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蛇

这是什么蛇,第1张

根据显示,这蛇叫银环蛇,在农村亦称百步蛇,如下图所示:

银环蛇(学名: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000—1,800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窄横纹;腹面污白色。

银环蛇毒腺很小,但毒性极为猛烈,是环蛇属中毒性最强的。事实上,它是继细鳞太攀蛇、东部拟眼镜蛇和太攀蛇之后,陆地上毒性最猛烈的第四大毒蛇,在世界上最毒的毒蛇综合排位(含海蛇)中也在前八之列。银环蛇的LD-50为0108,为欧亚大陆上最毒的毒蛇。但由于该蛇生性胆小、性情温和,不主动攻击人,因此为其所伤的案例并不多。

银环蛇具有α-、β-bungarotoxin两种神经毒素,患者被咬时不会感到疼痛,反而想睡。轻微中毒时身体局部产生麻痹现象,若是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交接位置,则会阻绝神经传导路线,致使横纹肌无法正常收缩,导致呼吸麻痹,作用时间约40分钟至2小时,或长达24小时。在抗蛇毒血清应用以前,银环蛇咬伤死亡率极高,可以用神经性抗毒蛇血清治疗,但仍十分危险。

人被咬伤后,起初感觉不是很明显,疼痛感较小,数小时后如不及时治疗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银环蛇成体供药用。孵出7~10天的幼蛇干制入药,称金钱白花蛇,有祛风湿、定惊搐的功效,治风湿瘫痪、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疥癣、梅毒等症。银环蛇胆可治小儿高烧引起的抽搐。

《全国中草药汇编》:眼镜蛇拼音名YǎnJìnɡShé别名吹风蛇、扁头蛇、吹风鳖、饭铲头、蝙蝠蛇、琵琶蛇、饭匙头、万蛇、膨颈蛇、扁颈蛇、五毒蛇、白颈丫来源有鳞目眼镜蛇科眼镜蛇Najanajaatra(Cantor),以除去内脏的全体入药。生境分布广西、江西。性味甘、咸,温。有毒。功能主治通经络,袪风湿。主治风湿关节痛,脚气。用法用量一般配药酒用,以蛇半斤,配定量风湿药酒3斤,约1个月即可服,每日服1两。或与黄梢蛇、金环蛇同浸酒,称“三蛇酒”。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眼镜蛇出处出自《广西中药志》拼音名YǎnJìnɡShé英文名Cobra别名膨颈蛇、蝙蝠蛇、五毒蛇、扁头风、琵琶蛇、吹风蛇、饭铲头、万蛇、饭匙头、吹风鳖来源药材基源:为眼镜蛇动物眼镜蛇除去内脏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ajanaja(Linnaeus)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杀死后,剖除内脏,鲜用或盘成圆形,文火烘干。原形态眼镜蛇,全长12m。体较粗壮,头呈椭圆形,头颈区分不明显,头及体背黑褐色,颈部具眼镜状斑纹,体背呈黄白色至灰褐色。无颊鳞,眶前鳞1,眶后鳞2或3;颞鳞2+3,上唇鳞223式,背鳞平滑,2321(19)15;腹鳞160196;肛鳞2分,尾下鳞3854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平原、丘陵及山区。白天及夜间活动,性凶猛,受惊时能竖起体前部,颈部膨扁,呼呼作声。以鼠、鸟、蜥蜴、蛇、蛙等为食。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性状性状鉴别,体较粗壮,头呈椭圆形,头颈区分不明显,体长140150cm。头黑褐色,颈部背面具眼镜状斑纹体背部黑褐色,有狭的黄折横斑纹,斑纹有时呈双条形。腹面前段呈黄白色,有1个黑褐色横斑,横斑前有1对黑色斑点,第2124鳞呈淡**,其余均为黑色。无颊鳞。背鳞平滑斜

详见百科词条:眼镜蛇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1:05:55 共422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我国常见的主要有

舟山眼镜蛇,这蛇一般是深棕褐色或者黑色的,身上有淡淡的白色横纹。平时看起来不起眼,眼镜蛇的特征就是:受惊的时候会剧烈的膨胀颈部,并且在颈部的背面有一个白色的眼镜状的斑纹。。

还有一种孟加拉眼镜蛇,也和舟山差不多,只是颈部斑纹的形状不一样。。

  中华眼镜蛇(Naja atra)

  又名舟山眼镜蛇,分布于中国南部、台湾和中南半岛的中低海拔地区。前沟牙毒蛇。受惊扰时,常竖立前半身,颈部平扁扩大,作攻击姿态,同时颈背露出呈双圈的“眼镜”状斑纹。

  我是粘贴百度的,但舟山眼镜蛇真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三有名录”里的保护动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587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