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 ct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pat ct是什么?作用是什么?,第1张

即PET-CT,PET-CT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医学分子影像设备,中文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PET-CT等于PET+CT,包含PET(功能分子影像)与CT(解剖影像)的最优化组合;即同时具有PET和CT的功能,但它绝不是二者功能的简单叠加,因为PET与CT优势互补,“1+1>2”。

PET-CT除了具备PET和CT各自的功能外,其独有的融合图像,将PET图像与CT图像融合, 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的代谢,可以早期诊断疾病的同时,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扩展资料:

PET-CT工作原理:

恶性肿瘤细胞是人体内的“强盗”,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具有高代谢特点,特别是恶性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比正常细胞快,能量消耗相应增加,葡萄糖为组织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需要葡萄糖的过度利用,因此恶性肿瘤摄取的葡萄糖远远高于其它正常组织。

18F-FDG(氟脱氧葡萄糖)是葡萄糖的类似物,是临床最常用的显像剂;18F-FDG能反映体内葡萄糖利用状况。肿瘤细胞内可积聚大量18F-FDG,但是18F-FDG仅仅是葡萄糖类似物,肿瘤细胞摄取后不能进一步代谢,属于“只进不拉”,能在肿瘤细胞内积聚,经PET-CT显像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数量及肿瘤内的放射性分布。

同时肿瘤细胞的原发灶和转移灶具有相似的代谢特性,一次注射18F-FDG就能方便地进行全身显像,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于了解肿瘤的全身累及范围具有独特价值。

-PET-CT

-PET-CT检查

首先,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检查。ct是解剖学显像,pet-ct是以功能显像为主,结合解剖显像。

第二,原理不同,ct检查在于机器发出射线,穿过人体,在接收器显影,利用计算机断层显示。pet-ct在检查之前会给注射含同位素的要素,机器不发射线,人发出射线,机器只是采集射线。

第三,针对人群不同。ct由于费用,检查时间等许多原因,适用人群更多。一般是看完大夫,大夫怀疑你哪里的问题,针对该部位进行检查。pet-ct对肿瘤病人的意义更大,尤其是有些找不到原发位置的肿瘤。

第四,费用不同,ct是医保范围(北京地区正常上班以外时间做ct有单独开机费50元,是自费项目),pet-ct全自费(北京pet-ct费用8000-12000不等)。

派特ct咨询网

  一、述评

  1刘树伟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4,12(1):73~75

  2刘树伟密切结合现代影像诊治深入开展断层解剖研究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5,13(2):81-83

  3刘树伟人体断层解剖学导论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6(专刊):6~17

  4刘树伟,张绍祥,吴德昌,等断层影像解剖学的现状与未来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7,15(1):1~3

  5刘树伟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的基本观点解剖学报,1998,29(增刊):4~5

  6刘树伟我国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中国断层影像解剖学杂志,2000,4(1):1~8

  7刘树伟迎接断层影像解剖学新时代的到来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年,22(5):455-456

  8刘树伟深入开展实验影像学研究解剖学杂志,2004,27(3):217-218

  二、脑

  1刘树伟,李家敏,李振平,等。正常人脑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的图像分析。解剖学杂志,1996,19(增刊):54-55

  2李振平,马祥兴,刘树伟,等。鞍上池的断层解剖与CT图像分析。解剖学杂志,1996,19(增刊):55

  3李振平,丁 娟,刘树伟,等。成人大脑沟、回在MRI矢状图像上的定位研究。解剖学报,1998,29(增刊):46-49

  4刘树伟,李传福,丁 娟,等。大脑沟、回在冠状断面上定位的初步探讨。解剖学报,1998,29(增刊):50-53

  5丁 娟,李振平,刘树伟,等。成人大脑沟、回在冠状切面上的定位。解剖学杂志,2000,23(增刊):90

  6丁 娟,李振平,刘树伟,等。大脑沟、回在断面上定位的研究进展。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1,19(1):89-90

  7李振平,丁 娟,刘树伟,等。脑内纤维束在MRI冠状图像上的定位。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1,39(3):203-205

  8丁 娟,李振平,刘树伟,等。成人大脑中央沟在冠状面MRI上的定位。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7):519-523

  9丁 娟,刘树伟,郑金永,等。成人大脑中央后沟及缘上回在冠状断面上的定位。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1,19(4):295-298

  10丁 娟,刘树伟,郑金永,等。大脑Broca区在冠状面磁共振图像上的定位。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25-29

  11丁 娟,李传福,刘树伟,等。成人大脑中央前沟在冠状断面上的定位。解剖学杂志,2002,25(1):15-20

  12丁 娟,刘树伟,李振平,等。人脑距状沟及其周围结构的冠状断层解剖和MRI。解剖学杂志,2002,25(增刊):94

  13.薛宏斌,刘树伟,高 波,等。大鼠帕金森病模型NMDAR1在纹状体中的分布的变化及树突嵴超微结构的变化。解剖学杂志,2002,25(增刊):170

  14.薛宏斌,刘树伟。帕金森病神经可塑性研究进展。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5):308-309

  15.黄海辉,刘树伟,丁 娟。成人大脑顶枕沟在横断面上的定位。解剖学杂志,2002,25(6):568-573

  16刘树伟脑功能成像研究进展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2年,20(6):484-485,488

  17Shuwei Liu, Juan Ding, Zhenping Li, et al Localization of cerebral area of Broca on the coronal MR imaging Acta Anatomica Nipponica, 77(s):28

  18刘树伟,丁 娟,李振平,等人大脑皮质机能区三维断面定位体系研究第二届全国解剖与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2:43-44

  19Zhiming Z, Anders A, Shuwei L, et al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ies on dopamine receptor in awake normal and Parkinsonian rhesus monkeys Chinese Journal of Sectional and Imaging Anatomy, 2003,7(1): 3-11

  20刘树伟,丁 娟,郑金勇,等。大脑Wernicke区在冠状磁共振图像上的定位。首届全国功能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信息学研讨会论文汇编,2003,34

  21曹建书,李振平,刘树伟,等。成人大脑沟、回在矢状断面上的定位。首届全国功能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信息学研讨会论文汇编,2003,34-35

  22丁 娟,刘树伟,李振平,等。人脑距状沟及其周围结构的冠状断层解剖。首届全国功能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信息学研讨会论文汇编,2003,35-38

  23郑莲顺,金昌洙,刘树伟,等。成人大脑沟、回在横断面上的定位。首届全国功能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信息学研讨会论文汇编,2003,38-39

  24高 波,刘树伟。大脑皮质可塑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功能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信息学研讨会论文汇编,2003,67-70

  25林祥涛,刘树伟。躯体感觉和运动的功能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首届全国功能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信息学研讨会论文汇编,2003,71-76

  26侯中煜,刘树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首届全国功能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信息学研讨会论文汇编,2003,194-196

  27高 波,刘树伟,雷 皓,等。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额叶皮质的代谢及形态改变。解剖学杂志,2004,27(3):219-223

  28高 波,刘树伟,雷 皓,等。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MRI分析。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22(5):499-502

  29侯中煜,刘树伟。老化与帕金森病基底核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解剖学报,2004,35(6):668-670

  30侯中煜,刘树伟,林祥涛,等。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额叶皮质内突触素与神经丝蛋白的表达变化。 解剖学报,2004,35(6):678-681

  31Houzhong Yu, Liu Shuwei, Lei Hao, et al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electronic microscopy study on frontal cortex in rat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Chinese Journal of Sectional and Imaging Anatomy, 2004,8(1): 4-11

  32林祥涛,刘树伟,侯中煜,等。猫脑出血模型的建立与MRI评价。解剖学杂志,2004,27(3):224-227,276

  33林祥涛,刘树伟,刘庆伟,等。猫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糖代谢的 18 F-FDG PET/CT研究。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22(5):485-488

  34刘树伟,王怀经,丁 娟,等。中国人标准脑图谱。解剖学杂志,2004,27(增刊):65

  35黄海辉,刘树伟,丁 娟,等。Broca 区在成人大脑横断面上的定位。解剖学杂志,2004,27(增刊):66

  36侯中煜,刘树伟,雷 皓,等。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额叶皮质MR波谱、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2):131-135

  37孟海伟,刘树伟,许继平,等。中药颤复宁对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23(3):272-275

  38高 波,刘树伟。帕金森病的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5):389-392

  三、肝

  1刘树伟,王永贵。肝的断面解剖及其临床应用。四川解剖学杂志,1988,8(3~4):156~162

  2刘树伟,王永贵,杨开清,等。肝尾状叶的断面解剖及其影像学应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1,7(1):1~4

  3刘树伟,徐文香,栾铭箴。肝尾状叶脉管构筑的应用解剖。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1,9(3):138~142

  4刘树伟,王怀经,徐文香,等。肝右后静脉的应用解剖。中华外科杂志,1991,29(11):708~710

  5刘树伟,段德刚。肝表面的解剖学研究。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2,30(3):211~213

  6刘树伟,庞涛,于台飞,等。肝段在冠状断面上的划分:断层标本与磁共振图像对照研究。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4,12(4):270~273

  7刘树伟使用国际公认的肝段划分法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1995,6(2):92~94

  8刘树伟,刘汉明,栾铭箴,等Couinaud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局解手术学杂志,1995,4(2):4~6

  9刘树伟,王凡,王永贵Couinaud肝段在矢状断面上的划分四川解剖学杂志,1995,3(3):133~139

  10刘树伟,马祥兴,刘汉明,等Couinaud肝段在CT图像上的划分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6,7(1):31~31,10

  11刘树伟,于台飞,王新怡,等。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断层标本与磁共振图像对照研究。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6,14(1):33~37

  12刘树伟,于台飞,王凡,等。肝段在矢状断面上的划分:断层标本与磁共振图像对照研究。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8,16(3):213~216

  13王培军,刘树伟,赵振美,等肝静脉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解剖学报, 1998,29(增刊):103~105

  14张宪涛,刘树伟,刘汉明,等肝尾状叶及其血管的断层解剖学研究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0,38(2):144~147,150

  四、腹膜和腹膜腔

  1刘树伟,王 凡,王永贵肝周间隙的矢状断面解剖及其影像学应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1,7(2):114-117

  2刘树伟,王永贵网膜囊上隐窝的CT应用解剖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2, 10(4):274-276

  3Liu Shu-wei The sectional anatomy of the subphrenic space The program and abstracts of the 4th congress of Asian Federation of Societies for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1995: 134

  4刘树伟,王永贵,王 凡,等左上腹腹膜腔的矢状断面解剖学研究解剖学报, 1996,27(2):119-122

  5刘树伟,刘汉明,栾铭箴,等膈下间隙的横断面解剖研究中华外科杂志,1996, 34(2):120-122

  6刘树伟,刘汉明,马祥兴,等上腹部腹膜和腹膜腔的断层解剖学研究解剖学杂志,1996,19(增刊):56-57

  7Liu Shuwei, Liu Hanming, Ma Xiangxing, et al Sectional anatomy of the subphre- nic space on the horizontal, sagittal and coronal planes The program and abstracts of 1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rphological science, 1997: 230

  8刘树伟,赵振美,侯金文,等左膈下腹膜外间隙的断层解剖学研究解剖学杂志,1998,21(增刊):64-65

  9赵振美,刘树伟,侯金文,等 胃胰之间腹膜反折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解剖学报,1998(增刊): 114-116

  10刘树伟,赵振美,侯金文,等网膜囊上隐窝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解剖学报, 1998(增刊): 117-120

  11赵振美,刘树伟,李振平,等膈下间隙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解剖学杂志,2000,23(增刊):88~89

  12赵振美,刘树伟膈下间隙的断层解剖学研究进展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1,19(1):86-88

  13赵振美,刘树伟,李振平,等膈下间隙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解剖学报, 2001,32(4):378-382

  14赵振美,刘树伟,李 跃胃裸区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解剖学杂志,2001, 24(3):249-252

  15赵振美,刘树伟,徐 梁,等网膜囊计算机图像的三维重建与显示解剖学杂志, 2001,24(6):537-540

  16Zhenmei Zhao, Shuwei Liu, Zhenping Li, et al Sectional anatomy of the peritoneal reflections of the upper abdomen in the coronal plane J Comput Assist Tomogr, 2005, 29(4):430-437

  五、胆、胰、脾、肾和肾上腺

  1张宪涛,栾铭箴,王怀经,等脾的形态及其应用解剖解剖学杂志, 1990, 13(2):130~133

  2刘树伟,王永贵,王凡,等。胰尾的断面解剖及其影像学应用。影像医学,1991,4(1):60~64

  3刘树伟,王凡,王永贵,等。脾的断面解剖及在影像学的应用。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1,29(4):285~288

  4刘树伟,王凡,王永贵。肾上腺的矢状断面解剖及其影像学应用。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1,9(1):23~25

  5刘树伟,王永贵,王凡。胆总管的矢状断层解剖研究。解剖学杂志,1993,16(5):391~394

  6刘树伟,马祥兴,于台飞胰头的三维断层解剖:断层标本与CT、MR图像对照研究解剖学杂志,1994,17(增刊):65

  7刘树伟,王永贵胰颈的矢状断面解剖及其临床意义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4,12(2):135~137

  8刘树伟,王凡,王永贵胰体的矢状断层解剖研究。解剖学杂志,1995,18(3):195~198

  9刘树伟,王凡,王永贵肾的矢状断面解剖学研究。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5,33(2):94~97

  10刘树伟,刘汉明,栾铭箴,等门腔间隙的断层解剖学研究解剖学杂志, 1996,19(增刊):57

  11栾铭箴脾的应用与断层解剖 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6(专刊):195~201

  12刘树伟,王凡,刘汉明,等胰头的矢状断层解剖:断层标本与磁共振图像对照研究解剖学报,1997,28(2):114~117

  13张宪涛,刘树伟,赵振美,等脾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中国断层影像解剖学杂志,1999,3(1):36~37

  14赵振美,刘树伟,吕伯实,等胰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解剖学杂志,2002, 25(增刊):99-100

  六、纵隔、肺和胸膜

  1王凡,刘树伟,王永贵胸膜顶在矢状断面的观察与测量四川解剖学杂志,1995,3(3):148~149

  2刘汉明,刘树伟,孟海伟,等肺局部淋巴结的横断层解剖学研究解剖学杂志,1996,19(增刊):55

  3刘汉明,刘树伟,孟海伟,等肺韧带淋巴结的横断层解剖学研究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6(专刊):86~87

  4刘树伟,刘汉明,王晓溪,等肺局部淋巴结的矢、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解剖学杂志,1996,19(增刊):55~56

  5王凡,刘树伟,王永贵主动脉弓三大分支的矢状断层解剖测量 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6(专刊):81~83

  6刘兴永,刘树伟,李振平,等肺段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解剖学报,1998,29(增刊):72~75

  7刘树伟心包、心包窦与心包隐窝的断层解剖中国断层影像解剖学杂志, 2000,4(1): 51~53

  8刘树伟,柳 澄,李振平,等肺段的冠状断层解剖:断层标本与多层螺旋CT图像对照研究 解剖学杂志,2002,25(增刊):98

  9刘树伟,王怀经。肺内管道断层解剖学研究进展。第三届全国解剖与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4,21-23

  10刘树伟,等。右肺门支气管和血管在横断面上的配布规律。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22(5):457-462

  11刘树伟,等。肺段的冠状断层解剖:断层标本与多层螺旋CT图像对照研究。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22(5):463-468

  12刘树伟,王怀经,柳 澄,等。左肺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和血管的矢状断层解剖学研究。解剖学报,2005,36(3):272-277

  13刘树伟,柳 澄,王怀经,等。肺内管道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解剖与临床,2005,10(2):85-88

  七、其它部位

  1李振平眶、鼻、鼻旁窦的应用解剖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6(专刊):178~180

  2栾铭箴颌面、颈部的筋膜及筋膜间隙:应用与断层解剖。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6(专刊):180~185

  3栾铭箴,刘树伟盆部筋膜与筋膜间隙的应用解剖研究进展 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6(专刊):201~203

  4刘树伟,李传福,张宪涛,等宫内胎儿的断层解剖及CT、MRI研究中国解剖学会断层影像解剖学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1998:33

  5丁兆习,毕玉顺,刘树伟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的解剖学研究 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6(专刊):124~126

  6王政,王宏宇,尹群生,等断层标本的制作与封装 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6(专刊):174~175

  7赵莉,刘树伟,张井泉,等经皮腹腔神经丛穿刺的应用解剖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8,16(4):331~333

  8岳寿伟,刘树伟屈曲旋转牵引对人腰神经通道影响的断面解剖学研究现代康复,1998,2(9):928~929

  9宗立本,左金良,…,刘树伟腰椎椎板的解剖测量及临床意义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6(11):872~873

  10王启荣,韩飞,李国华,刘树伟,等经迷路下开放内耳道的应用解剖研究山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2000,14(1):4~6

  11岳寿伟,刘树伟屈曲旋转腰椎牵引对人腰神经通道的影响中国骨伤,2000, 13(10):583~584

  12.朱晓华,刘树伟。前列腺的应用解剖与影像学研究进展。解剖与临床,2003,8(4):244-247

  13.孙宪昶,刘庆伟,李振平,刘树伟,等。螺旋CT对正常成人下腰椎侧隐窝的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42(3):332-336

  14.刘树伟,吴 奇,尹群升,等。人体断面数据获取专用数控铣床的研制。解剖学杂志,2004,27(增刊):62

  15.刘树伟,刘书涛,吴 奇,等。人体断层标本制作专用数控锯床的研制。解剖学杂志,2004,27(增刊):68

  16.冯 蕾,鞠学红,邢子英,等。后组筛窦的CT与断层解剖比较研究。解剖学杂志,2004,27(增刊):70

  17.刘树伟,李振平,刘书涛,等。保留标本的人体薄层断面获取技术。人体断面数据获取与图像处理研讨会论文汇编,2005,11

  18.梁长虎,柳 澄,于富华,刘树伟,等。3D-CISS序列MR成像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1):20-22,60

  八、教学

  1刘树伟,栾铭箴断层解剖学教学初探华东六省一市首届解剖学科研和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1991:150~151

  2刘树伟,刘汉明,李振平,等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探析局解手术学杂志, 1995,4(1):35~37

  3刘树伟,刘汉明,李振平,等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体会解剖学杂志, 1996, 19(5): 462~463

  4刘树伟论人体断层解剖学课程设置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6,1:18~20

  5刘树伟论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6(专刊):151~156

  6刘树伟(译)讲授断层解剖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6(专刊):156~157

  7李振平,刘树伟头颈部断层解剖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6(专刊):159~161

  8张宪涛,刘树伟盆部断层解剖学的教学体会 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6(专刊):161~163

  9刘树伟,刘汉明,李振平,等人体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山东解剖学会199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 1996:61

  10刘树伟,刘汉明,李振平,等顺应现代影像学发展创建断层解剖学课程解剖学报,1998,29(增刊):154~156

  11刘树伟,刘汉明,李振平,等顺应现代影像学发展创建断层解剖学课程解剖科学进展,1999,5(1):90~92

  12刘树伟,李振平断层解剖学教材的编写规律解剖学杂志,2001,24(6):603~604

  13刘树伟,李振平,丁 娟,等创建断层解剖学课程的体会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2,10(1):43-45

  14 刘树伟,姜启海,丛滋敏,等。建立现代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年,22(5):14-17

  15.刘树伟。美国肯塔基大学的《神经科学》课程。解剖学杂志,2003,26(4):414,368

  16 李振平,刘树伟,鲁 毅。《断层影像解剖学》视听课件的研制。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4,8(2):51-52

  网站介绍 | 网上投稿 | 重要网站 | 前沿讲座 | 学术论坛 | 产品开发 | 联系我们

  本站最佳浏览方式: IE40或以上 1024×768分辨率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山东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你的病与腰椎间盘突出有关,这是因为:第1腰椎:腰痛、腹痛、肾炎、肾结石、腹泻、大腿前侧痛、

第2腰椎:腰痛、排尿异常、大腿麻木

第3腰椎:两侧腰痛、腹痛、

第4腰椎:两侧腰痛、腹痛、腹胀便秘、下肢外侧痛麻、

第5腰椎:下肢后侧麻痛、下肢痛、遗精、月经不调

骶骨:排尿异常、子宫炎、前列腺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由软骨板、纤维环、髓核3部分组成髓核是半流体胶状物质,被纤维环4周包围,其上下方为软骨板,椎间盘是椎体连接的部分腰椎间盘是指腰1至骶骨间的椎间盘,共5个腰椎间盘的高度约占椎体高度的54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纤维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

本病发病率目前尚无准桷统计据报道;门诊腰腿痛病人约占门总人数的2/5---3/10,而腰椎间盘突出占腰腿痛病人的18%,40岁以上病人约占20%--35%临床上以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为最多见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学里没有相应病名,散在于“腰腿痛”、“痹症”范畴近年来,中医学对本病从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临床治疗上,除传统药物内治、外治、推拿、针灸等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进展外,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创造出了药物离子导入、小针刀疗法等

病因病机

1、中医认识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腑故腰痛一症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这从生理上说明脊椎的生理与病理和肾有着必然的联系

《诸病原侯论腰痛候》认为“凡腰痛病有5:一曰少阴,少阴肾也7月万物阳气所伤,是以腰肾;2曰风痹,风寒著腰,是以痛;3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痛;4曰暨腰,坠堕伤腰,是以痛;5曰寝卧湿地,是以痛”

《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则明确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

根据椎间盘突出发病特点,其病机可如下;

1、肾精亏损,盘骨失养;诸般腰痛,肾气虚惫为本这一观念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病理,大量资料表明,腰椎间盘突出是在原有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

素体虚弱加之劳累过度或房事过甚,或年老体弱,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骨致椎间盘退化,而发为斯病

2、跌仆闪挫,气血瘀滞;跌仆外伤,或腰部用力不当或强力负重,损伤筋骨,经脉气血瘀滞留于腰部而发为腰痛

3、寒湿内侵,阻遏经络:久居湿寒之地,或坐卧寒湿之所或涉水冒雨,身劳汗出,衣着湿冷,卫阳先损,寒湿之邪入侵寒性凝滞收引,湿性粘腻重着,阻遏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腰痛若寒湿日久化热,亦可阻遏经脉,壅滞气血而致腰痛寒为阴邪最易损伤阳气,阳气受损,失其正常驻的温熙气化作用,则又出现阳气衰退的寒症这是一种恶习性循环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久病及肾,肾阳受损,而发为寒湿腰痛

总之,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关键是肾气虚损,筋骨失养跌仆闪挫或寒湿之邪为之诱因经脉困阻,气血运行不畅是出现腰痛的病机

2、西医学认为:发生腰休间盘突出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外因则有劳损,损伤,和受寒湿等

1、腰椎间盘的生理退变;椎间盘退变是一种规律性变化,椎间盘的发育以20岁为高峰,20岁以后的椎间盘退变己开始,纤维环变性,增厚,弹性减小30--40岁时椎间盘蛋白糖减少,髓核趋向胶原化,换去其弹力及膨胀性能椎间盘退变性改变常以髓核的退行性改变进展为最快,软骨板随年龄增长也变薄和不完整,并产生软骨囊样变性及软骨细胞坏死,纤维环的附着点松弛,加之腰椎间盘后外侧较为薄弱,而纵贯椎骨内椎体后方的后纵韧带到第一腰椎平面以下逐渐变窄,至第5腰椎和第1骶椎间的宽度只有原灰的一半,因而造成了自然结构方面的弱点腰间盘没有血循环、修复能力较弱;腰椎的人体负重、活动的枢纽,在受外力时,腰椎间盘自来自不同方位的应力,最易发生萎缩、弹性减弱等退行性病变

2、外伤:外伤及积累劳损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原因腰椎呈生理前凸、椎间盘后薄前厚,人们在弯腰时,髓核向后方移动而产生反抗性弹力,其弹力的大小与负重压力的大小成正比,如果负重压力过大,纤维环的退变及本身己有缺陷,髓核就有可能冲破纤维环固定而脱出、突出或分离脱出是指髓核仍被纤维环所包裹;突出是指髓核从纤椎环的后纤维爆出,处于后纵韧带之下;分离是指髓核己突出于纤维环和后纵韧带之外,髓核游离于椎管内

积累劳损时,髓核长时期不能得到正常充盈,影响纤维环的营养供应,使纤维环损伤不易修复,久之使退变的椎间盘薄弱出现小裂隙此种裂隙多出现在纤维环后部,可涉及纤维环的不同深度,,也可出现在软骨板,变成髓核突出的通道

3、受寒;不少腰椎间盘突出病人,并无外伤及劳损史,仅有受寒史,其原因可能是椎间盘有发育上的弱点,受寒后使用权腰背部的肌肉痉挛和小血营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减少,进而影响椎间盘的营养同时肌肉的紧张,痉挛,导致椎间盘的内压增高,对己有病变的椎间盘更可造成进一步的损伤,使髓核突出

类型:

根据髓核突出部位与方向,可分为2大类;

一、椎钵型指变性的髓核穿过下方或上方的纤维环,再穿过软骨板呈垂直或斜向进入椎体中部或椎体边缘的髓核突出

1、前缘型:髓核穿入椎体边缘,该边缘出现3角形骨块样病变

2、下中型:反映髓核垂直或近垂直状向上或向下穿过软骨板进入椎体中,并形成Schmi结节样病变

2、椎管型:髓核穿过纤维环向椎管方向突出,停滞不前于且后纵韧带前者为“间盘脱出”穿过后纵韧带抵达椎管内者叫“椎间盘突出”,根据突出物所在解剖学部位的不同而分为以下5型:

1、中央型:主要表现为马尾神经受压和刺激

2、中央傍型:以马尾神经症状为主,同时伴有根性剌激症状

3、侧型:指位于脊神经根前方正中部位,可略有偏移,主要症状为神经根剌激压迫症

4、外侧型:突出物位于脊神经外侧,多以突出形式出现,不仅可以压迫同节(内下方)脊神经根,亦可上移压迫上节神经根

5、最外侧型:髓核移至椎管前方,进入椎管或椎管侧壁

临床诊断

症状: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最常见症状,也是最早期的症状95%以上的患者都有腰痛,可出现在腿痛前,亦可在腿痛出现的同时或之后,腰痛减轻,持续性腰背钝痛为多见,平卧减轻,站立或劳动后加重(与腰脊劳损不同)一部分病人为痉挛性剧痛,难以忍受如绞痛样,可持续数天至数周,一部分病人腰痛出现在明确的腰部外伤后的当时、数天后,数月后或数年后,一部分病人腰痛可不明原因突然发生

坐骨神经痛:由于95%的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于腰4--5,腰5骶1椎间隙,故下肢放射痛占80%,其中后型可占95%下肢放射痛分剌痛和电激痛两种,前者多见疼痛多为一侧性,极少数(中央型、中央傍型)表现为双下肢痛,疼痛可因咳嗽,打喷嚏而加重坐骨神经痛多为逐渐发生,且多起于臀部逐渐向下放射少数病人可出现向上肢放射

一侧坐骨神经痛可向另一侧转换到对侧腰腿痛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间歇性的

2、体征:

腰部畸形;腰椎生理曲线减小或消失,出现平腰若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时,可有后凸畸形

脊椎侧弯:步态变化,症状较重时可出现行走时恣态拘谨、前倾或跛行

压痛点:主要位于脊椎傍据中线约2cm----3cm处压痛时可沿神经根走向向下肢放射痛棘间突及棘突上亦可出现压痛,但以叩痛为主

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时,各方向的活动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前屈位会使腰部痛加重及坐骨神经放射痛:侧方活动时向健侧活动时疼痛减轻,高患侧活动时疼痛加重

下肢肌肉萎缩:腰椎间盘突出时,属下神经单位的腰骶神经根受到损害,其支配的肌群可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少数严重者踝关节或拇指可失去主动背屈的能力

神经障阻:感觉神经障阻,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可出现麻木,疼痛敏感及感觉障阻减退

运动神经功能障阻:运动力量减弱是可靠的体征

反射功能障阻:可以亢进(神经受压早期)也可以减弱或消失腰3--腰4单侧椎间盘突出,患侧膝反射减弱

影像学检查诊断:X光片,CT,MRI对本病均有帮助诊断作用

辨证

腰椎间盘突出属西医学病名,中医无相应病名散在于“腰痛”等病中,这里不再多述下面重点述说中医对本病的辨证治疗:

1、肾精亏损,筋骨失养:腰背腿酸无力,疼痛绵绵,喜揉喜按,遇劳则重,休息减轻,反复发作或有耳呜耳聋,运动迟缓,足萎失用若伴失眠多梦,5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为肾阴不足;若伴畏寒肢冷,下肢尤甚,少腹拘急面色晄白,舌淡而润,脉沈弱,为偏肾阳虚

2、跌仆闪伤,气血瘀滞:腰背腿痛如刺,痛有定处,轻则俯仰不便,重则因痛剧而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若病久者,病势稍缓,经久不愈,可时发时止,遇劳或闪挫,病势增剧,或面见黧黑,唇甲青紫,舌质淡紫或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沉弦若新病者,为急性跌仆闪挫所致,病势剧烈痛处如锥刺刀割,或腰痛微热,轻则扶腰跛行,重则行动不能,面部苦痛皱眉,舌淡紫或无变化,脉弦、紧或沉涩

3、久内侵,阻遏经络:腰背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行动迟缓,遇寒湿则加重,得温热则缓解,虽静卧、休逸则疼痛亦难缓解,甚则加重,其病史一般长,且渐渐加重,舌苔白腻,脉沉迟、

偏于寒者,痛处剧烈,筋脉拘急;偏于湿者,身重,肌肤不仁

上症寒湿郁久,可化湿热,则见痛处觉热、遇热、遇湿则疼痛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小便赤短,舌红苔腻,脉濡数,此为寒湿之症

你的病是可以治好的,请先不要手术,建议你最好在本地找有经验的颈腰椎病专科大夫诊治,只要没有骨性椎管狭窄,椎间盘钙化症建议用颈腰骨康丸治疗疗效好,又省时又不误工作中药治疗虽说是慢些,但疗效稳定,无毒付作用,没后遗症,治好后不复发的特点,如有不明之处,如要我本人帮助,请进入诊室祥谈或用QQ或电话与我交流

你好,建议平时注意饮食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外因有创伤劳损及受寒等(1)腰椎间盘的生理性退变:人过20岁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就已开始,纤维环变性增厚弹性减小;30-40岁时椎间盘蛋白减少,髓核趋向胶原化,失去其弹力及膨胀性能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常以髓核的退行性进展为最快,软骨板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变薄和不完整,并产生软骨囊性变性及软骨细胞坏死纤维环的附着点亦松弛,加之腰间盘纤维环后外侧较为薄弱,而纵贯椎骨内椎体后方的后纵韧带到第一腰椎平面一下逐渐变窄,至第5腰椎和第一腰椎间盘的宽度只有原来的一半,因而造成了自然结构方面的弱点因椎间盘没有血液循环,修复能力较差,腰椎是人体负重活动的枢纽,在受外力时,腰椎间盘受到来自不同方位的应力,最易发生萎缩,弹性减弱等退行性病变(2)外伤:外伤及积累劳损是引起腰间盘突出的重要原因腰椎成生理性前凸,椎间盘后薄前厚,人们在弯腰时,髓核向后方移动而产生反抗性弹力,其弹力的大小与负重压力的大小成正比如负重压力过大,纤维环的退变及本身就有的缺陷,髓核就有可能冲破纤维环固定而脱出,突出或分离脱出是指髓核仍被纤维环外层的部分纤维所包裹;突出是指髓核从纤维环的后纤维爆出,处于后纵韧带之下;分离是指髓核已突出与纤维环与后纵韧带之外,髓核游离与椎管内积劳成损时,髓核长期不能得到正常充盈,影响纤维环的营养供应,致使纤维环损伤而不易修复,久之使退变的椎间盘薄弱点出现小裂隙此种裂隙,多出现在纤维环后部,又涉及纤维环的不同程度,也可以出现在软骨板变成髓核突出的通道(3)受寒:椎间盘受寒后使腰背部肌肉痉挛和小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减少,进而影响椎间盘的营养,同时,肌肉的紧张,痉挛导致椎间盘的内压增高,特别对于已有变性的椎间盘,更可能造成进一步的伤害,致使髓核突出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本病又因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病程的长短及个体的差异,而有多种临床表现主要的临床表现有:(1):腰部疼痛:几乎所以的患者都有此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腰部及腰骶部,以持续的钝痛为常见腰部起病缓慢,每次活动,劳累后加重或者较长时间同一姿势时腰疼亦加重,但休息或卧床后疼痛可以减轻若髓核大部分突出,突然压迫神经根,使根部血管同时受压而造成缺血性炎性痉挛,则疼痛突然爆发,腰背部肌肉痉挛,疼痛呈痉挛性剧疼(2)下肢放射疼(坐骨神经疼):疼痛主要沿臀部,经大腿后方之小腿后方或下至外踝及足趾开始为钝痛逐渐加重,少数可出现由下往上放射疼,先有足,小腿,外侧,大腿后外侧至臀部,多为一侧,如系中心型突出或多发性突出可为双侧突出物大,病情重者,坐骨神经痛亦重,痛轻者,病人可以忍受;疼重者,如闪电状,病人少一活动不慎就发作咳嗽,喷嚏,用力憋气时,疼痛加重,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后期常以腿疼重于腰背疼,这是腰骶神经根受累为主要矛盾(3)下肢麻木及感觉异常:下肢麻木一般与下肢放射疼伴随出现临床上有主观麻木与客观麻木之分,主观麻木是病人感觉腿及足背部发麻发木,象千万条小虫在爬一样,用针刺感觉与其他部位皮肤感觉一样;客观麻木,用针刺皮肤时,痛觉减退与其他部位皮肤感觉不同(4)步行困难:病人行走困难,不愿迈步,少数病人步行较久后,感觉腿麻胀疼难忍,需蹲下休息,出现与椎管狭窄一样的间歇性跛行(5)肌肉瘫痪萎缩: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严重时,可以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表现足下垂,症状重,病程长者,多有肌肉萎缩,尤其是小腿部肌肉萎缩更为明显,从外观上看肌肉容积变小,造成下肢肌肉萎缩(6)马尾综合症:会阴部麻木,刺疼,排便及排尿无力,有时间坐骨神经痛交替出现,时左时右,随后坐骨神经痛消失,双下肢瘫痪,女性病人有假性尿失禁,男性有阳痿(7)功能受限:病人除步行困难外,为了减少对神经根的压迫,再加上因疼痛产生的保护性痉挛,常保持一个特定的姿势站立时,身体倾向健侧,患侧骨盆上升,髋膝关节微曲,足掌着地,体重主要落在健侧下蹲动作困难,不能自己系鞋带,喜侧卧,髋膝半屈曲从椅子上或者床上起来时,需要双手托腰缓慢起来3>筋骨疼消贴治疗腰间盘突出机理: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散寒化湿,强肾壮骨,消肿止疼,通过直接贴敷病变部位,药物发热,促进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加软骨板地营养物质的渗透,提高髓核对营养的吸收与代谢产物的排泄,并能缓解肌肉痉挛,帮助周围组织炎症和瘀血的吸收,使突出物缩水变小,解除对神经根的卡压,促进腰椎间盘的神经修复,纠正腰椎错位,松解神经的粘连,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腰疼伴随着小腹疼痛

 腰疼伴随着小腹疼痛,妇科疾病对于女性来说是如影随形的,而作为妇科疾病的直接表现部位往往是腹部、腰部以及下体。腰部胀痛以及小腹疼痛是绝大多数妇科病都存在的一个症状,下面分享腰疼伴随着小腹疼痛及相关资料。

腰疼伴随着小腹疼痛1

 腰疼带着肚子疼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泌尿系统的疾病,当肾脏有结石向下行走时,卡在了输尿管的狭窄处,就可以出现腰疼,这时可以反射性的出现腹部的疼痛,这时要进行相关的泌尿系的造影以及彩超检查、尿的化验,来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

 第二、盆腔的疾病,当盆腔有肿瘤或者是盆腔炎、盆腔积液时,就可以出现腰疼,同时可以出现小腹部的疼痛,可以伴有小腹部的坠胀感,这时要进行盆腔的彩超、CT、核磁的检查来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必要时要进行理疗或者是口服药物的治疗。

 小腹疼、腰疼在临床上称为下腹部疼痛,或者是腰背部疼痛的表现,和解剖有关系,引起小腹疼、腰疼的原因包括:

 1、小腹疼多见的是空肠和回肠所在部位或者是盲肠、乙状结肠、输尿管、膀胱等部位病变,都可以引起小腹疼痛;

 2、对于女性患者更多见于妇科的一些疾病,因为盆腔是女性子宫、输卵管、卵巢等部位,小腹疼可以是因为以上部位的疾病引起。同时也可以因为腹部盆腔的炎症,比如盆腔炎在女性最多见的小腹部疼痛表现,但是有时候宫外孕破裂出现腹腔内大出血,甚至引起患者休克,其部位也在小腹部;

 3、也存在部分生理性因素,比如女性患者例假,例假以后就会出现痛经,也属于小腹部疼痛表现;

 4、临床上常见的应为阑尾炎诱发,比如右下腹。右下腹阑尾炎因为阑尾解剖的关系,阑尾比较长,系膜比较短,呈扭曲状,所以肠道大便或者是食物进到阑尾里,就不容易排出,进而产生炎症变化,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和表现进行判断。

 腰痛伴有下腹部痛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结石,当有肾结石向下走行经过输尿管,在输尿管的狭窄处卡住时,就可以出现腰疼,这时常为腰部的绞痛,为阵发性的加剧,同时可以反射性地出现腹部的疼痛,这时我们要进行泌尿系的彩超以及造影来进行诊断,必要时进行碎石的治疗。

 第二、盆腔的疾病,当盆腔出现了盆腔积液或者是盆腔炎时,也可以出现腰疼同时伴有下腹部的疼痛,这时我们进行盆腔的CT、彩超检查来进行诊断。

 第三、盆腔的肿瘤,当盆腔有肿瘤时也可以出现腰疼伴有下腹部的疼痛,这时我们要进行相关的核磁检查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可能是附件炎或者是盆腔炎等原因引起的不适,建议禁止性生活24小时以后去医院的妇科做个阴超或者是妇科彩超检查,然后针对性治疗。同时对于妇科炎症应该进行输液消炎治疗,比如甲硝唑或者是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

 可以注意局部热敷,可以起到活血通络的效果。而且也可能是腰肌劳损或者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不适,建议去医院做个腰部ct检查,可以局部热敷按摩,配合独一味胶囊口服。

腰疼伴随着小腹疼痛2

 小腹坠痛伴有腰痛有可能是一些妇科疾病引起的,常见的可引起腹痛腰痛的妇科病有:

 1、附件炎:附件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当女性患上急性附件炎时,可导致下腹出现剧痛,并伴有发热、寒战等症状,同时还会有腰部酸痛不适,而慢性附件炎则吉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或是出现小腹坠胀,伴有白带增多、腰疼、月经失调等症状,所以当女性出现小腹痛伴有腰痛的时候,要注意排除附件炎的存在。

 2、卵巢囊肿:女性如出现小腹痛伴有腰痛现象时,有可能是卵巢囊肿引起的,这时所说的卵巢囊肿指的是功能性囊肿,就是说在发育中的卵子有可能被囊肿积液包围,从而导致卵巢肿大而出现小腹痛。另外卵巢囊肿可随着时间过去而逐渐发展,可在女性运动或者静坐后站起而出现小腹有坠痛感和腰痛感。

 3、子宫内膜炎:这种情况也会引起女性出现小腹坠痛腰痛的症状,同时还会伴有其它一些症状,如月经白带方面的变化。

 4、盆腔炎:它属于常见的一种妇科炎症,可引起小腹痛腰痛,一般它全身症状不明显,有时可出现小腹疼痛,下腹部坠胀、疼痛,以及出现腰骶部酸痛感,尤其是在性生活后或是劳累后会加重。

 上面就是关于小腹坠痛腰痛的一些原因,可见有很多因素可引起小腹坠痛腰痛的症状,尤其是一些妇科疾病, 为女性腹痛腰痛常见因素,所以当女性在生活中出现小腹痛腰痛的症状时,要及时查明原因,同时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病情来进行治疗,以防症状加重而给自身健康及生活都造成更大的危害。

腰疼伴随着小腹疼痛3

 腰疼同时伴有腹痛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泌尿系统的疾病,当有肾结石向下行走时可以在输尿管的狭窄处犯卡,这时就会出现腰疼,可以为绞痛,阵发性的加重,同时可以反射性的出现腹部的疼痛,这时要进行泌尿系统的彩超和CT检查、造影进行诊断。

 第二、肿瘤,如果是泌尿系的肿瘤,也可以出现腰疼同时伴有腹痛,这时要早期进行CT、核磁的检查。

 第三、妇科的疾病,当妇科出现盆腔炎、盆腔积液、盆腔肿瘤时,也可以在出现腰疼的同时伴有腹痛,这时要进行早期的盆腔彩超、CT、核磁检查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

  小腹胀痛伴随腰疼是什么原因

 原因一:女性有很多的妇科疾病,都可能会导致腰痛和肚子痛的症状发生,如果说小腹突然的持续性疼痛,而且还会伴有发热,或者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寒战高热头痛等症状,这种可能是患了急性的盆腔炎,也可能是烂尾炎引起的因为腰疼一般都是盆腔炎引起的,为了不影响到治疗,应该到医院去进行检查,确定病因,再针对性的治疗。

 原因二:有些女性在来月经的时候也会出现腰痛和肚子痛的,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月经来的时候,引起的痛经情况导致的这些症状发生,这种症状会慢慢的消退,所以不必过于担心,也不要乱用药物来治疗。

 原因三:如果有些女性有腰椎的疾病,也可能会引起腰痛和肚子痛的,因为有时候腰椎的椎体相对于相邻的椎体向前滑移,如果出现的症状比较轻,或严重,都可能会引起下肢疼痛,麻木甚至出现腰疼或者肚子疼的症状发生。

  注意事项

 对于这些疼痛来说,是有很多原因导致的,所以不管是任何的一种疾病导致的腰疼和肚子疼,都应该到医院去进行检查,再针对性的治疗才不会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有很多疾病都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才导致了严重的后果,给身体带来影响。

参考资料:

引起腰痛的原因有哪些�

腰痛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绝大多数的原因已经知道,但仍有少数病因尚未明确。常见的病因可概括为四大类:①由于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患所引起。如挫伤、扭伤所引起的局部损伤、出血、水肿、粘连和肌肉痉挛等。②由于脊髓和脊椎神经疾患所引起。如脊髓肿瘤、脊髓炎等所引起的腰痛。③由于内脏器官疾患所引起。如子宫及其附件的感染、肿瘤可引起腰骶部疼痛,这种病人往往同时伴有相应的妇科症候。④ 由于精神因素所引起。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为主诉,但并无客观体征,或客观检查与主观叙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识来解释的病,这种腰痛常为癔病的一种表现。

腰痛患者能穿高跟鞋吗�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穿高跟鞋,特别是年轻女性。高跟鞋的高度一般约4~6厘米,甚至更高。穿上高跟鞋后,鞋跟的高度使身体重心相应提高,为了稳定由身体重心改变而失去的原有平衡,身体的肌肉张力,特别是腰背肌肉张力会重新调整,创造新的平衡状态。

人穿上高跟鞋后,因骨盆的前倾增强,重力线通过骨盆后方,使腰部为支撑体重而增加负担,随之后伸增强,长期持续,会因腰背肌过度收缩而出现腰痛。鞋跟高度每增加1厘米,腰椎的后伸及腰背肌的收缩就会成倍增加,腰痛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大。

由此可见,腰痛患者穿高跟鞋是不合适的,为了防止腰痛,一般人也最好不经常穿高跟鞋。那么腰痛患者是不是穿平底鞋才好呢其实,平底鞋也不见得绝对有利,选择鞋跟高度为3厘米左右较为适宜。所以,有腰痛的病人不妨换一双合适的鞋,也许会使腰痛有所缓解。

“退着走”能治疗慢性腰痛吗�

“退着走”就是连续地向后退着走路,在晨起锻炼的人群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在“退着走”。慢性腰痛很多是因为腰部肌肉力量、韧带强度不够,腰椎稳定性差引起的。 “退着走”的锻炼可增强腰背肌群力量,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及灵活性。在退着走的时候,腰部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和放松,使腰部血液循环得以较好地改善,提高腰部组织的新陈代谢,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退着走”动作简单易学,中老年人可根据个人情况,掌握活动量,下面介绍两种具体方法,供大家参考:

(1)叉腰式:预备姿势:直立,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拇指在后,其余4指在前。拇指点按腰部双侧“肾俞”穴。(该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动作:退着走时先从左腿开始,左腿尽量后抬,向后退出,身体重心后移。先左前脚掌落地,随后全脚着地,重心移至左腿后再换右腿,左右腿交替退着走。每退1步,用双手拇指按揉“肾俞”穴1次。

(2)摆臂式:预备姿势:直立,挺胸抬头,双目平视,双臂自然下垂。动作:双腿动作同叉腰式,退着走时双臂配合双腿的动作进行前后摆动。

“退着走”锻炼可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每次20分钟,一般以每次锻炼后,稍事休息,疲劳感即逐渐消失为宜。场地要选择平坦、无障碍的地方,锻炼时要尽可能挺胸,尽量后抬大腿。

天气寒冷与腰痛有关吗�

有一部分人会因天气变化而出现腰痛或腰痛加重,而且有的患者腰痛症状会象天气预报一样准确,寒冷就是导致、诱发腰痛的一个原因。寒冷主要是通过腰背部血管收缩、缺血、淤血、水肿等血液循环方面的改变而使患者产生腰痛的。患者多是由于在寒冷地区长时间停留,或在寒冷地面、风口处睡觉而出现腰痛。寒冷可导致肌肉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动作,另外,为了御寒,衣服穿得较多,行动不灵活,若进行腰部急剧运动,就容易造成腰部损伤。

打麻将会引起腰痛吗�

长时间地打麻将,腰背挺直、椎间盘和棘间韧带长时间地处于紧张僵直状态,日久就易使腰背疼痛僵硬,不能仰卧和转身。而且久坐会使骨盆和骶髂关节长时间负重,腰部缺少活动,气血易在腰部凝滞而出现气滞血瘀,影响下肢血液循环,而出现两腿麻木,久之可导致肌肉萎缩。在这种情况下,肌肉僵硬,稍一活动就可能扭伤或引起其他损伤,而导致腰痛。

吸烟与腰背痛有关系吗�

许多吸烟的人容易患腰背痛,其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是吸烟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而咳嗽时引起椎间盘内压及椎管内压增高之故,将动物注以尼古丁,可减低椎体血容量,从而影响椎间盘的营养,使椎间盘容易发生退变。这也许是吸烟者易患腰背痛的原因。另外,吸烟者易患肺癌,而肺癌经常转移到椎体上,由于椎体上有了肿瘤,腰背痛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且逐渐加重,到最后无法治疗。可见,吸烟与腰背痛是有关系的,吸烟是百害而无一利。

下腰痛一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下腰部主要是指腰椎、骶椎、双侧骶髂关节及其邻近的组织,可涉及肌肉、韧带、筋膜、后关节、腰骶关节或骶骼关节。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有过下腰痛的历史。经常有人发生下腰痛后就说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下腰痛症状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

引起下腰痛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腰椎先天性或发育的异常:包括先天性的腰椎融合、半椎体畸形、隐性脊柱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脊椎峡部不连或滑脱症、脊柱侧弯、第三腰椎横突肥大、游离棘突、棘突过大或过小、钩状棘突、先天性腰椎管狭窄症等。

(2)腰椎退行性改变:包括腰椎肥大性脊柱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假性腰椎滑脱、老年性驼背、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下腰椎失稳症等。

(3)下腰部炎症:包括腰背部筋膜纤维织炎、腰椎结核、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脊柱炎、腰3横突滑囊炎、腰椎间盘炎等。

(4)下腰部损伤:包括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韧带损伤、腰椎骨折、脱位、骶尾部损伤、骶髂关节扭伤等。

(5)下腰部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①原发的良性肿瘤:如骨样骨瘤、骨囊肿、骨母细胞瘤、骨软骨瘤、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等。②原发的有恶性病变倾向的肿瘤:如脊索瘤、骨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等。③原发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骨母细胞瘤、腰骶部肉瘤等。④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癌等恶性肿瘤转移至腰骶部都可产生下腰痛症状。

(6)邻近组织的疾患:如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征等;泌尿系统的结石、肾盂肾炎、肾周围脓肿等;消化系统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胰腺炎等;妇产科的子宫体炎、附件炎、子宫脱垂、盆腔肿瘤等;腹膜后的肿瘤侵蚀脊柱也可以产生下腰痛。

(7)功能性缺陷:如体势不良、妊娠、扁平足、下肢不等长、腰臀肌力不足等。

(8)其他:中毒性疾病,如氟骨症等;营养性疾病,如骨质软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病等。

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腰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腰痛有何区别?

骨质疏松症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全身性骨数量减少,骨小梁间隙增大,骨基质减少和重量降低,骨的机械强度减低导致非外伤性骨折,或轻微外力即可发生某些部位骨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目前,比较公认的致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分泌紊乱:众所周知,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更年期以后的女性患者尤为多见。这表明:性激素对骨质的代谢有直接关系。当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时可引起骨质疏松,不仅是柯兴氏综合征的主要特征,而且在临床治疗上长期向病人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亦可同样引起这一后果。这表明: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加速骨质疏松的过程。而性激素能抑制垂体前叶素,间接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所以,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则更易出现骨质疏松。

(2)钙代谢失调:毫无疑问,钙缺乏是成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正常人每日摄入钙量约为10mg/kg体重,其中少量为人体所利用,大部分随尿及大便排出,以维持钙的代谢平衡。如果摄入的钙量减少,或是肠吸收功能障碍,或是从尿及大便中排泄量增加,则易引起由于缺钙所造成的骨质疏松。此时,如果再加上内分泌紊乱因素的影响,则更易引起骨质疏松。

(3)废用因素:正常情况下,由于肌肉的舒张收缩及各种应、压力而刺激骨骼组织保持正常的钙代谢平衡。但当肢体或全身一旦失去生理性活动及体力劳动或锻炼,则容易引起骨组织内的一系列改变而引发脱钙及尿钙排出量增加,导致骨质疏松。长期卧床者表现为全身性骨质疏松,而肢体石膏夹板固定或神经过敏性废用,则表现为局部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人,尤其以60岁以上女性多见。患者多诉全身疲乏,喜卧床或仰坐位而不愿活动;全身酸痛,尤以腰部为明显,可由腰向臀部和下肢放散,亦可由背部向肋骨和腹部放散。患者自己感觉身高逐渐变矮,除因椎间盘退变原因外,与椎体骨质疏松易引起压缩骨折有关。同样原因可使驼背畸形逐渐加重。

X线表现:脊柱骨质疏松,骨小梁减少,椎体中间凹陷,呈鱼尾巴状。

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疼痛的程度远不如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且X线表现截然不同,应用性激素、高蛋白、高钙治疗后,腰痛症状可减轻。

什么叫牵扯性腰痛?哪些内脏疾病可引起腰痛?

牵扯性腰痛是指腰痛不是由于腰椎的原因所致,而是由于某一内脏器官的疾病表现出来的一种腰痛临床症状。既然产生腰痛的原因并非脊柱的骨骼、关节、肌肉、韧带等脊椎本身组织,故又称非脊柱源性腰痛。具体地说,可引起腰痛症状的内脏疾患有:

(1)泌尿系统疾患: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肾肿瘤、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肾结核、肾下垂、肾周围脓肿、前列腺炎、前列腺瘤等。

(2)消化系统疾患:如消化道溃疡、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癌、直肠癌等。

(3)妇科疾患:如附件炎、子宫体炎、子宫后倾、盆腔肿瘤、子宫脱垂、盆腔充血、经期紧张等。

(4)另外如膈下脓肿、腹膜后肿瘤等也可引起腰痛。正如头痛一样,头痛的原因不一定就在头内。有些腰痛只不过是某一脏器或全身疾病的一个症状而已,内脏疾患引起腰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①病变累及腰部或其邻近组织:当内脏疾患的病变累及脊柱周围组织与后腹膜时,腰部可感到疼痛,且同时多伴有腰背肌痉挛。例如,腹膜后肿瘤、肾周围脓肿等所引起的腰痛。②通过神经纤维传导,反射性地引起腰痛:由于某些脏器的病变刺激感觉神经纤维,传入后根或脊髓的某一阶段,将刺激转移、扩散到这一节段脊髓和神经根所支配的腰部皮肤、筋膜等组织,产生腰部疼痛。

对于牵扯性腰痛即非脊柱源性腰痛病的治疗,应按其发病的原因给予对症治疗。确切地说,必须先找出原发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可适当选用中药、针灸、理疗、按摩等方法配合治疗,并可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这些方法皆可奏效。

妇科疾患所致的下腰痛有什么特点?

女性由于解剖及生理特点而产生一些女性特有的疾病,如子宫体炎、附件炎、子宫后倾、子宫脱垂、盆腔肿瘤等。患有这些疾病的妇女,常会有下腰痛症状。此外,月经期间、盆腔充血、经期紧张、怀孕期间均可致下腰部疼痛。但妇科疾患所致的下腰痛与其他原因所引起的下腰痛并不相类似,它有如下特点:

(1)妇科疾患引起的疼痛部位较为局限,一般常位于腰骶部,很少有下肢症状。

(2)妇科疾患引起的疼痛性质一般为胀痛、钝痛、酸痛或隐痛,无明显的放射性疼痛。

(3)下腰痛的症状与月经期或原发的妇科疾患有密切关系。如:子宫后倾的妇女,在月经来潮时出现下腰痛症状。

(4)除下腰痛症状外,主要表现为妇科的症状,如:下腹部胀痛、坠痛、白带的增多、痛经、月经不规律等。

(5)骨伤科方面的检查腰骶部无阳性体征发现,压痛不明显,压痛点不局限,直腿抬高试验为阴性,叩痛不明显,叩后有舒适感;妇科方面检查可有子宫后倾、子宫脱垂等阳性体征发现。

(6)盆腔部位、子宫及附件的B超等检查可有影像学方面的改变,而腰骶部的X线等辅助检查无阳性征象。

妇科疾患之所以能导致下腰痛的原因是:子宫及附件的神经来自腹下与卵巢交感神经丛和副交感神经的盆内神经,这些神经又起自第2~4骶神经,当病变累及这些神经,就可反射性地引起下腰痛症状。

内脏疾病所致的腰痛与其它腰痛有何区别?

腹腔及盆腔内的脏器疾患所致的下腰痛与腰椎自身疾患造成的腰痛,虽然笼统地讲都是腰痛,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其区别如下:

(1)内脏疾病所致腰痛的性质大多属牵扯性疼痛:这种腰痛的病变不在脊柱,所以脊柱的活动不受影响。查体时,发现病人腰部的活动性良好。牵扯性腰痛究竟占全部腰痛病人的比例有多少?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字,但患有这种腰痛的病人为数不少。

(2)内脏疾病所致的腰痛大多为继发性:主要表现为躯干的前面,一般为继发性,而且远没有腹部的疼痛程度严重。虽然极少数情况下,某些内脏疾患首先引起腰部疼痛,但随之而来的是剧烈的腹部疼痛,且程度更严重。

(3)内脏疾病所致的腰痛一般不是唯一的症状:除了腰痛症状外,一般有内脏疾病的其他临床表现。例如:肾结核患者可有低烧、盗汗、消瘦等;胰腺瘤患者可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恶病质表现;消化道溃疡的腰痛发作多与饮食有关等。

(4)下腰部骨伤科方面的检查无阳性体征,如压痛点不集中,压痛不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阴性等。病变脏器本身可有阳性体征。

(5)腰椎影像学检查可无明显改变,内脏疾病所致的腰痛,脏器自身可有阳性结果,如输尿管结石,X线平片或造影片可见结石影,胰腺癌CT或核磁共振可显示肿瘤大小等。

不同人群下腰痛的种类有何不同?

下腰痛的发病率很高,导致下腰痛的疾病又很多,但就不同人群而言,其导致下腰痛的疾病种类又有所不同。

(1)不同年龄导致下腰痛疾病的种类不同。

少儿或青少年导致下腰痛疾病的常见原因,主要是先天性畸形,如隐性脊柱裂、移行脊椎等;姿势性的疾病,如腰椎侧弯等;炎症性的疾病,如腰椎结核等。

青壮年引起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主要是损伤性的疾病,如腰肌劳损、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压缩性骨折等。此外,免疫系统方面的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等也是导致青壮年下腰痛的比较常见的原因。

中老年引起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主要是退行性改变,如腰椎增生性脊柱炎、腰椎管狭窄症、骨质疏松症等,其次可能是腰骶部的各种肿瘤。

(2)不同性别导致下腰痛疾病的种类不同。

男性一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腰部的活动量较大,当负荷过大、姿势不当、保护欠缺等原因,就可能造成腰骶部软组织及骨与关节损伤,因此,男性的下腰痛以损伤因素为主。

女性由于解剖及生理特点而产生一些女性特有的疾病,如子宫体炎、附件炎、子宫后倾、子宫脱垂、盆腔肿瘤等。这些疾病均可引起下腰痛。此外,月经期可致下腰痛;怀孕期由于腰椎负荷加大而导致下腰痛;产后由于内分泌的改变,致使关节囊、韧带松弛,也可导致下腰痛。

(3)不同职业导致下腰痛疾病的种类不同。

体力劳动者,尤以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等引起下腰痛的原因,主要是损伤性的疾病;长期在空调、潮湿、寒冷环境下工作者,易患腰背部筋膜纤维组织炎;脑力劳动者由于缺乏锻炼,腰背部肌肉力量薄弱,极易发生腰肌劳损及腰扭伤。

由此可见,不同人群导致下腰痛疾病的种类不同。

http://wwwzgxlnet/sljk/ybjb/qugan/yaotonghtm

腰疼原因大致分为以下五种。

腰疼原因之一:由于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患所引起。如腰肌劳损、肌纤维织炎,以及由挫伤、扭伤所引起的局部损伤、出血、水肿、粘连和肌肉痉挛等。

腰疼原因之二:由于脊椎病变引起。如类风湿性脊椎炎、骨质增生症、结核性脊椎炎、脊椎外伤及腰椎间盘突出等。

腰疼原因之三:由于脊髓和脊椎神经疾患引起。如脊髓压迫症、急性脊髓炎、神经根炎、脊髓肿瘤等所引起的腰疼。

腰疼原因之四:由于内脏器官疾患所引起。如肾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胆囊炎、胆囊结石、胰腺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前列腺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及盆腔炎等,肿瘤也可引起腰骶部疼疼,女性病人往往同时伴有相应的妇科症候。

腰疼原因之五:由于精神因素所引起。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为主诉,但并无客观体征,或客观检查与主观叙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识来解释,这种腰疼常为癔病的一种表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551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