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在人体的什么部位?

胆囊在人体的什么部位?,第1张

胆囊,位于肝的胆囊窝内,似长茄形,为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胆囊上面借结缔组织与肝相连胆囊底于肝下缘露出,并与腹前壁相贴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相交处(胆囊有病变时,此处常有压痛)

胆囊在人体肝脏下缘,位于右上腹,在人体右上腹的右锁骨中线和右肋弓的交界处,位置偏中。

从外表来看就是右腹上方,彩超中一般把胆囊标记为绿色,是一个梨形的器官,胆囊的下方有着人体中的肺部器官。其实来说是比较容易被找到的地方,而且胆囊不太大。

胆囊的作用

胆囊位于肝脏后方,它的主要作用是浓缩和储存胆汁,胆汁可以直接排入肠道参与消化功能。胆汁是用来促进脂肪的消化分解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还可以中和一部分胃酸。胆汁是用来吸收和分解脂肪的,当没有了胆囊之后,身体对脂肪的消化和分解能力会变差。

-胆囊

人的胆囊在什么部位

人的胆囊在什么部位,人体的胆囊是梨形的囊袋构造。、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 ,主要功能是储存、浓缩胆汁 胆囊还可帮助食物消化和吸收 ,以下了解人的胆囊在什么部位。

人的胆囊在什么部位1

胆囊就是在人们的肋骨下方,但是人们如果是用手去触摸是没有办法知道胆囊的具体情况,要是感到胆囊有任何异常现象最好是及时去医院做相关的身体检查,这样可以通过检查仪器来得知胆囊是否有病变,因为一旦发生病变是会影响到身体各个器官组织,从而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疾病。

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肝的胆囊窝内),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作用。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颈部连胆囊管。胆囊壁由粘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

胆囊内面以粘膜覆盖,有发达的皱襞。胆囊收缩排空时,皱襞高大而分支;胆囊充盈时,皱襞减少变矮。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细胞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胞质内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较发达,顶部胞质内可见少量粘液颗粒。固有层为薄层结缔组织,有较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弹性纤维。

皱壁之间的上皮常向固有层内延伸,形成深陷的粘膜窦。类似粘液腺,可分泌粘液。肌层较薄,肌纤维排列不甚规则,有斜行、环行、纵行等。外膜较厚,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外膜表面大部覆以浆膜。

胆囊管连接胆囊,肝胆管和总胆管,胆囊通过胆管与总胆管相连,其粘膜有许多螺旋形皱襞,粘膜的单层柱状上皮内散在少量杯状细胞。固有层内有粘液腺,肌层较厚,以环行为主。

肝产生的胆汁经肝管排出,一般先在胆囊内贮存,胆囊腔的容积约40~70ml。上皮细胞吸收胆汁中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Na+),经细胞侧面的质膜转运至上皮细胞间隙内,间隙的宽度可因吸收液体的量而变化,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基膜进入固有层的血管和淋巴管内。

胆囊的收缩排空受激素的调节,进食后尤其在高脂肪食物后,小肠内分泌细胞分泌胆囊收缩素,经血流至胆囊,刺激胆囊肌层收缩,排出胆汁。

胆囊粘膜上皮由高柱状上皮细胞衬里,粘膜有许多皱襞,皱襞间有粘膜上皮深入至固有膜甚至肌层内,形成许多窦状的凹陷,称Aschoff窦,在该处易发生炎症或形成结石;固有层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肌层和浆膜层之间有一层较厚的结缔组织,内含丰富的淋巴管、小血管和内在神经丛。

人的胆囊在什么部位2

人体的胆囊主要位于右上腹,位于肝脏的脏面,俗话说肝胆相照,说明肝脏和胆囊的关系非常密切。胆囊也是一些疾病的好发部位,比如胆囊息肉、胆囊结石,甚至胆囊癌。胆囊结石有的时候容易诱发急性胆囊炎,就会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有的病人可能会有右侧肩背部的胀痛。

平时需要清淡饮食,避免油腻食物的摄入,戒烟戒酒,适当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从而预防胆囊某些疾病的'发生。

一般人的胆囊有多大

在临床上,一般人的胆囊长约5-8cm、宽约3-5cm,胆囊的容积一般为40-60ml,一般人体的胆囊呈梨形,位于肝脏的胆囊窝内。胆囊分为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三部分,底部为盲端,向左上方延伸为体部,体部向前上弯曲变窄,形成胆囊颈。需要注意的是,这三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界限。

一般来说,颈上部呈囊性扩大,需要注意的是,胆囊结石常常发生于此处。胆囊在人体中具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比方说,胆囊有浓缩和储存胆汁的功能,还有排出胆汁的功能。另外,胆囊还有分泌功能,一般来说还能分泌20ml的黏液物质,这样可以起到润滑胆囊壁的作用。一旦患者的胆囊出现结石或者炎症,甚至是癌变的时候,需要积极给予手术治疗,这样患者才会健康。

人有几个胆囊

正常人只有一个胆囊,在右侧的肋骨下、肝脏的后方,是一个囊袋状的结构,有贮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一般如果胆囊有问题,比如说有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问题等等,就会出现胆囊的症状。查体的时候要在右侧腹直肌的外侧缘和右侧季肋部的交点处,查墨菲征,看是否有墨菲征阳性。如果出现了墨菲征阳性,就证明是胆囊出现问题,要进一步做其他的检查、诊断,然后再进行治疗。如果要是胆囊出现问题,会出现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等等这些症状。所以胆囊有问题,建议治疗。

人的胆囊在什么部位3

胆囊不好怎么办

早餐一定要吃好

长期不吃早餐是导致胆囊疾病的重要原因。

不吃早餐导致空腹时间过长,而空腹时胆汁分泌减少,胆汁中胆酸的含量随之减少,而胆固醇含量不变。

长此以往,胆汁中的胆固醇就会处于饱和状态,使胆固醇在胆囊中沉积,形成结晶,使胆固醇结石、息肉越结越大。

少吃多餐不过饱

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不宜饮食过饱,尤其不可暴饮暴食,因为饱餐和暴饮暴食,会促使胆汁大量分泌,胆囊强烈收缩,可诱发炎症和绞痛。

最好的办法是每2~3小时进食1次,量不宜多,关键是少量多次,以促进胆汁分泌。

油腻食物要控制

胆囊不好怎么办?饮食调理需注意这些!

必须严格控制食用动物脑、动物内脏、蛋黄、咸鸭蛋、松花蛋、鱿鱼、沙丁鱼、鱼籽、蟹黄等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以及肥肉、猪油等高动物脂肪食物。

含脂肪量高的坚果类食物也要少吃,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开心果等。

食物脂肪应该分在各餐之中,不要集中在一餐内。

爱吃甜食不过量

糖摄入过量,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加速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间的比例失调。

还有,糖过多还会自行转化为脂肪,促进人体发胖,进而引起胆固醇分泌增加,从而促使胆石病的发生。

所以,吃甜食一定要注意不要过量。

辛辣食物有危害

刺激性食物、浓烈的调味品如辣椒、胡椒、咖喱、芥末等,均可促进胆囊收缩,使胆道括约肌不能及时松弛,造成胆汁流出不畅,从而诱发胆囊炎急性发作。

因此,平时要少食辛辣之品。

过酸食物要少吃

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应少吃杨梅、葡萄、苹果、山楂、话梅、醋及其他过酸食物,因酸性食物可刺激十二指肠分泌胆囊收缩素,引起胆囊收缩而致胆绞痛发作。

保“胆”食物可多吃

鱼类含有多不饱脂肪酸,可以促进中性类固醇和胆汁酸的排出,膳食中应增加鱼类的摄入;

豆腐及少油的豆制品中含有大豆磷脂,具有很好的消石作用;

萝卜有利胆作用,并能帮助脂肪的消化吸收;

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包括玉米、小米、甘薯、燕麦、荞麦等,都可以促进胆汁排泄;

绿叶蔬菜可提供必要的维生素和适量纤维。

此外,还应补充一些水果、果汁等,以弥补炎症造成的津液和维生素损失。

完全素食没必要

许多胆囊疾病炎患者因为害怕疾病发作,而拒绝一切油脂和荤食,完全以素食为主。

但是,长期只吃素食容易造成胆囊内胆汁排泄减少,胆汁过分浓缩淤积,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破坏了胆汁的稳定性,使胆囊疾病患者病情加重。

饥饿减肥不可取

通过饥饿减肥可以使体重在短期内迅速下降。

但是,减肥过快会引起胆汁中的胆固醇呈高度饱和状态,反而容易造成胆囊疾病。

烹饪菜肴有讲究

尽量少用油煎、炸、炒等烹制方法,因为高温油脂中含有丙烯醛等裂解产物,可引起反射性的胆道痉挛,引起疼痛。

宜采用煮、卤、蒸、烩、炖、焖、汆、微波炉烹调等方式,这些方式不但用油少,对食物营养成分的破坏也比较小。

食物温度要适当,过冷过热食物,都不利于胆汁排出。

烟酒嗜好要戒掉

吸烟、酗酒都可引发胆囊强烈收缩而致胆绞痛,因此胆囊炎、胆结石患者最好戒烟戒酒。

胆囊炎、胆石症“偏爱”女性

胆囊炎、胆石症对女性特别“偏爱”,这是因为女性体内的大量雌激素有号召力,使得胆固醇聚集于胆汁中,胆汁中胆固醇高度浓缩更容易形成胆结石。

据统计,胆结石的发病率女性比男性高3倍,尤其以40~60岁的女性最多,肥胖、家族遗传、喜欢吃高胆固醇及油腻食物的女性更容易患病。

此外,产妇、长期服用避孕药和长期食用雌激素类药物的女性,也是高发人群。

我温馨提醒

发现患有胆囊疾病,患者尽早前往专业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切莫忽视大意,否则病情将会以您难以想象之势迅速发展,将会给您及家人带来较为严重的身心伤害。

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肝的胆囊窝内),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作用。

胆囊内面以粘膜覆盖,有发达的皱襞。胆囊收缩排空时,皱襞高大而分支;胆囊充盈时,皱襞减少变矮。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细胞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胞质内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较发达,顶部胞质内可见少量粘液颗粒。

固有层为薄层结缔组织,有较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弹性纤维。皱壁之间的上皮常向固有层内延伸,形成深陷的粘膜窦。类似粘液腺,可分泌粘液。肌层较薄,肌纤维排列不甚规则,有斜行、环行、纵行等。外膜较厚,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外膜表面大部覆以浆膜。

胆囊管连接胆囊,肝胆管和总胆管,胆囊通过胆管与总胆管相连,其粘膜有许多螺旋形皱襞,粘膜的单层柱状上皮内散在少量杯状细胞。固有层内有粘液腺,肌层较厚,以环行为主。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得了胆囊炎后身体上是会出现些许的不适的,而疼痛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因此,本文接下来就对得了胆囊炎是后背哪个地方疼的问题进行分析。

1首先:在临床上,胆囊炎这种疾病的出现率是很高的,一般来说,其是有慢性和急性两种类型的,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多为结石或寄生虫嵌顿梗阻胆囊颈部所致的急性胆囊炎,疼痛常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或呈现绞痛样。

2其次:胆囊炎的症状可有轻重不一的腹胀、上腹或右上腹不适,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右肩胛区疼痛,胃部灼热、恶心、_气、_酸等消化不良症状。

3最后:胆囊炎患者在右下肋有隐痛感,腹胀,发烧,恶心,心情烦躁(易发脾气),严重时右肩胛(右后背)有放射性的疼痛。可见,胆囊炎是会引起右肩背部的疼痛,这叫做牵涉痛。

注意事项

在弄清了胆囊炎患者后背疼痛的部位后,胆囊炎患者在平时还应避免吃油腻性较高的食物。

胆位于右季肋部肝右叶下面的胆囊窝内,其上面借结缔组织与肝结合,下面游离由腹膜覆被,并与十二指肠上曲和结肠右曲相接触。胆囊呈梨形,容量40--60毫升,有贮存、浓缩胆汁以及调节胆道压力的作用。

胆囊能储存胆汁、浓缩胆汁、分泌粘液、排空:进食3~5min后,食物经十二指肠,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产生一种激素叫缩胆囊素,使胆囊收缩,将胆囊内胆汁立即排入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排出胆汁同时,也将胆道内的细菌与胆汁一起排出体外。

一般讲,进食脂肪半小时,胆囊即可排空。胆汁的作用主要是胆盐或胆汁酸的作用。胆盐或胆汁酸可作为乳化剂乳化脂肪,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于水溶液中,这样便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胆汁酸还可与脂肪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酸的吸收,总之,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胆的功能

1、储存浓缩胆汁

在消化期间,通过神经调节,使胆总管括约肌收缩,胆囊扩张,胆道内产生压力梯度。胆汁分泌压为2933KPa(22毫米汞柱),胆总管静水压146KPa(11毫米汞柱),胆囊内压0400~0。933KPa(3~7毫米汞柱)。肝胆汁因压力差进入胆囊。胆汁储存主要发生在夜间空腹时,但括约肌的关闭不完全,仍有部分胆汁进入小肠。据报道,空腹时仅有50%的胆汁进入胆囊。

胆囊容积约50毫升,它借助其浓缩功能,增加了胆汁的储存。通过吸收胆汁中的90%的水分,约可储存500毫升胆汁,将大部分胆汁酸池储存其中。研究表明,胆囊粘膜逆电化学梯度吸收氯化钠是钠泵的作用,继而产生渗透压力差,吸收水分,由此使胆汁浓缩5~20倍。

2、排空胆汁

胆囊排空也需要胆囊和胆总管括约肌的互相作用。胆汁排空时胆囊平滑肌收缩,括约肌松弛。

胆囊的静水压约0863KPa(88毫米汞柱),与胆总管区无明显差异。进食1分钟后,胆囊压力上升到1363KPa(139毫米汞柱)。此后2分钟内有约15毫升胆汁流入十二指肠,然后胆囊压力降低,胆流停止。这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所产生的。

约7分钟后,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胆流又重复出现,进入稳定状态,每分钟排出约06毫升胆汁,胆囊压力增高持续约90分钟。第二期反应主要是缩胆囊肽的作用,它是食物刺激十二指肠时由小肠产生的。缩胆囊肽有收缩胆囊和舒张胆总管括约肌的作用。胆囊最大排出量约27毫升,最小8毫升,很少完全排空。

胆囊每天分泌约20毫升粘液,主要成分为粘蛋白,为乳白色的碱性液体,起保护和润滑胆囊粘膜作用。胆囊管阻塞时,胆汁中的胆红素被吸收,同时粘液含量增加,外观为白胆汁,当钙盐分泌增加时,可在X线下表现为钙胆汁。

3、调节胆道压力

胆囊有调节胆道内压的作用,胆总管阻塞4小时胆道内压并不增高。但当胆囊切除后,胆总管扩张,胆总管括约肌作用减弱,胆管壁增厚,粘液腺体增多,以适应将更多胆汁排入肠道。

参考资料:

——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600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