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 左侧放射冠区缺血灶

磁共振 左侧放射冠区缺血灶,第1张

现在你父亲的情况是:

1,左侧放射冠区点状的梗塞灶;

2,自言自语,行为异常,吃氯氮平片控制;

3,没有其他肢体运动等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你父亲的语言和行为的异常用氯氮平片可以控制,结合脑外伤史,考虑精神症状的可能性比较大,和磁共振发现的梗塞关系不大。

你父亲没有明确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但是脑梗塞灶是明确的不可否认的,现在要弄明白为什么会梗塞?

1,有没有相关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2,有没有颅内大血管的狭窄,可以做MRA/CTA/或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如果有狭窄并且比较严重,需要外科治疗,可以考虑支架,如果不是很严重,可暂时考虑药物治疗,注意复查。

3,颅内小血管的问题,这样的话外科没有特殊治疗,只能控制血糖、血压、抗血小板治疗等。

祝早日康复!

问题分析:

这个磁共振的结果提示额顶叶的脑实质存在有缺血的可能,但脑部的大动脉血管没有明显的畸形、狭窄、堵塞等情况。

意见建议:

如果没有头晕、肢体麻木、言语不清、反应迟钝等症状,可以不用特别处理。

1是腔隙性脑梗塞的表现。

许多人多少都因为存在动脉硬化而存在腔隙性脑梗塞(一种轻的脑梗塞,老年人多见)。严重与否,要看看有无神经系统损伤的症状(如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吞咽障碍、运动协调障碍、言语障碍等)。如没有上述症状,就不严重,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应该查查有无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平时要按照存在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如低盐低脂饮食,平时适当锻炼,心情稳定等。

如果没有胃肠道及其他引起出血的疾病,建议长期加用拜阿司匹林预防。还可以服用B族维生素(如B1、B6、甲钴胺)营养神经,银杏叶胶囊改善循环。

2许多人查MRI,都可见。如果没有鼻窦炎症状,可以不管他。

所谓缺血灶是由于慢性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小片状脱髓鞘改变,多分布于两侧放射冠、半卵圆中心、额顶叶白质,通常没有临床症状,脑组织没有坏死,也就是说不是脑梗塞;如果少量缺血灶没有太多临床意义。老年脑改变通常包括缺血灶、侧脑室周围脱髓鞘改变以及脑萎缩等,也就是说跟年龄有关的一些改变。

  您所说的:双侧额叶顶叶皮层下多发腔隙灶,是从影像学角度描述的检查结果,实际上是指患有: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  、何谓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是以病理诊断而命名的,系指直径在15~20毫米以下的新鲜或陈旧性脑深部小梗塞的总称。这些小动脉闭塞后,可引起多个大小不同的脑软化灶,最后形成大大小小的腔隙。因梗塞的血管不同,常表现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头痛、头晕、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动作失调、发音困难——笨手综合征,严重时可发生痴呆、偏瘫、失语等。  这种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过去单纯依靠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脑电图、脑血管造影和脑脊液检查,临床无法确诊。近年来,随着CT和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使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率大大提高。  腔隙性脑梗塞是怎样发生的呢目前,大多认为是由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所致。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小动脉硬化和透明性变,从而产生血管闭塞;加之中老年的机体发生变化,如血液粘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脂增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速度缓慢,脑血流量减少,更易导致小动脉闭塞,而发生腔隙性脑梗塞。  那么,如何预防腔隙性脑梗塞呢首先应积极防治高血压,对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定期测量血压,及早发现高血压和合理治疗。同时,定期作血液流变学检查,以观察血液粘度的动态改变,对高脂血症和高粘滞血症要积极治疗。其次,要高度重视脑血管病的前躯症状,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于此病不通过特殊检查不易发现,所以,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性格改变或头晕,记忆力减退,动作失调,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要高度重视,不可忽视。除应注意安静休息外,还应请内科医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4、怎样诊断腔隙性脑梗塞  (1)多在50岁以上发病,常有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史。  (2)起病较缓慢,症状在数小时或数天达高峰。  (3)临床症状较轻,多无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  (4)神经系统体征较局限单纯,如纯运动性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瘫,呐吃手笨拙综合征等。  (5)脑电图、脑脊液、脑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无异常。  (6)CT可确诊。常有3~10毫米的低密度区,小于2毫米的病灶CT不能显示。  5、什么叫出血性腔隙综合征  在CT应用以前,一般认为腔隙性综合征,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表现,是大脑深部小动脉深穿支闭塞所致。而近年来随着CT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师陆续发现脑内小量出血,也可引起类似腔隙性脑梗塞的表现,对这类病,目前称之为出血性腔隙综合征。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高血压病史者多见,常在活动中突然发病,呈进行性加重,在半小时或数小时内达高峰。临床上可出现各种类似腔隙性综合征的表现,如单纯运动性轻偏瘫,单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轻偏瘫,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感觉运动性卒中等。但因脑部出血量少,病灶范围小,血肿局限,未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也未累及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一般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亦无神志、智能及瞳孔改变。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不高,生化及常规检查正常。所以,很容易误诊为腔隙性脑梗塞,而头颅CT扫描是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临床报道病灶多位于内囊、壳核、丘脑和桥脑等部位,呈小灶性高密度影。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主要由高血压引起。由于长期高血压使脑深部的小动脉壁硬化,脂肪透明样变、破裂、渗出而发病。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预后良好,经过1个月左右的治疗后,即可恢复,一般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  6、什么叫大面积脑梗塞,它与脑出血如何鉴别  大面积脑梗塞是由脑动脉主干阻塞所致,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临床上除表现脑梗塞的一般症状外,还伴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  大面积脑梗塞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较突出时,与脑出血酷似,给诊断带来困难。头颅 CT扫描是诊断的必要条件,但若无条件作CT时,以下几点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1)大面积脑梗塞常有脑血栓病史,在发病前数日或数周常有一侧肢体乏力、麻木、头昏等前躯症状。(2)起病于劳动、排便、饮酒、激动时,脑出血可能性大,传统观念认为脑梗塞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3)脑出血病人70%以上有高血压病史,且绝大多数在病初即有血压明显升高;大面积脑梗塞多无类似现象。(4)脑出血病人起病时,就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大面积脑梗塞颅内压增高出现相对较晚,多呈进行性加重。(5)脑膜刺激征,脑出血多见,而且出现得较早;大面积脑梗塞一般不易查出,或出现较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83012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