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艾灸怎么样灸才是正确的三伏天艾灸灸哪里最好

三伏天艾灸怎么样灸才是正确的三伏天艾灸灸哪里最好,第1张

现在正处于三伏天的时候,很多人三伏天会选择艾灸来养生保健,那么三伏天艾灸怎么样灸才是正确的呢?

三伏天艾灸怎么样灸才是正确的

三伏天艾灸是有很多讲究的,其并没有唯一的标准来说其是正确的艾灸方式,是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艾灸的手法以及方法等来结合调整。

例如对于患有虚寒病症的人群来说,其想要起到更好的疗效,可以结合生姜一起进行艾灸,并且针对穴位来进行艾灸驱寒,从而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其次就是三伏天艾灸也是分疗程的,每次艾灸的次数以及时间长短,都是不一样的,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来调整,随着身体的好转,次数和时间也就可以慢慢减少。

其次就是穴位艾灸,穴位艾灸是需要根据实际自身的需求来,艾灸正确的穴位才能够起到不错的疗效。

因为艾灸本身是一种的中医类的保健养生的方式,三伏天艾灸需要调理身体的话,最好还是选择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调理养生。

三伏天艾灸灸哪里最好

根据自己的需求。

三伏天艾灸哪里好主要是根据个人的需求来决定,例如若是需要起到缓解胃部问题的话,可以选择艾灸中脘穴,中脘穴能够增强人体消化以及吸收食物的能力,其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的位置。

若是想调整气血的话,可以选择艾灸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等穴位,艾灸这些穴位是能够起到不错的补气血的作用,能够缓解人体面色蜡黄、没有血色等症状。

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手下进行艾灸,其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穴位,并且可以准确艾灸到穴位。

三伏天艾灸的最佳时间

10-11点。

三伏天艾灸的最佳时间是在早上的10-11点之间,这个时候艾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不错的疗效。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阳气最为强盛的时候,而中午的时候也是阳气最为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艾灸起到的效果则有一定的辅助功效,是非常适合的。

三伏天艾灸可以天天做吗

不建议。

三伏天艾灸是不建议天天做的,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前伏阶段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短期的每天艾灸,后期则可以选择隔天艾灸,一般来说并不会整个三伏天都在艾灸,建议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最为安全。

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

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

关元穴

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穴。位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妇胞宫、前列腺等脏腑组织,故有统治三阴经、任脉诸经疾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

中脘穴

中脘穴,很好找,肚脐和胸骨连线的中间点。你不用拿尺子去量,连线的中点就是了,找到穴位,放艾灸盒上去就可以灸了。中脘穴一般灸一个小时都没有问题。

我们经常讲脏腑,脏腑,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为六腑。六腑都是跟排泄有关,六腑都会集在中脘穴,艾灸中脘穴相当于调理六腑。

命门穴,肾腧穴

命门穴在肚脐正对腰椎的地方,找到命门穴,旁边就是肾俞穴。用艾灸盒灸,自然把命门穴和肾腧穴一起灸到了。

肾腧穴,命门穴艾灸一个小时都没有问题。对于经常坐着的人是不是伤腰,艾灸肾腧穴,命门穴就是护腰了。腰为肾之府,艾灸腰也是补肾了,肾好,一切都好。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很多人都会在这个时候通过艾灸来治疗一些疾病,那2021年三伏天艾灸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2021年三伏天艾灸的最佳时间

建议上午艾灸。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此时的阳气也是一年中最充足的时候,因此在三伏天的这个时间段之内都是可以进行艾灸的,可以对人体起到滋补阳气、温经散寒的作用,而2021年三伏的时间是7月11日到8月19日。

一般来说上午是人体阳气升发的时候,并在正午达到顶峰,因此如果要艾灸的话,建议可以在上午的时候进行,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人体来说起到的作用也会更好一些。

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比较好

1、关元穴:关元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会凝聚到此处,为先天之气海,艾灸此处的话具有培元固本、理气和血、补益下焦的作用。

2、气海穴:气海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艾灸此处不仅具有生发阳气的作用,而且还能促进肠胃的蠕动,使得气血变得通畅。

3、足三里穴:足三里是位于小腿外侧的一个穴位,是后天之本、气足之源,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艾灸此处的话能够起到生发胃气、燥化脾湿的作用。

三伏天艾灸几天灸一次比较好

3-4天灸一次。

三伏天的天气比较热,在这个时候艾灸的话会使人体消耗较多的津液和体力,在艾灸完之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才能够恢复正常,因此对于一般人群来说建议最好是每隔3-4天艾灸一次,这样会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而对于一些正处于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人群来说,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都适量地艾灸,这样能够更快地缓解疾病的症状。

三伏天艾灸哪些人不适合

1、孕妇、儿童:孕妇和儿童的体质是比较特殊的,对于中药材的使用需要谨慎,而艾灸中的艾叶就属于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对于孕妇和儿童来说是不适合使用的。

2、皮肤有破损者:因为艾灸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刺激,因此如果艾灸所选穴位的皮肤有皮损、溃烂的话,那么此时是不建议艾灸的。

3、高热:三伏天的天气本来就比较热,而艾灸又是一种热性的治疗方法,因此对于一些正处于高热状态的患者来说,此时是不适合艾灸的。

人体最大的穴位-大椎穴。标准定位:当你设置穴位时,你是坐着的。穴位位于人体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处。如果突起的骨头不明显,就让患者移动颈部,不动的关节就是第一胸椎,大概在肩膀水平。主治:发热、疟疾、咳嗽、呼吸困难、骨蒸潮热、颈肩背痛、腰脊柱强壮、角弓延长、小儿惊风、癫痫综合征、五劳不足、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后天之本,足气之源-足三里。标准定位:外膝以下3英寸,胫骨外缘1横指。主治:足三里长灸可健脾和胃,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中老年人足三里长灸也可以预防中风。关元,袁茵和杨贵妃相遇的地方。标准定位:脐下3寸,腹部中线,背部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位。关元穴位于下腹,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部画一条线。把这条线分成五等份。肚脐以下五分之三的穴位就是这个穴位。主治:中风、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尿浊、尿频、无尿、血尿、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阴道分泌物、崩漏、腹痛、腹泻、痢疾、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尤其是老年朋友,如果坚持在福田关元穴艾灸,尿频尿急、前列腺的问题自己解决。中老年人定期灸关元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不妨一试。

专治脾胃诸病-中脘。标准定位: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线上,肚脐上方4寸。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吐、恶心、消化不良;肠鸣、腹泻、便秘、便血、胁痛;呼吸、失眠、不安、癫痫和晕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生命之门,力量之源-生命之门。标准定位:人体命门穴位于腰部,背部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也就是腰后对应肚脐。主治:体虚、腰痛、脊柱有力、遗尿、尿频、腹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白带微红、反复坠胎、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脚冰凉。

肾经大穴,降火-涌泉穴。标准定位:取穴时,可以采取坐或仰躺,双脚指向的姿势。涌泉穴位于前脚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头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主治:神经衰弱、精力减退、疲劳、妇科病、失眠、嗜睡、高血压、头晕、焦虑、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肾病等。穴位按压治疗脑出血后恢复、穴位按压治疗膀胱炎、穴位按压治疗白发等。艾灸方法:可悬挂艾条或艾灸铜壶进行艾灸。艾条悬灸各穴15-20分钟,铜壶灸各穴30-50分钟。

三伏天艾灸常用穴位

 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节,这个时期进行艾灸也是很好的补充人体阳气的方式。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三伏天艾灸常用穴位,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1、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在我的临床中,气虚血虚首选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

 为什么呢

 因为足阳明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足三里有气血双补的功能,常用于治疗头晕、耳鸣、失眠、瘫痪、便秘、胃痛、腹胀、腹泄、消化不良、食欲不好、胃溃疡、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急慢性肠炎等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足三里这个穴位能够提高免疫力,足三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所以从古代起就被作为要穴来使用。

 如果身体不错只是保健保健,一星期灸2-3次,一次一个穴位不少于10分钟,如果身体差,气血差的那灸的时间需要长一点,最好是按摩后再灸,效果最好。你自己观察,如果坚持灸足三里10日,你会感觉你精神好了,睡眠足了,吃饭香了,面色红润了。

 2、任脉穴位关元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简便取穴,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关元穴的作用:温肾阳、提性欲,补虚,壮阳的作用。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穴。位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妇胞宫、前列腺等脏腑组织,故有统治三阴经、任脉诸经疾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从古到今都把此穴作为保健要穴。

 有一年青性功能障碍患者,在我的指导下,夏天灸关元穴,在那年夏天后病就痊愈了。特别是老年朋友,如果在伏天坚持灸关元穴,尿频尿急、前列腺问题就自己解决了,中老年人常灸关元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大家不妨试试。

 3、人体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阙。

 神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肚脐眼”。我们知道,胎儿在母体的时候,是靠脐带连接到胎盘接受母体的营养,古今以来,大家都十分注重神阙的保养,称神阙为人体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本穴喜灸而禁针刺,能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对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还有提高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老的作用。可以按摩和艾灸法,其中按摩最简单,艾灸最有效。还有贴药疗法,根据病情把中药研成粉末,用胶布贴在肚脐上,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就是我们中医说的'脐疗。

 4、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中脘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简便取穴,自己手脐上四横指。中脘穴为腑会穴,同时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尤其是对于胃的各种疾病具有良效,总之以治疗消化系统为主,如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现在常说的胃炎、胃溃疡、十二脂肠球部溃疡等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可以按摩、艾灸疗法。如有脾胃不好的朋友,赶快行动吧。

 5、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穴

 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在第十四椎下,也就是第二腰椎棘突下,前方平神阙穴。因本穴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门之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所在。命门穴的功能体现了肾阳的作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育功用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饮食消化、吸收与运化,以及水液代谢等都有促进作用。因此认为是藏真火之穴。临床上命门火衰的症状基本和肾阳不足(和)是一样的命门火衰主要表现四肢清冷、虚损腰痛、或五更泄,男子阳萎、早泄、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经痛、宫寒不孕等虚寒症状。

 根据临床实践,命门和神阙穴组方,壮阳第一,采用灸法,命门用大艾柱灸,神阙用隔盐灸,不必看灸多少壮,要感到有热感从穴位直透体内,灸命门可培补肾气,振奋肾经,使阳气充盛行;神阙属任脉,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阳固脱。二穴相配具有温肾壮阳,回阳固脱之效。

 6、小儿百病之灸点——身柱

 身柱在背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线陷中。取穴时采取俯卧位,先取大椎穴,然定身柱穴。身柱。身柱子之意,适用于脑力不足出现的眩晕,中气不足出现的哮喘,大气不足出现的脱肛,督脉之气升举无力出现的腰背痛等症,还常作为小儿强身健体的穴位,根据临床经验我认为是通治小儿之病。小儿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别是肺、脾二脏较弱,因此小儿易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特别是三伏灸身柱穴对以上疾病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小儿皮肤娇嫩,艾条相对要小些,因而一定要小心,一般每次灸的时间表10-20分钟,开始是隔日一次,灸一个月后可减少灸的次数,每周期性2-3次,或者每周一次。根据小儿的身体状况来定。如果小儿体质太差,易患感冒,还可配合风门、大椎等穴位治疗,加强抗外邪的能力。

 7、补肾首选穴位——太溪

 太溪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力按压时,脚趾会出现麻木感。太溪穴为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原气经过和停留的腧穴。肾藏精,分化阴阳,因此无论肾精虚还是肾阴阳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来补养。如治疗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导致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耳鸣、耳聋、失眠、健忘,或者肾阳亏虚出现的肢冷、下肢水肿、阳萎等疾病。可以按揉、按压、以酸痛为适,力量大些以脚趾感觉到有麻木为宜,也可用艾灸。

 以上这些穴位,如果在三伏天艾灸,会解决你的体虚病多的问题。如果长年坚持会延年益寿。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59085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5
下一篇2023-09-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