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艾灸怎么样灸才是正确的三伏天艾灸灸哪里最好

三伏天艾灸怎么样灸才是正确的三伏天艾灸灸哪里最好,第1张

现在正处于三伏天的时候,很多人三伏天会选择艾灸来养生保健,那么三伏天艾灸怎么样灸才是正确的呢?

三伏天艾灸怎么样灸才是正确的

三伏天艾灸是有很多讲究的,其并没有唯一的标准来说其是正确的艾灸方式,是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艾灸的手法以及方法等来结合调整。

例如对于患有虚寒病症的人群来说,其想要起到更好的疗效,可以结合生姜一起进行艾灸,并且针对穴位来进行艾灸驱寒,从而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其次就是三伏天艾灸也是分疗程的,每次艾灸的次数以及时间长短,都是不一样的,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来调整,随着身体的好转,次数和时间也就可以慢慢减少。

其次就是穴位艾灸,穴位艾灸是需要根据实际自身的需求来,艾灸正确的穴位才能够起到不错的疗效。

因为艾灸本身是一种的中医类的保健养生的方式,三伏天艾灸需要调理身体的话,最好还是选择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调理养生。

三伏天艾灸灸哪里最好

根据自己的需求。

三伏天艾灸哪里好主要是根据个人的需求来决定,例如若是需要起到缓解胃部问题的话,可以选择艾灸中脘穴,中脘穴能够增强人体消化以及吸收食物的能力,其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的位置。

若是想调整气血的话,可以选择艾灸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等穴位,艾灸这些穴位是能够起到不错的补气血的作用,能够缓解人体面色蜡黄、没有血色等症状。

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手下进行艾灸,其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穴位,并且可以准确艾灸到穴位。

三伏天艾灸的最佳时间

10-11点。

三伏天艾灸的最佳时间是在早上的10-11点之间,这个时候艾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不错的疗效。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阳气最为强盛的时候,而中午的时候也是阳气最为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艾灸起到的效果则有一定的辅助功效,是非常适合的。

三伏天艾灸可以天天做吗

不建议。

三伏天艾灸是不建议天天做的,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前伏阶段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短期的每天艾灸,后期则可以选择隔天艾灸,一般来说并不会整个三伏天都在艾灸,建议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最为安全。

中脘穴

中脘穴,很好找,肚脐和胸骨连线的中间点。你不用拿尺子去量,连线的中点就是了,找到穴位,放艾灸盒上去就可以灸了。中脘穴一般灸一个小时都没有问题。

腑会中脘穴,腑是什么我们经常讲脏腑,脏腑,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为六腑。

五脏是要藏精华的,而六腑是要流动起来的,所以你看六腑都是跟排泄有关,六腑都会集在中脘穴,艾灸中脘穴相当于调理六腑。

关元穴

关元穴也很好找,在肚脐下四个横指宽的位置,关元穴在肚脐下3寸(四指横放即为三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冬天或一年四季手脚冰凉可以艾灸关元穴。

建议是隔空灸,用艾灸盒灸比较方便,安全。虽然隔姜灸关元穴比较好,但是需要多个人帮手,单个人很难操作的。每次灸关元穴半个小时以上,每天次数不限。

特别注意:

晚上七点后不宜艾灸,晚上属阴,艾灸属阳,晚上艾灸易伤阴。

命门穴,肾腧穴

命门穴在肚脐正对腰椎的地方,找到命门穴,旁边就是肾俞穴。用艾灸盒灸,自然把命门穴和肾腧穴一起灸到了。

肾腧穴,命门穴艾灸一个小时都没有问题。对于经常坐着的人是不是伤腰,艾灸肾腧穴,命门穴就是护腰了。腰为肾之府,艾灸腰也是补肾了,肾好,一切都好。

三伏天艾灸温馨提示

以上三个穴位,中脘穴,关元穴,肾腧穴,一个穴位艾灸一个小时都可以的。

记住,晚上七点后不宜艾灸,过饱过饥不灸,刚房事后不灸,大病过后气血太弱不灸。怀孕,保守起见也不灸。

三伏天艾灸的常用保健穴位:

  1、大椎:人体最大的穴位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大椎穴的主治疾病为: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2、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气虚血虚首选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

  由于足阳明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足三里有气血双补的功能,常用于治疗头晕、耳鸣、失眠、瘫痪、便秘、胃痛、腹胀、腹泄、消化不良、食欲不好、胃溃疡、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急慢性肠炎等疾病。

  3、元阴元阳交关之处:关元穴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简便取穴,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

  关元穴的作用:温肾阳、补虚,壮阳的作用。

  常常用于调理:

  A、元气亏损的病症:如:中风、脱肛、身体无力、易疲劳、怕冷。

  B、男科疾病:如遗精、阳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

  C、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各种妇科疾病。

  D、还有就是下焦疾病:如痢疾、脱肛、疝气、便血小便滴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

  特别是老年朋友,如果在伏天坚持灸关元穴,尿频尿急、前列腺问题就自己解决了,中老年人常灸关元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大家不妨试试。

  4、专治一切脾胃之疾:中脘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简便取穴,自己手脐上四横指。中脘穴为腑会穴,同时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尤其是对于胃的各种疾病具有良效,总之以治疗消化系统为主,如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如有脾胃不好的朋友,赶快行动吧。

  5、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穴

  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在第十四椎下,也就是第二腰椎棘突下,前方平神阙穴。因本穴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命门穴的功能体现了肾阳的作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育功用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饮食消化、吸收与运化,以及水液代谢等都有促进作用。

  根据临床实践,命门和神阙穴组方,壮阳第一,灸命门可培补肾气,振奋肾经,使阳气充盛行;神阙属任脉,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阳固脱。二穴相配具有温肾壮阳,回阳固脱之效。

  6、肾经大穴,引火下行:涌泉穴

  涌泉穴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常按摩涌泉穴可治疗多种疾病,但在三伏天进行三伏灸时,涌泉穴最大的作用是降火!建议进行三伏灸的灸友每天晚上泡脚后再睡觉,这样可以引火下行!

  以上这些穴位,在三伏天艾灸,会极大的提升你身体内的元阳!

三伏天艾灸常用穴位

 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节,这个时期进行艾灸也是很好的补充人体阳气的方式。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三伏天艾灸常用穴位,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1、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在我的临床中,气虚血虚首选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

 为什么呢

 因为足阳明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足三里有气血双补的功能,常用于治疗头晕、耳鸣、失眠、瘫痪、便秘、胃痛、腹胀、腹泄、消化不良、食欲不好、胃溃疡、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急慢性肠炎等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足三里这个穴位能够提高免疫力,足三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所以从古代起就被作为要穴来使用。

 如果身体不错只是保健保健,一星期灸2-3次,一次一个穴位不少于10分钟,如果身体差,气血差的那灸的时间需要长一点,最好是按摩后再灸,效果最好。你自己观察,如果坚持灸足三里10日,你会感觉你精神好了,睡眠足了,吃饭香了,面色红润了。

 2、任脉穴位关元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简便取穴,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关元穴的作用:温肾阳、提性欲,补虚,壮阳的作用。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穴。位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妇胞宫、前列腺等脏腑组织,故有统治三阴经、任脉诸经疾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从古到今都把此穴作为保健要穴。

 有一年青性功能障碍患者,在我的指导下,夏天灸关元穴,在那年夏天后病就痊愈了。特别是老年朋友,如果在伏天坚持灸关元穴,尿频尿急、前列腺问题就自己解决了,中老年人常灸关元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大家不妨试试。

 3、人体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阙。

 神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肚脐眼”。我们知道,胎儿在母体的时候,是靠脐带连接到胎盘接受母体的营养,古今以来,大家都十分注重神阙的保养,称神阙为人体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本穴喜灸而禁针刺,能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对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还有提高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老的作用。可以按摩和艾灸法,其中按摩最简单,艾灸最有效。还有贴药疗法,根据病情把中药研成粉末,用胶布贴在肚脐上,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就是我们中医说的'脐疗。

 4、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中脘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简便取穴,自己手脐上四横指。中脘穴为腑会穴,同时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尤其是对于胃的各种疾病具有良效,总之以治疗消化系统为主,如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现在常说的胃炎、胃溃疡、十二脂肠球部溃疡等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可以按摩、艾灸疗法。如有脾胃不好的朋友,赶快行动吧。

 5、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穴

 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在第十四椎下,也就是第二腰椎棘突下,前方平神阙穴。因本穴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门之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所在。命门穴的功能体现了肾阳的作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育功用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饮食消化、吸收与运化,以及水液代谢等都有促进作用。因此认为是藏真火之穴。临床上命门火衰的症状基本和肾阳不足(和)是一样的命门火衰主要表现四肢清冷、虚损腰痛、或五更泄,男子阳萎、早泄、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经痛、宫寒不孕等虚寒症状。

 根据临床实践,命门和神阙穴组方,壮阳第一,采用灸法,命门用大艾柱灸,神阙用隔盐灸,不必看灸多少壮,要感到有热感从穴位直透体内,灸命门可培补肾气,振奋肾经,使阳气充盛行;神阙属任脉,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阳固脱。二穴相配具有温肾壮阳,回阳固脱之效。

 6、小儿百病之灸点——身柱

 身柱在背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线陷中。取穴时采取俯卧位,先取大椎穴,然定身柱穴。身柱。身柱子之意,适用于脑力不足出现的眩晕,中气不足出现的哮喘,大气不足出现的脱肛,督脉之气升举无力出现的腰背痛等症,还常作为小儿强身健体的穴位,根据临床经验我认为是通治小儿之病。小儿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别是肺、脾二脏较弱,因此小儿易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特别是三伏灸身柱穴对以上疾病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小儿皮肤娇嫩,艾条相对要小些,因而一定要小心,一般每次灸的时间表10-20分钟,开始是隔日一次,灸一个月后可减少灸的次数,每周期性2-3次,或者每周一次。根据小儿的身体状况来定。如果小儿体质太差,易患感冒,还可配合风门、大椎等穴位治疗,加强抗外邪的能力。

 7、补肾首选穴位——太溪

 太溪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力按压时,脚趾会出现麻木感。太溪穴为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原气经过和停留的腧穴。肾藏精,分化阴阳,因此无论肾精虚还是肾阴阳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来补养。如治疗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导致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耳鸣、耳聋、失眠、健忘,或者肾阳亏虚出现的肢冷、下肢水肿、阳萎等疾病。可以按揉、按压、以酸痛为适,力量大些以脚趾感觉到有麻木为宜,也可用艾灸。

 以上这些穴位,如果在三伏天艾灸,会解决你的体虚病多的问题。如果长年坚持会延年益寿。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60082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5
下一篇2023-09-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