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宝宝烫伤怎么办 起水泡怎么处理

暖宝宝烫伤怎么办 起水泡怎么处理,第1张

贴暖宝宝烫伤了怎么办?

烧烫伤后应立即用冷水浸泡冲洗,最好用流动清水冲洗,方便时水中可加冰,冲洗时间最好在30分钟以上,然后用干净毛巾覆盖创面,及时去医院就医。

“被烫伤以后,用一些错误的土办法治疗只会适得其反。”专家提醒,一些人拿着油脂、自制的药膏、酱油、碱等抹在伤口处,导致伤情更重。烧烫伤患者因为创面大量渗液出现口渴,随意喝水还会出现水中毒。

据了解,“暖宝宝”主要成分为铁粉、炭粉、蛭石等。在使用时,揭开带有粘胶的贴纸,空气会进入暖贴内,会使铁粉以及其他原料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量,有的最高可以达到60℃以上,但很多销售的“暖宝宝”并不能很好地控制发热量,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产生烫伤。暖宝宝的烫伤属于低温烫伤。主要特点是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渐进性损害,往往表面看只是一个小水疱,好像不重,其实可能已伤及皮下组织,甚至肌肉、神经和血管。使用的时候要小心低温烫伤。建议大家在购买“暖宝宝”时购买正规标示的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感觉温度过高要立即将暖宝宝取下,避免遭受皮肉之苦。

暖宝宝的正确使用方法:

将暖宝宝的真空包装沿切入口打开,揭去后面的衬纸,贴于内衣的外侧,用手铺平即可。可贴于人体的肩部、背部、腰部、胃部及相关关节部位。

步骤1:撕开暖贴的真空包装。

步骤2:撕开暖贴的真空包装后,取出包装内的内袋,直接剥离内袋后面的衬纸。

步骤3:剥离衬纸后,直接贴在内衣外层,用手铺平即可,此步骤3切记不要把暖贴直接贴在皮肤上,而应贴在内衣外层。

步骤4:待暖贴使用完后,轻轻在内衣外层撕下就可以了。

  寒冬腊月天,取暖“神器”少不得。但你知道吗?暖宝宝、热水袋等这些看似温吞吞的“神器”也会烫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烫也伤人 它很特殊

  暖宝宝、热水袋等“神器”虽然能给人带来温暖,但使用不当也容易产生一种特殊的烫伤——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身体长时间接触高于皮肤温度的物体造成的慢性烫伤。

  举个例子:45℃的低热物体接触你的皮肤30分钟以上就有可能出现烫伤!

  低温烫伤导致的创面有以下特点:

  痛感不明显,但皮肤会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这种烫伤面积不大,但深度却比较大,有的可深达骨质,创面深,往往造成组织坏死。

  这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 老年人群:

  肢体感觉迟钝,容易出现低温烫伤。

  ◆ 活动不便的病人:

  比如脑梗塞、脑血栓、瘫痪在床的病人,这类人群遇到危险时,自己没有办法躲避,也容易被低温烫伤。

  ◆ 糖尿病患者:

  该类患者肢体远端的血运输能力比较差,而且大多数晚期患者往往有一肢体远端感觉出现障碍,肢体比较麻木,也易被低温烫伤。

注意啦!冬日取暖“神器”有风险,低温烫伤了解一下

  ◆ 醉酒和极度疲劳人群。

  ◆ 孕妇和婴幼儿。

  画重点

  冬天取暖如果一定要用热水袋、暖宝宝等,请在热水袋外面裹上毛巾,或将暖宝宝贴在外层衣服上,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老人和小孩睡着后,要帮他们把热水袋拿开,或取下暖宝宝。

  烫伤急救大法看这里

  低温烫伤怎么处理呢?当然是要脱离热源,迅速降温!然后利用现场条件迅速开启“冲、脱、泡、盖、送”五大急救步骤

注意啦!冬日取暖“神器”有风险,低温烫伤了解一下

  ◆冲:

  立即脱离烫伤源头,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冲洗时水压不能太大,沿烫伤部位周围进行淋洗。冲洗时间约30分钟,或创面无痛感即可。

  ◆脱:

  在冲洗过程中,同时脱去烫伤部位的衣物。脱衣服时需边冲洗边脱,尽可能用剪刀把衣物剪开。不可硬拽衣物,避免皮肤大面积剥脱。

  ◆泡:

  泡是冷疗的一种办法。脱去衣服后将创面浸于冷水中浸泡10分钟~30分钟。大面积烫伤的患儿和老人应注意浸泡时间,避免受凉。

  ◆盖:

  使用干净或无菌的浸泡纱布覆盖伤口,并加以固定,保持窗口清洁。注意!不要使用掉毛的毛巾了。

  ◆医:

  对于起水泡或者较大创面的创伤,在急救处理后要迅速送往有救治烧伤、烫伤能力的医院进一步处理。

  总得来说,暖宝宝等取暖“神器”虽好,但使用时要注意不要“贪长,贪多”,防止被低温烫伤哦!

  此外在购买暖宝宝、热水袋等产品时应认准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切记不要贪便宜。

近日,福州进入“冻人”模式,御寒“神器”纷纷上线,包括电暖器、暖手宝、热水袋、暖宝宝等。但是,当暖宝宝、热水袋等使用不当时,可能变成“烫人神器”。25岁的福州女孩倩倩(化名),就因为使用暖宝宝不当,手臂被大面积烫伤。医生提醒,使用取暖物品之前,应该对该物品的温度范围有所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若不慎被烫伤,应立即就医。暖宝宝贴肉取暖烫伤手臂近日,天气越发寒冷,一贴即热的暖宝宝成了倩倩必备的“御寒神器”。她将暖宝宝直接贴在皮肤上,但没一会就感到左手上传来刺痛,揭开暖宝宝一看,手臂已经被烫出了小水泡。她赶紧前往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陈淑娇医师紧急为她做了烫伤处理。记者在网上购物平台看到,暖宝宝的销售量非常大,有的网店竟达近百万片。陈医师表示,暖宝宝因为使用方便很受市民欢迎,但暖宝宝不能直接贴在皮肤上,其最高发热温度能达到65摄氏度左右。若把暖宝宝直接使用在皮肤上,短时间内,即可造成低温烫伤,使用时最好每隔1小时检查一下皮肤,若发现有红斑或其他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要了解取暖物品温度范围陈医师表示,长时间接触暖宝宝等“御寒神器”就如同“慢火炖肉”,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低温烫伤”。她说,低温烫伤创面疼痛感不明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面积往往也不大,虽然表面看上去不太严重,但创面深,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发生溃烂,长时间难以愈合的情况。“每年都有被取暖设备烫伤的案例。”陈医师建议市民使用取暖物品之前,应该对该物品的温度范围有所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若不慎被烫伤,应用冷水冲洗,尽量使用剪刀剪开衣物,避免弄破水泡,再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毛巾、棉布覆盖伤口并固定,保持伤口清洁,及时到医院就诊。

冬天来了,很多人用上了保暖神器,热水袋,暖手宝等等。很多人不经意间被烫伤了还不知道,尤其是老年人经常出现被“低温烫伤”的现象。实际上温度44度以上的物质就可能导致烫伤,尤其是持续时间比较长,烫伤的程度就会很深。低温烫伤同样会出现皮肤灼痛、起泡、变色等被烫伤的症状。被烫伤后,患者应立即用清洁的凉水冲洗或浸泡伤口,在痛感降低后,再尽快就医。另外,糖尿病患者、老人等,由于痛觉敏感度降低,更应妥善使用取暖物品,避免“低温烫伤”。造成低温烫伤后,要及时进行冷疗,若出现水疱、表皮破溃等情况,要及时就医,防止出现感染。冷疗:低温烫伤后患者应及时进行冷疗,如用冷水对创面进行淋洗、冷敷或用包裹冰块的毛巾等冷敷,有利于使创面迅速降温、减少余热继续损伤组织,但冷疗时间不可过长,一般一次20-30分钟,以免导致继发效应。就医:如果局部有水疱或者表皮破溃,患者需去烧伤科进一步治疗。如未破的小水疱需避免摩擦、压迫,可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需在无菌操作下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疱内的液体,并在创面使用无菌油性敷料进行包扎。表皮破溃的患者可使用双氧水或碘伏进行消毒,并保持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日常生活中,预防低温烫伤的方法有:使用贴热宝时,不要让热宝直接与皮肤敷贴,要隔一层比较柔软的布。使用热水袋时,要用质量比较好的,盖子要拧得比较结实,以免热水外漏引起烫伤。热水袋放在脚底,也要用布隔一层,不要直接接触脚底的皮肤。使用电热毯时,要在睡前使用,加温后需要断电,不要持续一整晚充电使用电热毯。低温烫伤也会导致烫伤。低温不代表温度低,但是相对于皮肤来讲温度一度坚持的话,那么就会导致烫伤的,所以这种情况需要多注意。

一起来看看低温烫伤的概念,了解后你就知道为什么会导致烫伤。低温烫伤是指基础温度不高,但由于皮肤长时间的接触,被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造成的烫伤。简单的说,就是当皮肤接触70℃的温度持续一分钟后,就可能会导致被烫伤;而当皮肤接触近60℃的温度持续五分钟以上后,也是有可能造成烫伤的,这种烫伤就叫做“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实际上就是在45度至50度左右的一个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局部持续受热时间过长,导致皮肤受损的情况。人们在接触到高温的时候,会因为疼痛而下意识躲避来避开危险。但相比之下,低温烫伤并没有明显的疼痛感,就好比是温水煮青蛙,刚开始因为温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就放松了警惕,后来出现烫伤征兆的时候,其实皮肤已经长时间受损,情况十分严重。

寒冷的季节正是低温烫伤的高发期,主要原因在于多数人缺乏相关的安全意识。使用这些保暖“神器”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低温烫伤,远离危害。除了暖宝宝贴、电热毯以外,吹风机也是低温烫伤的主要原因。有的人回忆之前自己接触过的一例十分严重的案例,一名上班族女子在使用吹风机吹头发时因为太过疲惫而睡着了,吹风机抱在胸前吹了一整夜,醒来时发现皮肤已经严重烧焦。也有一些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帮孩子吹干打湿的衣服时,使用热风档对着局部区域长时间烘烤,结果后来衣服干了,但孩子的皮肤也被烫伤了。避免低温烫伤,可以通过控制热源温度和注意使用时长两方面入手。尽量确保自己在清醒的状态下使用这些取暖工具,可以在睡前使用,待被窝温暖起来后再关掉电暖器。除此之外,冬天里泡脚也是一个不错的保暖方式,但泡脚水的温度也并非越高越好。每个人对于温度的感受程度都不一样,一般来说,泡脚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至15分钟为宜。使用热水袋、暖宝宝等“神器”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老人和小孩等特殊人群。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群,老人因为年龄的增大、角质层变薄,痛觉敏感度下降,有时候被严重烫伤了都毫不知情。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痛觉的感知能力弱,更需要家属的关注和照顾。而小孩子往往因为发育不完全,皮肤比较嫩,加之不会清楚的表达自己,也比较容易造成受伤的。

用暖宝宝之前手应该很冰吧,如果是的话就是低温烫伤。

上点药,包覆好伤口,不要碰水。过几天应该就没什么事了。

平时使用这些暖宝宝热水袋等物品,一定要注意自身温度和水的温度(个人不建议使用充电的暖宝宝),建议水温50-60度为宜。产品外有绒布包裹着的话,水温可以稍高一些,以不超过80°为宜。最好不要在自己的手或脚冰冷的时候抱着暖宝宝或者热水袋入睡,容易发生低温烫伤。

希望你快快好起来。^_^

摘要:随着天气日趋寒冷,各种保暖、取暖用品开始热卖,而即撕即贴、可持续发热的发热贴(俗称“暖宝宝”)成为如今不少“美丽冻人”女性的最爱。现在市场上售卖的“暖宝宝”大多是“三无产品”,而且很多产品所有标示都为日文,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如果使用不当,十分容易引发皮肤过敏、低温烫伤等危险。医生提醒要谨慎使用。暖宝宝低温烫伤取暖贴低温烫伤怎么办

低温烫伤是指因为这些取暖设备虽然基础温度不高,但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也会造成烫伤,接触70℃的温度持续一分钟,皮肤可能就会被烫伤;而当皮肤接触近60℃的温度持续五分钟以上时,也有可能造成烫伤,这种烫伤就叫做“低温烫伤”。

冬季烧烫伤患者多被热水袋、暖宝宝、火锅等所伤。专家提醒,烧烫伤后应冷水冲洗半小时以上,低温烫伤会带来更大伤害。

李薇(化名)是一名大学生,由于晚上睡觉总是感觉脚冷,她每晚都贴一个暖宝宝睡觉。一天夜里,李薇睡觉时觉得脚有点疼,但因为实在太困了,她没在意又睡着了。起床后,李薇发现脚上有红肿,之后几天红肿越来越严重,甚至起了水泡,走路都一瘸一拐的。虽然从校医院买了些药膏,但李薇被烫伤的部位还是留下明显的疤痕。李薇来到医院,医生确诊她为低温烫伤,且脚部只能进行植皮手术,不能自行恢复了。

烧烫伤后应立即用冷水浸泡冲洗,最好用流动清水冲洗,方便时水中可加冰,冲洗时间最好在30分钟以上,然后用干净毛巾覆盖创面,及时去医院就医。而像李薇一样使用暖宝宝而造成的低温烫伤,能比高温烫伤带来更大伤害。低温烧伤是在四五十摄氏度的低温下长时间烘烤而造成伤害,烧伤部位水肿但不感到痛。严重者伤处组织慢慢坏死,最后结成厚厚的黑痂,脱痂后需要几个月才能痊愈,而且会留下瘢痕。低温烫伤患者再用水冲来降温基本无效,应立即就医。

“被烫伤以后,用一些错误的土办法治疗只会适得其反。”专家提醒,一些人拿着油脂、自制的药膏、酱油、碱等抹在伤口处,导致伤情更重。烧烫伤患者因为创面大量渗液出现口渴,随意喝水还会出现水中毒。

医生提醒要谨慎使用

对于这些写满外文的“暖宝宝”到底对人体是否有害,“我们每年都会接到一些被暖宝宝烫伤的患者。”专家说,大多都是皮肤轻度烫伤。不仅是烫伤,还有一些有过敏体质的人,会产生过敏反应,市民在使用的时候最好慎重。

家长首先要让宝宝脱离热源,然后可以给宝宝用冷的水或者冰袋敷手,起到促进组织液吸收的作用,24小时之后可以用热的毛巾热敷烫伤起泡的地方。家长可以到药店买烫伤膏,涂抹到烫伤起泡的地方,然后用创可贴轻轻遮盖住,防止宝宝因疼痛抓挠使水泡破裂,造成感染,注意手部的卫生,勤洗手。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尽量少食用鸡蛋、牛奶等易致皮肤过敏的食物。

必要时去医院。

症状

烫伤的临床表现与其分度有关,一般烧伤程度越低,症状越轻。典型症状有皮肤红肿、水疱和疼痛等,如果严重的烧伤,则会造成患者休克或死亡。

典型症状

一度烫伤

局部红肿,有疼痛和烧灼感,皮温稍增高,3~5天后局部由红色转为淡褐色,表皮皱缩脱落愈合。可有短时间色素沉着,不留瘢痕。

浅二度烫伤

局部红肿,有大小不一水疱,内含**或淡红色血浆样液体或蛋白凝固的胶冻物。去除水疱腐皮后,可见创面潮红、脉络状或颗粒状扩张充血的毛细血管网,伤后1~2天更明显。创面质地较软,温度较高,疼痛剧烈,痛觉敏感。

深二度烫伤

局部肿胀,或有较小水疱。去除表皮后,创面微湿、微红或红白相间,触之较韧,感觉迟钝,温度较低,拔毛感疼痛。可见针孔或粟粒般大小红色小点,伤后1~2天更为明显,如无感染,一般3~4周可自行愈合。

三度烫伤

皮肤坏死、脱水后形成焦痂,创面蜡白或焦黄,甚至炭化,硬如皮革,干燥,无渗液,发凉,针刺和拔毛无痛觉。可见粗大栓塞的树枝状血管网,以四肢内侧皮肤薄处较为典型。

其他症状

皮肤泛白

因为烫伤之后表面的皮肤细胞已经坏死,经过治疗之后慢慢恢复,因为新长出来的皮肤比较娇嫩,色素沉淀比周围的皮肤组织少,所以就会出现发白的现象。

表皮剥脱

属于表皮坏死,慢慢掉落,被新生组织代替。

皮肤溃烂

创面深严重会造成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严重时刻发生溃烂,长时间无法愈合。

并发症

休克

早期可引起休克、脑水肿及肾脏衰竭或心脏衰竭,若合并吸入性损伤,可引起呼吸道梗阻、窒息,最终导致死亡。

感染

烧伤面积较大,创面感染可引起脓毒血症,导致全身性感染,危及生命。

瘢痕增生

后期并发症为瘢痕增生,引起关节部位功能障碍、畸形,常见手部功能障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部瘢痕牵扯可引发畸形,严重者导致关节脱位等。

就医

当患者出现被烫伤后,需立即用冷水冲洗,若不能缓解,出现红肿、表皮剥脱、水疱以及皮肤发白等情况时,应该及时去急诊科、烧伤科就诊,并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就医指征

烫伤患者皮肤疼痛、红肿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烫伤患者出现水疱时应及时就医。

当严重烫伤合并感染性休克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优先考虑去急诊科。

出现皮肤红肿、疼痛的症状时去烧伤科。

治疗

烫伤的治疗根据烫伤程度以及病情发展阶段进行相应的治疗。轻微烫伤一般低温处理和涂抹药物即可,而中重度烫伤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对症治疗。

治疗周期

轻微烫伤一般5~7天即可治愈,发生中重度的烫伤,需长期持续性治疗。

急症治疗

轻度烫伤

患者应立即将伤处浸在凉水中进行“冷却治疗”,有降温、减轻余热损伤、减轻肿胀、止痛、防止起泡等作用,如有冰抉,把冰决敷于伤处效果更佳。“冷却”30分钟左右就能完全止痛,随后用鸡蛋清或万花油或烫伤膏涂于烫伤部位,3~5天便可自愈。

中重度烫伤

患者应首先检测血压及呼吸等生命体征,检查患者有没有吸入性损伤或其他系统损伤,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和检查相应实验室检查,给予补液、导尿等治疗,同时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和抗生素预防破伤风及感染。对于呼吸困难者应给予气管切开插管或者呼吸机辅助呼吸。

在寒冷的冬天,很多人都会通过贴暖宝宝这种方式来取暖。暖宝宝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但是,暖宝宝也是比较危险的。一不注意可能就容易被烫伤。那么,如何正确使用暖宝宝?我们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

一、如何正确使用暖宝宝?

暖宝宝有很多使用误区。很多人直接将暖宝宝贴在皮肤上。这种方式是错误的使用方式,很容易被烫伤。在使用暖宝宝的时候,一定不能直接贴在皮肤上。可以贴在衣服上,袜子上,总之就是不可以直接和皮肤接触。要隔着衣服使用。暖宝宝的温度也是比较高的,直接接触皮肤就很容易被烫伤。还有,在使用暖宝宝的时候,不要长时间贴在同一个位置,否则皮肤在温热状态下不透气,就容易被烫伤。暖宝宝尽量不要在睡觉的时候使用,因为暖宝宝在睡觉时使用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发出去,对人体是会造成一定损害的。在购买暖宝宝的时候,一定要去正规的店铺购买,不要买三无产品。要检查暖宝宝是否在有效期,看一下保质期。暖宝宝不适合与其他取暖工具一起使用。如果已经贴了暖宝宝的,尽量不要再使用其他取暖设备,否则可能会因为温度过高而烫伤皮肤。暖宝宝可以贴在人的肩部,背部,腿部,胃部以及部分关节处。看个人情况。暖宝宝的正确使用方法就是:将包装袋撕开,取出暖宝宝,然后将暖宝宝贴在衣服上,用手铺平即可。使用完之后,将暖宝宝从衣服上轻轻撕下扔掉即可。暖宝宝虽然是一种很好的取暖物品,但是,还是比较危险的。所以我个人建议是不建议小宝宝或者是老人使用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774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