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奔放宋朝拘谨,历史上宋朝的女性穿衣风格是怎么样的?

唐朝奔放宋朝拘谨,历史上宋朝的女性穿衣风格是怎么样的?,第1张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唐代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人们的服装服饰(特别是女性)都是异常华美、绚烂,甚至不吝惜展示女性妩媚性感的一面;而宋代是一个服从刻板礼教的社会,由于程朱理学的兴起,人们的思想变得呆板狭隘,表现在服装上,也就变得非常保守桎梏,女性穿衣会被像粽子一样裹得严严实实,稍有肌肤的展露,便会被众人唾弃有伤风化。

诚然,唐代是我国服装发展史上最为多彩和辉煌的时代。有人说,除了牛仔裤和晚礼服,你可以从唐代多姿多彩的服饰中,找到任何一款现代服装的影子。这话说得或许比较夸张,但事实中,你确实可以从唐代陶俑的服饰中,看到现代西方的翻领,T恤衫的半袖,半长裹身裙的缩影,真是不能不令人感叹唐人在服装设计方面的想象力和整个社会的开放程度。

可是,在对服装崇尚素雅纤美的宋朝,**姐们平时的穿着,真的就是古板保守、毫无生气的吗?这恐怕是人们的误解,至于原因,就让我们慢慢道来:

一、聊聊宋代女装的标配:抹胸和褙子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服装特色,如果按现代人的观点,或许就是在不同时间段,大家对时尚和审美有着不同的认知吧。对于宋朝女子来说,抹胸和褙子的组合,便是人人必备的时尚穿搭。

1、抹胸的风韵

什么是抹胸?如果非要解释的话,便是“不施于背,仅覆于胸而故名。”那么抹胸应该属于内衣的范畴,形式上与今天的胸衣类似。有的人也会把抹胸理解成吊带束身小背心,这也是可以的。可以想见,这样露出胸部以上到肩胛,且为贴身设计的款式,在今天也要属于时尚和性感的行列。

宋女穿抹胸很普遍,并且做工极为讲究。抹胸的材质多为棉,高档些的用绸缎,抹胸前部基本都会刺绣精美的图案。抹胸不仅限于闺阁中女红自制,也是商贾贩卖的常物,做工精湛的抹胸也都价格不菲。

据说北宋理学家程颐的祖母就有一件这样的奢侈品抹胸,上面不仅有精美的刺绣,还镶嵌满了珍珠,这件“珠装抹胸”价值十三贯钱,当时的一贯钱,换算成人民币大约300元左右,也就是这件抹胸放在今天售价大约4000元,这可是妥妥的奢侈品。

2、适用广泛的褙子

褙子也成背子。是上到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乐伎伶人,几乎所有社会阶层的宋女,居家待客必备的常服。褙子通行的款式为长袖,直领对襟,腋下开叉,衣长及膝。穿着时不系纽,不结带,双襟自然下垂。

褙子的用途非常广泛,既是居家的常服,也是重要场合的礼服,即便是皇家也不例外。《宋史·舆服志》中,对后宫嫔妃的日常服饰做了详细的规定:“大袖,生色领,长裙,霞帔,玉坠子;褙子,生色领皆用绛罗,盖与臣下不异。”可见褙子可不是一般的休闲装,也是大雅之堂上,服饰的主角之一。

二、抹胸加褙子,咋穿咋有理

抹胸加褙子,是宋女最典型的穿搭。你可别以为穿上露肩的抹胸,外边搭一件不用系扣的褙子,是只能在家中穿着的居家服饰。宋女是完全可以这样的装扮出门待客的,褙子下微微袒露的一方莹润如雪的肌肤,在宋人眼中,是女性柔美的体现,既不僭越也不造作,是非常得体的穿衣礼仪。

对于女子肌肤袒露的接受程度,宋人较唐时的奔放有所收敛,但却并不认为酥胸微露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加之宋人的服装颜色多素雅清淡,这种隐含在雅致中小小的“性感”,在宋人的审美中,是一种别样的韵味与风情。

褙子外搭在抹胸之外,除了女性柔美的肌肤外,还有抹胸上精美的刺绣与各种装饰若隐若现,是那样柔婉与妩媚,令无数诗人为之倾倒。“绛绡频掩酥胸素”,“琼玉胸前金凤小”,可见在宋人眼中,掩藏在褙子中,欲说还羞的抹胸,与褙子的素雅洒脱,是如此相得益彰,美得令人赞叹流连。

在炎热的夏日,为了透气消暑,制作褙子经常会使用半透明的纱罗。如此一来,女子的后背和将近半个胸部都会在朦胧的轻纱笼罩之下,若隐若现,愈发妖娆迷人。

抹胸还有一种令人迷恋的穿法,那就是“诃子”款式的抹胸直接穿在形同开衫的褙子外面,将原本的若隐若现,转化成一种,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小野性”。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内衣外穿”,抹胸的短小,又加强了服饰的层次感,也算是一种时尚创意。

据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就非常喜欢这种“内衣外穿”的方式。“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的词风如此清丽委婉,而又出人意表,恐怕也与她本身就喜欢追逐新颖时尚不无关联,如果生在现代社会,只怕李清照不仅仅是一位文采出众的才女,说不定还会成为善于穿搭的时尚达人。

三、女装的低领与高领,告诉你其实宋朝的**姐穿衣不古板

有人说,看看女装的款式,就能体现出古代社会的开放程度。唐朝时礼教对女性的束缚较为松懈,所以唐代的女装便比较多彩奔放。而宋代女装的裸露程度则恰到好处,即不放浪形骸,也不会密不透风,从服饰的角度讲,是将女性 “性感”的一面,拿捏得最为得体的时代。

有学者将保存在故宫中的历朝帝后画像做比较,结果发现宋代的皇后的礼服是低领的,而元、明、清三朝的皇后礼服是高领的,别说酥胸微露,就连脖子恨不能都包裹得严严实实。如果按照“服饰束缚说”的逻辑,宋朝反倒是相对开化的时代,而之后的朝代,特别是进入明、清以后,才是中国真正被封建礼教桎梏束缚的时期了。

深入思考一下,发现这样的说法确实不无道理,毕竟程朱理学虽然出于宋,但并非是在宋朝得到大力推崇和推广的。真正将朱熹奉若神明的应该是在明朝,而且推广的还是将理学根据统治者的需要,进行修改之后的理论。

贵族穿丝绸 上乘棉料 平民穿的衣服 布料多为自己织的 有棉的 也有麻的 风格基本沿袭唐代 但一般不会漏胸 因为宋代比唐代保守很多 但是 宋代服饰特点并不明显 如果是表演只用 建议选择无朝代古装

妆容:宋代的妆容倾向自然、朴实,眉以细长为主,有高雅清新、素洁的远山黛。

花细:即眉间贴上小珍珠作饰物,这也是南朝梅花妆发展而来的

眼妆延秦丹凤、自然,淡淡斜飞入鬓的眼型

唇红较唐时窄而淡

服饰:由于“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和对外政策的妥协退让--服饰文化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一切的"张狂"刹时都收敛了许多。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爱穿着直领, 对襟的背子,因为既舒适得体,捷又显得典雅大方。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

礼服:其服色大致与唐代相同。

常服:均以大袖上衣,长裙、霞帔为常服。

宋代贵妇礼服——宋代大袖衫、长裙、披帛是晚唐五代遗留下来的服式,在北宋年间依然流行,多为贵族妇女所穿,是一种礼服。普通妇女不能穿着。穿着这种服装,必须配以华丽精致的首饰,其中包括发饰、面饰、耳饰、颈饰和胸饰等。

宋代文人平时喜爱戴造型高而方正的巾帽,身穿宽博的衣衫,以为高雅。宋人称为“高装巾子”,并且常以著名的文人名字命名,如“东坡巾”,“程子巾”、“山谷巾”等;也有以含义命名的,如逍遥巾、高士巾等。《米芾画史》曾说到文士先用紫罗作无顶的头巾,叫作额子,后来中了举人的,用紫纱罗作长顶头巾,以区别于庶人。庶人则由花顶头巾,幅巾发展到逍遥巾。

宋代命妇随男子官服而厘分等级,各内外命妇有袆衣、褕翟、鞠衣、朱衣、钿钗礼衣和常服。皇后受册、朝谒景灵宫、朝会及诸大事服袆衣。妃及皇太子妃受册,朝会服褕翟。皇后亲蚕服鞠衣。命妇朝谒皇帝及垂辇服朱衣。宴见宾客服钿钗礼衣。命妇服除皇后袆衣戴九龙四凤冠,冠有大小花枝各12枝,并加左右各二博鬓(即冠旁左右如两叶状的饰物,后世谓之掩鬓),青罗绣翟(文雉)12等(即十二重行)外。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至1117年)规定命妇首饰为花钗冠,冠有两博鬓加宝钿饰,服翟衣,青罗绣为翟,编次之于衣裳。一品花钗9株,宝钿数同花数,绣翟9等;二品花钗8株,翟8等;三品花钗7株,翟7等;四品花钗6株,翟6等;五品花钗5株,翟5等,翟衣内衬素纱中单,黼领,朱褾(袖)、襈(衣缘),通用罗彀,蔽膝同裳色,以緅(深红光青色)为缘加绣纹重翟。大带、革带、青袜舄,加佩绶,受册、从蚕典礼时服之。

内外命妇的常服均为真红大袖衣,以红生色花(即写生形的花)罗为领,红罗长裙。红霞帔,药玉(即玻璃料器)为坠子。红罗背子,黄、红纱衫,白纱裆裤,服**裙,粉红色纱短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59507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5
下一篇2023-09-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