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急救知识(2)

医护急救知识(2),第1张

 医护急救知识三、心肺复苏(CPR)

 “生命链”被现代救护认为是最有效的现场急救手段。

 “生命链”是指从“第一目击者”发现伤病者开始,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抢救的一系列行为构成的“链”,是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包括①早期通路(呼救);②早期心肺复苏;③早期心脏除颤;④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现场心肺复苏是指伤病者在事发现场心搏、呼吸骤停时,由第一目击者为其施行基础生命支持(BLS)的救护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利用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使氧合的血液到脑部和心脏以维持生命。

 (一)心肺复苏适应症

 心肺复苏适用于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的伤病者。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电击伤、挤压伤、踩踏伤、溺水、中毒等。

 (二)心肺复苏操作程序

 1、判断意识

 轻轻拍打伤病者肩膀,高声呼喊;“喂,你怎么啦!”,婴儿可拍击足底等。

 2、呼救

 “快来人啊!来帮忙啊!我是救护员,快拨打急救电话‘120’”。呼救电话内容是:

 (1)报告人姓名与电话号码;

 (2)伤病者所在地的详细地址;

 (3)伤病者人数及主要伤病情况;

 (4)在得到急救中心答复后再挂断电话;

 (5)在120必经之路等候、带路。

 3、放置适当体位

 迅速将伤病者放置于地面或地板上,取仰卧位,地面要求:平坦、坚硬、绝缘、通风。

 4、畅通呼吸气道

 检查气道包括口腔,如有松脱的牙齿、食物或呕吐物等,可用手指抠出。

 打开气道:可选用仰头举颏法、仰头托颈法、托颌法。

 开放气道时头后仰程度(即使伤病者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尽可能垂直于地面的角度):成人为90度,儿童为60度,婴儿为30度。

 5、判断呼吸与心跳

 (1)判断呼吸:采用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法。即看:伤病者胸部和上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听:伤病者有无出气声;感觉:救护者面颊贴近伤病者口鼻处感觉有无气体吹拂。

 (2)判断心跳:成人及儿童判断心跳时可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婴儿判断心跳时可触摸肱动脉有无搏动。

 6、胸前区叩击

 胸前区叩击是救护者在没有体外自动除颤仪(AED)的情况下,在现场对心室纤颤的伤病者实施除颤救护措施。

 定位:同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即胸骨中下1/2处)

 方法:一手握空心拳,另一手放置在叩击部位,空心拳手距离另一手背25-30厘米,用中等力量叩击二次。

 7、人工呼吸

 当伤病者呼吸骤停时,对成人或儿童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对婴儿可采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方法:救护者将放在伤病者前额的手的拇指、食指捏紧伤病者的鼻翼,并深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伤病者口唇周围,缓缓将气体吹入(吹气时间为1秒钟),吹气量为500-800毫升。以胸廓隆起为宜;吹气频率为10-12次/分钟。然后松开,呼气,紧接按上法再吹一次,即每次吹气两次。

 8、胸外心脏按压

 (1)部位:胸骨中下1/2处。

 (2)方法:救护者两手掌根部重叠贴紧按压部位,十指相扣,掌心翘起,上半身前倾,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30次,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即1:1);按压深度:成人为4-5厘米,儿童为2-3厘米,婴儿为1-2厘米;按压频率100次/分钟。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2(为一个循环)。

 五个循环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判断一次呼吸与心跳。

 9、观察效果

 (1)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①瞳孔:由大变小;

 ②面色(口唇):由苍白、青紫变红润;

 ③颈动脉搏动:颈动脉恢复搏动;

 ④神志:伤病者眼球能活动,对光反射恢复,手脚抽动,呻吟;

 ⑤自主呼吸:出现。

 (2)心肺复苏的终止标准:

 ①伤病者自主呼吸及脉搏恢复;

 ②心肺复苏做了半小时,自主呼吸及脉搏仍未恢复;

 ③有他人或专业急救人员到场接替;

 ④有医生到场,确定伤病者已死亡。

 医护急救知识四、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创伤是指在在各种致伤因素作用下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由于致伤因素诸多,造成的伤害种类繁杂,损伤的程度不一,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

 (一)止血

 人体受到外伤后,往往先见出血。通常以成人的血液总量占其体重的8%来计算,如体重50公斤的人,血液总量约4000毫升。当失血量达血液总量的20%以上时,会出现头晕头昏、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出冷汗、皮肤苍白、尿量减少等症状。当失血量超过血液总量的40%时,就会有生命危险。实施迅速、准确、有效地止血,对抢救伤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1、出血种类与判断

 (1)动脉出血:伤口呈喷射状搏动性向外涌出鲜红色的血液。

 (2)静脉出血:伤口持续向外溢出暗红色的血液。

 (3)毛细血管出血:伤口向外渗出鲜红色的血液。

 2、止血方法

 止血的方法包括:指压止血法、绞紧止血法、屈肢加垫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

 (1)指压止血法

 适用于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出血,是一种临时的止血方法。主要用手指压迫伤口出血的血管上部(近心端)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阻断血液流通。

 ①头面部指压动脉止血法:

 A、指压颞浅动脉:适用于一侧头顶、额部、颞部的外伤大出血。在伤侧耳前,一手拇指对准下颌关节压迫颞浅动脉,另一手固定头部。

 B、指压面动脉:适用于颜面部外伤大出血。用一手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中指分别压迫双侧下颌角前约1厘米的凹陷处,阻断面动脉血流。因为面动脉在颜面部有许多小枝相互吻合,所以必须压迫双侧。

 ②四肢指压动脉止血法:

 指压指(趾)动脉:适用于手指(脚趾)大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手指(脚趾)根部两侧的指(趾)动脉,阻断血流。

 (2)绞紧止血法

 适用于四肢止血。其方法把三角巾折成带状,在出血肢体伤口上方绕肢一圈,两端向前拉紧,打一个活结,取绞棒插在带状的外圈内,提起绞棒绞紧,将绞紧后的棒的一端插入活结小圈内固定。

 (二)包扎

 人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形成创伤,如割伤、刺伤、挫裂伤、枪伤等伤口,通过采用三角巾、毛巾、就便器材等对伤口进行包扎。

 1、目的与要求

 目的: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压迫止血、固定敷料等,有利于伤口的早期愈合。

 要求:做到 “四要”即包扎要快、准、轻、牢。

 “四不”即对伤口不上药、不触摸伤口、不取出伤口中的异物、不送回脱出体腔的内脏。

 2、包扎方法

 根据包扎器材采用三角巾、毛巾包扎法。

 (1)三角巾包扎法

 ①下颌包扎:

 适用于下颌部的伤口。将三角巾折成三指宽带状,留出顶角与系带,一端从颈后包住下颌部,与另一端在颊侧面交叉反折,转向颌下,绕耳后与线绳一起在头顶部打结固定。

 ②单胸包扎法:

 适用于一侧胸部外伤。将三角巾的顶角放于伤侧一边的肩上,使三角巾底边正中位于伤部下侧,将底边两端绕下胸部至背后打结,然后将三角巾顶角的系带穿过三角底边与其固定打结。

 ③单肩包扎法:

 适用于肩部损伤。一底角放在健侧腋下,顶角绕臂上1/3固定,另一底角反折,在背部健侧腋下,与另一角打结。要领:后片压前片,交叉在肩峰。

 ④腹部包扎法:

 适用于腹部外伤。双手持三角巾两底角,将三角巾底边拉直放于胸腹部交界处,顶角置于会阴部,然后两底角绕至伤员腰部打结,最后顶角系带穿过会阴与底边打结固定。

 ⑤单臀包扎法:

 适用于一侧臀部损伤。一底角放在健侧腰上,顶角覆盖臀部,系带绕大腿根部,另一底角反折向上,在腰部两底角打结。要领:后片压前片,交叉在裤缝。

 ⑥膝肘关节包扎法:

 适用于膝肘关节的外伤。将三角巾折成四指宽,盖住膝关节,在膝(肘)窝处交叉后,两端返绕膝(肘)关节打结固定。

 ⑦手部、足部包扎法:

 三角巾手部包扎:将带状三角巾中段紧贴手心,将带状巾在手背交叉,两端绕至手腕交叉,最后在手腕绕一周打结固定。

 三角巾足部包扎:方法与手部相似。

 (2)毛巾包扎法

 毛巾包扎注意点:角要拉得紧;包扎要贴实;结要打得牢。

 ①头部帽式包扎法:

 毛巾横放在头顶中间,上边对准眉毛上,上边两角拉至枕后下打结,下边两角拉向颌下打结。

 ②单眼包扎法:

 把毛巾折叠成“枪”式盖住伤眼,毛巾两角围额在枕下打结,用绳子扣住毛巾一角,在颌下与健侧面部毛巾处打结。

 ③双眼包扎法:

 将毛巾折成鸡心状,腰边与伤者额部相符,盖住两眼,毛巾两角在枕下打结,留出毛巾两角在枕后固定。

 口诀:毛巾折成鸡心角,放在两眼伤口上,两头绕头枕下结,留下两角结耳旁。

 (三)骨折固定

 骨折是指骨骼受到外力的打击后发生完整性和不完整性的断裂。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骨疾病等原因引起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1、骨折判断

 伤者骨折后出现:疼痛和压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即可判断为骨折。

 2、固定目的

 ①制动止痛

 ②防止伤情加重

 ③保护伤口

 ④方便搬运。

 3、固定方法:

 通过采用骨折固定的制式器材和就便器材实施对伤者的临时固定。

 (1)采用固定器材固定方法

 ①肱骨骨折固定:

 用二条三角巾和一块夹板先将伤肢固定,然后用一块燕尾状三角巾中间悬吊前臂,使两底角上绕颈部后打结,最后用一条带状三角巾分别经胸背于健侧腋下打结。

 ②桡、尺骨骨折固定:

 用一块合适的夹板置于伤肢下面,用二块带状三角巾或绷带把伤肢和夹板固定,再用一块燕尾状三角巾悬吊伤肢,最后再用一条带状三角巾两底边分别绕胸背于健侧腋下打结固定。

 (2)健肢固定法

 如无制式或就便器材的情况下,可采用三角巾或绷带等,将伤肢与躯干或伤肢与健肢固定。

 ①前臂骨折固定法

 损伤部位包扎后,先用三角巾大悬带将伤臂悬吊于胸前,再用三角巾将伤臂固定于胸廓。

 ②锁骨骨折固定法

 将两条三角巾分别折叠成五指宽的条带,用棉垫衬垫腋窝,然后用两条三角巾条带分别环绕肩腋部一周,在腋后打结,然后另用一条三角巾将前述两条三角巾拉紧于背后打结,使肩关节后张,锁骨得到固定,将两前臂交叉于胸前用三角巾兜起固定。

 ③小腿骨折健肢固定法

 损伤部位包扎后,将伤肢靠健肢固定,分别在膝、踝关节之间加上衬垫,然后用5块三角巾折成条带分别固定骨折两端、膝关节、踝关节、大腿等。

 (四)搬运

 搬运是创伤救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由救护者用徒手或器械将伤者从事发现场向运送车辆或医疗机构转送的过程。

 1、徒手搬运法

 分为单人、双人、多人徒手搬运法等方法。它适用于事发现场的抢救和短距离的运送伤者。

 (1)单人徒手搬运法,是由救护者单独完成,通常采用:扶行法、抱行法、背负法、拖行法、爬行法等。

 (2)双人徒手搬运法,是由救护者两人配合完成。通常采用:四手座抬法、三手座抬法、二手座抬法、前后扶持法等,脊柱伤伤者不宜用此方法搬运。

 (3)多人徒手搬运法:是由救护者3-4人配合完成,通常采用:三人搬运法、四人搬运法,适用于伤情较重的或有脊柱伤的伤者。

 2、器械搬运法

 器械搬运法是采用制式担架或简易自制器材实施伤者的搬运。适用于伤情较重,又不宜徒手搬运的伤者。分为双人担架搬运法、四人担架搬运法。

(一)地震对人体哪些方面损伤最大

医学统计表明,颅脑损伤是地震伤亡中死亡率最高的,早期死亡率达30%;颌面、五官损伤会造成严重功能障碍,使血凝块和组织移位,造成窒息;四肢损伤约占人体受伤各部位的50%,并且常伴有周嗣血管和神经损伤;腹部损伤的发生率低;骨盆损伤多半会造成泌尿系统损伤。伤害中各种骨折占第一位,软组织损伤占第二位,挤压综合征是第三位、脊柱骨折约占骨折的1/4,其中30%~40%可并发截瘫,有相当数量是在搬运中截瘫加重;四肢骨折以闭合性为主,肋骨骨折的断端刺伤可造成气胸或血胸;人体肌肉受到强烈挤压,或被重压6小时以上,局部肌肉坏死,释放出大量蛋白分解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导致休克和肾功能衰竭,这就是挤压综合症,死亡率极高,稍轻的也会影响以后的肌肉功能;休克和外伤感染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饥饿和缺水是地震死亡的原因之一。

(二)创伤急救常识

创伤指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刨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

1止血技术

出血,尤其是大出血,属于外伤的危重急症,若抢救不及时,伤病人会有生命危险。止血技术是外伤急救技术之首,现场止血方法常用的有四种,根据创伤情况,可以使用其中一种,也可以将几种方法结合应用,以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

(1)指压止血法。短暂应急措施,适用于头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分为直接压迫止血和间接压迫止血。

①直接压迫止血:用清洁的敷料盖在出血部位上,直接压迫止血。

②间接压迫止血: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血运,能有效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2)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头部、躯干等体表血管伤时的止血法。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

(3)填塞止血法。适用于颈部、臀部或其他部位较大而深,难于加压包扎的伤口,以及实质性脏器的广泛渗血等。用消毒纱布、敷料(如果没有,用干净的布料替代)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

(4)止血带止血法。上止血带的部位在上臂上1/3处、大腿中上段,此法为止血的最后一种方法,适用于阔动脉和肱动脉损伤引起的大出血。股动脉不能用加压包扎止血时,应立即使用止血带。注意:扎止血带时间一般小于1小时;必须做出显著标志,注明时间;扎止血带时,应在肢体上放垫,避免勒伤皮肤;禁止用电线、绳索、铁丝等缚扎肢体。如遇到有大出血的伤病人,一定要立即寻找防护用品,做好自我保护。迅速用较软的棉质衣物等直接用力压住出血部位,然后,拨打急救电话或场馆急救网点的电话,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

2包扎技术

快速、准确地将伤口用自粘贴、尼龙网套、纱布、绷带、三角巾或其他现场可以利用的布料等包扎,是外伤救护的重要环节,它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污染,减轻疼痛的作用,有利于转运和进一步治疗。

(1)绷带包扎——①手部“8”字包扎:同样适用于肩、肘、膝关节、踝关节的包扎。

②螺旋包扎:适用于四肢部位的包扎,对于前臂及小褪,由于肢体上下粗细不等,采用螺旋反折包扎,效果会更好。

③环形包扎:适用于手腕部或肢体粗细相等的部位。

④回返包扎:适用于包扎有顶端的部位。

(2)三角巾包扎——①头顶帽式包扎:适用于头部有外伤的伤员。

②肩部包扎:适用于肩部有外伤的伤员。

③胸背部包扎:适用于前胸或后背有外伤的伤员。

④腹部包扎:适用于腹部或臀部有外伤的伤员。发现腹部内脏脱出时,不能送回腹腔,以免引起腹腔感染,可将脱出内脏先用急救包或大块敷料覆盖,然后用换药碗等扣住,再用三角巾包扎。

⑤手(足)部包扎:适用于手或足有外伤的伤员,包扎时一定要将指(趾)分开。

⑥膝关节包扎:同样适用于肘关节的包扎,比绷带包扎更省时,包扎面积大且牢固。

(3)便捷材料包扎——就地取材,如毛巾、床单撕成条形,利用最便捷的方法,采取最快的速度,对伤口或伤肢进行包扎。注意:包扎动作要轻、快、准、牢,避免碰触伤口而增加伤员疼痛、出血和感染;对充分暴露的伤口,尽可能先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再进行包扎;不要在伤口上打结,以免压迫伤口而增加痛苦;包扎要松紧适宜。

3骨折固定技术

骨折固定可防止骨折端移动,减轻伤病员的痛苦,也可以有效地防止骨折端损伤血管、神经。遇有骨折伤病员时,志愿者应保持沉着冷静,尽量减少对伤病员的搬动,迅速对伤病员进行固定,尽快呼叫急救人员,以便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处理伤病员。对外露的骨折端暂不应送回伤口,对畸形的伤部也不必复位,固定要牢靠,松紧要适度,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度,避免再伤,便于转运,减轻在搬运与运送中带给伤者的痛苦。固定材料有夹板、敷料、衬垫(如棉花、衣物等)、角巾、绷带等,颈括、颈围或器具,可就地取材,如木棒、树枝等。固定方法包括夹板固定法,根据骨折部位选择适宜的夹板,适用于上、下肢骨折;自体固定法,用绷带或三角巾将健肢和伤肢捆绑一起,适用于下肢骨折。

4搬运技术

担架是运送患者最常用的工具,也可借用门板、木椅等物品,还可自制绳索担架、衣物担架等。搬运护送包括如何将伤病患者搬离受伤现场,及现场救护后由救护车等护送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救治。观察受伤现场和判断伤情,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做好伤病患者现场的救护和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在现场救护后,不要无目的地移动患者,要根据患者的伤情轻重和特点分别采取搀扶、背运、双人搬运甚至四人抬运等措施,并注意动作要轻巧、迅速,避免强拉硬拽和不必要的震动。徒手搬运伤员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一位救护员搬运——

①搀扶法。适宜清醒的,没有骨折,伤势不重,能自己行走的伤病者。救护者站在身旁,将其一侧上肢绕过救护者颈部,用手抓住伤病者的手,另一只手绕到伤病者背后,搀扶行走。

②背负法。适用老幼、体轻、清醒的伤病者。救护者朝向伤病者蹲下,让伤员将双臂从救护员肩上伸到胸前,两手紧捏。救护员抓住伤病者的大腿,慢慢站起来。如有上、下肢,脊柱骨折不能用此法。

③爬行法。适用清醒或昏迷伤者,在狭窄空间或浓烟的环境下。

④抱持法。适于年幼伤病者,体轻者,没有骨折,伤势不重,是短距离搬运的最佳方法。救护者蹲在伤病者的一侧,面向伤员,一只手放在伤病者的大腿下,另一只手绕到伤病者的背后,然后将其轻轻抱起。如有脊柱或大腿骨折禁用此法。

(2)两位救护员——

①轿抬式。适用于清醒伤病者。两名救护者面对面各自用右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握住对方右手腕,然后蹲下让伤病者将两上肢分别放到两名救护者的颈后,冉坐到相互握紧的手上。两名救护者同时站起,行走时同时迈出外侧的腿,保持步调一致。

②双人拉车式。适于于意识不清的伤病者。两名救护者,一人站在伤病者的背后将两手从伤病者腋下插入,把伤病者两前臂交叉于胸前,再抓住伤病者的手腕,把伤病者抱在怀里,另一人反身站在伤病者两腿中间将伤病者两腿抬起,两名救护者一前一后地行走。

(3)三人或四人搬运——

①三人或四人平托式。适用于脊柱骨折的伤者。

②三人异侧运送。两名救护者站在伤病者的一侧,分别在肩、腰、臀部、膝部,第三名救护者可站在对面,伤病者的臀部,两臂伸向伤员臀下,握住对方救护员的手腕。三名救护员同时单膝跪地,分别抱住伤病者肩、后背、臀、膝部,然后同时站立抬起伤病者。

③四人异侧运送。三名救护者站在伤病者的一侧,分别在头、腰、膝部,第四名救护者位于伤病者的另一侧臀部。四名救护员同时单膝跪地,分别抱住伤病者颈、肩、后背、臀、膝部,再同时站立抬起伤病者。

5特殊伤的处理

(1)颅脑伤——颅脑损伤脑组织膨出时,可用保鲜膜、软质的敷料盖住伤口,再用干净碗扣住脑组织,然后包扎固定,伤员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

(2)开放性气胸——应立即封闭伤口,防止空气继续进入胸腔,用不透气的保鲜膜、塑料袋等敷料盖住伤口,再垫上纱布、毛巾包扎,伤员取半卧位。

(3)异物插入——无论异物插入眼球还是插入身体其他部位,严禁将异物拔除,应将异物固定好,再进行包扎。

对于特殊伤的处理,志愿者一定要掌握好救护原则,不增加伤员的损伤及痛苦,严密观察伤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呼吸、心跳),迅速呼叫急救人员。

化工液、气泄露中毒

地震引发的剧毒或强腐蚀性物质泄露是地震次生灾害源,其危害往往不亚于地震,通常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内,因此要从以下入手严加防范。

(一)化学品泄露的应急处理

化学品泄露如果处理不当,随时有可能转化为燃烧、爆炸、局部烧伤、中毒等恶性事故,必须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1)疏散与隔离。首先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露污染区。如果是易燃易爆化学品大量泄露,要打“119”,请求消防专业人员救援。

(2)切断火源。如果泄露物是易燃品,必须立即切断泄露区域内的火源。

(3)关闭阀门,切断与之相连的设备、管线等控制泄露。如果是容器发生泄露,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堵塞和修补裂口,防止进一步泄露。防止泄露物扩散殃及周围的建筑物、车辆及人群,万一控制不住泄露,要及时处置泄露物,严密监视,以防火灾爆炸。

(4)迅速抢救伤员,及时与当地急救中心联系,并报告病情。

(二)化学品烧伤处置方案

1化学性皮肤烧伤

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污染的衣服、鞋袜等;用大量清水或自来水冲洗创面10~15分钟;新鲜创伤面不要任意涂抹油膏或药水;视烧伤情况送医院治疗,如有合并骨折、出血等外伤要在现场及时治疗。

2化学性眼烧伤

迅速在现场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时眼皮一定要掰开;如无冲洗设备,可把头埋入清洁盆水中,掰开眼皮,转动眼球洗涤。

(三)常见有毒气体中毒的急救

(1)一氧化碳——发现中毒后立即将病人搬到室外,立即吸氧。

(2)硫化氢——迅速将患者转移离开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气温低时注意保暖,密切观察呼吸和意识状态,条件允许时,可用高压氧治疗。

(3)氨气——吸入者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眼污染后立即用流动清水或凉开水冲洗至少10分钟。皮肤污染时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

(4)二氧化硫——迅速将患者转移离开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安静,观察病情变化。对有紫绀缺氧现象患者,应立即输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分泌物应立即吸取。

(一)各类血管的出血特征与处理原则

1.毛细血管出血

出血缓慢,出血量少。如擦破伤,一般会由于血液凝固而自然地止血。处理时可先用清水洗去伤口上的泥土,如无泥土可直接涂上红汞水(红药水),再用消毒纱布包扎,或暴露干燥、形成痂痴自愈。

2.动脉出血

特别是较大的动脉,血流猛急,呈喷射状,一般在外伤时多见。急救方法是就地止血,一般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止血时应行动快,止血彻底,防止失血过多。

3.静脉出血

一般是将受伤静脉的远心端压住而止血。动脉出血或静脉出血经过止血处理后,都应尽快送医院进行治疗。

(二)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是动脉出血最迅速的一种临时止血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伤部上端用力将动脉压瘪于骨骼上,阻断血液通过,以便立即止住出血,但仅限于身体较表浅的部位、易于压迫的动脉。

1.肱动脉压迫止血法

此法适用于手、前臂和上臂下部的出血。止血方法是用拇指或其余四指在上臂内侧动脉搏动处,将动脉压向肱骨,达到止血的目的。

2.股动脉压迫止血法

此法适用于下肢出血。止血方法是在腹股沟(大腿根部)中点偏内,动脉跳动处,用两手拇指重迭压迫股动脉于股骨上,制止出血。

3.头部压迫止血法

压迫耳前的颈浅动脉,适用于头顶前部出血。面部出血时,压迫下颌骨角前下凹内的颌动脉。头面部较大的出血时,压迫颈部气管两侧的颈动脉,但不能同时压迫两侧。

4.手部压迫止血法

如手掌出血时,压迫桡动脉和尺动脉。手指出血时,压迫出血手指的两侧指动脉。

5.足部压迫止血法

足部出血时,压迫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三)加垫屈肢止血法

加垫屈肢止血法是适用于四肢非骨折性创伤的动脉出血的临时止血措施。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于肘窝或国窝内放纱布、棉花、毛巾作垫,屈曲关节,用绷带将肢体紧紧地缚于屈曲的位置。

(四)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主要是用橡皮管或胶管止血带将血管压瘪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止血方法较牢固、可靠,但只能用于四肢动脉大出血。

1.止血带结扎法

橡皮止血带使用方法:左手拿橡皮带、后头约16cm要留下;右手拉紧环体扎,前头交左手,中食两指挟,顺着肢体往下拉,前头环中插,保证不松垮。如遇到四肢大出血,需要止血带止血,而现场又无橡胶止血带时,可在现场就地取材,如布止血带、线绳或麻绳等。用布止血带止血时,放平入环,拉紧固定。用线绳或麻绳止血时,可绞紧固定。

2.使用止血带时应注意的问题

(1)止血带应放在伤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应绷在上1/3的部位。上臂的中1/3禁止上止血带,以免压迫神经而引起上肢麻痹。

(2)上止血带前,先要用毛巾或其他布片、棉絮作垫,止血带不要直接扎在皮肤上;紧急时,可将裤脚或袖口卷起,止血带扎在其上。

(3)要扎得松紧合适,过紧易损伤神经,过松则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一般以不能摸到远端动脉搏动或出血停止为度。

(4)结扎时间过久,可引起肢体缺血坏死。因此要每隔1h(上肢或下肢)放松2~3min;放松期间,应用指压法暂时止血。寒冷季节时应每隔30min放松一次。结扎部位超过2h者,应更换比原来较高位置结扎。

(5)要有上止血带的标志,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用止血带止血的伤员应尽快送医院处置,防止出血处远端的肢体因缺血而导致坏死。

人体受到外伤之后,往往首先看到出血。成人的血液占其体重的7-8%(男占8%,女占7%)。一个体重50公斤的男性,血液约为4000毫升。失血总量达总血量的20%时,出现头晕头昏、脉搏增快、血压下降、肤色苍白、出冷汗及尿量减少等症状。当外伤大出血时,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40%就会引起生命危险。因此,止血是救护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措施,必须迅速、准确、有效地进行止血。

一、外伤出血的分类及判断:

1、内出血:

一是吐血、咯血、便血、尿血,从而判断相关内脏有无出血;

二是出现全身症状,如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脉搏快弱、以昏迷、呕吐、及胸、腹部有无肿痛,从而判断肝、脾、胃及脑颅内等重要脏器有无出血。

2、外出血:分为三种。

A:动脉出血:血液呈鲜红色以喷射状流出,失血量多,危害性大,若不立即止血,要危及生命。

B:静脉出血:血液呈暗红色以非喷射状流出,如不及时止血,时间长,失血量大,也会危及生命。

C: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水珠状渗出,颜色从鲜红变暗红、失血量少。多能自动凝固止血。

二、止血法:

1、指压止血法:

用手指压迫出血的血管上部(近心端),用力压向骨方,以达到止血目的。此法适用于头部、颈部和四肢外伤出血,是临时止血的措施。

(1)头顶部出血:在伤侧耳前,对准耳屏上前方15cm处,用拇指压迫颞动脉。

(2)颜面部出血:用拇指压迫伤侧下颌骨与咬肌前缘交界处的面动脉。

(3)鼻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压迫鼻唇沟与鼻翼相交的端点处。

(4)头面部、颈部出血:四个手指并拢对准颈部胸锁乳突肌中段内侧,将颈总动脉压向颈椎上。但不能同时压迫两侧的颈总动脉,以免造成脑缺血坏死。颈总动脉压迫止血时间也不能太长,以免引起化学和压力感受器反应而危及生命。

(5)肩、腋部出血:用拇指或用四指拼拢压迫同侧锁骨上窝,向下对准第一肋骨,压住锁骨下动脉。

(6)上臂出血:一手抬高患肢,另一手四个手指对准上臂中段内侧,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

(7)前臂出血:抬高患肢,压迫肘窝处肱动脉末端。

(8)手掌出血:抬高患肢,压迫手腕部的尺、桡动脉。

(9)手指出血:抬高患肢,用食指、拇指分别压迫手指掌侧的两侧指动脉。

(10)大腿出血: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用双手拇指或肘部压迫股动脉。

(11)足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动脉和内踝的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

2、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消毒的纱布,棉花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 再用力加以包扎,以增大压力达到止血的目的。此法应用普遍,效果也佳。

3、屈肢加垫止血法:

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在肘窝、蝈窝内放以纱布垫、棉花团或毛巾、衣服等物品,屈曲关节,用三角巾、绷带或领带等作8字形固定。但有骨折、骨裂或关节脱位者不能使用。

4、绞紧止血法:

用三角巾折成带状或用布条作止血带,在肢体出血点上方绕患肢打一个活结,活结朝上,避开中段,取一根小棒或代用物穿在带形外侧绞紧,绞棒的另一端插在活结小圈内固定。

5、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常用的止血带是长1米左右的橡皮管。

方法:掌心向上,止血带一端由虎口拿住,留出五寸,一手拉紧,绕肢全一圈半,中、食两指将止血带末端夹住,顺着肢体用力拉下,压住余头,以免滑脱。

三、使用止血带注意事项:

1、快-动作快、抢时间;

2、准-看准出血点,准确上好止血带;

3、垫-垫上垫子,不要直接扎在皮肤上。

4、上-扎在伤口上方,禁止扎在上臂中段。

5、适-松紧适宜。脉搏停跳且指甲盖不变色,橡皮带变色足够。

6、标-加上红色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7、放-每隔一小时放松止血带一次,每次放松不超过三分钟,并用指压法代替止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82807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