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108个穴道哪几个是最痛的?

全身108个穴道哪几个是最痛的?,第1张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及穴位定位如下:

一:手太阴肺经

1循行原文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横出腋下,下循臑内前廉,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2定位

· 中府: 在胸部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处。

· 云门: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 天府: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 腋前纹头下3寸处。

· 侠白: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 ,或肘横纹上5寸处。

·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 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 经渠: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 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 1 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 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二: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颙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隔,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手阳明大肠经

2定位

· 商阳: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 二间: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 三间: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 阳溪: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 偏历: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 温溜: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臂臑: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

· 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 巨骨: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 天鼎: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直下1寸。

· 扶突:在结喉旁约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 口禾髎: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水沟穴旁05寸。

·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三:足阳明胃经

1循行原文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遏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足阳明胃经

2定位

· 承泣: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 四白: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巨髎: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 地仓:在面部,口角旁约04寸,上直瞳孔。

· 大迎:在下颌角前下方约13寸,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闭口鼓气时,下颌角前下方出现一沟形的凹陷中取穴。

· 骨头之间。

· 缺盆: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 气户: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

· 库房: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 屋翳: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 膺窗: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 乳中: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 乳根: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 不容: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 承满: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 梁门: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 关门: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 太乙: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 滑肉门: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 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 外陵: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 大巨: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 水道: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 归来: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 气冲: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 髀关: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 伏兔: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 阴市: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

· 梁丘: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 犊鼻: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 足三里: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 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 冲阳: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 陷谷: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 内庭:在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 厉兑: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四:足太阴脾经

1循行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

足太阴脾经

2定位

· 隐白: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 大都: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 太白: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 商丘: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 府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

· 腹结: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 大横: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 腹哀: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 食窦: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处。

· 天溪:在胸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 胸乡:在胸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 周荣:在胸侧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 大包: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五:手少阴心经

1循行原文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少阴心经

2定位

· 极泉: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 青灵: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 少海:屈肘,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六:手太阳小肠经

1循行原文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节,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拙,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手太阳小肠经

2定位

· 少泽: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 前谷: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 后溪: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 腕骨: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 阳谷: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 养老: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 支正: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 小海: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凹陷处。

· 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

· 臑俞:臂内收,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 天宗:在肩胛冈下窝中央凹陷处。

· 秉风: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 曲垣: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 当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

· 颧髎:目外眦直下方,颧骨下缘凹陷处。

· 听宫: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七:足太阳膀胱经

1循行原文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足太阳膀胱经

2定位

· 睛明: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 攒竹: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 眉冲: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 曲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

· 五处: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 承光: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 通天: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 络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 玉枕: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 天柱: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 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八会穴之骨会。

· 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 厥阴俞: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包的背俞穴。

· 心俞: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的背俞穴。

· 督俞: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八会穴之血会。

· 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肝的背俞穴。

· 胆俞: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胆的背俞穴。

·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的背俞穴。

· 胃俞: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的背俞穴。

· 三焦俞: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气海俞: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大肠俞: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关元俞: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小肠俞:第1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1骶后孔。

· 膀胱俞: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2骶后孔。

· 中膂俞:第3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3骶后孔。

· 白环俞:第4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4骶后孔。

· 上髎:第1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

· 次髎: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

· 中髎:第3骶后孔中,次髂穴下内方,约当中膂俞与后正中线之间。

· 下髎:第4骶后孔中,中髂穴下内方,约当白环俞与后正中线之间。

· 会阳: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 承扶: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 殷门: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 浮郗: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穴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 委阳:在腘横纹外侧端,在股二头肌键内侧。

· 委中: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 附分: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魄户: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膏肓: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神堂: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譩譆: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膈关: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魂门: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阳纲: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意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胃仓: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肓门: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下,旁开3寸。

· 志室: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下,旁开3寸。

· 胞肓: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 秩边: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 合阳: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

· 承筋: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 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三角形凹陷处。

· 飞扬: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

· 跗阳: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 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 仆参: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 申脉: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

· 金门:在腓骨长肌腱和小趾外展肌之间,股骨外侧凹陷中。

· 京骨:在足外侧,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足太阳膀胱经的原穴。

· 束骨: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

· 足通谷: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足太阳膀胱经的荥穴。

· 至阴: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

八:足少阴肾经

1循行原文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足少阴肾经

2定位

· 涌泉: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 然谷:在足内侧缘,足舟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 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 大钟: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中。

· 水泉: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指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 照海: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 复溜: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 交信: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 筑宾: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 阴谷: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腊肌肌腱之间。

· 横骨:在下腹部,当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 大赫: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 气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 四满: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 中注: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 肓俞: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

· 商曲: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 石关: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 阴都: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 腹通谷: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 幽门:上腹部脐上六寸(巨阙)旁开五分处。

· 步廊:在胸部,当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 神封: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 灵墟: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 神藏: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 彧中:位于胸部,当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 俞府: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九:手厥阴心包经

1循行原文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手厥阴心包经

2定位

· 天池:在胸部,当第四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 天泉:在臂内侧,当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

· 曲泽: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手厥阴心包经的合穴。

· 郄门: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 间使: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大陵: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劳宫: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 中冲: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十:手少阳三焦经

1循行原文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拙。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手少阳三焦经

2定位

· 关冲: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 液门: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 中渚: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 阳池: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 外关: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 支沟: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 会宗:在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 三阳络: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 四渎: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 天牖: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 翳风: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 瘈脉: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至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 颅息:在头部,当角孙至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 角孙:在头部,折耳郭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 耳门: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 耳和髎: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郭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 丝竹空: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十一:足少阳胆经

1循行原文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拙,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岐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足少阳胆经

2定位

· 瞳子髎:位于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 听会:在面部,当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 上关: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 颔厌: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一与下四分之二交点处。

· 悬颅: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 悬厘: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三与下四分之一交点处。

· 曲鬓: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 率谷: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 天冲: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后05寸处。

· 头窍阴: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

· 阳白: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 头临泣: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 目窗:在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 正营:在头部,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 承灵:在头部,当前发际上40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 脑空: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

·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 渊腋:在侧胸部,举臂,当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

· 辄筋: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 维道: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前下05寸。

· 居髎: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 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肌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 风市: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七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 中渎:在大腿外侧,当风市下2寸,或在横纹上5寸,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 膝阳关:在膝外侧,当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 阳交: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 外丘: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 光明: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 阳辅: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 悬钟: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 丘墟: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 足临泣: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 地五会: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第4、5跖骨之间,小指伸肌腱的内侧缘。

· 侠溪: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 足窍阴:在足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十二:足厥阴肝经

1循行原文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慷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足厥阴肝经

2定位

· 大敦: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 行间: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 中封: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 蠡沟: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 中都: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 膝关: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上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

· 曲泉: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 阴包:在大腿内侧,当股骨内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 足五里: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 阴廉: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 急脉:在耻骨结节的外侧,当气冲外下方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开25寸。

· 章门:在侧腹部,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

· 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附:

切记:仅供医学科普参考,非专业人士不要进行针刺!!!

我说的“一寸”,是现在临床上普遍适用的腧穴定位法所表示的“寸”。

腧穴定位法,又称取穴法,是指确定腧穴位置的基本方法。

确定腧穴的位置,要以体表标志为主要依据,在距离标志较远的位置,则于两标志之间折合一定的比例寸,称“骨度分寸”,用此“寸”表示上下左右的距离;

取穴时,用手指比量这种距离,则有手指“同身寸”的应用。

故明代张介宾《类经图翼》说:“同身寸者,谓同于人身之尺寸也。人之长短肥瘦各自不同,而穴之横直尺寸亦不能一。如今以中指同身寸法一概混用,则人瘦而指长,人肥而指短,岂不谬误?故必因其形而取之,方得其当。”

以上可以参考十四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

导读:人体有12个穴位是可以帮助人们抵御疾病,提高免疫力的地方,多按这些地方不仅让你浑身放松,还能强身健体。

一、保护心脏: 内关穴

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内关穴取穴方法为: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擡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方法:日常按揉内关穴,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二、补肺益肾: 列缺穴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方法:两手虎 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三、补血养肝: 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血海穴可补血养肝。

方法:每天上午的9-11时,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四、舒服腰背: 委中穴

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委中穴取穴方法为: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 委中穴,同样可起到治疗腰背痛的功效。

方法: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五、促消化: 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另外,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常 天枢穴,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方法:在具体按揉时,可以采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产生酸胀感为佳。

六、治失眠: 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 神门穴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方法:用手指按揉神门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七、治腰疼和痔疮: 长强穴

长强穴位于尾骨尖端下,尾骨尖端与 连线的中点处。长强穴属于督脉,可治疗痔疮、脱肛、便秘、腰疼等疾病。常 长强穴,配合承山穴治痔疮效果更好。

方法:患者俯卧,双脚稍稍分开,用手指揉、按压长强穴,每次揉4分钟,双手交替 。每日2次。

八、治便秘: 腹部

有人认为便秘不是大毛病,无须看医生,去药房买点泻药吃吃即可。其实,这是错误的。便秘原因有多种。从中医角度讲,便秘分为实症和虚症。实症为积热上火,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常由吃火锅、食辛辣、熬夜等因素引起。虚症主要是气虚阴亏,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主要是脾胃不合导致的。因此,得了便秘应到医院求治,对症服药。如果不对症治疗,仅靠吃泻药通便,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便秘更严重。

方法:腹部 可预防便秘。早晚 腹部:可站位,也可仰卧位,左手掌按于脐部,右手叠压左手上,先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腹部81次,再向逆时针方向揉腹部,次数相等,意注掌下,呼吸自然。

九、治肠胃疾病: 膈俞穴

肠胃不好的人可 膈俞穴。膈俞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胃痛、呕吐、厌食、便血、咳嗽、气喘、盗汗等疾病。

方法: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膈俞穴。每次2分钟左右。

十、治疗皮肤瘙痒: 百虫窝

冬天气候干燥,全身痒得难受,严重的时候,小腿前面和胳膊上的皮肤还会出现鱼鳞样的改变,瘙痒无比,这都是干燥惹的祸。这时可 百虫窝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的内上缘向上约一掌(四指并拢为一掌)处为经外奇穴百虫窝,它在足太阴脾经的循行线上,临近血海穴。 百虫窝穴可以活血止痒。

方法:用拇指指腹用力点按百虫窝穴,直到局部有酸胀感后放松,隔几秒钟再继续点按,瘙痒即能止住。

十一:治冠心病:按揉心腧穴

心腧穴,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多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神经衰弱等疾病。中医认为心腧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心痛、心悸、心烦、失眠、健忘、癫痫、狂躁、咳嗽等。

保健: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

十二:散热去痛: 尺泽穴

尺泽穴主要作用是泻热。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因此, 尺泽穴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方法:尺泽穴,位于手心朝上,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

人的穴位需要经常按摩吗?按摩穴位有哪些好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知道人的穴位需要经常按摩吗?按摩穴位有哪些好处吗我们一起来聊聊看吧。

内关穴位于人体前臂正中间,在挠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这个穴位能够很好的帮助人体缓解,恶心呕吐的情况。而且对于已经成为车或者吃东西导致的胃部不适情况,经常的按摩这个穴位能够很好的缓解。头部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身体组织之一,所以说要想长寿,对头部进行适量与适度的敲打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头部进行敲打,最明显的作用就在于可以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这样的话,就可以使血管血液流通顺畅,从而避免血管中毒素堆积,这样才能还给你一个畅通无毒的血管。而且对它进行敲打,还可以提神醒脑,提高记忆力,

手太阴肺经 经常摩擦、按压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尤其是秋冬季节,经络运行到手太阴肺经,更是进行呼吸系统保健的最佳时机。此外,咳嗽时用力重掐拇指尖端,还能缓解咳嗽症状合谷穴位于虎口的位置。在中医的《四总穴歌》里,有“面口合谷收”一句,就是说颜面及口腔的毛病都可以用合谷治疗,其实,合谷的作用远不止如此。经常按摩人体的涌泉穴是能够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还能够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的速度,有效的预防人体形成感染性的疾病。

脾主肌肉,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肌肉逐渐变得松弛,从而显现出老态,常揉可健脾,从而减缓肌肉变松弛的进程,使女性保持健康的肌肉状态。可于晚上9时左右,按揉双腿三阴交穴位各20分钟。腰眼的位置,也就是人体肾部所在的地方。腰眼在腰部的下方,尤其是对于一些经常感到腰部酸软无力,感觉轻微疼痛。可以用两手的拇指轻轻的按压腰眼穴位。然后慢慢的减轻力度。脚在养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想养生,必先养脚。这是因为在我们的脚底存在着非常多的穴位与反射区,可以这么说,我们身体当中的每个器官几乎都可以在脚底找到相对应的穴位与反射区。

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这和中医常说的“脾胃是后天之本”是相通的。没有了胃肠道的消化能力,五谷杂粮就不能转化为人体的气血,强身健体就无从谈起。足三里位于膝眼外下四横指,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功能。三阴交是脾经的经穴。脾最大的功能之一是能够把人体的水湿浊毒运化出去。每天中午11点,脾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能把身体里面的湿气、浊气等排出去。皮肤之所以有湿疹、荨麻疹、过敏等疾病,很多时候都是体内的湿气、浊气在捣乱。

通过以上大概了解你明白了吗。

第一:陷谷穴

陷谷:小腿浮肿?眼皮肿?别怕,这个穴位最消肿!

陷谷:清热解表,和胃行水,理气止痛。

陷,凹陷之处也。谷,山谷也。陷谷名意指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故名陷谷。

定位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取穴教程

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在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之前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主治

面肿、水肿等水液输布失常性疾患;

足背肿痛;

肠鸣腹痛。

配列缺治疗面目浮肿;

配内庭、太冲主治足跗肿。

1、艾灸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40分钟;温度:38-45℃;

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

2  点按2-3分钟。

第二:合谷穴

合谷:神奇的“万能穴”

合谷穴也被称为“虎口”。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解表泄热的作用,在全身数百个穴位中,合谷穴的治疗范围最为广泛,具有全身的治疗作用,是一个包医百病的万能穴,一个随身携带的大药箱。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第1步:伸臂,拇、食两指张开;

第2步:以一手的拇指指间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

第3步:屈指,拇指尖所指处,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即为本穴。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

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疾病;

肢体、内脏等疼痛;

热病、无汗、多汗,经闭;

腰扭伤,落枕,腕关节痛;

膈肌痉挛。

配颊车、迎香主治牙痛、面痛、面瘫;

配列缺、大椎等主治感冒、头痛、发热等;

配太冲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等;

配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等。                                    毅德康经络养生

保健养生

1、按摩: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等。

2、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第三 :隐白穴

便血、尿血、血崩,月经过多别担心,此穴最有效!

隐白:调血统血,扶脾温脾。

隐,隐秘、隐藏也。白,肺之色也,气也。

该穴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为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气为蒸发外出,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在足大趾内侧,由足大趾趾甲内侧缘(即掌背交界线,又称赤白肉际)与下缘各作一垂线之交点处,即为本穴。

主治

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证;

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

癫狂、多梦等神志疾患;

惊风;

腹满,暴泻。

配气海、血海、三阴交主治月经过多;

配脾俞、上脘、肝俞主治吐血;

配大敦治疗昏厥。

1、艾灸

艾条悬灸:5-20分钟;

2按摩      用指甲盖点按100次

第四:攒竹穴

制止呃逆,立竿见影

攒竹:祛风解表,通络止痛。

攒,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

攒竹名意指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睛明穴上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因其性寒而为吸热上行,与睛明穴内提供的水湿之气相比,由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如同捆扎聚集的竹竿小头一般(小头为上部、为去部,大头为下部、为来部),故名。

定位

在面部,当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或仰卧位;

第2步:皱眉,可见眉毛内侧端有一隆起,即为本穴。

主治

头痛,眉棱骨痛;

眼睑瞤动、眼睑下垂、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等目疾;

急性腰扭伤;

膈肌痉挛。

配头维主治头目疼痛;

配后溪、液门治疗目赤肿痛;

配列缺、颊车主治面瘫、面肌痉挛。

    按摩      用第二指腹揉按就可以。

第五:太冲穴

排肝毒,消火气!

太冲:排肝毒,消火气

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定位

在足背侧,当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取穴教程

取穴方法

第1步:坐位或仰卧位;

第2步:由第1、2足趾间缝纹头向足背推;

第3步:至第1、2跖骨之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可感有一凹陷处,即为本穴。

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青盲,口歪等头面五官病证。

中风,癫痫,小儿惊风;

黄疸、胁痛、呕逆、腹胀等肝胃病证;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等妇科证;

遗尿,癃闭;

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配合谷称为四关穴,主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口歪

保健养生

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按摩结束后喝适量的水有助于加速体内的代谢。

常按摩,可起到疏通经络,疏肝理气等保健作用。按揉时力度控制在略微感到疼痛即可,切忌用力过大造成皮下淤血。

太冲穴治感冒:在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适等感觉时,按摩脚上的太冲穴减轻感冒带来的不适,甚至可以使感冒痊愈。

具体方法:先用温水泡脚10~15分钟,用双手拇指由涌泉穴向脚后跟内踝下方推按5分钟后,再由下向上推按至太冲穴5分钟。对咽喉肿痛等病症都能缓解。

第六:天宗穴

对付肩颈问题第一穴!

天宗:生发阳气。

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

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

定位

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垂肩;

第2步:确定肩胛冈:肩胛冈是肩膀后一横行的突起,自己右手搭左肩手指摸到的骨头;

第3步:将肩胛冈下缘中点与肩胛下角连线分为三等分,当连线的上1/3与下2/3加点处即为本穴。

主治

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

气喘;

乳腺炎。

配秉风主治肩胛疼痛。

保健养生

点按 

用大拇指点按穴位,酸痛为止,注意不要用大力。

第七:大肠俞

消除大肚腩,秀出小蛮腰!

大肠俞:理气降逆,调和肠胃。

大肠,大肠腑也;俞,输也。大肠俞名意指大肠腑中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艾灸大肠俞,能够令消化系统得到刺激,从而增强消化吸收功能,改善大肚腩。

定位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或俯卧位;

第2步:两侧骨盆最高点(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第4腰椎棘突;

第3步:在第4腰椎棘突下有一凹陷,此凹陷旁开2横指(食指、中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二指宽度为15寸),即为本穴。

主治

腹胀,泄泻,便秘;

腰腿痛;

坐骨神经痛;

遗尿,肾炎。

配肾俞、命门、腰阳关、委中主治腰脊强痛;

配小肠俞主治二便不利。

1、艾灸

艾条悬灸时间:10-15分钟;                                                 

2按摩 

因为自己按不到,只能用拳捶打局部发热为止。

第八: 风池穴

治疗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

治疗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

风池穴因空气传来的水湿之气受外部之热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而得名。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位于头项之交界处,此处正好是进入头部的通道,因此,此穴具有抵挡风邪入侵的作用。

定位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耳鸣等头面五官病证;

中风、不寐、癫痫等神志病证;

颈项强痛;

毅德康经络养生

风池穴配大椎、后溪,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

配睛明、太阳、太冲主治目赤肿痛;

配上天柱(天柱穴上5分)、足三里、三阴交对突眼症有一定疗效;

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风。

风池穴配合谷穴、丝竹空穴缓解治疗偏正头

1、以食、中指一起按摩风池穴,联合嘴唇正下方的凹窝承浆穴按压之,另取手掌根部末端圆形小骨前方凹陷处神门穴,能够放松颈部肌肉、缓解头痛和紧张。

2、以两手指罗纹面,紧按风池穴部位,用力旋转按揉几下,随后按揉脑后,做30次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宜,此法能对安神催眠较为有效。

第九: 意舍穴

治疗恶心呕吐、腹胀肠鸣的特效穴!

意舍:健脾化湿,和胃利胆。

“意”,脾之神也,脾气也。“舍”,来源也。意舍名意指脾脏的热燥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针灸甲乙经》:消渴身热、面目黄,意舍主之。

定位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取一线过肚脐绕腹腰一周,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第2腰椎,由此往上推3个椎体(即第11胸椎),再从其棘突下缘旁开量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主治

腹胀,肠鸣,呕吐,腹泻等胃肠病证。

配期门、阳陵泉主治黄疸。

保健养生

用拇指点按

第十: 商曲穴

消积止痛,健脾和胃

商曲:运化水湿,清热降温。

商,漏刻也。曲,隐秘也。

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行。本穴物质为肓俞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少部分水气吸热后循经上行,如从漏刻中传出不易被人察觉,故名。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仰卧位。从肚脐向上量2横指(拇指),再自前正中线旁开量半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主治

噫气、反胃、腹胀、水肿等脾胃病证;

胸胁胀痛。

配中脘、足三里主治胃痛、腹痛;

配支沟主治便秘。

保健养生

用大拇指点按3到5分钟

第十一:筋缩

治疗癫狂抽搐!

筋缩:平肝熄风、宁神镇痉。

筋泛指筋肉,缩有抽搐之意。穴当肝俞中央,考肝属木,在体主筋,该穴主治狂痫瘈疭,痉挛抽搐诸疾,因名筋缩。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卧位。从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所在椎体为第7胸椎,垂直向下推2个椎体(即第9胸椎),其棘突下缘凹陷处,即为本穴。

主治

脊强;

胃痛;

癫痫,抽搐。

配印堂、鸠尾、腰奇主治癫痫痫                    按摩手法,用拇指点按五分钟,如果自己做,先找个坚硬的物体,躺着时候胸椎棘突下就可以。

第十二: 命门穴

命门:强腰补肾又壮阳

命门穴,人体生命的根本。在男子能藏生殖之精,在女子则紧密联系着胞宫,对两性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命门内含有真阳(真火)、真阴(真水),五脏六腑以及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都由它激发和主持。

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或俯卧位;

第2步:取一线过肚脐中点,水平绕腰腹一周;

第3步:该线与后正中线交点,按压有凹陷处,即为本穴。

主治

遗精、阳痿、早泄等男科病;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闭经等妇科病证;

遗尿、尿频等泌尿系疾患;

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泄泻,小腹冷痛。

配肾俞主治肾虚尿多、腰酸背痛;

配肾俞、气海、然谷主治阳痿、早泄、滑精;

配天枢、气海、关元主治肾泄、五更泻;

配肾俞、关元主治精子缺乏症。

1、灸法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20-40分钟;温度:45-48 ℃;

艾条悬灸时间:10-20分钟;

2按摩法

用拇指按住命门穴,以感觉酸胀为度,揉动数十次。按摩命门穴能改善性冷感,平衡和恢复性功能,还能有效的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

第13期 | 天宗:对付肩颈问题第一穴

毅德康经络养生

天宗:生发阳气。

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

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

定位

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垂肩;

第2步:确定肩胛冈:肩胛冈是肩膀后一横行的突起,自己右手搭左肩手指摸到的骨头;

第3步:将肩胛冈下缘中点与肩胛下角连线分为三等分,当连线的上1/3与下2/3加点处即为本穴。

主治

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

气喘;

乳腺炎。

配秉风主治肩胛疼痛。

保健养生

1、艾灸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48℃;

艾条悬灸时间:10-15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

第14期:胃仓:增进食欲!

养胃穴

胃仓穴

分享给你们

胃仓: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胃”,胃腑也。“仓”,存贮聚散之所也。

胃仓名意指胃腑的湿热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于胃腑的湿热阳气,至本穴后,因受人体重力场的作用,湿重而热的阳气既不能上行又不能下行,湿热阳气屯留于本穴之中,故名。

定位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卧位。取一线过肚脐绕腹腰一周,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第2腰椎,由此往上推2个椎体(即第12胸椎),再从其棘突下缘旁开量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主治

胃脘痛、腹胀、小儿食积等脾胃病证;

水肿;

背脊痛。

第15期 | 瞳子髎:专治各种眼疾,赶走鱼尾纹

毅德康经络养生

瞳子髎穴

瞳子髎:平肝熄风,明目退翳。

瞳子,指眼珠中的黑色部分,为肾水所主之处,此指穴内物质为肾水特征的寒湿水气。髎,孔隙也。

该穴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汇集后冷降归地。本穴为胆经头面部的第一穴,胆及其所属经脉主半表半里,在上焦主降,在下焦主升,本穴的气血物质即是汇集头面部的寒湿水气后从天部冷降至地部,冷降的水滴细小如从孔隙中散落一般,故名。

定位

在面部,目外眦旁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或侧卧位;

第2步:在外眼角旁约1厘米,眼角纹头尽处,即为本穴。

主治

目痛,目赤,目翳等目疾;

头痛,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配睛明、丝竹空、攒竹主治目痛、目赤、目翳;

配头维、印堂、太冲主治头痛。

保健养生:                            用食指点按即可。

第16期 | 不容:腹胀排气,就找它!

不容穴

不容:调中和胃,理气止痛。

不容,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不即不可,容即容纳,穴平脐上6寸,胃纳水谷达此高度,则不可再纳,故名不容。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穴方法

第1步:仰卧位;

第2步:沿前正中线向下触摸,找出胸骨体与剑突间形成的凹陷,即胸剑联合;

第3步:将胸剑联合到脐中的连线分为4等分,从上1/4与下3/4交点处左一水平线;

第4步:该线与乳中线(过乳头的垂直线)有一交点;

第5步:两个交点的中间处,即为本穴。

主治

胃痛、呕吐、纳少、腹胀等胃疾;

肋间神经痛,肩臂部诸肌痉挛或萎缩。

配中脘、公孙主治胃炎、胃溃疡。

保健养生                                自己按摩用大拇指点按200到300次

第期 17大包:关键时刻的“止痛药”!

大包穴

大包:宣肺理气,宽胸益脾。

大包穴为脾之大络,统络阴阳诸络,灌溉五脏,故名大包。

大包就是大包大揽的意思,比如急性腰扭伤,急性脖子扭伤,急性肋间神经痛,大包穴都能治。

定位

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侧身或仰卧;

第2步:从乳头向下循摸两个间隙(乳头约平第4肋间隙);

第3步:该肋间隙与腋中线(沿腋窝中点向下所作的垂线)的交点处,即为本穴。

主治

气喘;

胸胁痛;

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配三阳络穴、阳辅穴、足临泣穴,治胸肋痛;

配脾俞穴、章门穴,主治食多瘦身;

配足三里,治四肢无力。

第18期 | 建里:体虚者最好的温补药!

建里穴

分享给你们

建里:调健脾胃、消积化滞。

建里,属任脉腧穴。建,建设也。里,与表相对,此指肚腹内部也。

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注入肚腹内部。本穴物质为中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体内,注入体内的经水有降低体内温压的作用,故名。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仰卧位或正坐位。从肚脐起沿腹部前正中线直上量4横指处,即为本穴。

主治

胃痛、腹痛、腹胀、呃逆、食欲不振等脾胃病证;

水肿;

腹肌痉挛。

配内关主治胸中苦闷、呃逆;

配水分治肚腹浮肿。

按摩:用拇指点按就可以。

第19期 | 阴都穴: 治疗胃痛的妙穴

阴都:宽胸降逆,调理胃肠。

阴,阴凉水湿也。都,都市也。

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集散。本穴物质为石关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云集之状,穴外气血不断地聚集本穴同时又不断地向外疏散,本穴如有都市的聚散作用故名

刺激阴都穴,可有效治疗胃痛,刺激方法有点按,按揉,拔罐,艾灸等。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

取穴方法

毅德康经络养生

第1步:仰卧位;

第2步:沿前正中线向下触摸,找出胸骨体与剑突间行成的凹陷,即胸剑联合;

第3步:自胸剑联合与脐中连线的中点处旁开半横指(大拇指指间关节部位的横径为1寸)处,即为本穴。

主治

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病证;

月经不调、不孕。

毅德康经络养生

配足三里、建里主治腹胀、腹痛。

第20期                                 

中医急救专家

十宣:清热开窍醒神。

十宣为经外奇穴名。

十宣穴的准确位置十分好认,位于人体十根手指尖,距离手指甲与手指肉边缘01寸,左右两边加起来共十个穴。

经常按摩十宣穴,可治疗失眠、中暑、高血压等疾病。按摩十宣穴,最方便的方式是用拇指的指甲用力反复重掐,以有酸痛感为主,刺激总时间每次以不超过5分钟为                                  宜毅顺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定位

仰掌,十指微屈。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

仰掌,十指微屈。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即为本穴。

主治

用于急救:昏迷、休克、中暑、癔病、晕厥等;

咽喉肿痛。

配十二井穴主治中风闭证;

配大椎、耳尖主治高热和中暑。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第21期 |

四渎:可有效缓解咽喉肿痛!开窍聪耳,清利咽喉。           

四,数量词。渎,小沟渠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

本穴物质为三阳络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在本穴的变化为部分水湿冷降归地,降地之水形成向穴外流溢的数条小沟渠之状,故名。

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取穴方法

第1步:坐位屈肘;

第2步: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中点到肘尖的连线中点向下1横指处,即为本穴。(肘横纹到腕横纹12寸)

主治

手臂疼痛、麻木;

暴喑,耳聋,齿痛、头痛等五官疾患。

配外关、曲池主治前臂疼痛;

配听宫、天牖主治耳聋。

第22期 |

天府:调理过敏性鼻炎的良药!按一按

天府穴

天府:调肺气,清上焦,疏经络。

天,天空,指上而言。府,聚集处。天府名意指本穴为肺经阳气上输天部之门府。

本穴物质由云门穴传输而来,和天府穴处的温度场相比,云门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温度仍处于高位,在天府穴处气血物质的变化仍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所散之热以阳热之气的形式上输于天,穴名之意即在于强调穴内气血物质的这一变化,故名天府。

天府穴,专治“鼻症”。

与鼻相关的疾病,无论是敏感性鼻炎、慢性鼻炎、还是流鼻血等等,统统都可以交给天府穴处理。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坐位,臂向前平举,俯头。鼻尖接触上臂内侧处即为本穴。

主治

咳嗽、气喘、鼻衄;

瘿气;

上臂痛。

按摩20个穴位可防疾病

 1、保护心脏:按摩内关穴

 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内关穴取穴方法为: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按摩方法:日常按揉内关穴,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2、健脾和胃:按摩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调理阴阳、健脾和胃、通经活络的功效。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一横指处。用同侧的拇指按揉或用光滑木棒按揉,也可以用艾条灸。适一切虚损性疾病,如贫血、产后术后、大病初愈等。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双手掌重叠,以神阙穴为圆心,顺时针进行摩腹5—10分钟;右手中指端点揉天枢、大横穴3—5分钟;两手拇指稍用力按压两足三里穴1—3分钟。

 3、治疗鼠标手:按摩鱼际穴

 鼠标手多是腕关节劳损,这是因工作性质所引起的慢性劳损,或因直接、间接暴力引起腕关节外伤的后遗症,为职业病的一种。鼠标手主要表现为腕关节经常疼痛,用腕稍多则疼痛加重,甚至腕部肿胀、活动受限、关节无力、关节弹响、局部压痛等。按摩鱼际穴,对因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职业病“鼠标手”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按摩方法:按摩时,可以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在鱼际穴附近上下推动,或双手鱼际穴互相敲击,至掌侧发热即可。按摩的次数根据身体状况决定,一般每天1—2次,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4、清除心火:按摩大陵穴

 大陵穴是手掌掌根的中心点位置。经常按压大陵穴,可以治疗口臭。口臭其实主要的原因就是心火旺盛所致,和陵穴的穴位非常对应,它可以去心火而生脾土,最能泻火祛湿了。

 按摩方法:首先,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压右手大陵穴,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屈伸活动右手腕关节,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其强度应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持续20~30秒后,渐渐放松,再用轻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左右手交替进行,每次每侧穴按压5~10分钟,每日1~2次。

 5、补肺益肾:按摩列缺穴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按摩方法: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6、缓解疼痛:按摩腘窝

 是膝后区的菱形凹槽,里面的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经常拍打有行气活血、缓解痉挛的功效。腘窝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经常按摩,对常见的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脖子酸痛、臀部疼痛等疼痛性疾病都有治疗作用。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两侧腘窝。

 7、补血养肝:按摩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按摩血海穴可补血养肝。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的9-11时,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8、消灭肝火:按摩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如果是肝火旺盛的人,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按压太冲穴的痛感,你可以每天睡觉前,用温水泡脚,之后按压5分钟左右。

 按摩方法:用手大拇指按揉两太冲穴3~5分钟。

 9、补肾养肾:按摩太溪穴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输”穴,古代又称其为“回阳九穴之一”,重在补肾。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对于肾炎病人,按揉后可使高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显减少。适应肾脏疾病,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

 按摩方法: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

 10、舒服腰背:按摩委中穴

 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委中穴取穴方法为: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按摩委中穴,同样可起到治疗腰背痛的功效。

 按摩方法: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11、防治腰背痛:按摩大杼穴

 大杼穴位置,找到第七颈椎(颈椎下部最高的骨头尖),再往下的一个骨头尖是第一胸椎的棘突,从第一胸椎棘突下骨头缝之间旁开大约两横指的肌肉凹陷处。腰眼穴位于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开3-4寸的凹陷处。腰眼穴居“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之中。中医认为,按摩腰眼穴是防治腰背痛的一个不错的方法。另外,按摩腰眼穴除了可防治腰背痛外,还具有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功效。

 按摩方法: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长强穴)。每次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1次。

 12、促消化:按摩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另外,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常按摩天枢穴,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按摩方法:在具体按揉时,可以采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产生酸胀感为佳。

 13、治失眠:按摩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按摩神门穴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按摩方法:用手指按揉神门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14、治腰疼和痔疮:按摩长强穴

 长强穴位于尾骨尖端下,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长强穴属于督脉,可治疗痔疮、脱肛、便秘、腰疼等疾病。常按摩长强穴,配合承山穴治痔疮效果更好。

 按摩方法:患者俯卧,双脚稍稍分开,用手指揉、按压长强穴,每次揉4分钟,双手交替按摩。每日2次。

 15、治便秘:按摩腹部

 有人认为便秘不是大毛病,无须看医生,去药房买点泻药吃吃即可。其实,这是错误的。便秘原因有多种。从中医角度讲,便秘分为实症和虚症。实症为积热上火,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常由吃火锅、食辛辣、熬夜等因素引起。虚症主要是气虚阴亏,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主要是脾胃不合导致的。因此,得了便秘应到医院求治,对症服药。如果不对症治疗,仅靠吃泻药通便,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便秘更严重。

 按摩方法:腹部按摩可预防便秘。早晚按摩腹部:可站位,也可仰卧位,左手掌按于脐部,右手叠压左手上,先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腹部81次,再向逆时针方向揉腹部,次数相等,意注掌下,呼吸自然。

 16、治肠胃疾病:按摩膈俞穴

 肠胃不好的人可按摩膈俞穴。膈俞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胃痛、呕吐、厌食、便血、咳嗽、气喘、盗汗等疾病。

 按摩方法: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膈俞穴。每次2分钟左右。

 17、治疗皮肤瘙痒:按摩百虫窝

 冬天气候干燥,全身痒得难受,严重的时候,小腿前面和胳膊上的皮肤还会出现鱼鳞样的改变,瘙痒无比,这都是干燥惹的祸。这时可按摩百虫窝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的内上缘向上约一掌(四指并拢为一掌)处为经外奇穴百虫窝,它在足太阴脾经的循行线上,临近血海穴。按摩百虫窝穴可以活血止痒。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用力点按百虫窝穴,直到局部有酸胀感后放松,隔几秒钟再继续点按,瘙痒即能止住。

 18、调和气血:按摩极泉穴

 从中医来说,腋窝处的顶点上有个穴位叫极泉穴,经常按摩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从现代医学上讲,腋窝处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按摩方法: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分钟;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19、治冠心病:按揉心腧穴

 心腧穴,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多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神经衰弱等疾病。中医认为心腧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心痛、心悸、心烦、失眠、健忘、癫痫、狂躁、咳嗽等。

 按摩保健: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

 20、散热去痛:按摩尺泽穴

 尺泽穴主要作用是泻热。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因此,按摩尺泽穴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造成颈背酸痛的原因,除了部分由于不良坐椅和坐姿外,计算机放置的高低也大有影响。在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所引起的肩膀酸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键盘太高,按键盘时要提起双臂,令肩膀的肌肉太紧张,造成酸痛。

  改善方法:将键盘的位置降低,符合自己坐下时手肘的水平;如果不能降低键盘的位置,就要调高座位了。

  垂头看屏幕脖子容易疼

  引致肩背酸痛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荧光屏放得太低,观看屏幕时要垂下头来看,时间过久便会令颈背受着过大的拉力,引致疼痛。其实很多颈痛或手臂麻痹的个案,都是由于长期垂下头而诱发的。

  改善方法:把荧光屏抬高一点,令颈部不需要弯下超过35度为准。另外,不要把头向前伸得太厉害,这也是造成肩背酸痛的关键所在。

  小贴士:上班族改善颈肩痛的3个方法

  1、时常将头部转向不同的方向。

  2、将两肩向后打转,甚至伸个“大懒腰”。

  3、下班回家后也可以用热敷,或在淋浴时用暖水喷射酸痛的部位,也有一定的舒解作用。

对肩膀酸疼,大多数人都以为是风扇空调吹的,其实有些女孩的肩膀酸痛不只是穿露肩或吊带装的原因,穿在脚上的鞋也可造成肩膀酸痛,久穿之后也会患上慢性肩痛病的。

  年轻女孩大都喜欢穿高跟鞋,且为了使自己的脚看起来小一些,还爱买小号鞋穿,这样一来,脚可受苦了。而脚被称为第二心脏,对全身的血液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心脏流出的血液通过走路等足部运动,又被返送到心脏。如果脚上穿了一双小得走起路来脚都发疼的鞋子,就会导致足部受压、血液循环不良。最终影响上半身的血液循环,成为肩膀酸疼的一个原因。

  鞋跟太高或是左右两边的跟不一样高都不行。人体的脊椎是在前倾30°的骨盆上,由约30个堆得如积木般不稳定的骨骼组成的。脊椎由下至上又分别被称为腰椎、胸椎、颈椎。高跟鞋鞋跟高度在2—3厘米最为适宜。过高则使人体重心过分前移,身体的重量过多地移到前脚掌,使脚趾受挤压影响血液循环;行走时会改变正常体态,腰部过分挺直,臀部凸出,还会加大骨盆的前倾度;若鞋跟左右高度不一还会导致骨盆歪曲。这样,骨盘上的“积木”也会摇摇晃晃,当歪曲发展到颈椎(颈部的骨骼)时,就会发生肩部、颈部酸痛等症状。

  所以,被肩膀酸痛所烦扰的人,先看看你经常穿的鞋子的大小和鞋跟高度是否合适。

颈椎病症状表现

颈椎病的症状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多数患者开始症状较轻,在以后逐渐加重,也有部分一开始症状就较重。这是与所患颈椎病的类型有关,但往往单纯的类型少,以一个类型为主暨有一个到几个类型混合在一起,称为混合型颈椎病,所以说症状是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的。

它的主要症状是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其次可以影响到胸、食道、胃。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甚至卧床不起,少数发生猝倒;有的一侧面部发热,有时出汗异常;有的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有的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当颈椎病累及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二眼发胀发干、眼晴张不开、耳鸣、耳聋、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朿感等,甚至出现胃肠胀气等症状;有少数人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也有吞咽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与发病程度,发病时间长短,个人的体质有一定关系。多数起病时轻且不被人们所重视,多数能自行恢复,时轻时重,只有当症状继续加重而不能逆转时,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才引起重视。如果疾病久治不愈,会引起心理伤害,产生失眠、烦躁、发怒、焦虑、忧郁等症状。

肩膀肌肉僵硬酸痛可说是现代的文明病。日常生活中的单纯作业、精神压力、运动不足、因驾车产生的精神疲劳等等,都是使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的原因。而且长久保持同样姿势的打麻将等等更是形成肌肉僵硬酸痛的主要原因。

肩膀肌肉僵硬、酸痛与一般因运动而产生的肌肉疼痛不同,如果置之不理,则有慢性化的可能,如果严重的话,会焦躁、心浮、气闷,对工作提不起劲,每天生活不愉快。以前所谓的“五十肩”是属于老年病,现在竟连2、3、40岁的患者也很普遍,甚至十多岁的学生也有肩膀僵硬、酸痛的症状,因此说现代人和这种症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肩部僵硬、疼痛,如果颈部能转动的话,即刻就能治愈,严重的话,如手腕无法上举、无法系皮带、头晕、耳鸣、恶心等等,使日常生活产生不便。如果成为慢性症的话,几乎是无法忍耐。尽管患者如此之多,但现代医学却是束手无策。

这是由于颈筋两侧、关节内侧的淋巴丛的淋巴停滞、淋巴管萎缩、肩膀周围的血液循环不畅、血液污浊所致。这是由于姿势不良,使得包着上腕骨的三角筋或是肩胛筋萎缩硬化。

血液之所以污浊是由于摄取过多酸性食物,因此最好的根本性治疗是使它和碱性食物秩平衡。在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时如果吃太多酸性食物,则根本无法治愈。治疗时应该以每天有正常的生活为根本。

喜欢运动者很少肩膀僵硬、酸痛情形,这是由于运动使新陈代谢旺盛,即摄取大量卡路里,也能保有健康的身体。

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的穴位及指压法

能治疗肩膀僵硬、酸痛的穴位有三处。一处是颈脖子左右2厘米处的“天柱”。第二处是“肩井”。第三处是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使情绪好转的“膏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771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