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拇指内扣是啥意思,对娃有什么影响?

幼儿拇指内扣是啥意思,对娃有什么影响?,第1张

五月妈妈谈育儿2019-01-31 17:47:37

婴儿拇指内扣,一直以来都是妈妈们最关心的问题,它的持续存在将影响宝宝今后抓、握、捏等精细功能的学习与运用。那么,什么是拇指内扣呢婴儿拇指内扣对宝宝成长影响有多大

拇指内收作为脑瘫的症状之一,其主要表现为拇指在弯曲时呈内收状,手张开时拇指不能主动外展。近年来脑瘫畸形已经成为困扰诸多家庭的因素之一。其中拇指内收畸形在脑瘫新生儿畸形中所占的比例很大,脑瘫患者的拇指内收畸形会严重影响到他们手部的精细动作发育,给他们以后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新生儿的拇指内收畸形主要的表现是拇指紧握在手心,余指伸展自如,拇指外展不能或外展不充分,俗称拇指打不开。拇指内收畸形会影响到脑瘫患儿手部的动作,使本该在发育中逐渐形成的手部姿势运动形成困难。这样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形成很大的困扰,加重了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

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缓解、纠正这样的异常姿势呢?

1、利用口欲期特点,宝宝口欲期喜欢啃、咬东西,宝宝刚好拇指内收的情况,可以把宝宝拇指拉出以后,让他吸吮手指,口欲期的欲望难以抵挡,用这一招把拇指吸直伸出,坚持一周,拇指内收的情况会大有改善甚至消失,之后再用安抚奶嘴戒掉宝宝吸手指的习惯。

2、家长用手轻柔外推孩子的拇指,多揉小手,放松手指、手掌肌肉;利用拇指内收的特点,让孩子拇指夹物,薄→厚、细→粗,逐渐打开内收的拇指;

3、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拇指内扣的时间和程度会逐渐减少,因此,若超过两个月仍持续握拳,就要引起重视了。另外,宝宝出生后的四个月内还可能有手握持反射的存在,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宝宝偶尔拇指内扣一般都是正常的。如果宝宝经常持续握拳,内扣,或4-6个月内内扣未减少,内扣程度未好,那就要提高警惕了,必须尽快带宝宝去看医生了。

希望上面的介绍会对宝妈们带来帮助,在这给大家一个提示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拇指内收的治疗方法时应该慎重,虽然能够治疗拇指内收的方法比较多,但是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病情来选择恰当的治疗方

手指内扣,指的就是手指基本上不能外伸或者是不自觉地保持像掌心的方向屈曲。出现手指内扣的话有生理性原因,也有病理性原因。生理性原因主要就是宝宝的手指,尤其是拇指容易出现内扣,这可能和宝宝年龄比较小,拇指肌肉伸缩能力差而出现的手指向心运动有关系。病理性原因,与脑神经支配手指的运动功能失调有关系,也可能和外伤导致手指神经损伤,不能背伸,只能内扣有关系。所以如果治疗手指内扣的话,还要首先明确患者的年龄以及发病的原因。

人的左右两侧的肢体发育应该是对称相同的,如果有一侧发育迟缓,就有可能有运动神经支配的运动肌肉痉挛的问题了。4个月的宝宝,持握物品时往往用整个手掌。7个月时可用拇指及另外2个手指去持物。你宝宝用手一把抓是正常的。5个月的宝宝会用双手去主动拿东西,而且什么东西都会往嘴里放。当双手拿东西时不能主动伸出的那只手就不正常了。

如果宝宝右手向外拉伸拇指的肌肉伸缩能力不好,那么就会导致宝宝的拇指内收。这说明宝宝这一侧的手臂的运动肌肉拉伸不够长肌张力不正常影响了宝宝的拇指的正常功能。给宝宝内扣的拇指和手臂做一个拉伸的按摩,按摩后把拇指用小手帕固定起来让拇指保证外伸的状态。但注意不要裹得太紧以免血流不畅,并观察拇指如果发紫了要松开。这样天天做,慢慢就会有效果。

3个月以后宝宝的手指就会张开了,宝宝一个能张开一个张不开就算不正常了。要去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检查。

经常有家长问到拇指内扣、握拳或者手打不开的问题,然后经常有家长把拇指内扣和小儿脑瘫关联起来。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来详细地说一说这个拇指内扣。

一、拇指内收、屈曲,拇指内扣和皮层拇指征

首先,我们要将一般的拇指内收、弯曲和拇指内扣区分开来。拇指的姿势有:掌指关节屈曲、伸展和中间位;内收、外展、中间位;掌侧外展、内收以及拇指对掌。从中,我们看到拇指内收也好,屈曲也罢,是一种正常的姿势。

而拇指内扣(thumb-in-palm)(当然,因为平时使用没那么统一,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意思,请大家注意区别)一般特指拇指内收横过掌心,且不自主打开,这个才是一个不正常的表现。同时,因为这个现象意味着上运动神经元(属大脑皮层)可能有损伤,所以又叫“皮层拇指征”(cortical thumb sign)。需要说明的是,皮层拇指征不是说小孩特有的,成年人在经历颅脑损伤后也可能会出现皮层拇指征。

为了便于区分,本文我们一律使用皮层拇指征来代替拇指内扣。

二、对于新生儿来说,拇指的内收、弯曲以及握拳头是很正常的现象。

手指的运动始于胎儿期,通过超声波检查可见到胎儿表现出类似或握持脐带或吮指的动作。出生后,由于手掌握持反射(palm grasping reflex)的存在,经常可以看见宝宝手指屈曲、握持和握拳头等现象。

三、宝宝拇指内扣几个月消失?什么情况下需要引起警觉?

因为握持反射一般会在4-6个月消失,所以对于3个月内正常的婴儿握拳、拇指屈曲、内收不要过分紧张,经常很多家长会把这个误认为皮层拇指征。

只有当4个月后该现象仍然存在,或者一直保持拳头紧握而且不能自主打开,才可能预示上运动神经元有损伤。

从皮层拇指征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拇指内收横过掌心

说明内收的程度比一般正常的拇指内收深。

2、且不自主打开

不自主打开的意思是拇指内扣的紧,掰开拇指时能感受阻力且掰开后拇指会回复到内扣状。所以,如果孩子有拇指内扣,但是抓东西的时候手能打开,宝宝抓物没有问题,这个时候就不用担心。因为拇指内扣是指拇指横过掌心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且手功能受到影响。

3、一定同时并发有其他的问题

因为一旦宝宝上运动神经元有损伤,除了皮层拇指征之外一定会有其他的伴随现象,家长们可以综合观察。在小儿脑瘫类型与脑损伤的对应关系这篇文章中,我们讲过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容易引起痉挛型小儿脑瘫,因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接受γ-氨基丁酸(GABA)的能力受到破坏,而GABA是一种天然的化学物质,由脑中某些部位释放,起到抑制脑活性的作用。抑制能力没有了,自然会表现为过度兴奋,也就是所谓的张力过高。所以大家如果有怀疑,可以看看张力是否存在过高。

另外,大家总结出一些警示的特征出来,目的不是为了让家长们更焦虑。而是通过医生、康复师的总结,将一些比较明显的、关联度比较大的特征归纳出来,便于家长们在日常照顾中及时发现,发现后如果有怀疑可以找医生进一步确诊,在未确诊之前,千万不要瞎担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59496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5
下一篇2023-09-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