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到大一直都非常瘦皮包骨头,手腕非常细,身上的的排骨都清晰可见,该怎么办呢?

我从小到大一直都非常瘦皮包骨头,手腕非常细,身上的的排骨都清晰可见,该怎么办呢?,第1张

问题分析:

一检查一下你的肠胃功能,例如肚子里有蛔虫了等等;或者是什么隐藏性的疾病, 二、看看你的长辈,如果你的父母都是偏瘦型的身材,那么你就是遗 传了,没办法, 三、注意饮食, 不吃不卫生的东西, 少吃零食,有合理的饮食习惯比如, 每次吃饭都不要太饱也不要饿,要合理。

意见建议:

早上晚上各一袋牛奶, 这样就胖起来了。 注意锻炼身体,比如早上跑步,拉单杠等。

骨质增生在医学上称为骨性关节炎又称肥大性关节炎或退化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机械应力分布失衡或负载过度引起软骨磨损所致。人的关节软骨每天都承受着各种活动引起的机械力,人到中年后肌肉功能逐渐减退,容易导致关节损伤,软骨破坏,引起骨性关节炎。所以骨性关节炎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见。有人报告在45岁以上中老年人中其发病率约为40—50%,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骨质增生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关节病变,主要累及手的近节和末节指间关节、脊柱和髋、膝、踝关节等,以关节疼痛、变性和活动受限为特点。关节活动尤其是负重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或缓解。有时在持物或做开瓶盖动作时出现手指关节疼痛,可能是由于手的骨性关节引起,行走后髋部疼痛,休息后减轻可能是髋关节骨性关节造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表现是上下楼梯时出现膝关节疼痛。步行一定距离后引起疼痛而跛行,可能是由于腰椎骨质增生导致腰椎管狭窄。

那么骨性关节炎应如何治疗?目前世界上多应用非甾体类(NSAIDS)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有双氯芬酸纳、布洛芬、消炎痛等。而全球处方量第一的非甾体药物是扶他林(双氯芬酸纳制剂),它通过对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双重抑制作用,产生抗炎镇痛作用,并且对关节软骨无损伤,由于它较好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耐受性而被广泛应用。

骨质增生是一种全身性的病变,可累及许多部位并产生许多不同的症状和表现,因此,当出现问题时应及时求助于正规医院,以便能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由于骨关节病的病因复杂,晚期治疗办法有限,因此提倡早期预防和治疗。

骨质增生、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是怎么回事

骨质增生是骨骼的一种状态,表现为骨骼生长、发育及其完成功能的过程中,某些部分失去正常的形态,骨质增生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所在部位不同而有其各自的特点,如膝关节的骨质增生常被称为“骨刺”,可见关节内游离体和软骨增生;脊椎骨的骨质增生主要表现为椎体的“唇样”改变,压迫神经,产生肢体感觉异常和运动异常。

骨关节炎也称为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变性性关节炎、增生性骨关节炎、肥大性骨关节炎,均指一种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关节损害。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弹响、绞锁、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囊及韧带的韧化骨化、关节软骨的破坏以及关节部位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等现象。

骨质疏松是全身骨质减少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骨骼中基质的含量明显减少,而骨骼中矿物质(主要是钙、磷)的成分基本正常。也就是说,骨质疏松时,骨骼中蛋白质等有机类物质及水分的含量减少而钙、磷等矿物质含量相对保持在正常水平。由于骨基质在钙、磷等矿物质之间起支持和连接作用,所以如果骨基质减少,则矿物质之间的间隙就增大,表现为骨质疏松。随着骨质疏松的进展,骨骼中钙、磷等矿物质也会不断丢失及减少,从而造成骨骼中骨基质和矿物质都减少的现象。

骨质增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骨关节的致病因素不是单一的,胶原蛋白、蛋白多糖、软骨细胞、软骨、滑膜等的变化,均可影响其他成份,因此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发病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1)增龄:增龄是骨关节炎发病最强的危险因素。据尸检资料显示,从20岁开始约5%的人关节就有退行性改变,40岁时,几乎90%的负重关节都有或多或少的骨质增生改变。张乃铮教授等人对北京郊区2063名成人进行膝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6~30岁、31~40岁、 41~50岁、51~60岁、大于60岁年龄组有膝痛者中,骨赘阳性率分别为106%、148%、29 1%、5 18%、785%,随年龄增长而阳性率增高。

(2)性别:从张乃铮教授等人的资料分析在50岁以前女性比男性的发病率高2倍,但50岁以后两性之间基本相等。

(3)职业:骨质增生与职业有关。长期反复使用某些关节,可引起这些关节患病率的增加。如铸造工的肘、肩关节,矿工的脊柱和膝关节,装卸工的膝踝关节,驾驶员的肩关节,修理工和纺织工的腕关节,芭蕾舞演员的跖趾关节,长期从事刺绣、打字、伏案工作者的颈椎关节,较长时间站位工作如纺织女工、营业员、迎宾**、仪仗队员的跟骨。以上这些部位因长期反复做某一个动作,使该关节经常受到磨损而引起骨质增生。1994年《风湿病年鉴》中指出,通过对年龄在50岁以上患有骨关节炎的109名男女病人与218名无骨关节炎的人相比较,发现每日蹲位或跪位超过30分钟或每日爬楼梯超过10层的人有明显的膝关节骨质增生高发病率。

(4)种族遗传因素:英国人发病率最高而西非人最低,白种人比黑种人发病率高;伴有Heber den结节的骨关节炎妇女,她们的母亲和姐妹患本病者分别为普通人群的2~3倍。并且骨关节炎病人的HLA-A1、HLA-B8 的检出率增高。

(5)体质因素:体重增加使本来已遭磨损的退化的关节再加上重荷,当然就更容易破坏,所以骨质增生多发生于负重较大的髋、膝、跟骨、腰椎等部位。另外由于关节疼痛,患者不自觉地限制了活动而使体重增加,相互影响又加重了关节病变。美国《今日关节炎》发表一份研究资料指出:通过跟踪观察30~46岁的1178名男性,发现超过标准体重20磅的人发生骨关节炎的可能性比正常体重者多35倍的机会。发生部位多是髋、膝关节。

(6)姿势不良:如长期伏案工作者、睡眠姿势不良、枕头不合适者颈椎骨质增生的发病率特别高。这是由于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张力大的一侧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劳损,并由于颈椎的部分肌肉呈持续紧张状态,久之这些肌肉发生静力性损伤,进而使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引起骨质增生。也与颈椎关节长期受力不均,使压力(应力)集中于关节内的某处造成应力过度而损伤关节。

(7)骨内静脉瘀滞及骨内高压:以骨内静脉瘀滞为特征的骨血流动力异常及由此所致的骨内高压,使动静脉压差缩小、营养血管的血流减少、营养障碍可引起骨小梁坏死,骨细胞坏死可能是诱发关节炎的原因之一。

患者应该怎样正确对待骨质增生

在临床工作中常可看到一些中老年人在健康普查时发现腰椎、膝关节等部位有骨质增生就忧心忡忡,认为骨质增生是不治之症,可以引起瘫痪。实际上骨质增生患者一般不引起功能残废,有少数患者终身无症状,大多数患者症状局限于关节,表现为疼痛、变形、活动功能受限等一系列症状体征;只有极少患者因增生的骨质压迫神经和椎动脉会引起相应肢体的疼痛、感觉障碍和脑缺血症状;如果处理及时有效,这些症状都会得到控制。骨质增生患者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呢

(1)骨质增生是人体衰老的自然现象:人体随年龄的增长,一般到35岁以后椎体间的椎间盘就退化变薄,椎体周围原有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生理平衡遭到破坏。机体为了适应这些变化,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就在椎体的边缘生长出了新的骨骼以增加骨关节的稳定性。这种现象就是骨质增生,它可以增加骨关节的接触面积,减少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从某种意义来讲骨质增生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是人体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属正常的生理退变现象。

医生的任务是治疗因骨质增生引起的局部组织充血、水肿、炎症和粘连以及因此而压迫神经和血管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目前所有的治疗措施如内服、外敷、理疗、膏药等方法,只能改善症状,消除疼痛、麻木和酸困不适。那种试图把增生的骨质消除掉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切实际的。那种宣称能将增生的骨质(骨刺)化掉的说法是荒唐可笑和愚昧无知的。

(2)骨质增生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有人对200例颈痛及手麻的病人和300例腰痛病人研究发现,在200例颈痛和手麻的病例中,有骨质增生者占67%(134例);在300例腰痛患者中,有骨质增生者占60%(181例)。

人们又进一步分析临床检查压痛点的部位和骨质增生部位的关系,发现有三种有趣的现象:

①有骨质增生而无压痛点,在颈部30%(60例)、腰部12%(36例)。②骨质增生部位与压痛点二者部位不吻合者,在颈部60%(120例),在腰部386%(116例)。③骨质增生与压痛点二者位置相吻合,在颈部7%(14例),在腰部为4%(12例)。

(3)增生的骨质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引起临床症状:①骨性关节炎和退行性脊柱炎:骨关节炎是产生骨质增生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骨质增生是骨关节炎的表现形式之一。当发生骨质增生时,虽增加了骨的负重能力和稳定性,但影响了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性,导致了关节不平滑和摩擦力加大。当关节活动过度或不协调时,关节内滑膜极易受到自体损伤引起滑膜炎,韧带和关节囊被拉伤,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②增生的骨质位置较特殊和较大时如:膝关节骨质增生可使滑膜受损,周围关节边缘骨质增生较大时,可阻碍肌腱的滑动或压迫邻近神经;颈椎钩椎关节增生过大时,可压迫椎动脉;脊椎骨质增生时,可致脊椎管腔狭窄而引起症状。

因此,骨质增生时不必过于紧张,只有出现症状且症状与增生的骨质相对应时,再考虑对症治疗,而不必劳神费力耗财去“根治”。

瘦人多为阴虚火就旺

有的文章写火是多余的气,其实不应该这样理解。我们一般认为阴虚火旺是体内的阴津少了,阴津又是啥?说白了就是液体类的东西呗,水、血液等各种液体都属于阴津的范畴。

阴虚火旺的人,体内的液体太少了,可是他们的火气比较旺。此时相当于给一个快烧干的锅加火,越烧越干,人也就越来越瘦了。阴虚火旺的人一般会口干舌燥,经常会感觉烦躁不安,睡眠也特别不踏实。各位瘦子们,可能也会常常有以上烦恼吧?

解决办法“吃不胖”根源是阴虚

多伴有胃火旺,这类人群特征是舌头很红、舌苔少、解便小粒而干结。对胃火旺盛的人,治疗的关键是把胃火降下来,可以多吃些百合、银耳、麦冬、沙参、玉竹等滋胃阴的东西。

不要过量食用辛香、辛辣的食物,如辣椒、八角、桂皮等,少吃煎炸爆炒及性热上火的食物。

阴虚还往往生内热,因此体瘦者多见烦躁易怒、口干咽痛、性欲亢进等虚热内生现象,故在滋养的同时,还要注意清虚火,可选食蛤蜊麦门冬汤、菊花肉片粥等。

瘦子血虚

晚上19-21点,是肾经气血最弱的时候,泡脚正好可以补充气血。晚饭后的半个小时内不要泡脚。

因为吃饭后,人体的血液大部分都流向了消化系统,此时泡脚,本应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就会流向下肢,使消化系统没有足够的动力来消化食物,导致消化不良。

1)生理性因素:①精神因素,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睡眠不足,身体消耗多于摄入,可造成身体消瘦。②饮食因素,节食甚至厌食会导致身体越来越瘦;一些口腔异常情况也会影响饮食摄入,如因智齿导致的牙疼以及佩戴牙套等。

(2)病理性因素:①胃肠道因素,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肠道寄生虫、胃部切术术后、胆囊切除术后可能造成的进食异常及消化吸收功能减弱使得身体越来越瘦。②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主要表现为怕热、多汗、多食、易饥饿、消瘦等高代谢症候群;糖尿病,出现消瘦、口渴、多尿等症状。③消耗性疾病,如艾滋病、长期发热性疾病、活动性肺结核、慢性肝病。④恶性肿瘤,如肝脏、胃肠道、胰腺等部位的恶性肿瘤会引起机体消瘦

老年人日渐消瘦,但身体没有感到不适,需要去医院做一下详细检查,在经过检查之后对症进行治疗。老年人日渐消瘦可能是一些慢性疾病的信号,慢性疾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才会出现明显症状。老年人的感觉会更慢一些,一些糖尿病、肿瘤、甲亢等方面的疾病都会引起身体出现消瘦,患者不能粗心大意,在检查之后,没有问题才能够放心。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身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可能会伴随着组织功能不如年轻时健康,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如果老年人出现了消化道方面的问题,存在便秘或者食欲下降的情况,就会让老年人身体的营养得不到补充,就会造成消瘦。消化道方面的不适可以通过日常饮食得到改善,并不属于疾病一类,并不会威胁到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平时注重饮食便可以缓解。

老年人如果出现三高或者心血管内方面的疾病,就会让身体的免疫力下降,身体出现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积极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之下,可以通过服用一些药物进行缓解。人在衰老之后,身体的机能就会下降,身体中的各个器官的协调能力也在降低,就很容易引发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可能会让老年人患上慢性疾病,需要特别注意,不能轻视。

老年人日渐消瘦也有可能是心情抑郁的原因,人老了之后就难免会感觉到孤独,如果失去配偶,这种情况会更加明显。老人处于心情低落的情况下,就会让食欲降低,就不会产生吃东西的想法。长此以往,就会让老人身体上的营养得不到补充,慢慢消瘦下来。老人需要得到子女的孝敬和尊重,可以抽出一些时间陪伴老人,让老人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也有利于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82335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