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不断的伸舌头看,就对舌头特别好奇,就相当于要学学舌头到底有什么结构?

因为他们不断的伸舌头看,就对舌头特别好奇,就相当于要学学舌头到底有什么结构?,第1张

舌,由骨骼肌构成的器官,在口腔底部,表面有粘膜,上面布满粘液,里面的肌肉排成3种不同方向,所以能作灵活运动。

口腔内的肌性器官,表面覆盖粘膜,上面隆起称舌背。舌可分舌根、舌体和舌尖三部。舌根表面粘膜有许多小结节状隆起,称为舌扁桃体。舌体表面粘膜,有许多粗细不等的突起,称舌乳头。其中有些舌乳头上皮中含有味蕾,可感受味觉。在正常情况下,上皮有轻度角化和脱落现象,角化上皮以及填充在乳头间隙的脱落上皮、唾液、食物碎屑、透出的白细胞等,组成正常的薄而白色的舌苔。祖国医学常观察舌苔,作为诊病参考。舌下面粘膜薄而光滑,中央有粘膜襞连于口腔底,称舌系带。舌肌是骨骼肌,运动十分灵活,参与咀嚼、吞咽及协助语言等活动。

让我来告诉你,您好。舌头根部长痘痘,考虑是慢性咽喉炎引起的舌乳头增生,是舌头的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导致舌乳头角质化,治疗的话按咽炎给药就可以了,一般问题不大。一般局部对症治疗可以选用中成药如利咽灵、保安散,同时服用阿莫西林胶囊。也可考虑食疗去火,用白糖水煮梨,食其汁肉。愿我的答案对你有所帮助!

舌tongue是参与语言、协助咀嚼、感受味觉和吞咽等功能的重要器官,舌又是观察某些疾病的重要窗口。

舌的上面称舌背,分为前2/3与后1/3两部分,以"人"字形界沟分界,界沟尖端有盲孔,是胚胎的遗迹。

舌是以骨骼肌为基础,表面覆以粘膜而构成。具有搅拌食物、协助吞咽、感受味觉和辅助发音等功能。

舌分为上、下两面。上面(图:口腔前面观)又叫舌背,舌背上有一向前开放的“V”型沟叫界沟,将舌分为前2/3的舌体和后1/3的舌根。舌体的前端叫舌尖,舌根对向口咽部。舌下面较舌背短,粘膜光滑而松软,与口底粘膜相续,在正中线上的粘膜皱襞即舌系带。

舌粘膜:舌体粘膜上有密集的小突起叫舌乳头,根据其形态可将舌乳头分为4类:①丝状乳头:细而长,呈白色丝绒状,遍布舌体表面,由于其浅层上皮细胞不断角化脱落,并和食物残渣共同附着在舌粘膜的表面形成舌苔,健康人舌苔很淡薄。②菌状乳头:散在于丝状乳头之间,顶端稍膨大而钝圆,肉眼看呈红色点状。③叶状乳头:位于舌侧缘后部,呈皱襞状,人类不发达。④轮廓乳头:最大,约有7-11个,排列在界沟的前方,乳头顶端特别膨大,呈圆盘状,周围有环状沟环绕。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以及软腭、会厌等处的粘膜上皮中有味觉感受器——味蕾。舌根部的粘膜内含有许多淋巴组织集团,使粘膜表面形成许多隆起叫舌扁桃体。

舌肌:舌肌可分为舌内肌和舌外肌二类。舌内肌(图:舌的纵、横断面)的起、止都在舌内,由上下垂直、前后纵行和左右横行等不同方向的肌纤维束组成,且互相交错,收缩时可改变舌的形状。舌外肌(图:舌外肌)是指起于舌外、止于舌的肌肉,包括:①颏舌肌,起于下颌骨体内面中点的两侧,肌纤维呈扇形向舌内放散,两侧颏舌肌同时收缩,使舌伸出,该肌一侧收缩,舌伸出时舌尖偏向对侧。②舌骨舌肌,起于舌骨,收缩时牵舌向后下外侧;③茎突舌肌,起于颞骨茎突,可牵舌向后上方。舌内、外肌共同协调活动,使舌能向各方灵活运动。

中医早就将舌珍视为辨证施治的依据之一,认为舌的血管、神经极为丰富,粘膜上皮薄而透明,乳头反应灵敏,不少病理变化可在舌粘膜上反应出来,因而系统疾病与舌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参考资料:

舌上的味觉乳头有哪些?

舌前2/3遍布乳头,包括下列4种:

(1)丝状乳头数目最多,体积甚小,呈天鹅绒状,布于舌体表面,司一般感觉。

(2)菌状乳头数目较少,色红,分散于丝状乳头之间而稍大,有味蕾,司味觉。

(3)叶状乳头为5~8条并列皱壁,位于舌侧缘后部,在人类多退化。

(4)轮廓乳头一般为7~9个,体积最大。每个乳头直径约2毫米,排列于界沟前方。乳头周围有深沟环绕,沟内有味蕾,司味觉,在后部中线的两旁有淋巴样滤泡,也称舌扁桃体、上述两种组织易患慢性炎症,有不适感,患者误认为患肿瘤,思想负担重,所以必须加以解释,解除顾虑。

舌参与语言、咀嚼、吞咽及味觉等功能活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一、舌的解剖层次

(一)上面:舌的上面又称舌背,以“^”字形的界沟分界,将舌分为前2/3与后1/3两部。界沟尖端有盲孔,为胚胎甲状舌管的咽端遗迹。此管如未消失,可形成甲状舌囊肿。舌前2/3位于口腔,称为舌体;舌后1/3为舌根,构成咽前壁。舌背粘膜粗糙与舌肌紧密相连。

舌体背部的粘膜遍布乳头,分以下4种:

1丝状乳头:数目最多,体积甚小、呈白丝状,司一般感觉。

2菌状乳头:数目较少,色红、菌状,分散在丝状乳头之间而稍大些,有味蕾,司味觉。

3轮状乳头:一般为7—9个,排列在界沟的前方,体积最大,呈圆轮状,周围有深沟环绕,沟内有味蕾,司味觉。

4叶状乳头:为5—8条并列皱襞,位于舌侧缘后部,含味蕾,司味觉。易患叶状乳头炎。

舌根部的粘膜则无乳头,有许多结节状淋巴组织,称舌扁桃体。但不要误认为肿瘤。

(二)下面:下面又称舌腹,粘膜薄而平滑,移行到舌下区,正中粘膜皱襞为舌系带。舌系带过短或附着过前时,常造成婴儿吸吮困难,及言语吐字不清,需行手术治疗。舌系带两侧各有一条粘膜皱襞名伞襞,向前内方行至舌尖。左右伞襞与舌系带间的三角区内,有舌神经及舌深动、静脉穿行。它们近舌腹部粘膜,以舌静脉最浅,清晰可见。术中须防损伤。

(三)中间层:舌中间层为横纹肌,分为舌内肌和舌外肌两部分。舌内肌起止均在舌内,分为舌上纵肌、舌下纵肌、舌横肌及舌垂直肌。肌纤维纵横交织,收缩时改变舌的形态。舌外肌主要起自下颌骨、舌骨、茎突及软腭而止于舌,分别称为颏舌肌、舌骨舌肌、茎突舌肌及舌腭肌,收缩时依肌肉纤维的方向变换舌的位置。

二、舌淋巴回流的特点

舌的淋巴管极丰富,主要起于粘膜下层及肌层内,一部分回流到颏下或颌下淋巴结,另一部分或全部最终汇入在二腹肌后腹与肩胛舌骨肌之间,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上淋巴管,其最上的分颈二腹肌淋却管,最下的是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一般规律为,愈近舌尖的淋却管,其注入颈深上淋巴结的部位愈低;愈近舌根者,其注入的部位愈高。具体来说,舌的淋巴引流可分为4组:

1舌尖淋巴管:大部分至颏下淋巴结,另一部分至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2舌前2/3的外侧淋巴管:一部分至颏下淋巴结,另一部分引流到颈深上淋巴结(特别是颈总动脉分叉处的淋巴结)。

3舌中央淋巴管:一部分至颌下淋巴结,而近正中者可交叉到对侧颌下;另一部分到颈深上淋巴结。

4舌后1/3的淋巴管:引流至两侧颈深上淋巴结。

三、舌的血运及神经支配

舌由舌动脉供血,舌根尚有咽升动脉分支。舌静脉变易较大,除伴舌动脉而行之外,尚有舌下神经伴行静脉,都注入舌静脉。

舌前2/3的感觉由舌神经传递,味觉由参与舌神经的鼓索味觉纤维支配;舌后1/3两侧的感觉及味觉是舌咽神经支配;舌根中部由迷走神经支配。舌的运动神经是舌下神经,但舌腭肌则是由副神经的延脑根,通过迷走神经的咽支支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179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