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论述题要全部背吗

自考论述题要全部背吗,第1张

自考论述题不需要全部背。多看看多理解,在其中找到相对应的规律。论述题(essayitem),亦称“自由反应题”。主观题的一种。被试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清晰而全面地阐述自己观点的题目。

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初练者可以把哑铃的重量调到8到12RM的程度,每组做8到12个左右。每组做完休息不超过一分钟,每个动作做完休息不超过2分钟。做下面运动前先热身10分钟,可以小跑。

胸部:哑铃卧推 4组

哑铃飞鸟 4组

俯卧撑 4组(数量20到30个)

肱二头肌:哑铃单臂弯举 6组

弯举 6组

腿部:深蹲 6组

箭步蹲 4组

提踵 6组

肱三头肌:哑铃俯身臂屈伸 4组

窄距俯卧撑4组

哑铃颈后臂屈伸 4组

背部:宽、窄距引体向上 各4组(尽量做10个以上)

哑铃划船 4组

肩部:推举 4组

前平举 4组

侧平举 4组

腹肌:仰卧举腿 4组

腹肌每组做到力竭或者15到25个。每组做完的休息时间为20秒到30秒。腹肌一周练3次左右。一天锻炼胸肌、肱二头肌,第二天锻炼腿部、肱三头肌,第三天锻炼背部、肩部,第四天休息。练四天一个循环。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二两(去皮)芍药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掰)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刘渡舟

这一条论述的是太阳伤寒,经输不利的证治。如果经脉拘急,出现汗出恶风,则为太阳病中风,用桂枝加葛根汤;如果无汗,则用葛根汤。葛根汤就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入麻黄和葛根。葛根为主药,既能够配合麻桂解肌发表,又能升津液治疗项背强。为什么不用麻黄汤加葛根呢?因为麻黄汤发汗力道大,加入葛根升阳,恐怕汗出太多伤阳。虽然本证是经输不利,但是也要看到经脉失养,汗出多容易伤津液,所以选桂枝汤比较恰当。

服用葛根汤后,项背疼痛处可能出现发热的感觉,这是阳气要通达的表现,项背部很快会出汗,当全身出汗,病就好了。

煎药时要先煎麻黄葛根,去沫,在放入别的药物。

胡希恕

葛根汤就是桂枝汤加麻黄加葛根,本来是个桂枝汤证,但是无汗就用了麻黄,同时又项背强所以加了葛根,有汗就用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也是解表方剂,尤其是颈背部痉挛。肌肉痉挛就是肌不和,热伤津液导致津液枯燥,可以出现肌不和;也有因为寒邪闭表导致肌不和;停湿停水也能够让肌肉痉挛,这时用麻黄汤发汗,加葛根解肌。葛根专门治疗肌肉痉挛。

刘志杰

这一条要和第14条对照,一个有汗,一个无汗,这也是桂枝汤和麻黄汤的章法。葛根汤就是桂枝加葛根汤的基础上加入了麻黄。麻黄是个瞎子,需要领路的药,加桂枝就发汗,加石膏就止汗泻表的水;用半夏,就降气解水饮上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关于有头疽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背疽的穴位 2 治疗背疽的方剂 3 治疗背疽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背疽 1 拼音

bèi jū

2 英文参考

lumbodorsal carbuncle(痈)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arbuncle of back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背疽(carbuncle of back)为病名[1]。出《外科理例》卷五[1]。是指生于背部的有头疽[2]。

4 关于有头疽

有头疽((headed) carbuncle)为病名[3]。是指生长于肌肤间,以局部初起皮肤上有粟粒脓头,红肿热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2]。因其初起患部即有单个或多个白色粟米样的疮头而得名[3]。其特点是局部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锨热红肿疼痛,易向深部及周围发生扩散,脓头亦相继增多,溃烂之后状如蜂窝。以中老年患者多发,尤其是消渴病患者多见,易出现内陷之证。《外科理例·疮名有三》云:“疽者,初生白粒如粟米,便觉痒痛,触著其痛应心,此疽始之发兆……”本病根据患病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病名,如生于项部的,名脑疽、对口疽、落头疽;生于背部的,名发背、搭手;生在胸部膻中穴处的,名膻中疽;生于少腹部的,名少腹疽。但其病因、症状和治疗基本相同,故合并论述。

由于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同,有头疽名称各异,如蜂窝发、蜂窝疽、莲蓬发、发背、搭手、背疽、脑疽、脑后发等[3]。

有头疽好发于中、老年人,多发于项后、背部。相当于西医的痈[2]。

详见有头疽条。

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6850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