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相同点和不相同的点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相同点和不相同的点,第1张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如何命名的?

骨胳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肌腹主要由骨胳肌纤维(即肌细胞)构成,有收缩性。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无收缩性,附着于骨上。有的老师认为:肱二头肌是因具有两个肌腱分别固定在两块骨上而定名,肱三头肌是因具有三个肌腱分别固定在三块骨上而定名。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肱二头肌具有三个而不是两个肌腱,肱三头肌具有四个而不是三个肌腱,这说明骨胳肌不是以肌腱数目来命名的。关于肌肉命名的原则很多,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以肌的起点数目来定名的。由于肌一般附着于邻近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面上,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收缩时引起关节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比较固定的一端称为起点,活动较大的一端称为止点。例如:肱二头肌起点有两个头,长头在外侧起自肩胛骨关节盂上方;短头在内侧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合成一个肌腹,向下延续为扁腱,止于桡骨粗隆。肱三头甩起点有三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的下方;外侧头起自肱骨后面桡神经沟的外上方;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内下方,三头合成一个肌腹,以扁腱止于尺骨鹰咀。人体股二头肌和股四头肌也是根据肌的起点数目来命名的,股二头肌起点有两个头,股四头肌起点有四个头

怎么练二头肌

下面推介6个锻炼肱二头肌的经典动作。

1、杠铃弯举 发展肱二头肌腹的经典动作,各级训练水平者都适用。重点锻炼肱二头肌内侧头和肌腹,因此动作能使 前臂保持适度外旋。

动作要领:身体直立,中握距(同肩宽)正握杠铃,垂于体前。两上臂贴紧身体两侧。

向上弯举,至肱二头肌完全收紧,稍停。然后缓慢还原,练习时身体不要前后晃动,不要借助惯性力。

即使有意借力,幅度也不能太大。负重大时到最低点手臂不完全伸直,以防肘关节受伤。

2、哑铃坐姿交替弯举 主要是雕塑和分离肱二头肌。交替练可减少借力,使注意力更集中在目标肌上。

作要领:坐在凳端或垂直靠背凳上,双手持哑铃垂于体侧,掌心相对,两肘贴靠身体两侧。以肘关节为支点,向上弯举,同时前臂外旋掌心朝上,举至最高点收紧肱二头肌,稍停。

然后控制性还原。接着另一臂做相同动作。

前臂和腕外旋是为了充分收缩肱二头肌和锻炼肱二头肌内侧头,更好地分离肱二头肌。此动作也可站立做。

3、曲柄杠铃斜托弯举 是锻炼肱二头肌下部和肘关节之间肌肉的特好练习,能增加肱二头肌的厚度,使肱二头肌更饱满,造型更完美。 动作要领:坐在凳上,胸靠斜板,上臂放在斜板上,两手反握杠铃,臂伸直,保持身体稳定。

用力将杠铃弯举到最高点,稍停。然后 缓慢还原。

注意,臂应充分伸展,动作要慢;在杠铃降到最低点时肘关节应微屈,用力控制住杠铃,但不要完全伸展。 4、单手哑铃斜托弯举 重点锻炼肱二头肌的肌峰和刻画肌肉线条。

动作要领:坐在凳上,手反握哑铃,臂放在斜板上伸直。为保持身体平衡,可用不持铃手握住斜板。

肱二头肌收缩弯举哑铃到最高点时用力挤压,进行顶峰收缩,稍停片刻。控制性还原,手臂充分伸展,但不完全伸直。

做完一侧换侧再做。 5、哑铃斜卧弯举 作用是增加肱二头肌的围度,分离肱二头肌,突出肌峰。

它能使肱二头肌充分伸展,中高级水平者可安排在前面做。 动作要领:仰卧在斜凳上,双手持哑铃垂于体侧,两膝弯曲,双脚放地上,上臂紧贴身体两侧。

弯举哑铃,收缩肱二头肌至极限,然后缓慢还原。可双手同时练习,也可单手交替练习。

6、哑铃坐姿侧弯举 主要是锻炼肱二头肌外侧。 动作要领;坐姿,手持哑铃垂于体侧,掌心相对,上臂紧贴体侧,肘关节是惟一运动的关节。

用力向上弯举,可感受到肱二头肌外侧 膨胀隆起。最高点进行顶峰收缩,并坚持片刻,然后缓慢还原,最低点时手臂完全伸直。

做完一侧换侧再做。为避免动作过程中身体借力,躯干可稍前倾。

动作选择与训练方法 1、动作选择。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动作。

初练者一般选3个动作,以杠铃动作为主,2个杠铃动作,1个哑铃动作,重点是发展肌肉围度。中高级训练者动作可增加到4-5个,并随着肌肉围度的增大适当增加孤立的哑铃动作,以使肱二头肌既饱满又有型。

2、变换动作次序。一般来讲难度大的动作应在精力充沛时完成,每次训练基本动作放在前面。

身体适应了这种训练方式,辅助肌就会替主动肌做功。为了减少辅助肌的作用,不一定每次都以杠铃弯举开始,而可先做哑铃弯举,并逐组增加重量。

这样既为负重大的杠铃弯举进行了热身运动,又加大了肱二头肌的训练负荷,效果更理想。 为了获得最佳训练效果,动作要全过程用力,并牢牢控制器械,弯举时注意力集中在肱二头肌上,到最高点时用力压缩。

下降还原要控制缓慢。不要过分伸展前臂。

不要太计较负重量的大小,状态佳就加重,状态欠佳则减重。每次完成动作的质量和重量同等重要。

-------------------------------------------------------------------- 肱二头肌训练法 谁都希望肢二头肌不断增长,但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做到这一点。他们机械地模仿流行的训练模式,结果是无所收获。

肱二头肌是个非常顽固的部位,若训练方法不当,则跟没练一样。 我曾经尝试过各种训练方法、最终发现了促进肱二头肌最佳增长的十大秘诀。

一、高训练量 在肱二头肌训练中,很少有人练到足够的组数。害怕艰苦训练的人常说,肪二头肌是个小部位,每次训练不能超过9组。

实际上即使做20组你都无法“震撼”它,而仅仅是在“挠痒痒”。一个高效的震撼训练至少要做20组,而且这20组都必须是正式组,每组都得做到力竭。

二、超级组训练法则 超级组训练法则对增大肱二头肌特别有效,它能 更多的肌纤维,创造更好的充血。我在每次训练中都采用超级组训练法则。

采用超级组训练法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每个练习都做超级组,仅是每组的最后两个练习采用。

2杠铃弯举不要采用超级组训练法则。因为这个复合练习需要强大的能量和充分的恢复。

3除了肱二头肌之外,不要把肱二头肌与其它部位联合在一起做超级组。二头肌与三头肌功能相反,轮流训练可保证充足的恢复时间。

二头肌训练的最后一个练习与三头肌训练的第一个练习联合做超级组,正好能过渡到三头肌训练中去。 4在用超级组法则联合练二头肌和三头肌时,应尽量选择相同用力水平的练习,如哑铃斜板弯举与单臂哑铃屈伸,或坐姿哑铃交替弯举与站姿颈后臂屈伸的组合。

5能用于超级组训练的肱二头肌练习只有哑铃弯举、斜板哑铃弯举、坐姿杠铃。

怎么锻炼肱二头肌

我初中很猛的,拿二十多斤的撬棍当哑铃锻炼二头肌,每天早晚都坚持做上百个小臂曲伸,两个月不到胳膊就粗了一大圈,人送外号“ ”。

后来知道过早锻炼肌肉对身体发育不太好,就没练了。所以说您要是未满16岁,那就不太适合单纯的肌肉训练,多打打球吧。

如果年龄合适,就买个哑铃练习。哑铃的重量要看情况,不能太轻,去体育用品店问问老板就知道什么重量的哑铃适合您。

举我自身的例子只是说明,只要有那种锻炼的热情和恒心,肱二头肌还是比较容易练出来的。练习一定要注意方法和动作的规范性,切记!(百度文库里有哑铃的练习方法)Good luck!。

不一样。

人体的骨胳肌约占体重的354%,根据功能可分为屈肌、伸肌、内收肌、外屈肌以及旋内肌和旋外肌。其中数量较多,研究也较广泛的是屈肌和伸肌,最易引起混乱的还是屈肌和伸肌。

  一、屈肌和伸肌的概念

  首先要明确什么叫屈肌?什么叫伸?

  (1)运动环带绕关节的额状轴在矢状面里向前运动叫伸。膝及以下关节相反,即向后运动叫屈,向前运动叫伸。(2)能绕关节的运动轴运动的人体某一部分称为运动环节,简称环节。关节的运动轴由关节面的形状决定,一般球突状关节有额状轴、关状轴和垂直轴三个运动轴;椭圆壮关节有额优轴和矢状轴两个运动轴,骨车状关节仅有额状轴一个运动轴。(3)使运动环节屈的肌肉为屈肌,使运动环节伸的肌肉为伸肌。

  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的合力作用线称为肌拉力线。肌拉力线从关节额状轴的前方(膝及其以下关节从后方)跨过。该肌收缩就引起运动环节屈,这块肌肉就是屈肌。肌拉力线从关节额状轴的后方(膝及其以下关节从前方)跨过,该肌收缩就引起运动环节伸,这块或这群肌肉就是伸肌,如肱肌起自肱骨体前面,止于尺骨粗隆,肱二头肌起自胛骨的孟上绕节和喙突。止于挠骨粗隆,它们的肌拉力线都从肘关节额状轴的前方跨过。其收缩引起前臂(或上臂)绕肘关节的额状轴屈,故为屈肌,股四头肌起自髂前下棘和肱骨,止于胫骨粗隆其肌拉力线从膝关节额状轴的前方跨过,其收缩引起的小腿或大腿绕膝关节的额状轴伸,故为伸肌。

  屈肌和伸肌在运动中有以下三种情况的变化。

  1、位于大腿后面的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在膝关节是屈肌,而在髂关节却是伸大腿的伸肌。这是因为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的肌拉力线既跨过髋关节,又跨过膝关节,为多关节肌。

  2、当膝关节由半屈后伸直时,原属于屈肌的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以及小腿三头肌有伸膝作用。

  3、腕关节的屈肌和伸肌,还可完成手的外展与内收。手外展时,桡腕关节挠侧的屈肌和伸肌就成了外展肌;手内收时,尺侧的屈肌和伸肌就成了内收肌。

  二、屈肌、伸肌的工作条件。

  构成关节的两个环节均可绕关节的运动轴运动。是近侧环节运动,还是远侧环节运动,由肌肉的工作条件决定,肌肉者是正固定条件下工作,便使远侧环节运动,若是下固定条件下工作,使近侧环节运动。

  肌肉工作时,相对固定的附着点为定点,相对运动的附着点为功点。运动动作不同,定点和功点也不相同。如手握重物弯举,是屈时的肱肌和肱二头肌在起点为定点,止点为功点的条件下,运动远侧环节——前臂。而在引体向上时,肱肌和肱二头肌则是在止点为定点。起点为动点的条件下运动近侧环节——上臂。伸肌也是这样,比如头后负重臂屈伸,肱三头肌在起点为定点的条件下运动前臂,而在俯卧撑的动作中,则是在止点为定点的条件下运动上臂。

  屈肌、伸肌工作条件的变化,由肌体的末端是否附着来决定。末端附着,肢体为闭锁链,肌肉就在止点固定的条件下工作。末端游离,肢体为开放链,肌肉就在起点固定的条件下工作。如股四头肌在起点动作中,是附着于地面,下肢形成闭锁链,股四头肌便在止点固定的条件下伸大腿,使人体站立。而在踢小腿动作中,下肢为开放链,股四头肌则在起点固定的条件下伸小腿。

  三、屈肌、伸肌的协作关系

  无论怎样的一个屈伸动作,都是由不同的肌群动作来完成的。关节运动时,若屈肌作为原动肌收缩发力,伸肌就成为对搞肌舒张,反之亦然。

  原动肌的工作不仅仅是收缩变短,离心、拉长也是原动机的一种工作形成。如"落地缓冲"动作,股四头肌就是在止点固定的条件下,作离心、拉长工作,减慢人体重心下落的速度,防止损伤的发生。

  屈肌、伸肌在运动着的关节互相抵抗,而在需要固定的关节,屈肌和伸肌还与其它肌肉一起时收缩,起着固定肌的作用,以利于动作的完成,如手握重物弯举。运动的关节是肘关节,需要固定的关节是肩关节。屈时的肱肌,肱二头肌为原动机,肩关节的固定,肩关节的屈肌和伸肌与其它的肌同时收缩,这时肩关节的屈肌和伸肌以及其它肌也就是肱肌和肱二头肌固定肌。

  人体屈肌和伸肌的发育有前有后。一般上肢的屈肌发育质于伸肌,下肢的躯干的伸肌发育则先于屈肌。因此,要通过运动有意识地促进儿童少年上肢伸肌和下肢躯干屈肌的发育。

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1足跟作箭头的相关身体评估:腿前倾、骨盆前移

2如何放松足底筋膜:足底☞足跟☞小腿浅层筋膜

3小腿三头肌、腘绳肌

4腘绳肌的作用

5腘绳肌牵涉痛:先解决痛点,再拉伸

把后表线下端部分——足底筋膜和跟腱相关筋膜想象成弓弦,足跟就是箭头。由于后表线长期过度紧张(常见于那些腿前倾,即骨盆前移的人。)

骨盆是被动运动的结构,靠下肢/靠脊柱带动运动。骨盆出现前移时,可能不是骨盆引发的,可能是由其他地方带动引发的。在调整骨盆的策略中,要么采取下肢策略,要么采取脊柱策略。

后表线长期过度紧张, 骨盆前移 ,就像伸懒腰,会伸懒腰,就会做出骨盆前移的姿势,腿前倾时,骨盆就产生了前移。

如下图绿色的线为重力线。

整条腿在重力线的前方,所以腿前移,骨盆一定前移,下肢会带着骨盆来运动。

图90页, ——评估——

后足和前足之间1:4或1:3的比例提供有效的支撑,1:5或更多,表示对身体背侧的支撑度不足,这种模式不仅导致后表线紧张,也带来更多的肌紧张,还往往伴随着膝盖或骨盆的前移,是更多的重量转移到前脚,使得后表线更加绷紧。

——前足、中足、后足见文末拓展——

如果身体后侧缺乏支撑,上半身就会前倾,会加重腰椎承重的负担。

正常情况下身体重心在腰椎的上方或稍前一点点。如果身体前倾,重心不在腰椎上而会在腰椎的更前方,腰椎会有压力,从侧面看,身体就是往前倾的。

除了后表线的肌肉紧张之外,还会带来其他肌肉的紧张,如会带来深层梨状肌、髋外旋肌紧张、深层腹肌紧张。

例子 更多的重量来到前脚掌☞很多小朋友爱用前脚掌来走路。走路的习惯和模式是错误的。

身体发生前移or前倾,身体的后表线都是非常紧张的。

例子 如站起来拿书,为什么没有摔倒?

小脑的预想功能,在没有意识的状态下,让小腿三头肌、大腿后侧、脊柱后群肌肉发生紧张。以至于站起来拿书不至于摔倒。后面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拉着,就是后表线在拉着。

例子 如短跑运动员跑步时身体都挺的很直,只有冲刺时才会弓背向前冲。前表线和后表线要保持平衡。身体的稳定性非常棒。

在这种状况下,当你试图在双脚上方调整髋部,会使受试者没有安全感。

如果一个人身体前倾时最好从下面来调,从髋和骨盆来调整会没有安全感。这是一种社会心理学行为模式。

例子 抽骨髓,更多的是从后面的骨盆来抽。而不是在胸骨和肋骨上。

1顺着足跟方向放松足底筋膜(包括外侧筋膜)

2向下朝着足跟放松小腿后侧浅层筋膜(包括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工具:滚轴式按摩棒,带把手的。从一个方向按。NO来回按。

从颈后向下滚,一直到小腿上。从足跟放松足底筋膜,从脚趾☞足跟☞小腿。

对于驼背的人,用理疗按摩棒

3一手固定在跗骨的前面,同时使足跟,在握成杯状的手形里做内翻与外翻的动作,来松动足跟。

手腕腕骨8块,跗骨7块(跗骨相当于手腕,脚踝前方的下面)。

足由28块骨头+33个关节+112组韧带构成。

按摩筋膜链的方法:手放在足的中央靠后一点,做足内翻/外翻运动,在小腿与足底呈90度时做。(脚心相对叫内翻,脚心向外叫外翻。)

特快列车 ——浅层肌肉☞多个关节(如肱二头肌、腘绳肌、股直肌、缝匠肌)

普通列车 ——深层肌肉、一个关节(如比目鱼肌)

p91段3。 腓肠肌 -浅层-特快列车-控制踝&膝关节(多个动作)。 比目鱼肌 -深层-普通列车-控制踝关节(单个动作)。

——教材更正p91。右边第四行 。——

腓肠肌(特快列车)能参与 跖 屈和屈膝,而两列普通车只能各自做一个动作。

腘绳肌的组成 :外侧☞股二头肌,内侧☞半腱肌、半膜肌。

小腿三头肌 :上方☞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下面☞比目鱼肌。

半腱肌上方的附着点全都在坐骨结节,而下方的附着点则不一样。

腘绳肌的附着点,主要在整个胫骨粗隆的下端的内侧和外侧。

腱膜和肌腱的组成成分一样,形成条索的叫肌腱,扁平的叫腱膜。

p91段3。

远端、近端针对四肢来讲,是专业方位术语描述。如腓肠肌靠近膝盖的地方叫腓肠肌的近端。

足底筋膜与小腿三头肌肉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要想 让小腿三头肌放松,必须先对足底筋膜放松 。足底筋膜放松的步骤是:要从脚趾到足跟,从足跟到小腿三头肌。

下图左☞腓肠肌,图右☞去掉腓肠肌之后露出的比目鱼肌。

图9,p92,段2。 膝盖的轻微弯曲,就足以让脊椎和髋部明显增加前驱幅度。

连续的后表线不容易前弯;不连续的后表线则较容易前弯。

如上图,压到粉色☞这两个点时,让客户做伸膝-屈膝的动作。20-50次。很多人会感到胫骨向前移动了☞来到股骨的前方(因为紧,所以跑到后面去了)。

如图,3个粉色箭头,用按摩油+手推开。顺着腘窝上角慢慢往里探,因为比较深。

腘绳肌的作用

腘绳肌作用: 可以帮助屈膝,完成膝关节旋内、旋外。

如图11。有很多痛点,会引发很多牵涉痛。一味的拉升不是良策,很多人大腿后出现的激痛点,会使整个腘绳肌群持续缩短,痛点越多,缩短越厉害。

不要先拉伸,过度拉伸会直接导致骶髂关节出问题。要 先消除疼痛点 的存在,在保证腘绳肌很好地被拉伸时痛点的解除是重中之重。

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的功能 是屈膝,让大腿后伸,在旋转膝关节时互相拮抗。

前提是在屈膝情况下:①半腱肌半膜肌:旋内(内八)。②股二头肌:旋外(外八)。

后表线为什么重要 ?人在行走时,腘绳肌这些肌肉渐渐发生作用,保持躯干直立,躯干的直立直接抑制体重引起髋部屈曲的趋势。

腘绳肌的存在使人在行走时不会让骨盆过度前倾——腘绳肌无力导致骨盆前倾。

肩关节难受时要看步态☞摆动的幅度大并且快。腘绳肌与肩的关系在人体往前走的过程中,腘绳肌起到了一个髋部防止他屈曲的让末端肢体得到很好的减速,所以腘绳肌在膝关节处于屈曲时,几乎都处于缩短状态。

腘绳肌要分别处理:半腱肌半膜肌一起处理;股二头肌单独处理。不要当做一个肌群统一的处理。

向前弯时先启动☞腘绳肌-臀大肌-竖脊肌。

很多腘绳肌的僵紧并非真的僵紧,而是一种假性僵紧,要学会区分真/假性紧。很多在激活臀中肌、锻炼完大腿内收肌之后(稳定骨盆),腘绳肌会自动松解开。

腘绳肌紧,拉伸不是第一步,如果拉伤会影响步态、肩膀、骨盆、膝盖。

在脚趾离地时,股二头肌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最后一个脚趾离地时觉得无力时,去处理腘绳肌的股二头肌短头。

处理后表线:足底☞是核心;小腿三头肌中☞比目鱼肌是保踝的肌肉。腘绳肌是全身前屈的主要肌肉。

半腱肌半膜肌旋内,股二头肌旋外。

足踝解剖学的相关书籍,非常专业的书☞足踝运动医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前足中足后足

相关链接1☞

相关链接2☞

简单记忆:两种阐述(其实意思一样):

①踝跖屈时足内侧缘抬高,外侧缘降低,足尖朝内称为旋后。踝背伸时足外侧缘抬高,内侧缘降低,足尖朝外称为旋前。

② 旋前 :外翻与外展同时存在。 旋后 :内翻与内收同时存在。所以足的旋前和旋后运动是踝关节、距下关节、前足的联合运动。

小腿后群肌肉拉伸 ☞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手术名称 4 胫骨上端高位截骨术的别名 5 分类 6 ICD编码 7 概述 8 适应症 9 禁忌症 10 术前准备 11 麻醉和体位 12 手术步骤 121 1切口 122 2腓骨的处理 123 3胫骨的处理 124 4胫骨的内固定 125 5缝合切口 13 术中注意要点 14 术后处理 15 并发症 附: 1 治疗胫骨上端高位截骨术的穴位 1 拼音

jìng gǔ shàng duān gāo wèi jié gǔ shù

2 英文参考

upper tibial osteotomy

3 手术名称

胫骨上端高位截骨术

4 胫骨上端高位截骨术的别名

胫骨上段高位截骨术;胫骨近端高位截骨术

5 分类

骨科/非创伤性关节疾病手术/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截骨术

6 ICD编码

773701

7 概述

胫骨上端高位截骨术用于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常可伴有膝内翻或膝外翻畸形,并产生关节内的持重应力分布的改变。在膝关节内翻时,应力集中在膝关节的内侧部分,并使发生在膝内侧的退行性改变进展加速。相反,如膝关节畸形呈外翻位,则这些变化均发生在膝关节的外侧部分。截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矫正膝关节轴线和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以改善膝关节功能。1958年Jackson首先提出胫骨上端截骨术(upper tibial osteotomy)和股骨髁上截骨术治疗伴有内外翻畸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使疼痛得以缓解。1961年Jackson和Waugh报道了胫骨结节下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所做的10例病人均使疼痛缓解。1962年Wardle报道了胫骨结节以下10cm截骨,17例病人中,除3例外均得到疼痛缓解。1963年Jacksont和Waugh提出胫骨结节以上水平截骨,即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并称之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Coventry认为胫骨高位截骨有下述优点:①截骨矫正近膝关节畸形部位;②经松质骨截骨,血运丰富,骨性愈合快,很少合并延迟愈合或不愈合;③截骨面用U形钉固定使骨端牢固接触,起到持续加压作用,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外固定少,制动时间较短,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④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收缩可在截骨面间产生压力,有利于骨端愈合;⑤可调整侧副韧带的紧张度,有利于关节的稳定;⑥必要时可在胫骨截骨同时行关节内探查或髌骨结节前移术。

影响截骨术效果的因素很多,术前应对病人进行临床、放射学及生物力学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尤其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病人应考虑到年龄、体重及活动量等因素。Coventry等认为宜选年龄<65岁者,如超过70岁者可列入相对禁忌证,但亦可因各人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异。Kettelkamp认为对体重超过90kg者术前应予减肥,因此类患者可由于脂质代谢减慢而出现下肢静脉炎、肺栓塞和钉道感染,手术野深在而增添操作的困难,亦不利于术后进行康复锻炼。Coventry建议病例宜选日常生活中活动量较大者,术后能够拄拐,且具有足够的肌力进行关节活动和康复锻炼。术前医师还应向病人阐明肌力锻炼的重要性,并开始指导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等功能锻炼,为术后的康复治疗奠定基础。

2Coventry的经验表明,膝关节冠状面上内翻畸形的角度愈大,截骨术后的效果愈差。Kettelkamp认为膝内翻畸形<15°或外翻畸形>10°时适于胫骨高位截骨术,否则,对前者宜考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而后者宜选用股骨髁上截骨术。

3通过负重下(站立体)摄X线片显示单侧关节间隙为主的退行性变征象,相应部位出现膝内、外翻畸形,而对侧的关节间隙表现为相对的“正常”,此时选用胫骨高位截骨术较为理想。膝内翻畸形伴有外侧间隙疼痛者,X线片亦可显示外侧正常,而此时若行关节镜或骨扫描检查可发现其外侧亦存在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应注意掌握手术指征。

4术前选择病例时必须考虑膝关节的稳定性因素,凡术前严重功能性不稳定(包括侧副韧带及后交叉韧带等因素)者,行胫骨高位截骨术后关节功能均未能得以改善。Kettelkamp强调后关节囊及后交叉韧带的作用,并提出严重膝内翻时可造成前外侧韧带明显松弛,后者以选股骨髁上截骨为佳。他还建议术前拍摄单下肢负重位关节在内或外翻应力作用下X线片,通过内、外间隙的X线征象间接判断膝关节的侧方稳定。严重功能性不稳定亦可出现髌骨脱位或半脱位,须事先予以矫正再考虑行胫骨高位截骨术。Mynert随诊发现术后疗效与术前膝关节的稳定性无关,有些病人最大侧向活动125°,但术后效果满意。术后关节不稳定的增加与手术有明显关系,如果关节不稳定的增加超过5°则效果很差,因此他同意Coventry的观点,术中应紧缩关节的侧方结构。

5术前应检查膝关节的活动度,大多数学者均强调拟行胫骨高位截骨术者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应>90°,Devas认为至少应>75°,膝过伸不应>5°,固定畸形不应>20°。屈曲畸形的矫正术不宜与胫骨高位截骨术同时进行,须先用石膏管形或通过手术矫正,否则可选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同时矫正两个方向的畸形。

6胫骨平台严重的骨丢失造成的单侧胫骨髁的骨质疏松,将妨碍截骨术后关节应力在双侧胫骨平台的均衡分布,并产生关节功能不稳定的“摇晃作用”(teeter effect)。一般通过膝关节前后位X线照片可估计骨丢失程度。

7截骨术前应了解关节内病变情况,确定是否除骨关节炎外还有其他病变,如游离体及半月板撕裂等。如果检查后肯定有上述病变,应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如果检查后尚不能肯定,则宜先行截骨。Fujisawa报道了126例在胫骨近端高位截骨术前及术后4个月至6年用关节镜进行随诊的总结。国内一项研究系统观察了胫股关节、髌股关节软骨及半月板的变化,证实在截骨后6~12个月剥脱的关节软骨面开始为纤维组织覆盖,12~18个月关节软骨缺损区明显缩小,而纤维组织增厚,2年后软骨面可达完全修复,撕裂的半月板亦重新修复。手术相关解剖见下图(图3142211,3142212)。

8 适应症

胫骨上端高位截骨术适用于:

1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因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影响工作和生活,且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骨关节炎在X线片上显示以单髁病变为主,而且与内、外翻畸形相符合。

3手术后病人能够使用拐杖,术后有足够的肌力进行康复锻炼。

4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90°。

5患侧血管正常,没有严重的动脉缺血或大静脉曲张。

9 禁忌症

1由于软骨下骨丢失,使单侧胫骨平台凹陷超过10mm者。

2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20°者,屈曲受限超过90°者。

3对于神经营养不良性关节、感染性关节、类风湿关节炎、骨缺血坏死、创伤后关节炎伴膝关节内、外畸形者均不宜选用高位截骨。

4内翻畸形>12°或外翻畸形超过15°者。

5双侧关节间室被波及者。

6患侧的髋、踝及足部关节的功能与截骨后进行膝关节康复锻炼相关连,同侧髋关节畸形和活动受限并非是截骨的禁忌证,但应进行先期手术矫正髋关节至功能位,再行截骨矫正膝关节畸形。

10 术前准备

1认真检查膝关节,确定关节的活动范围、畸形程度,并检查关节内、外侧固定装置及前后交叉韧带,以确定有无关节不稳。拍摄单下肢负重位内、外翻应力下X线片,判断膝关节的侧方稳定性。

2如果病人有严重的关节积液,应行关节穿刺检查,以排除关节内感染等其他病变。

3行关节造影,以了解各关节间室的情况,以及关节面是否光滑完整,有无关节内游离体。

4拍摄单下肢负重位下肢力线片,画出下肢力线,测量畸形角度。为测量准确应注意拍片长度要足够,避免肢体旋转。同时应该记录有无膝关节半脱位,并拍股骨髁和髌骨切线位片。

5测量截骨角:Coventry用Boucher等所设计的方法来计算截除楔形骨的大小。在楔形基底部每1mm长大概可矫正1°,例如矫正20°=楔形基底长20mm。也可应用Slocum等方法来准确测量切骨基底的宽度,在术前用一个三角形进行测量(图3142213)。

11 麻醉和体位

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病人仰卧位,膝关节保持在屈曲90°位,以使膝关节后方的腘动、静脉和腓总神经和大腿的髂胫束等结构处于松弛状态,避免术中损伤。大腿部缚止血带。

12 手术步骤

膝外翻和膝内翻截骨的手术方法基本相同,现以外翻截骨纠正膝内翻为例加以介绍(图3142214,3142215)。

121 1切口

为行胫骨高位外翻截骨,应截除部分腓骨,按截除腓骨部位与方式不同可选用两种切口:①弧形外侧切口。远端起始于腓骨小头稍下方,向近端延伸经过膝关节的外侧中点达到股骨外侧髁,通过这一个切口可同时完成截除腓骨小头和胫骨外翻截骨(图3142216)。②由两个切口组成。为行腓骨截骨,在腓骨中段由腓骨小头至外踝的连线上做一长3cm的直行切口;为行胫骨高位截骨,可在胫骨结节下方2cm开始,沿胫骨嵴前缘向近侧延伸,再沿胫骨外髁斜线向近外侧走行,达膝关节间隙水平(图3142217)。

122 2腓骨的处理

经图3142216切口显露腓骨头、髂胫束,腓侧副韧带和股二头肌腱,分离保护腓总神经,把腓侧副韧带和股二头肌从腓骨头切断,并向近侧牵开。在前面将两者形成之Y形联合腱的远端掀向上方,再分离髂胫束的后方25cm部分,可横行切开,以暴露胫骨外髁和膝关节(图3142218)。结扎膝外下动脉和静脉。在腓骨头颈交界处可横行截断腓骨头(图3142219)。另一做法是只切除腓骨头和颈的内侧部分,这样侧副韧带和股二头肌的附着点可被保留,省去术后重建附着点的步骤。所保留下的腓骨近端外侧骨片在胫骨完成截骨并闭合断端时,可使其与胫骨相贴符。经图3142217切口显露腓骨时是在腓骨外侧于腓骨短肌与伸趾长肌间进入即可显露腓骨,并将其斜行截除1cm。

123 3胫骨的处理

胫骨高位截骨应在胫骨结节近侧进行。先切开胫骨近端至髌韧带止点之间的骨膜,以锐性骨膜剥离器从外侧剥离至前方中线。再以钝剥离器将外方骨膜剥离至中线,用Hohman牵开器分别于胫骨的前、后方骨膜下插入并牵开,以保证有足够的手术野。用电锯做截骨时可指示深度和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可使全部腘部结构和腓总神经置于牵开器以外。胫骨截骨应强调在直视下进行,并要有X线监护。可先在胫骨髁处插入1根克氏针作为标志,经X线检查后确定其近端截骨线应距离胫骨平台以远2cm并平行于关节面。远端截骨线的位置或楔形截骨的底边距离取决于术前的精确计算和术中的观察测量,是术中重要步骤,应特别注意。做胫骨楔形截骨时,可先切断前、后侧皮质,保留部分内侧皮质。截骨面要求整齐,以便对合。胫骨后侧皮质如有部分未能切除时,可用尖嘴咬骨钳咬除。所保留的内侧皮质用锐骨刀徐徐截断,使之成为青枝骨折,然后胫骨远近端对合(图31422110)。也可以用克氏针在内侧皮质鉆通3~4个孔,伸直膝关节,闭合截骨端,使骨端紧密对合。

124 4胫骨的内固定

胫骨的内固定方法很多,可根据术者的经验加以选择。常用的有:

(1)U形钉固定:在胫骨的前面和侧面,用1~2个U形钉从外侧向内侧固定截骨断端(图31422111)。

(2)张力带固定:在胫骨髁的外侧面于关节线下方约1cm处插入1根氏钢针,该针由外向内呈斜行,经截骨线穿过截骨远端胫骨,以克氏针尖刚露出胫骨内侧骨皮质为宜。穿行中应保持克氏针与胫骨轴线呈45°。同法穿第2根克氏针,并使其与第1根针平行。在胫骨外侧面的骨皮质于胫骨结节以下2cm处平行鉆开两个骨孔,用1mm粗的钢丝从中穿过,紧贴著胫骨外面做“8”字形交叉,再绕过胫骨髁上的克氏针根部拧紧钢丝。胫骨髁部露出的克氏钢针自根部弯成一弧形,剪去多余的长度,并使有弧度部分朝向皮下(图31422112)。

(3)L形钢板或加压钢板固定,以及外加压固定架等。

选用内固定应以方法简便、固定牢靠、有适当的加压作用、能促进骨折的愈合及术后早期活动为原则。

125 5缝合切口

缝合切口前应放开止血带,彻底止血。选用图3142217切口时,在腓骨近端鉆两个骨孔,把股二头肌腱和腓侧副韧带附丽点,于生理张力下用羊肠线通过骨孔固定在腓骨上。Y形联合腱前部可与髂胫束缝合,后部及远端可与腓骨肌及胫前肌腱膜分别缝合固定。置负压吸引管,缝合髂胫束,分层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加压包扎。选用图3142217切口时,则胫骨截骨处做分层缝合,腓骨断端应尽量对合,再分层缝合切口。伤口内应置负压吸引管。

13 术中注意要点

1术中要注意保护腓总神经,最好将腓总神经首先分离出用橡皮条加以保护。截骨时应将膝关节置屈曲90°位,特别是在凿除后侧皮质时应用牵开器将腘动、静脉向后拉开,防止损伤。截骨须在直视下进行,可分次取出楔形骨块。

2为防止胫骨关节面的碎裂,近侧截骨线设计要准确,操作要轻柔。如果胫骨内侧塌陷,则近端截骨线斜向内下方,以增加近侧端骨的体积。

3缝合切口前应修复膝关节外侧副韧带。股二头肌腱和外侧副韧带在腓骨上固定,应保持一定张力,防止发生膝关节不稳定。

14 术后处理

1术后用长腿石膏托固定4~6周,X线片显示截骨愈合后,去掉石膏开始进行康复锻炼。如果内固定牢靠,则可允许病人早期开始关节功能练习或采用关节被动练习器辅助练习。

2术后第1天即可允许病人扶拐行走,并开始股四头肌功能练习。

3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负压吸引应每日计量,术后24~48h或每日引流量<50ml时可拔除引流管。

15 并发症

1畸形矫正不足、过度或复发  Coventry报道单侧间室骨关节炎内翻畸形的病人施行胫骨上端高位截骨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畸形的复发,导致关节再度疼痛。其原因可能是:①术前X线测量不够精确,术中截骨时产生误差;②固定不牢,包括内固定物安放位置不当、不够坚强或石膏外固定维持不良等;③负重过早,使骨端愈合的过程中截骨角度逐渐改变。Kettelkamp认为认真进行术前设计十分重要,术后须早期拍片,若发现矫正不当可再手术,亦可用石膏矫形。如果在手术时外翻截骨过度矫正5°~7°,内翻截骨过度矫正0°~3°则效果满意。

2神经血管损伤  腓总神经位置表浅,紧贴腓骨颈走行,在显露和切除腓骨上端时或术后石膏、绷带束缚过紧均易将其损伤。血管损伤少见,多发生在使用钢针、钢板螺丝钉行内固定或做软组织广泛剥离时,如损伤胫前动脉,可造成前筋膜间室综合征。偶有报道损伤腘动脉者,如果术中屈曲膝关节,使腘部血管处于松弛状态则可避免损伤。

3胫骨近端骨折  可发生于胫骨平台、髁间嵴及内侧骨皮质。原因有二:①近端截骨线过高、倾斜角度过大而进入胫骨平台或髁间嵴;②胫骨内侧骨皮质截骨不完全,在闭合楔形时造成内侧皮质的纵向劈裂。胫骨近端骨折是一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故一经发现应立即处理,力争达到解剖复位。

4有80%膝内翻、70%膝外翻的病人,经截骨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但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需一定时间,故手术疗效应在手术1年后评定。10年后随诊,疼痛减轻和功能恢复者超过60%。手术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手术中畸形纠正不足或矫正过度。

5再手术  Rudanz对膝关节外翻截骨术者,经3~15年随诊再手术率为109%。包括再次截骨矫形、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关节清理术等。

6膝关节粘连  Macintosh曾报道在胫骨近端高位截骨术的同时行膝关节清理术,随诊13年的满意率达82%。但Coventry认为两种手术同时进行易合并膝关节粘连,甚至感染,故主张应单独进行。

7其他并发症有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形形形成、肺栓塞及筋膜间室综合征,少数病人可以出现切口感染和骨折不愈合。

治疗胫骨上端高位截骨术的穴位 阴陵泉

水。阴为阳之对,陵指山陵,泉即水泉,内为阴,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陷中,如山陵下之水泉,故名阴陵泉。主治

阴之陵泉

水。阴为阳之对,陵指山陵,泉即水泉,内为阴,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陷中,如山陵下之水泉,故名阴陵泉。主治

二陵

水。阴为阳之对,陵指山陵,泉即水泉,内为阴,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陷中,如山陵下之水泉,故名阴陵泉。标准

蠡沟

。标准定位:蠡沟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足厥阴肝经的络穴。蠡沟穴位于小腿内

膝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985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31
下一篇2023-12-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