穴: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

漏谷穴: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

三阴交穴: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

三阳交穴:治疗小腿痛、颈椎痛

阳辅穴:治疗腰腿痛

悬钟穴: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

复溜穴: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

太溪穴:治疗四肢麻痹

照海穴:治疗下肢病、肾病

公孙穴:治疗一切气病

环跳穴: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

承扶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殷门穴: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委中穴:治疗腰背痛

筑宾穴:治疗腿痛

承山穴:治疗内外伤痛

飞扬穴:治疗脚气、眩晕、小腿无力

跗阳穴:治疗下肢麻痹、腰胯痛

昆仑穴:治疗头痛、眩晕、腰痛

申脉穴:治疗痉挛、此穴主伸展一切

浮郄穴: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骨神经痛

委阳穴:治疗膝关节痛、此穴解热

合阳穴:治疗脊髓病、抽筋

承筋穴:治疗一切筋痛

金门穴:治疗癫痫、筋病

京骨穴:治疗脚痛

仆参穴:治疗足跟骨痛

脚部足底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呃逆、此穴主将一切

丘墟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

解溪穴: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

中封穴: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

冲阳穴:治疗胃胀、足麻痹

足临泣穴:治疗全身麻痛、眩晕

陷谷穴: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

太冲穴:治疗腰痛、调经

内庭穴:治疗腿肿、头痛、转腹

行间穴:治疗便秘、腹痛、腰痛

侠溪穴: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

厉兑穴: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

1、美容穴——天容

2、腰椎盘突出穴——筋缩

3、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尺泽

4、急性咽喉肿痛穴——少商、关冲、涌泉

5、咳喘穴——中府

6、急性扁桃体炎穴——中渚

7、补气穴——经渠、气海

8、夜间 咳嗽穴——鱼际

9、明目穴——中渚

10、感冒、白内障穴——肩髃

11、白发穴——浮白

12、乳腺炎穴——天池

13、晕车穴——关冲

14、胆囊炎穴——日月、肝俞

15、急性胃痛、急性肠炎穴——曲泽

16、疲劳穴——液门

17、腰酸穴——风市

18、高血 脂穴——环跳

19、慢性肝炎穴——三阴交

20、化痰穴——丰隆

21、消化不良穴——率谷穴

22、 抽筋、扭筋穴— —阳陵泉

23、鼻出血穴——内庭

24、荨麻疹穴——太冲、风池

25、口腔溃疡穴——间行

26、痛经穴——蠡沟、带脉

27、腰背痛穴——委中

28、瘙痒、调节血液穴——血海

29、心脏供血不足穴——神道

30、肌肉萎缩穴——大都

31、外脚踝关节穴——丘墟、外关、解溪

32、痛风穴——复溜、筑宾

33、老花眼穴——光明

34、性功能穴——会阴、地神

35、冠心病穴——云门

36、心脏补血穴、抑郁穴——极泉、

37、落枕、偏头痛穴——外关

38、肾结石穴——筑宾

39、甲亢穴——天柱

40、电脑病穴——天窗

41、精神病穴——涌泉

42、中风穴——百会

43、口眼歪穴——颊车

44、水肿穴——承浆

45、静脉曲张穴——太渊

46、老人痴呆穴——老人穴

47、耳炎穴——前谷

48、黄褐斑穴——天容

49、半身不遂穴-----风市、足三里

50、心肌梗塞穴——极泉、膻中

51、中暑穴——十宣、人中

吃完饭,打一个饱嗝,这是生理性打嗝,但是在没有进食的情况还是打嗝不停,就是病了,和别人沟通突然打嗝不止,就显得特别尴尬,情绪波动大也会打嗝不止,偶尔吃点速效药会起到一点效果,但是药停了,就会继续犯病,中医对于此类病症是这样解释的:

第一种打嗝不止的情况,病症表现为打嗝不停、嗳气、反酸、腹部疼痛、胃痛等症,这些症状伴还伴随着胸闷或者咽喉疼痛,主要由于胃肠湿热导致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而且常规药物只能缓解,不能有效根治。大部分人打嗝是这个原因引起的。

第二种是脾虚,脾虚导致胃脘胀满不适,脾胃相邻,脾虚很容易影响胃这个脏器,同时脾的运化能力减弱,食物在胃部出现堆积,中焦气机不畅,从而打嗝不停,脾虚的打嗝症状往往还伴随着放屁多和便秘,这类人的脉象往往是沉溺、沉缓。

第三种是其他情况,比如服用其他药物不当导致打嗝,或者外力所致,这个情况比较少见,但是也都离不开脾胃的原因,这里就不重点讲了。

针对上述情况,很多人就医之后给你推荐了参苓白术丸,这味药有个别的患者反应,说吃了就管用,不吃就会继续打嗝不止,这个情况就不能单独吃参苓白术丸了,需要重新调理调理你的脾胃了,而且你的打嗝症状也是多年了吧,到正规医院通过仔细辩证后,好好的调理一下,还是问题不大的。

接下来给大家推荐两个最简单的补脾和胃的方法,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有打嗝不止的患者可以多给自己按一按,中药调理的同时,更有助于缓解打嗝症状,分别是内关穴和足三里穴,使用大拇指或者食指加中指按压1-2分钟,每天2次,每次50下,感觉按压出微微酸胀即可。

打嗝不止有时候会让你的后背生理性疼痛或者胸口闷,这是生理性的症状,由于肌肉频繁收紧,就像干活累着了一样,这个时候用手掌心按压缓解一下会好很多,自己平时也注意一下这个情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88597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8
下一篇2023-09-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