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应有哪几种反射

正常人应有哪几种反射,第1张

反射形成的特点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前者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无需后天训练的反射,它是动物在种系进化过程中建立和巩固起来的,可再遗传给后代。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固定的,其数目有限,如牵张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后者是动物在后天的个体生活中经过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是反射的高级形式。如果动物的生活条件发生改变则已形成的条件反射会消退,并可重新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因此,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不是固定不变的,其形式是多样的、数目是无限量的。它使动物对于千变万化的外界环境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一、浅反射是刺激皮肤、粘膜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

1、包括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等。

2、多数浅反射实质是伤害性刺激或触觉刺激作用引起的屈曲反射,其反射弧包括一较长复杂的径路,后根节前感觉神经元传入的冲动循脊髓上升达大脑皮质,可能到达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再下降经锥体束至脊髓的前角细胞。因此当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均出现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是通过深部感觉器官完成的,称为深反射,也叫腱反射。

1、包括:肱二头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霍夫曼氏征、膝反射异常、踝反射异常、髌阵挛、踝阵挛。

2、肌牵张反射的幅度大小依赖于传导反射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完整程度。

①一个反射的下运动神经元包括它的周围神经和脊髓节段,它们任何一个病变都会导致相关反射的减低和消失;

②上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束下行支配反射,这个传导通路任何病变均可导致反射增加;

③脊髓疾病:由于上下运动神经元均存在,可出现损害水平的反射消失(下运动神经元反应)而损害水平以下的反射增加(上运动神经元反应)。

扩展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反射本身的增加和消失并不能确定神经疾病,因此必须双侧对比,上下对照。正常人群中极少数人可有反射亢进。实际上,只有在伴随以下临床症状中的一个时,反射增强和消失才有意义:

①反射消失伴有其他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如无力、萎缩、束颤。

②反射增高伴有其他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如瘫痪、痉挛、Babinski征阳性。

③反射的幅度是不对称的,这就提示:要么反射低的一侧是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要么反射高的一侧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④与稍高脊髓水平的反射相比反射异常增高,这就更加提示在反射减退的脊髓水平和反射增高的脊髓水平之间有损害。

-浅反射

-深反射

神经反射检查是临床上实践技能操作的重要考试项目,同时也是我们医学基础知识笔试的重要内容,所以掌握神经反射的概念以及检查项目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神经反射的完成依赖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等。反射弧中任一环节有病变都可影响反射,使其减弱或消失;反射又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如锥体束以上病变,可使反射活动失去抑制而出现反射亢进。反射包括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根据刺激的部位,又可将生理反射分为浅反射和深反射两部分。

(一)浅反射是刺激皮肤、黏膜、角膜等引起的反应。主要包括:

1角膜反射:直接和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见于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

2腹壁反射:主要做三个方向,沿肋缘下(胸髓7~8节)、脐平(胸髓9~10节)及腹股沟上(胸髓11~12节)。反射消失分别见于上述不同平面的胸髓病损。

3提睾反射:双侧反射消失为腰髓1~2节病损。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局部病变如腹股沟疝、阴囊水肿等也可影响提睾反射。

4跖反射:反射消失为骶髓1~2节病损。

5肛门反射:反射障碍为骶髓4~5节或肛尾神经病损。

(二)深反射是刺激骨膜、肌腱经深部感受器完成的反射,也称腱反射。深反射的亢进和减弱都是异常的。深反射主要包括:

1肱二头肌反射: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

2肱三头肌反射:反射中枢为颈髓6~7节。

3桡骨膜反射: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4膝反射:反射中枢在腰髓2〜4节。

5跟腱反射:反射中枢为骶髓1~2节。

6阵挛:阵挛主要是因为锥体束以上病变导致。

(三)病理反射是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也可出现这种反射,但不属于病理性。病理反射主要包括:

1Babinski征:最典型体征。

2Oppenheim征

3Gordon征

4Chaddock征

5Hoffmann征

病理征的前四种的阳性体征都是拇趾背伸,其余四趾扇形张开。而Hoffmann征的阳性表现为拇指背伸,其余四指扇形张开。

(四)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受激惹的体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压增高等。主要包括:

1颈强直

2Kernig征

3Brudzinski征

不同的反射检查项目对应不同部位的病理损害,具体了解神经反射、深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的概念和包含项目后,我们就能很好的做出损伤部位判断。

(1)腹壁反射(6分)

1、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而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脐平及腹股沟上的平行方向,由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反应是局部腹肌收缩。(3分)

2、考生口述腹壁反射意义(3分)

上、中或下腹壁反射消失,分别见于同平面胸髓病损。(1分)

双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1分)

一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1分)

(2)角膜反射(6分)

1、检查方法正确:以消毒棉棍头端捻成棉丝,告之被检查者眼睛向另侧旁视,以棉丝轻触其角膜(不能触及睫毛)。观察闭目反应。(3分)

2、考生口述角膜反射临床意义(3分)

直接或间接反射消失,提示三叉神经病变。(1分)

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提示面神经瘫痪。(1分)

两侧角膜反射同时消失,提示深昏迷。(1分)

(3)提睾反射(4分)

1、检查方法正确:与检查腹壁反射相同,竹签由下而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以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2分)

2、考生口述提睾反射意义(2分)

双侧反射消失,提示腰髓1—2节病变。(1分)

一侧反射消失或减弱,提示锥体束损害。(1分)

神经反射(深反射)

(1)肱二头肌反射(6分)

1、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前臂屈曲90度,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被检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左拇指指甲,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引出屈肘动作。(4分)

2、考生说出此反射中枢区域: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2分)

(2)膝腱反射(6分)

1、检查方法正确:坐位检查时,被检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仰卧位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度),右手持叩诊锤叩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可引出小腿伸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分)

2、考生说出此反射中枢区域:反射中枢为腰髓2—4节。(2分)

(3)跟腱反射(踝反射)(4分)

被检查者仰卧,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左手将被检者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4分)

(4)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4分)

1、什么叫上运动神经元?什么叫下运动神经元?(2分)

答: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

损伤后特点:瘫痪肌肉张力降低(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有萎缩,无病理反射,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和失神经支配电位。

2、一侧大脑中动脉出血时,对侧肢体会怎样?为什么?(2分)

答: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征),若在优势半球,还有失语。

3、检查神经反射时应注意事项。(2分)

答:检查者叩击力量要均等,两侧要对比。

只要脊髓存在即能完成的反射活动,称为脊髓反射。典型的脊髓反射还有腹壁反射、肱二头肌反射。

1、正常情况下,人体肌体骨骼肌总是保持一定程度的张力,并不完全松弛,称为肌紧张。肌紧张也是脊髓反射活动的结果。

2、当一块骨骼肌受到外力牵引而伸长时,它能够反射性的发生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这是一种单突触脊髓反射。牵张反射的出现与肌肉内大量的感受器肌梭有关。

3、还有一种腱反射,有高尔基腱器官参与,与调节肌肉张力有关。

反射类型

1.按照反射形成过程分类,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2.按照生理功能分类,反射可分为防御反射(如咳嗽反射)、食物反射(与摄取和消化食物有关的反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探究反射(如由新异刺激引起,并且表现为警觉和面向该刺激物运动的反射)和与延续种族有关的性反射等。

3.按照感受器作用特点分类,反射可以分为外感受性反射(即由外感受器引起的反射,如视觉反射)和内感受性反射(即由内感受器引起的反射,如肌肉牵张反射)。

4.按照效应器作用的特点分类,反射可分为躯体反射(如屈肌反射)和内脏反射(如血管舒缩反射)。

根据施加的刺激

分为伸张反射、加速反射、对光反射等

根据感觉器存在部位

分为深部反射、浅部反射等

根据构成反射弧的突触数量

分为单突触与多突触反射等

根据反射中枢存在部位

分为脊髓反射、脑干反射、中脑反射、大脑皮质反射等

根据应答肌肉的名称与性质

分为肱二头肌反射、伸肌反射、跟腱反射

根据应答运动模式

分为屈曲反射与伸展反射等

根据反射的目的性

分为逃避反射、保护伸展反射等。

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它是从接受刺激到发生效应,兴奋在神经系统内运行的整个路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772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