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下肢肌肉解剖

人体下肢肌肉解剖,第1张

人体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及足肌。

一 盆带肌

盆带肌分为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

盆带肌前群:髂腰肌、阔筋膜张肌。

髂腰肌是由腰大肌和髂肌两块肌肉组成。

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

止点:两肌相合,经髋关节前内侧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单腿站立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旋转;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和骨盆前倾。

阔筋膜张肌

•起点:起于髂前上棘。

•止点:该肌在大腿外侧移行于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外展和内旋。

盆带肌后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

臀大肌

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

止点:止于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使大腿外展;下部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臀中肌和臀小肌

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

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前部纤维使骨盆前倾;

梨状肌

起点:起于第2-5骶椎前侧面。

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

•.闭孔内肌: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由坐骨孔出骨盆止于转子窝,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5.闭孔外肌: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经股骨颈后方止于转子窝,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6.股方肌: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转子间嵴,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

大腿前外侧群:股四头肌、缝匠肌。

股四头肌

起点:此肌有股直肌、股中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四个头。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面,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点:四个头相合,成一条强有力的腱,由前面及两侧包绕髌骨,并在髌骨下方形成髌韧带,借此止于胫骨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使小腿伸,股直肌还能使大腿屈。远固定时,可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

缝匠肌

•起点:起于髂前上棘。

•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使大腿屈、外旋和外展,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大腿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

•起点:耻骨肌和长收肌起于耻骨上支外面,短收肌起于耻骨下支外面。

•止点:耻骨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长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短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内收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前倾。

大收肌

•起点:起于从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

•止点: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

股薄肌

起点:起于耻骨下支。

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和屈,还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可使骨盆前倾。

大腿后群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半腱肌和半膜肌

•起点:起于坐骨结节。

•止点:半腱肌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与股二头肌相同。

股二头肌

•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上半部。

•止点:止于腓骨头。

•功能:近固定时,长头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当小腿伸直时,则使骨盆后倾。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小腿前群: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

胫骨前肌

起点:起于胫骨体外侧的上2/3。

止点:肌腱从内踝前方通过,止于内侧(第1)楔骨和第1跖骨底。

功能:维持足弓

趾长伸肌

起点:起于胫骨外侧髁、腓骨前面上3/4和相邻骨间膜。

止点:该肌共有5条腱,其中四腱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另一腱止于第5跖骨底,称第三腓骨肌(此肌只有人类才有)。

功能:近固定时,使足伸和外翻,并使2~5趾伸。

拇长伸肌

起点:起于腓骨内下半和小腿骨间膜。

止点:止于拇趾远节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拇趾伸,并使足伸和内翻。

小腿后群: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胫骨后肌。

小腿三头肌

起点:腓肠肌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上髁,比目鱼肌起自胫骨和腓骨后上部。

止点:止于跟骨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足跖屈、腓肠肌还能在膝关节处屈小腿。远固定时,在膝关节处拉大腿向后,协助伸膝,有维持人体直立的功能。

趾长屈肌

起点:起于胫骨体后中部。

止点:有4条腱分别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底的跖侧面。

功能:固定时屈趾,并协助足跖屈和内翻。

拇长屈肌

起点:起于腓骨后下2/3处。

止点:止于拇趾远节趾骨底跖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为屈拇趾原动肌,并协助足跖屈和内翻。

胫骨后肌

起点:起于胫、腓骨后面及小腿骨间膜。

小腿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起点:均为起于腓骨外侧,腓骨长肌在上2/3,腓骨短肌在下1/3。

止点:两肌腱从外踝后面转至足底,腓骨长肌腱经足底止于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底。腓骨短肌止于第5跖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为足外翻的原动肌,协助足跖屈,有维持足弓的功能。

足肌

足肌分为足背肌和足底肌。

足背肌只有两块伸趾的短肌

足底肌分为内、外侧和中间三群。足跖侧诸肌的功能与其名称相适应。

一、臀小肌、臀中肌 、臀大肌 

二、内收肌  三、股四头肌——股内、外侧肌 ,股中间肌、股直肌

四、股二头肌

五、半腱瓣、半膜肌 

六、阔筋膜张肌与髂胫束

七、髂腰肌

一、臀小中大肌

1、臀小肌:

起点:髂骨翼外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前沿

作用:外展髋关节,前部肌束内旋髋关节,后部肌束外旋髋关节

2、臀中肌

起点:髂骨翼外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作用:外展髋关节,前部肌束内旋髋关节,后部肌束外旋髋关节

臀小肌与臀中肌作用同——外展髋关节,前部肌束内旋髋关节,后部肌束外旋髋关节

3、臀大肌

起点:髂骨翼外面后部、骶骨背面、骶结节韧带

止点:臀肌粗隆及髂胫束

作用:髋关节伸及外旋(体态表现为骨盆后倾)

4、梨状肌:该肌肉功能障碍至假性坐骨神经痛

起:第2-4骶骨前面的骶前空两侧

止:股骨大转子

作用:外展、外旋髋关节(梨状肌神经S1-2)

二、内收肌 : 短收肌、长收肌、大收肌

1短收肌:

起点:耻骨下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和耻骨肌线

作用:内收、外旋、微屈髋关节(闭孔神经L2-4)

2长收肌

起点:耻骨上支前面、耻骨嵴下方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中1/3部

作用:内收、外旋、微屈髋关节(闭孔神经L2-4)

耻骨肌、短收肌、长收肌的作用同——内收、外旋、微屈髋关节

3大收肌

起点:闭孔前瞎缘及坐骨结节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中2/3部,收肌结节

作用:内收、伸和外旋髋关节(闭孔神经L2-4,坐骨神经内侧肌)

四、股四头肌——股内、外侧肌 、骨中间、股直肌

1股内侧肌

起点:股骨粗线内侧唇和转子间线

止点:四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腱,包括髌骨前面和两侧,向下延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作用:伸膝关节,可协助腰大肌屈髋关节(骨神经L2-4)

2外侧肌起点

起点:股骨粗线外侧唇和转子间线

止点:四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腱,包括髌骨前面和两侧,向下延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作用:伸膝关节,可协助腰大肌屈髋关节(骨神经L2-4)

3、骨中间肌

起点:股骨体前外侧面上3/4

止点:四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腱,包括髌骨前面和两侧,向下延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作用:伸膝关节,可协助腰大肌屈髋关节(骨神经L2-4)

4股直肌

起点:髂前下棘及髋臼上缘

止点:四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腱,包括髌骨前面和两侧,向下延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作用:伸膝关节,可协助腰大肌屈髋关节(骨神经L2-4)

四束肌肉止点和作用同——四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腱,包括髌骨前面和两侧,向下延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作用:伸膝关节,可协助腰大肌屈髋关节(骨神经L2-4)

四、骨二头肌:长肌和短肌

1、骨二头肌长肌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腓骨头外侧

作用:伸髋关节、屈膝关节并使小腿微外旋(坐骨神经L5-S2)

2、骨二头短肌

起点:股骨粗线外侧唇

止点:腓骨头外侧

作用:屈膝关节并使小腿微外旋(坐骨神经L5-S2)

骨二头肌止点同,膝关节作用同,长肌小腿微外

五、半健瓣膜肌 ——半膜肌-半腱肌

1、半膜肌: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胫骨内侧髁后下面

作用:伸、屈髋关节、并使小腿微内旋(坐骨神经L5-S2)

2、半腱肌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胫骨粗隆内侧

作用:伸、屈髋关节、并使小腿微内旋(坐骨神经L5-S2)

六、阔筋膜张肌与髂胫束

1、阔筋膜张肌

起点:髂前上棘,髂嵴的一部分

止点:经髂胫束至胫骨外侧踝

作用:紧张阔筋膜张肌并曲髋关节(臀上神经L4-S1)

2、髂胫束(包绕大腿的深筋膜——阔筋膜张肌的外侧增厚部分)

起点:髂嵴前份的外侧缘,上下分两层。包括阔筋膜张肌,并与之紧密结合不分离。上部的纵行纤维明显增厚呈扁带状,后缘于臀大肌肌腱相延续。

止点:附着于胫骨外侧踝,腓骨和膝关节囊。

作用:临床上常用作体壁缺损,薄弱部或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等修补重建的材料。

七、髂腰肌:腰大肌、腰小肌、髂肌

1、腰大肌

起点:腰椎体侧面和横突

止点:股骨小转子

作用:髋关节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时使躯干和骨盆前屈。后倾(腰丛神经分布)

2、腰小肌(人类出现率为50%)

起点:第12胸椎

止点:髂耻骨隆起

作用:紧张髂筋膜

3、髂肌

起点:髂窝

止点:股骨小转子

作用:前屈,外旋宽关节(腰丛分支L1-4)

相关骨性标志:髂骨、髂窝、髂骨翼,髂前上棘、髂嵴,坐骨结节,股骨、股骨大转子和小转子、股骨粗隆、股骨内外侧踝胫骨、胫骨、胫骨粗隆内侧、外侧和内外侧踝,耻骨和耻骨隆起

总结:主要功能——

1髋关节前屈、后伸、外旋、内旋、内收、外收,膝关节屈伸,小腿内旋、外旋,大腿内旋、外旋等关节活动。

2是完成人体直立机械行走的主要功能肌肉群的最重要部分。

当这些肌肉局部紧张或过度拉伸,将会

一、体态问题:骨盆前倾、后倾、回旋,0/X型腿,长短腿,高低肩,脊柱侧弯,骶骨收缩,方臀、蝴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993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1
下一篇2024-0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