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足内翻和足外翻的肌肉是哪些?

参与足内翻和足外翻的肌肉是哪些?,第1张

小腿前群肌:位于小腿前面,有三块肌,从内侧向外侧依次为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和�长伸肌。胫骨前肌起自胫骨外侧面,止于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底。趾长伸肌起自腓骨的上端,向下分为4条肌腱分别止于第2~5趾中节和远节趾骨底。�长伸肌起自腓骨前面及小腿骨间膜,止于�指远节趾骨底。小腿前群肌三肌均可伸(背屈)踝关节。趾长伸肌和�长伸肌还分别伸第2~5足趾和拇趾,胫骨前肌还可使足内翻。

外侧群:位于小腿外侧,包括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腓骨长肌起自腓骨外侧面上2/3骨面,其长腱绕外踝后方入足底,止于楔骨和第一跖骨骨底。腓骨短肌起自腓骨外侧面下2/3骨面,肌腱绕过外踝后方,止于第5跖骨粗隆。腓骨长、短二肌可使足外翻,并使踝关节跖屈。

后群:位于小腿后方,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两肌合称为小腿三头肌。腓肠肌以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上髁;深面的比目鱼肌起自胫、腓骨上端的后面,二肌约在小腿中部移行为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小腿三头肌可跖屈踝关节,屈小腿和上提足跟。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前倾。深层自胫侧向腓侧依次为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和拇长屈肌。三肌起自胫、腓骨后面及骨间膜,肌腱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其中,胫骨后肌止于足舟骨和3块楔骨,可跖屈踝关节和使足内翻;趾长屈肌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底,拇长屈肌止于拇趾远节趾骨底,二肌分别屈相应的足趾,并使足跖屈。

正常人体的关节活动大体上都是分屈伸的,例如膝关节的屈伸,髋关节的屈伸,肘关节的屈伸。而对于手腕关节与足踝关节屈伸的描述,与其他关节有所不同,手腕向手掌方向弯曲,被称为手腕的掌屈;而由屈曲动作向手背方向的弯曲,叫做手腕的背伸。因为手腕的活动度比较大,看似都是屈曲,所以为了更好区分而叫做掌屈和背伸。对于踝关节的姿势描述就更加特殊,关节不管向哪个方向活动都叫做屈曲。当保持站立姿态,小腿用力,肌肉收紧的时候,做踮起脚尖动作时,这个踝关节动作叫做跖屈。而由站立姿态变成只用足跟着地,足尖足背向上翘起的就叫做足背屈。背伸有伸直的含义,而足部向足背方向移动弯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伸直动作,所以被称为足背屈。

起跳的主要任务是使身体以适当的角度上升,一般是18゜~24゜上升的初始速度越大,就越有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优秀运动员初速度可达92~96 m/s,身体重心高度可达50~75 cm。起跳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落地、蹬踏和摆动。胫骨前肌:背屈+内翻;第三腓骨肌:背屈+外翻。那么你往哪个方向弯背,哪个是主动肌,另一个+趾伸肌是辅助肌。

胫后肌:跖屈+内翻,长短腓骨肌:跖屈+外翻。对应上面不同的方向,主要有拮抗肌,以及腓肠三头肌+趾屈肌群。距骨前宽后窄,嵌于胫腓骨围成的关节腔内。因此,当踝关节跖屈时,较窄的距骨嵌入关节腔,会变得非常不稳定。踝关节两侧有韧带。外侧韧带包括胫腓骨前、后韧带和跟骨韧带,分散而薄弱,内侧韧带也叫三角韧带。

因为它呈三角形,集中、厚、宽、韧,立定跳动作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起跳动作。立定跳远能有效发展臀大肌。股四头肌、腓肠三头肌等髋伸肌、膝伸肌和踝屈肌的爆发力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锻炼价值。起跳时两臂向上摆动托起肋骨,可增加吸气深度和胸部活动幅度。飞行时屏住呼吸,落地后呼气,有利于增强心血管功能。

所以在蹲下时,下肢环各关节的快速屈曲可以提前拉长参与起跳动作的原运动肌肉,使蹲下阶段产生的动能以弹性势能的形式储存在使髋关节拉伸、膝关节拉伸、踝关节弯曲的运动肌肉群中,从而增加地面起跳的力量。在专项素质练习中,起跳前下肢关节的屈曲程度应符合专项动作的要求,一般短跑运动员起跳前屈曲幅度较小,跳远、三级跳远运动员屈曲幅度较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6599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