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康复必要解剖--小腿肌肉群

足踝康复必要解剖--小腿肌肉群,第1张

腓肠肌、跖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胫骨前肌,拇长伸肌,拇长屈肌,趾长伸肌,趾长屈肌,腘肌

腓肠肌

起点:内侧头:股骨内上髁;外侧头:股骨外上髁

止点:跟骨结节

作用:屈膝关节、足跖屈(胫神经L4-S3)

跖肌

起点:股骨外上髁、膝关节囊

止点  :跟骨结节

作用:足跖屈(胫神经L4-S3)

比目鱼肌

起点——腓骨上部后面、胫骨比目鱼肌线

止点:以跟腱止于根骨结节

作用:跖屈踝关节

胫骨后肌

起点——胫、腓骨后面及骨间膜;

止点:足舟骨粗隆、内侧、中间和外侧楔骨

作用:足内翻、跖屈

胫骨前肌

起点——胫、腓骨上端骨间膜前面

止点:内侧楔骨内面、第1跖骨底

作用:足背屈、内翻

拇长伸肌:

起点——胫、腓骨上端骨间膜前面

止点——拇指末节趾骨底

作用:伸第2-5趾、足背屈

拇长屈肌

起点:胫腓骨后面及骨间膜

止点:拇指远节趾骨

作用:屈脚拇指、足跖屈(胫神经L4-S3)

趾长伸肌

起点:胫腓骨上端骨间膜前面

止点:第2-5趾趾骨背腱膜

作用:伸第2-5趾,足背屈(腓神经L4-S2)

趾长屈肌:

起点——胫、腓骨上端骨间膜前面

止点——第2-5趾趾背腱膜、止于第5跖骨底者为第3腓骨肌

作用:伸第2-5趾、足背屈。

腘肌

起点 :股骨外侧髁的外侧面上缘

止点 :胫骨比目鱼肌线上的骨面

作用:屈膝关节、内旋小腿(胫神经L4-S3)

总结:主要功能——跖屈踝关节、背屈、足内翻、伸趾、小腿内旋和外旋

当这些肌肉局部紧张或过度拉伸,将会

一、影响足踝关节的稳定性,向上继续衍生影响2膝关节——3髋关节——4腰椎脊柱!

二、体态:

1、典型的O或X型腿——进一步恶化影响全是体态

2、小腿肚粗大影响美观

三、生活影响:容易崴脚(绝大多数人崴脚为外侧受伤)

四、腰痛。

万丈高楼平地起,人也是一样。足踝为人体站立的根基,这些小腿肌肉群的平衡发力对在足踝的平衡受力很重要,平时的功能性训练在强调核心的同时,这些肌肉都是不可忽略的。

引用3Dbody,文章为自我学习资料笔记整理,错误难免,仅供参考。

1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

初诊或症状较轻时,可采用制动、理疗或局部封闭保守治疗。如果非手术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反复发作时可采用手术治疗。

2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1)病变初起时可用理疗或局部封闭治疗 大多有效;

(2)病变重或反复发作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要切除增厚的狭窄环,切除范围应在术中观察屈肌腱在手指屈伸时增粗处不受鞘管的阻挡为度。

3肌鞘炎

腕部制动,局部热敷,必要时行局部理疗或局部封闭,大多症状可消失;若长期反复发作,腱周、滑膜组织变厚,局部隆起可考虑手术治疗,切除增厚的滑膜及筋膜。

4尺侧腕伸肌腱鞘炎

早期需制动或局部封闭,晚期手术行滑膜切除或鞘管部分切除术。同理,在桡侧腕屈肌及尺侧腕屈肌也可发生类似病征,也常是由相应的腱鞘炎所致。若反复发作,患者亦可考虑手术治疗。

小腿前群肌:位于小腿前面,有三块肌,从内侧向外侧依次为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和�长伸肌。胫骨前肌起自胫骨外侧面,止于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底。趾长伸肌起自腓骨的上端,向下分为4条肌腱分别止于第2~5趾中节和远节趾骨底。�长伸肌起自腓骨前面及小腿骨间膜,止于�指远节趾骨底。小腿前群肌三肌均可伸(背屈)踝关节。趾长伸肌和�长伸肌还分别伸第2~5足趾和拇趾,胫骨前肌还可使足内翻。

外侧群:位于小腿外侧,包括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腓骨长肌起自腓骨外侧面上2/3骨面,其长腱绕外踝后方入足底,止于楔骨和第一跖骨骨底。腓骨短肌起自腓骨外侧面下2/3骨面,肌腱绕过外踝后方,止于第5跖骨粗隆。腓骨长、短二肌可使足外翻,并使踝关节跖屈。

后群:位于小腿后方,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两肌合称为小腿三头肌。腓肠肌以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上髁;深面的比目鱼肌起自胫、腓骨上端的后面,二肌约在小腿中部移行为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小腿三头肌可跖屈踝关节,屈小腿和上提足跟。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前倾。深层自胫侧向腓侧依次为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和拇长屈肌。三肌起自胫、腓骨后面及骨间膜,肌腱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其中,胫骨后肌止于足舟骨和3块楔骨,可跖屈踝关节和使足内翻;趾长屈肌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底,拇长屈肌止于拇趾远节趾骨底,二肌分别屈相应的足趾,并使足跖屈。

探索的精神值得嘉奖,而且这哥们是个狠人,大写的服气

不过一码归一码,应用前景可能有限

我们看下可能面临的问题:

1、本次新闻报道会不会让患者误以为所有腱鞘炎病人都适合这种便捷的微创手术?

从新闻描述看,曾医生本次给自己进行的术式大概率为第1肌间隔松解术,即切开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之间的隔膜,以达到松解第1背侧伸肌肌间隔的目的。本次报道突出了手术的特点:单人操作即可、急诊室环境、3mm切口、3分钟完成、手术顺利。从字面上看,会给人一种手术非常简单、廉价、恢复快、无后遗症的感觉。但是,普通人会忽略几点:本身桡骨茎突腱鞘位置表浅,切开皮肤就可看到;3mm的切口,说实话,我一个年轻人如果不用显微镜,连看都看不清楚

桡骨茎突腱鞘

如果换了其他手指的屈肌腱鞘呢?

当然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大部分手指的屈肌腱鞘周围均分布有神经和小血管,如果想尽量避免损伤,明显做不到那么轻松。所以,需要考虑新闻是否会误导部分患者

手指的腱鞘

2、有没有更好的手术方式?

手术治疗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腱鞘狭窄,所以具有迅速缓解疼痛、恢复功能的效果。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桡骨茎突腱鞘炎,我们就需要考虑手术了。桡骨茎突腱鞘炎的手术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①直接开放手术:常规手术方式是直接在压痛处切开, 暴露第1背侧肌间隔,切开增厚的腱鞘,松解腱鞘,以肌腱能在腱鞘内自由滑动为标准。优点为见效快;缺点为切除支持带后可能会出现肌腱脱位、具有感染风险等。近年来微创观念盛行,未来必然会被淘汰;②第1肌间隔松解术:不切开增厚的腱鞘,而是清除第1伸肌间隔内发现的腱鞘囊肿或者切开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之间的隔膜,以达到松解第1背侧伸肌肌间隔的目的。优点为保护了第1背侧伸肌间隔,肌腱相对稳定;缺点为不切除增厚的腱鞘,可能出现增厚的腱鞘仍会出现炎症水肿,和肌腱摩擦导致本病复发;③小针刀经皮松解术:小针刀是通过微创闭合的方式划开卡压部位腱鞘,解除压迫,缓解患者症状。不过在盲目下进行腱鞘划开很容易出现肌腱断裂、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最好在超声辅助精准定位下进行操作。优点为针孔小、松解彻底、安全可靠、无附加损伤、不易损伤周围血管神经、即时治疗效果非常满意、远期观察复发率低等

小针刀

④关节镜下骨纤维管扩大术:切开后,分离到肌腱处,置入关节镜至骨纤维管内,充分刨削骨纤维管内增生肿胀的鞘膜及附属瘢痕组织,并吸出体外。具有创伤小、治疗周期短、恢复快、不会出现肌腱脱位的优点;缺点为价格昂贵,比开放手术不具备明显优势;

所以,从术式考虑上看,可能小针刀经皮松解术会更好。不过综合一下,显微操作下的开放松解也是可以考虑的

3、急诊室操作是否会增加细菌感染的几率?

正规的手术室具有高效安全的空气净化系统,其输送的空气会进行过滤,以保证手术室的无菌环境。而急诊室和诊室差不多,洁净程度和手术室天差地别。虽然据其所称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但如果出现特例,手术难度较大,时间稍长,空气中的细菌会不会对手术创面、手术器械造成污染呢,值得思考

表浅的病变组织早就可以在门诊手术室进行,但由于腱鞘这种影响人手的精细活动的结构意义非凡,如果出现细菌感染,导致组织粘连,后果不堪设想,可能手就废了。这也是手部骨折、腱鞘等发生无菌性炎症,需要到严格消毒的手术室处理的道理

不过从其探索微创的初衷来看,还是值得被大众接受的。但从手术适应症和术式选择方面来看,文中描述的这种方便快捷的手术方式可能实际意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81984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