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注射卡介苗超多大量会出问题?这个小孩一个月龄

小儿注射卡介苗超多大量会出问题?这个小孩一个月龄,第1张

卡介苗用法用量:上臂三角肌外侧皮内注射01ml。你的宝宝为什么多接种?建议注意观察宝宝接种的部位,当宝宝出现异常,需要及时就诊,对症处理。

卡介苗是减毒活苗,它能诱发机体产生抗体,但过量注射可能使体内产生抗原并繁殖导致新生儿感染结核。

一般可能超5倍以上会出问题,但要看宝宝身体免疫情况!

有的宝宝十倍也没有问题,有的可能正常就有问题了

刚出生2天左右的婴儿基本在医院都要打卡介苗疫苗,这是预防结核病的疫苗,采取皮内注射,接种到左上臂三角肌中部。

接种之后在4周左右局部会出现小溃疡,应保护创口不受感染,然后溃疡好了后就会留下疤痕。

我家孩子也是这样的,现在大了也是有疤痕的,当时在医院注射接种卡介苗疫苗后并没有任何反应,过了二十天左右时间洗澡时才发现孩子左手臂有个红肿的硬疙瘩,于是每天我都观察到,孩子也没有其他不良症状,之后过了一周左右时间,红肿的疙瘩开始化脓破溃,我就用棉签把脓液擦掉,保护好创口不受感染,最后再过了一周后伤口就结痂,最后形成一个白色圆形疤痕。

接种卡介苗时出现一个白色6~8mm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清晰,2~3周后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块,平均直径10mm左右,逐渐软化形成白色脓疱,可自行破溃,8~1~2周破溃处结痂自行脱落,留下一个小疤痕,这是卡介苗正常反应,不影响新生儿 健康 。

如接种处出现溃疡,可用消毒干棉签轻轻擦去脓液,当破溃处不易愈合经常有脓液渗出或左侧腋下发现肿块,可能发生疫苗异常反应,应立即通知其就诊处理。即使按照护理操作常规进行皮内注射,由于新生儿皮肤薄,接种技巧等原因,可能会造成接种处皮丘不明显或注射不慎易使针头进入皮下等情况,注射过深会导致局部强反应,过浅可能导致接种失败;为提高卡介苗接种效果,注射时右手从进针到最后一直持针不换手,减少来回换手,增加针头活动度而影响注射药量的准确性,接种后,要保持针眼部位清洁,每天洗澡时避免将洗澡水打湿注射部。不要用紫药水、碘酒等消毒溃疡处,否则容易造成脓液外流不畅而影响结痂形成。

如果注射部位附近的淋巴结肿大,红肿直径超过1厘米、且经处理不见好转则应及时到所辖区、县结核病防治所就诊,不可擅自处理,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出生时接种的疫苗为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说明,

乙肝疫苗的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一般医疗机构会选择在大腿肌肉注射接种。

卡介苗: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所以,胳膊上的硬块,应该就是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

那么我们来重点说一下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

疫苗不良反应按性质可分为一般不良反应与异常反应。

卡介苗 一般不良反应 有发热、局部红肿、局部硬结; 异常反应 包括淋巴结炎、局部脓肿、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一般不良反应,可以理解为正常的反应, WHO关于卡介苗的立场文件 :“正确的 BCG 皮内接种几乎都会产生 轻微的局部反应(红斑、局部硬结、压痛),继而在注射部位出现小溃疡。 受接种者的年龄和免疫状况、接种者的技能、以及 BCG 的菌株和剂量都可影响不良反应的程度。 几个月后,局部反应可结痂形成微小瘢痕。 典型瘢痕的形成被视为既往 BCG 接种的标记,但并不意味着对TB具备保护能力”

《我国皮内注射用卡介苗使用说明书修订意见》关于不良反应的描述:

一般不良反应

局部红肿 :接种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出现化脓,形成小溃疡,一般8~12周后结痂。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脓疱或浅表溃疡可涂1%龙胆紫,使其干燥后结痂;有继发感染者,可在创面撒布消炎药粉,不要自行排脓或揭痂。

局部硬结: 皮内卡介苗接种后2~3天内,接种处皮肤略有红肿,可隆起一凸痕,约30分钟后可消失,为非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要在接种后2~3周才出现,局部发生红肿、丘疹状浸润硬块,平均直径10mm左右,逐渐软化成白色脓疱可自行破溃,直径3~5mm,8~12周后大部分愈合;痂脱落后可在局部形成一稍凹陷的瘢痕。整个过程持续8~12周。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异常反应:

局部脓肿: 局部脓肿和溃疡直径超过10mm及长期不愈(>12周),应及时看医生诊治。

淋巴结炎: 接种侧腋下淋巴结(即在腋窝下能够摸到一个小肿块)可出现轻微肿大,一般不超过10 mm,1~2个月后消退,为卡介苗接种后正常反应。 如遇局部淋巴结肿大(>10 mm)、软化形成脓疱、破溃、化脓 ,临床表现为干酪性、脓肿型、窦道型等异常反应,为卡介苗淋巴结炎,应及时看医生。

另外还有少见的异常反应为:全身播散性卡介菌病,过敏性皮疹甚至休克等

所以,卡介苗接种后,出现小于10mm的小硬块是正常的疫苗反应,如果出现一些异常的反应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您好!

通常小儿打预防针后,很容易出现以下不良反应:

1皮肤接种处红肿、发痒、疼痛;

2打完预防针后,某些儿童可能会出现头晕、发热、呕吐等症状。

一般,以上不良症状会在打完预防针的48小时内自动退去。

婴儿刚出生打针满月了胳膊有一小块硬的属于正常现象,是疫苗没有完全吸收导致局部硬结,不必担心。

这种情况可以用毛巾热敷,密切留意体温的变化,期间避免给宝宝沾水,避免挤压。过些日子会好的。

具体方法如下:

热敷法:毛巾或纱布叠成方块,浸入60℃左右的热水中,取出拧干后覆盖在硬结部位,温度低就更换,一天2次,每次半小时,持续7~10天。也可用热水袋热敷)。

其次,食物清淡一点,不要去触摸硬块的地方,防止发生感染。

如孩子情况不见转好,建议立即就医确诊。

首先,这个问题比较模糊。如果是接种疫苗出现小硬块的话,那是由疫苗接种后,刺激肌肉所致。会出现硬币大小的疤痕。如果是婴儿注射了其他药物出现皮下硬块,那是由于注射次数多了导致的,应该不会留下疤痕,只要用热毛巾敷敷,或者用其它方法敷敷,硬块会消失的。不过这种情况一般对婴儿的 健康 状况没有副作用,不必担心。

您好!按照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计划 免疫程序,正常足月出生的婴儿,无接种禁忌者,从出生到满月已经进行过 1次卡介苗 和 2次乙肝疫苗的接种。

卡介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8~12周后结痂。若化脓形成小溃疡,腋下淋巴结肿大,可局部处理 以防感染扩散,但不可切开引流。

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后很少有不良反应,个别人可有发热或局部轻痛,不必处理。

综上所述,接种后宝宝胳膊上的小块硬结应该是卡介苗接种后所致的卡疤,属正常现象,如无其它不适可不作特殊处理。如果出现化脓溃疡,建议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对症处理。

卡介苗应该是在一侧三角肌附着处皮内注射,如果注射部位过深可能会影响药液的吸收,而卡介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所以会引起类似结核感染的症状,如注射部位的寒性脓肿、深部淋巴结的肿大等,脓肿和肿大的淋巴结处理时切忌手术切除,不然会经久不愈,可采用局部封闭疗法,将醋酸氢化可的松125mg、异烟肼100-300mg、05%普鲁卡因溶液适量,充分混合后用消毒注射器将混合液作局部注射,每周2次,连续10次后,停2周,再继续注射,直至病变好转为止,也可以用抗结核药外敷,现在还是配合医生控制病情,肺部的检查没有必要。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卡介苗的诞生 4 卡介苗的使用 5 卡介苗药品说明书 51 卡介苗的别名 52 外文名 53 适应症 54 用量用法 55 注意事项 56 规格 57 贮法 1 拼音

kǎ jiè miáo

2 英文参考

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

 

卡介苗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创造出来的一种减毒疫苗。卡介苗是是预防结核的特异性活疫苗,它注入人体后,能使人体内产生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防止感染和发生结核病。卡介苗也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免疫增强剂。可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吞噬消化能力和增强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因此常可用于胞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辅助治疗。现已公认,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十分有效的措施。迄今为止,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的应用已有半个世纪,是防痨(痨病是结核病的俗称)之“盾”。

3 卡介苗的诞生

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初次感染常见于学龄儿童。引起各种结核病的元凶是结核杆菌,但在100多年前这还是个谜。

1882年3月24日,在柏林召开的一次医学学术会议上,德国伟大的微生物学家罗伯特·柯霍,宣布了一项轰动全世界的重大发现,结核病是一种纤细的细菌——结核杆菌引起的。这一天,成为人类历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

柯霍1843年出生于德国汉诺威州。他在大学预科毕业后,先行攻读数学和自然科学,以后又攻读医学。1866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不久,立即回到自己的故乡行医,一面辛勤地为当地乡民百姓诊治疾病,一面不辞劳苦地从事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工作。

柯霍工作中的成就和他的妻子积极支持分不开。有一年,柯霍在过生日的时候,他十分欣慰地接受了妻子送给他的一件珍贵的生日礼品——一架普通的显微镜。当时,他就利用这架显微镜,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的实验室。就在这简陋的条件下,他最先发现了炭疽杆菌,后来他又用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找到了结核杆菌。同时,他还用甘油、牛肉汤和马铃薯做成的培养基,培养结核杆菌,并将它接种到豚鼠、家兔等动物身上,使小动物发生与人体类似的病变,再从这些结核病变的组织中分离出结核杆菌来。1905年,为了表彰柯霍在结核病研究和防痨工作中的卓越成就,他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金。

自从发现结核杆菌以后,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建立了许多疗养病床,以治疗和隔离结核病人,使得这些国家的结核病的疫情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有所下降。

由于柯霍先后发现了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等,被人们誉为“细菌学之父”。

1908年,法国细菌学家卡尔密脱和从事兽医工作的介林共同合作研究疫苗。他们吸取了前人研究活疫苗的经验,将一株毒力很强的(对一头500千克的牛具有毒力)牛型结核杆菌培养在5%甘油、胆汁、马铃薯培养基上,每隔2~3周移植一次(称为一代)。移植30次以后,这个菌株的毒力已完全消失,对豚鼠、兔、马、牛、猴等动物均不致病,但是在接种后,这些动物体内却可以产生对结核病的免疫力。他们用这种培养基培养这株牛型结核杆菌,并反复传代。结果,经13年时间,传代230次后,得到毒性大减的牛型结核杆菌的突变株。经反复试验后制成减毒疫苗,用于预防人类的结核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纪念他们对免疫学作出的贡献,故以他们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来命名这株减毒菌株制成的疫苗,并沿用至今。现已从制备卡介苗的菌株的细胞壁中,提取得到一种甲醇抽提残渣,发现与卡介苗作用相似,临床上曾用它来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 甲醇抽提残渣),发现比单独用化疗要好,延长了缓解期。将其试用于淋巴肉瘤、黑色素瘤、乳腺癌及其他肿瘤的治疗,皆有一定疗效。

1921年,这种菌苗开始应用于人类,通过作用,证明对人无害。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两位发明者——卡氏和介氏,将经过减毒处理的活菌苗命名为卡介苗。

卡介苗的推广使用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正当卡介苗日益显示出它那非凡的威力,获得人们的重视之时,1929年,在德国吕伯克城的市立医院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不幸的事件。271名新生儿在服用该院制造的卡介苗菌苗后,大多数的新生儿得了结核病,其中有77名死亡。这一灾难性的新闻,使世界大为震惊。

后来经过仔细调查才真相大白,原来这个医院的院长出于善心,从巴黎引进了卡介苗的菌种,在自己医院中制造菌苗。但是由于手下人疏忽大意,误将一株毒力很强的人型结核菌混入其中,因而产生了如此惨痛的后果,使人们对卡介苗的安全问题产生了怀疑,曾一度阻碍了卡介苗在欧洲的推广使用。经过查实,这所医院确实曾保存过一株强毒的人型结核菌,它能发出一种特异的萤光色素,与一般的卡介苗菌种有本质的区别,这才为卡介苗平了十多年的不白之冤,为卡介苗恢复了名誉。

4 卡介苗的使用

经过人们长期的研究观察,证明接种卡介苗以后,可以在人体内产生对结核杆菌的特异免疫力,使结核病的发病率明显减少,一般发病率可减少80%~90%,通常接种一次,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可维持3~4年,现今在婴幼儿中普遍接种卡介苗,因而结核性脑膜炎和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发生显著减少。

除了新生儿以外,在接种卡介苗之前,一般应先做结核菌素试验(又称OT试验),凡是没有受到结核菌感染的人,也就是说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反应的人,都可以接种卡介苗。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反应的人,说明已受到过结核杆菌的感染,他们体内已存在专门对抗结核菌的特异免疫力。这种人就不必再接种卡介苗了。

用于做试验的结核菌素和用于预防接种的卡介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结核菌素是从结核杆菌体内分离出来的一种蛋白质,可以用它来作皮内试验,作为诊断人体内有无结核杆菌感染的依据。人体在感染结核杆菌或接种卡介苗6~8周以后,体内就产生了一种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物质,以后一旦再遇上结核杆菌就会发生过敏反应。此时,我们用结核菌素做试验,可以出现阳性反应。卡介苗与此不同。它是一种活菌菌苗。人体接种后,可以产生抵抗结核病的免疫力。

结核菌素试验是这样做的,用5个单位的旧结核菌素(1∶2000)一次皮内注射,72小时后看反应。如果注射局部无硬结,有时只有轻度发红,则为阴性;硬结平均直径在5毫米以下为可疑(±);硬结平均直径在5~9毫米为弱阳性( );硬结平均直径10~19毫米为中等阳性( );硬结平均直径在20毫米以上为强阳性( );局部出现水泡、坏死或淋巴管炎为特强阳性(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人,可以接种卡介苗。

目前使用的卡介苗,是牛型结核杆菌在特种(含牛胆汁)培养基中多代移种后,变成对人体无害,但仍能产生免疫力的活菌苗。接种对象我国规定为出生后即接种卡介苗,以后每4年作一次结核菌素试验复查,阴性者加种,直到15岁为止。对于少数民族、边疆居民进入内地城市,或新兵入伍时,必须作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应予接种。

卡介苗的接种方法,有口服、皮上划痕、皮内注射三种。口服卡介苗因菌苗需要量大,现已不用。皮上划痕虽然方法简便,但结核菌素试验转为阳性的比例较低,说明效果也不好。目前多采用皮内注射法。用每毫升含有05毫克的菌苗01毫升,在左上臂三角肌处作皮内注射。此法剂量准确,接种后成功率高,结核菌素试验由阴性转为阳性的可高达96~98%,不过在操作技术方面要求比较严格和精确。由于作皮上划痕和作皮内注射接种的菌苗含菌量悬殊很大,两者不能混同使用。

在接种卡介苗2~3周后,注射的局部可出现红肿硬结,逐渐形成脓泡或小的浅表溃疡,一般2个月左右便可结痂而愈。大约有1%的儿童可引起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01%的儿童有淋巴结破溃。这种剧烈反应可能是由于菌苗注射误入皮下,或菌苗悬液未摇匀所造成的。如果发生上述强烈反应,也不要惊慌,一般都是局部的,并无进行性扩散的危险。淋巴结肿大者可用热敷,若已化脓者,一般不宜手术切开,可用消毒针筒抽取脓液,大多在抽数次以后痊愈,若已破溃,可用5%异菸肼或20%对氨水杨酸油膏贴敷。

接种卡介苗是安全的,但对早产,难产的新生儿,或新生儿的体重在25公斤以下者;婴儿腹泻者;发热体温在375℃以上者,全身湿疹或全身皮肤病者;各种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2个月内)者;以往预防接种有过敏反应,或体质特别虚弱者及进行其它预防接种不满2周者,为了慎重起见,均应暂缓接种。

近年来,人们发现卡介苗除了可增强人体抗结核的能力外,它还是一种有效的免疫促进剂,对许多肿瘤病人进行免疫功能检查。通常可以发现这些病人的免疫功能是明显低下的,而注射卡介苗可以提高这些病人的免疫能力。据研究,卡介苗用于膀胱癌及黑色素瘤病人,作为一种增强免疫的辅助疗法,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5 卡介苗药品说明书 51 卡介苗的别名

结核活菌苗;卡介苗

52 外文名

Vaccine CalmetteGuerin , BCG,Freeze Dried Bacillus CalmelleGuerin Vaccine

53 适应症

原用于预防结核,属特异性免疫制剂,后证明它还具有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为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现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或在肺癌、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根治性手术或化疗后作为辅助治疗,均收到一定疗效。此外,死卡介苗还用于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小儿感冒的预防以及成人慢性气管炎的防治。

54 用量用法

1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1)皮肤划痕;在四肢皮肤上纵横划痕各10条,每条长5cm,,交叉成为方块,以刺破表皮微微渗血为度,向划痕处置卡介苗1~2ml(每毫升75mg活菌)每周1~2次,10~20次为1疗程。(2)皮内针刺:用无针注射器作20点、40点或60点针刺接种卡介苗于四肢。(3)瘤内注射:将卡介苗注入肿瘤结节内,多用于恶性黑色素瘤,剂量为卡介苗悬液0.05~0.15ml。(4)口服:每周服75~150mg(最多200mg)1~2次,1个月后改为每周或2周1次,第3个月后每月1次,直至1年以上。服时或将卡介苗置于胶囊中或混在1杯桔子水中1次性服下。(5)胸腔内注射:应用于肺癌手术后,在术后3~5日由胸腔引流管内注入卡介苗1亿活菌。 2预防结核:1岁以内健康婴儿,一般可直接接种结核活菌苗,但有明显结核病接触史者及应用皮内注射菌苗时,以及1岁以上的儿童或成年人,必须先作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方可接种。接种后4~8周才产生免疫力 (免疫可维持3~4年),所以接种后还要和结核病人隔离2个月,以免在这期间受到传染。2~3个月后再作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表示接种成功,阴性者应再补种。以后每3~4年复种1次,复种前也应先作结核菌素试验。接种方法:(1)口服法:限用于出生后2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生后次日开始服用,隔日1次,共服3次;或每日1次,连服3次,每次用量1ml。(2)皮上划痕法:主要用于1岁以下健康儿童(1岁以上也可用),用75%酒精消毒三角肌处皮肤,待干后滴1~2滴菌苗,用针通过菌苗划痕,长1~1.5cm的"井"字,以划破表皮略有出血为度,划后用针涂抹数次,使菌苗充分渗入划痕处,等5~10分钟局部隆起时再穿衣服。(3)皮内注射法:主要用于1岁以上健康儿童,每次注射0.1ml。 3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及预防小儿感冒,小儿手臂或下肢内侧皮肤以75%酒精消毒,干后滴死卡介苗1滴,用消毒的针划痕(长1cm),以不出血为度。每周1次,共50次。

55 注意事项

1皮内注射时切不可注射到皮下,否则会引起严重深部脓肿,长期不愈。 2本品是活菌苗,用时禁止日光曝盼。注射器要专用。 3有活动性结核病的病人忌用,结核菌素反应强阳性的病人慎用。 4瘤内注射、胸腔内注射及皮肤划痕均可引起全身性反应(如发热),应服用乙酰水杨酸及苯海拉明2日。

56 规格

注射剂:75mg/1ml, 片剂:25mg

57 贮法

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接种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由于这一疫苗是由两位法国学者卡迈尔与介兰发明的,为了纪念发明者,将这一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定名为“卡介苗”。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已将卡介苗列为计划免疫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 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婴幼儿,接种后可预防发生儿童结核病,特别是能防止那些严重类型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接种卡介苗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很有好处。 卡介苗接种被称为“出生第一针”,所以在产院、产科新生婴儿一出生就应该接种。如果出生时没能及时接种,在1岁以内一定要到当地结核病统治所卡介苗门诊或者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门诊去补种。 儿童要防痨,快种卡介苗。

药物别名

结核活菌苗,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 BCG、BCGVaccine

分子式成分

本品是由Leon Calmette和Camile Guerin首创,今是用卡介菌种在综合培养液中培养后,收集菌膜,混悬于适宜的灭菌的保护液内,经冷冻干燥制成。所得到的活菌制剂,具有产生抗体、增强免疫力、诱导γ-干扰素产生的作用。冻干菌苗活菌数每毫克应在100万以上,皮内注射用稀释后,每1mL含05-1mg。

制剂规格

粉针剂:05mg~075mg菌体。本品冻干粉针剂为乳白色疏松固体或粉末,加入1mL注射用水应于2分钟内完全溶解为均匀混悬液,残余水分不应超过3%。冻干卡介苗注射剂 10人份/支。贮法: 保存在2-8℃暗处。效期:1年。卡介苗口服混悬液 10mg:1mL。口服用卡介苗 1mL:50mg。划痕用卡介苗 (1)05mL:375mg (2)1mL:75mg。皮内注射用卡介苗 (1)1mL:05mg (2)1mL:075mg (3)2mL:15mg。本品注射液为乳白色混悬液,pH值68-76,放置后菌体下沉,经轻摇能均匀分散。

药理毒理

1结核菌是细胞内寄生菌,因此人体抗结核的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接种卡介苗是用无毒卡介菌(结核菌)人工接种进行初次感染,经过巨噬细胞的加工处理,将其抗原信息传递给免疫活性细胞,使T细胞分化增殖,形成致敏淋巴细胞,当机体再遇到结核菌感染时,巨噬细胞和致敏淋巴细胞迅速被激活,执行免疫功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释放淋巴因子是致敏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之一,其中趋化因子(MCF)能吸引巨噬细胞及中性多核白细胞,使其趋向抗原物质与致敏淋巴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移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MIF)能抑制进入炎症区的巨噬细胞和中性多核白细胞的移动,使它们停留在炎症或病原体聚集的部位,利于发挥作用。MIF可使巨噬细胞发生粘着,并使吞噬反应显著增加。巨噬细胞激活因子(MAF)主要作用是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与消化能力,并加强巨噬细胞对抗原进行处理的能力,从而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作用。因此在结核菌侵犯的部位,出现巨噬细胞的凝聚,大量吞噬结核菌。在分枝杆菌生长抑制因子的作用下,还能抑制细胞内的结核菌生长,及至消化,最后消灭,形成结核的特异性免疫。在卡介苗进入机体后,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同时,还产生了比较广泛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这与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T细胞本身的直接杀伤作用及体液免疫因素相互作用有关。临床上应用于:

1 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及用5IUPPD(PPD为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或5IU稀释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PPD或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后48-72小时,局部硬结在5mm以下者为阴性),皮内接种以预防结核病。

2 现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或在肺癌、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根治性手术或化疗后作为辅助治疗,均有一定疗效。

3 死卡介苗还用于预防小儿感冒、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以及防治成人慢性气管炎。

药 动 学

接种后4-8周才产生免疫力,免疫可维持3-4年。

适 应 证

预防结核病,接种对象为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或用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

不良反应

接种2周左右出现局部红肿、浸润、化脓,并形成小溃疡,严重者宜采取适当治疗处理。 接种中偶可发生下列反应:

(1) 淋巴结炎症:接种后1-2个月左右,颈部、腋下、锁骨上下等淋巴结肿大(大于10cm)。反应过强者,淋巴结肿大明显,可形成脓疡或破溃,或在接种处有小脓疤。皮内注射者反应往往较划痕法者强,另外旧结核菌素(OT)试验呈阳性者,接种后也可产生较强反应。

(2) 类狼疮反应:与结核菌菌株剩余毒力有关。

(3) 疤痕:因丰富的肉芽组织形成疤痕突起,有时呈疤痕瘤,多见于不作OT试验而直接皮上划痕接种者。

相互作用

1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来氟米特、西罗莫司、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将导致免疫力降低,施以活菌免疫接种后将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感染。

2 糖皮质激素:按常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每日用量超过10mg强的松或等量的其它糖皮质激素,连续2周以上)致免疫力抑制患者,不应接受减毒疫苗免疫。大量类固醇所致的免疫抑制会产生对减毒疫苗的不完全应答反应。但糖皮质激素低-中剂量,短期(小于14天)全身使用;局部使用;或低-中剂量,短效糖皮质激素长期替代治疗及关节内、囊内、跟腱糖皮质激素注射不应视为疫苗接种的禁忌。替代疗法中类固醇剂量,诸如治疗阿迪森病,对免疫无抑制作用。

3 茶碱:卡介苗接种能显著提高茶碱平均血浆半衰期。大多数患者会经历一个短暂和轻微的血浆茶碱水平上升期。

用法用量

上臂三角肌外侧皮内注射01ml。 儿童皮内注射

给药说明

1 本菌苗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

2 卡介苗接种时不可使用同一注射器,避免肝炎传染率增高。安瓿有裂纹或过期失效者不可使用。

3 与其它疫苗同时使用时应不在同侧注射。

4 本菌苗接种后还要和结核病人隔离2个月,以免在这期间受到传染。2-3月后再作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表示接种成功,阴性的应再补种。以后每3-4年复种一次,复种前也应先作结核菌素试验。

5 对化疗后免疫力降低患者施以活菌免疫接种将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感染。化疗停止及接受活疫苗接种之间的间隔期至少为3个月。

6 若注射后出现疤痕,在处理时切忌手术切除,可采用局部封闭疗法,将醋酸氢化可的松125mg、异烟肼100-300mg、05%普鲁卡因溶液适量,充分混合后用消毒注射器将混合液作局部注射,每周2次,连续10次后,停2周,再继续注射,直至疤痕疙瘩变平为止。

7 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可用1%龙胆紫涂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结痂;如遇局部淋巴结肿大可用热敷处理;如已软化形成脓疱,可用灭菌注射器抽脓;如已穿孔可用10%磺胺软膏或20%对氨基柳酸软膏处理。

8 使用时制品应注意避光,活菌苗用时不得日光曝晒。

9 皮内免疫注射时切不可注射到皮下,否则会引起严重深部脓肿,长期不愈。注射剂量过高可致接种处脓肿或淋巴结炎,应遵循推荐剂量。

10 接种对象必须详细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菌苗批号及亚批号、制造单位和接种日期。

11 制备本品者应戴手套、口罩,穿隔离衣。盛装过疫苗的容器、注射器及其它物品不得用作其它注射,以防产生化脓反应。丢弃前应消毒处理。

12 冻干注射剂菌苗稀释方法:用灭菌的1mL注射器将随制品附带的稀释液按要求量精确吸至冻干卡介苗安瓿中,放置1分钟后摇动安瓿使之溶化,用注射器来回抽取数次,使之充分混匀。每支安瓿自稀释时起,必须在半小时内用完,以防污染。

注意事项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心肾脑等疾病、极度营养不良、湿疹及其它皮肤病、HIV感染者不予接种。使用前须先作结核菌素皮试,呈阴性者方可接种。

禁忌症

(1) 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免疫缺陷症、湿疹或皮肤病患者。 (2) 急性疾病、烧伤患者、疾病恢复期(疾病结束及健康恢复之间)、近期接种天花疫苗、泌尿道感染患者。(国外资料) (3) 由于使用下列药物或治疗而致免疫应答抑制:烷化剂、抗代谢药、放射治疗、类固醇。(国外资料) (4) 由于下列疾病导致免疫应答降低:全身恶性肿瘤、HIV感染、γ干扰素受体缺陷、白血病、淋巴瘤。(国外资料) (5) 由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发热或未知病因的发热不得使用卡介苗。(国外资料) (6) 免疫力降低的婴儿或儿童。(国外资料) 慎用 (1) 结核菌素反应强阳性的患者慎用。 (2) 哮喘患者。免疫原性物质可引起哮喘发作或过敏反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84727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0
下一篇2023-09-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