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吃什么 夏至食物有哪些

夏至节气吃什么 夏至食物有哪些,第1张

导读:夏至这一节气,向来都是炎热夏季到来的开端,也被认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光,要知道,在夏季的食物中,消烦解燥是养生的重点,那么,大家了解到的关于夏至的食物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看夏至节气到底应该吃什么。

夏至节气吃什么

1、热面

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2、夏至羹

湖南长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夏至羹”,民谚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3、夏至饼

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

4、荔枝

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都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两者合吃不热。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症,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适量。在吃荔枝前后喝一点盐水或者绿豆水、冬瓜水、生地汤等有解暑的功效。

5、粽子

很多地区到了夏至之后都是有吃粽子的习惯的,并不是说只有端午才吃粽子。粽子所用的糯米和红枣其实都是比较阳性一点的食物,在夏至吃粽子,对人体也确实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6、新麦

山东部分地区,夏至日有煮新麦粒吃的习俗,孩子们用新麦秸编的小笊篱,在汤水中捞取新麦粒吃,既尝新,又是一种游戏。

7、生菜、凉面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开始大吃生菜、凉面了,吃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帮助降火开胃,促进食欲,但是又不至于会因为过于寒凉而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将近的时候,凉面等食物就开始大卖了。

8、狗肉

夏至吃狗肉主要是流行在我国广东地区,广东地区有一句谚语是这么说的“夏至狗,没路走”,说的就是夏至吃狗肉的风俗。值得注意的是,狗肉性热,夏至吃狗肉应该适可而止,不要食用过多,以免引起上火等身体不适。

9、苋菜和葫芦

某些地区夏至当天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会到娘家吃饭,舅舅家就会准备苋菜和葫芦做菜,寓意吃了苋菜就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

10、夏至蛋

湘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夏至日,将整鸡蛋煮熟,剥壳后加红枣煮汤吃,叫“吃夏至蛋”。湘南一带,主要是嘉禾、蓝山、桂阳于夏至当天早晨起来,将整鸡蛋煮熟,用红纸或红色染料将蛋皮染红,再用一个小网袋装上,系上少年、儿童的前胸,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再剥去蛋壳将蛋吃掉。民间以为夏至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谚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烂。”

夏至养生有什么饮食要点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的食物中含有消暑解热的生物碱,帮助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夏至前后温度不断升高,很容易上火或者说中暑,这个时候就需要吃些苦味食物消暑解热了。

但是苦味食物不能吃太多,不然很容易出现呕吐、恶心等症状。夏至前后可以考虑炖一些苦瓜排骨汤食用,营养又能降火。

2、吃点性寒的、味酸的食物

祖国医学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炎热的天气下,需要多吃一些性寒的、味酸的食物。尽量不要吃辛辣类的温燥食物,不然很容易上火,诱发咽喉痛等不适。

当然,在吃寒凉食物的时候,也要把握一个度,千万不能过度,以免导致人体内的正气被波及而诱发疾病。

3、补充钾元素

夏至降至气温不断升高,现在的人们正处在炎热的环境之中,人们会大量出汗。流汗的时候,会带走一部分的钾离子,若是不及时补充的话,人体会感到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等。

为此,人们要记住炎热的夏季,要及时补充钾元素,比如说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荔枝、草莓),也可以适当喝一些茶水,既能够补充钾元素又能够消暑。

夏至这个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是属于夏季季节,而在夏至除了防暑,还有就是重视养生的问题,那么2019年的夏至是哪天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夏至是哪天以及在夏至进补要吃什么吧!

问:夏至是哪天2019?答:2019年06月21日,星期五,23:54:09,农历五月十九。

夏至进补吃什么第一蔬黄瓜夏季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是暑湿,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适当摄入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水、排毒通便。我们常吃的黄瓜就是凉性蔬菜中的代表。夏季也是黄瓜上市的旺季,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钾低钠的特点,适合夏天人们大量出汗后补充水分及流失的无机盐。最佳搭配:蒜泥搭配黄瓜,做法简单,用料也很少,还有杀菌、增进食欲的功效。最佳烹调方式:凉拌黄瓜是最好的吃法。脾胃虚寒的人可以清炒黄瓜,或者做黄瓜馅儿水饺。

第一鲜鲤鱼夏初的鲤鱼正值产卵季。鱼在临近产卵期时,体内积蓄了很多脂肪和营养成分,身体肥硕而结实,因此肉的味道最鲜美,吃起来有种香甜的感觉。夏季气候温热潮湿,适当喝些鲤鱼汤,有助于祛湿开胃、利水消肿。而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鲤鱼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极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儿童、孕妇、老人在内的各类人群都适合吃。

最佳搭配:湿热天气里,吃鲤鱼可以适当加一些祛湿的食材一起煲汤,比如陈皮、冬瓜、葱白等。咳嗽时则可以用鲤鱼与少许川贝一起煮汤食用,可止咳平喘。而赤豆鲤鱼汤是一道缓解肾炎水肿的经典食疗方,两者配在一起食用,可以增强利水消肿的功效。最佳烹调方式:夏季人容易燥热,可以选择清蒸、炖汤等。

第一菌木耳木耳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具有益气、润肺、补脑、轻身、凉血等功效;木耳有“血管清道夫”之称,夏天多吃点黑木耳,一方面有利于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凉血、增加食欲之效。最佳搭配:银耳有润肺生津、补养气血、滋肾益精等功效。将双耳用温水泡发后,与冰糖和水一起,放蒸笼中蒸熟,制成双耳汤,具有滋阴润肺、补肾健脑的功效。最佳烹调方式:清炒、凉拌、做汤均可。

第一肉鸭肉四季之中,鸭肉特别适合夏季食用,俗话说得好:“防苦夏吃吃鸭”。鸭肉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而且能防治疾病。鸭属水禽,性寒凉,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最佳搭配: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炖食。

最佳烹调方式:“鸡肉汤,鸭肉味”,夏季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不但味道好,而且最滋补。

第一谷薏米薏米性味甘淡微寒,含有维生素B1和多种氨基酸,《本草纲目》中记载:薏米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的食物。夏天用薏米煮粥,是很好的消暑健身的清补剂。薏米是清除体内湿毒的好食品,又有抗癌作用。盛夏时节阴雨连绵,空气湿黏,很多人都会“伤暑”,这时吃些薏米粥,可以起到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的作用。最佳搭配:薏米红豆粥。既除湿,又补心,还能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最佳烹调方式:暑热会减弱食欲及肠胃的消化功能,粥类食品易于消化,既能帮助补充因大量出汗所消耗的水分,还能快速补充血糖和能量,是消暑的最佳主食。

第一粥绿豆粥绿豆有“食中佳品,济世之食谷”之美称。在炎炎夏日,绿豆汤更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消暑饮料。绿豆亦食亦药,可用以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热烦渴、水肿等。不过应注意,绿豆属于凉性药食之品,身体虚寒或脾胃虚寒者过量饮用,会出现腹痛腹泻,阴虚者也不宜大量饮用,否则会致虚火旺盛而出现口角糜烂、牙龈肿痛等症状。最佳搭配:可以搭配大米或者黑豆等其他豆类做成杂豆粥,能补充更多的微量元素和B族维生素。

第一饮酸梅汤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这几种。《本草纲目》记载:“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该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家常做法:材料:干乌梅(半斤)、山楂(半斤)、桂花(一两)、甘草(一两)、冰片糖或者红糖。方法:1、从干货市场买回家的干乌梅和山楂必须先加水泡开。2、连同少量的桂花和甘草将泡开的乌梅和山楂用纱布包起来。3、在大锅里注满水,放入纱布包,大火烧开。4、煮沸后,加入适量的冰糖或者可以起到上色作用的红糖。5、小火熬煮6—7小时,在水大约被熬去一半的时候,酸梅汤也就做成了。

第一瓜西瓜我国民间早有一句谚语:“热天吃西瓜,不用把药抓”。西瓜性寒,味甘,归心、胃、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经常饮酒的人体内偏热,若能常吃些西瓜能清火解热,还能加强肝脏解除酒精毒性的作用。新鲜的西瓜汁和鲜嫩的瓜皮能增加皮肤弹性,减少皱纹,增添光泽。夏天出汗多,随着汗水的排出,丢失的营养也多,适当吃些西瓜,不仅能补足丢失的水分,更能增加营养。最佳烹调方式:西瓜可以生吃,也可以拿来榨汁。西瓜翠衣即西瓜皮,可以用来煮水、炒菜。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夏至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季节,此时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腻、难消化的食品。以下是懂视小编收集整理的夏至养生食谱,希望对你有帮助。

夏至养生食谱荷叶茯苓粥

[配料]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凉拌莴笋

[配料]鲜莴笋350克,葱、香油、味精、盐、白糖各适量。

[做法]莴笋洗净去皮,切成长条小块,盛入盘内加精盐搅拌,腌1小时,滗去水分,加入味精、白糖拌匀。将葱切成葱花撒在莴笋上,锅烧热放入香油,待油热时浇在葱花上,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利五脏,通经脉。

奶油冬瓜球

[配料]冬瓜500克,炼乳20克,熟火腿10克,精盐、鲜汤、香油、水淀粉、味精各适量。

[做法]冬瓜去皮,洗净削成见圆小球,入沸水略煮后,倒入冷水使之冷却。将冬瓜球排放在大碗内,加盐、味精、鲜汤上笼用武火蒸30分钟取出。把冬瓜球复入盆中,汤倒入锅中加炼乳煮沸后,用水淀粉勾芡,冬瓜球入锅内,淋上香油搅拌均匀,最后撒上火腿末出锅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生津除烦,补虚损,益脾胃。

兔肉健脾汤

[配料]兔肉200克,淮山30克,枸杞子15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大枣30克。

[做法]兔肉洗净与其它配料武火同煮,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煎煮2小时,汤、肉同食。

[功效]健脾益气。

夏至养生小提示蔬果选择要当心

苹果、葡萄、木瓜、枇杷这类平和的水果适合各种体质的人吃;体质虚寒的人最好少吃香蕉、雪梨、西瓜、柿子等寒凉类水果,最好不要冷冻后吃;湿热质和痰湿质的人则要少吃菠萝、荔枝、榴莲、龙眼等温性水果。

食苦味以清心

由于夏季心火当令,根据五行(夏为火)、五成(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例如多吃苦瓜。冷食不宜多吃,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补水分每天2000ml防头痛头晕

夏至时节,大多数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

造成头痛头晕的另一种原因是,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会扩张,更多的血液会流向体表,这种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头晕。一般来说,每天要喝2000ml~2500ml的水,如果有运动还要再补充。

猜你感兴趣:

1夏至养生饮食食谱

22017夏至养生食谱

3夏至养生吃什么食物

4夏至节气养生4种食材最好

5夏至养生吃什么水果

6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7夏至吃什么果蔬养生

夏至节气养生食物

夏至节气养生食物 1

 夏至多吃西红柿可防晒。如果每天食用40克西红柿酱,被太阳晒伤的风险将减少40%。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番茄红素在起着主要的作用。西红柿新平味甘、酸,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健胃消食、生津止渴、补血养血和增进食衣的功效。现代营养学认为两者富含多种维生素。丝瓜西红柿粥有清热祛暑、除烦止渴、补益利五脏之功,男女老少皆宜。

 2、夏至养生健脾胃食物——绿豆粥

 夏至,炎热的夏天就正式开始了。太仓人夏季饮食讲究清淡,过了夏至,清凉解暑的粥往往是餐桌上最常见的食品。在美食家袁枚看来,粥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食品。绿豆粥夏天多吃粥类食品,是我国传统的保健方法,对身体大有好处。喝粥最好喝绿豆粥,绿豆新凉,有清热解暑的功效。用于防暑的粥还有荷叶粥、鲜藕粥、生芦根粥等。

 3、夏至养生清热解暑食物——热茶

 夏至炎热离不开饮料,首选不是各种冷饮制品,也不是啤酒或咖啡,而是极普通的热茶。茶叶中富含钾元素(每100克茶水中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绿茶107毫克,红茶241毫克),既解渴又解乏。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喝绿茶还可以减少1/3因日晒导致的皮肤晒伤、松弛和粗糙。据英国专家的试验表明,热茶的降温能力大大超过冷饮制品,乃是消暑饮品中的佼佼者。

 4、夏至养生补血生津食物——鸭肉

 鸭肉鸭肉味甘、咸、新凉,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特别适合体内有热的人食用,如低烧、虚弱、食少、大便干燥等病症。此外,鸭肉与火腿、海参共炖,善补五脏之荫;鸭肉同糯米煮粥,有养胃、补血、生津之功;鸭同海带炖食,能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可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鸭肉特别适合夏至食用。鸭属水禽,新寒凉,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食衣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

 5、夏至养生健脾燥湿食物——苦菜

 苦味菜俗话说:天热食“苦”,胜似进补。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苦味素、生物碱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热祛暑、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功效。中医学认为,夏至暑盛湿重,既伤肾气又困脾胃,而苦味食物可通过其补气固肾、健脾燥湿的作用,达到机体功能平衡。常见的“苦”味食物有苦瓜、苦菜、芥蓝等。需注意的是,苦味食品一次别吃太多,否则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

 6、夏至养生清暑解渴食物——西瓜

 西瓜味甘甜、新寒,民间又叫“寒瓜”,是瓜类中清暑解渴的首选。西瓜营养十分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因其含有966%的水分,能补充夏天人体散失的大量水分。因此民间有“每天半个瓜,酷暑能算啥”的说法。夏天出现中暑、发热、心烦、口渴或其他急新热病时,均宜用西瓜进行辅助治疗。西瓜皮也可用来凉拌、炒菜吃。

  广东人夏至吃狗肉和荔枝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子的。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

 夏至食狗肉的风俗,民间有“夏至狗,没路走”的俗语,意思是夏至这天,许多狗被杀掉,没路可逃。民间说法是,狗肉性温,大补元气,属性燥热,仅适宜秋冬季节食用,夏天吃狗肉会上火,外热加上内热,对身体不利。但夏至这天例外,夏至这天吃了狗肉,不但不会热气,不会对身体引起不适,反而会对身体有益。大概是相生相克的道理吧。当然,夏至吃狗肉,也应适可而止,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等肠胃病。

 对夏至吃狗肉何以如此热衷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称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广东人素有喜吃狗肉之习,阳江地区尤甚。而据有关资料记载,夏至杀狗补身,相传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热,疫疠流行。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之说,命令臣民杀狗避邪,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立夏日,吃补食”的民谣,也说明补食从立夏就开始了。

  夏至吃什么面好

 伏面

 夏至过后,进入三伏,山西民间多吃凉面开胃消暑。山西凉面,又叫伏面,古称“冷陶”,虽非珍馐名点,却源于上古祀日,反映时令变迁,传承千年习俗,是一道融入文化遗韵的晋地美食。

 清代时“夏至伏面”已发展成为各种花色冷面。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夏至,大祀方泽,乃国之大典。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冷淘面爽口适宜,天下无比。”

 凉面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看看各地区是如何吃"冬至饺子夏至面"的。烟台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烟台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也是爱吃凉面,越长越好,一是代表了夏至这天是最长的一天,凉面是因为天气炎热,吃着口感更好。

 炸酱面

 炸酱面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将黄瓜、香椿、豆芽、青豆、黄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码备用。然后做炸酱,将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黄豆制作的黄酱或甜面酱炸炒,即成炸酱。

 面条煮熟后,捞出,浇上炸酱,拌以菜码,即成炸酱面。也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加辣椒,醋等调味品。这样会更加符合自己的口味。

 热面

 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夏至节气养生食物 2

  夏至养生食物

 1、夏至养生防晒食物—西红柿

 夏至多吃西红柿可防晒。如果每天食用40克西红柿酱,被太阳晒伤的风险将减少40%。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番茄红素在起着主要的作用。西红柿新平味甘、酸,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健胃消食、生津止渴、补血养血和增进食衣的功效。现代营养学认为两者富含多种维生素。丝瓜西红柿粥有清热祛暑、除烦止渴、补益利五脏之功,男女老少皆宜。

 2、夏至养生健脾胃食物—绿豆粥

 夏至,炎热的夏天就正式开始了。太仓人夏季饮食讲究清淡,过了夏至,清凉解暑的粥往往是餐桌上最常见的食品。夏天多吃粥类食品,是我国传统的保健方法,对身体大有好处。喝粥最好喝绿豆粥,绿豆新凉,有清热解暑的功效。用于防暑的粥还有荷叶粥、鲜藕粥、生芦根粥等。

 3、夏至养生清热解暑食物—热茶

 夏至炎热离不开饮料,首选不是各种冷饮制品,也不是啤酒或咖啡,而是极普通的热茶。茶叶中富含钾元素(每100克茶水中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绿茶107毫克,红茶241毫克),既解渴又解乏。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喝绿茶还可以减少1/3因日晒导致的皮肤晒伤、松弛和粗糙。据英国专家的试验表明,热茶的降温能力大大超过冷饮制品,乃是消暑饮品中的佼佼者。

 4、夏至养生补血生津食物—鸭肉

 鸭肉鸭肉味甘、咸、新凉,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特别适合体内有热的人食用,如低烧、虚弱、食少、大便干燥等病症。此外,鸭肉与火腿、海参共炖,善补五脏之荫;鸭肉同糯米煮粥,有养胃、补血、生津之功;鸭同海带炖食,能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可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鸭肉特别适合夏至食用。鸭属水禽,新寒凉,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食衣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

 5、夏至养生健脾燥湿食物—苦菜

 苦味菜俗话说:天热食“苦”,胜似进补。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苦味素、生物碱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热祛暑、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功效。中医学认为,夏至暑盛湿重,既伤肾气又困脾胃,而苦味食物可通过其补气固肾、健脾燥湿的作用,达到机体功能平衡。常见的“苦”味食物有苦瓜、苦菜、芥蓝等。需注意的是,苦味食品一次别吃太多,否则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

 6、夏至养生清暑解渴食物—西瓜

 西瓜味甘甜、新寒,民间又叫“寒瓜”,是瓜类中清暑解渴的首选。西瓜营养十分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因其含有966%的水分,能补充夏天人体散失的大量水分。因此民间有“每天半个瓜,酷暑能算啥”的说法。夏天出现中暑、发热、心烦、口渴或其他急新热病时,均宜用西瓜进行辅助治疗。西瓜皮也可用来凉拌、炒菜吃。

 夏至到,天气炎热,让人烦躁不安,此时养生注重“心静自然凉”。炎夏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夏至天气长还是短

 夏至天气长还是短:长

 夏至日是一年之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过了夏至日,我国开始进入了昼长夜短的时空。昼短夜长的是冬至日,到了冬至日昼夜最长,白昼最短,而冬至日过后就是昼短夜长了。

 夏至表示已经真正进入了炎热的季节了,至就是到、极的意思。夏至这一天白天的时间最长。从这天开始,白天的时间又慢慢地变短,短到冬至过后,白天的时间又慢慢地变长。

 也就是说白天时间长到夏至这天就结束了,从这天起时间一天比一天短,短到冬至这一天为止,时间又开始一天天变长。这就是所谓的“长到夏至,短到冬至”。

 按正常只要过了夏至,太阳就会一天天往南转,但由于夏至点后第十二三天左右才地球到达“远日点”,所以就是过夏至白天短的速度也很缓慢机几乎觉察不到,但过了“远日点”后地球转的速度逐渐加快,人们才感觉白天明显变短了。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阳气在夏至日这一天强盛到极点,盛极必衰,阴气也从这一天开始滋长。

 夏至过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日减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逐日降低。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到了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夏至的农事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开始,但是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热仍比地面反辐射放出的热量多,气温继续升高,故夏至日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节。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夏至后进入伏天,北方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增多,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害虫迅速滋长漫延,需加强田间管理,农谚说:“夏至棉田草,胜如毒蛇咬”、“夏至进入伏天里,耕地赛过水浇园”、“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抢先”。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农事谚语:

 “夏至时节天最长,南坡北洼农夫忙。玉米夏谷快播种,大豆再拖光长秧。早春作物细管理,追浇勤锄把虫防。夏播作物补定苗,行间株间勤松耪。棉花进入盛蕾期,常规措施都用上,一旦遭受雹子砸,田间会诊觅良方。一般不要来翻种,追治整修快松耪。高粱玉米制种田,严格管理保质量。田间杂株要拔除,母本玉米雄去光。起刨大蒜和地蛋,瓜菜管理要加强。久旱不雨浇果树,一定不能浇过量。麦糠青草水缸捞,牲口爱吃体健壮。二茬苜蓿好胀肚,多掺干草就无妨。藕苇蒲芡都管好,喂鱼定时又定量。青蛙捕虫功劳大,人人保护莫损伤”。

 导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就要到来大家知道夏至应该吃什么食物好吗下面为大家带来夏至吃什么食物好,快来看看吧。

 夏至羹

 湖南长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夏至羹”,民谚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豌豆糕

 夏至这一天,在老南京的风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骑坐于门槛上吃豌豆糕防百病。这项风俗的由来是因为夏令天气火热,人们多不思饮食,才让小孩先吃豌豆糕开胃。此外,老南京在夏至这一天还要吃碗凉面称称体重。

 粽子

 西北有些地区夏至吃粽子。在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

 荔枝

 除了吃狗肉之外,还有吃荔枝的习惯,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都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两者合吃不热。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症,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适量。

 过水面

 山东各地在夏至的这一天里是要吃凉面条的,也就是过水面,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的往嘴里捞面吃,对于小孩子来说已经不只是吃饭了,更是一种游戏,充满了乐趣。

 新麦

 山东部分地区,夏至日有煮新麦粒吃的习俗,孩子们用新麦秸编的小笊篱,在汤水中捞取新麦粒吃,既尝新,又是一种游戏。

 热面

 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圆糊醮

 “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的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用竹签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烧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丰收。因此浙江绍兴依然有夏至吃圆糊醮的习惯。

 夏至饼

 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

 生菜、凉面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开始大吃生菜、凉面了,吃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帮助降火开胃,促进食欲,但是又不至于会因为过于寒凉而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将近的时候,凉面等食物就开始大卖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53997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1
下一篇2023-09-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