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评分标准新版2022

心肺复苏评分标准新版2022,第1张

心肺复苏评分标准新版2022:

基本要求(共4 分  一项不符合扣2分)

1、仪表端庄、服装、鞋帽整洁。

2、举止大方、动作迅速、敏捷,有紧迫感。

操作流程质量

1、迅速跑步至病人旁(2分)

2、口述:环境安静、安全(3分)          

3、做好自身防护(3分)

(共8 分    动作迟缓扣2分)

4、判断患者意识:双手轻拍患者肩部并大声呼叫患者(2分)确认患者意识丧失(2分)

(共4 分 缺一项扣2分)

 

5、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斛及患者气管正中部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

凹陷处(2分)判断时间5~10s(1分)如无颈动脉搏动,呼叫他人帮助抢救(2 分)去枕(3分)计开始抢

救时间(2分)。     

(共10 分  部位不准确扣2分  判断时间节律不准确扣1分  未计开始时间扣2分)

6、仰卧位于硬板床或地上(2 分)口述:如遇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1分)

(共3 分未口述扣1分)

7、将患者放置于仰卧位,解开衣领、腰带等(2分)抢救者站在或跪在患者一侧(2分)。立即进行

外心脏按压术(2分)

(共6 分      缺一项扣2分)  

8、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双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

(共5分 按压部位不准确扣5分)

9、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只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两手手指紧紧相扣,

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4分)。按压时手掌掌根不离开胸壁。(1分)

  (共5 分 按压手法不正确扣5分    按压时中断按压扣2分)    

 

10、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5分)

按压幅席。成人胸骨下陷大干4-5cm。而后讯速放松,重复2个循环(3分)

口述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2分)     

按压频率,80-100次/min(2分)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单人15:2 ,双人5:1(2分)

(共14分  按压方法不正确扣5分 按压幅度不正确扣3分 重复两个循环,缺少一个循环扣1分口述缺一项2分)

11、开放气道:

判断颈部有无损伤(口述)(1分)有动作(1分)头偏向一侧(1分)清理患者呼吸道,鼻腔(1分)口腔(1

分)口述:有活动义齿的取下活动义齿(1分) 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2分)

口述:颈部有损伤者采用双手托下颌法(2分)

(共10分 操作缺项扣2分 口述缺一项扣2分)

12、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送气时每次1秒钟(1分),紧捏患者鼻翼(2分),呼气时松开(2

分)。可见胸廓起伏即可(1分)

(共9分 缺一项扣2分)

13、口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       

脉搏动及呼吸(2分),时间为10秒(2  分)。

(共4分 未判断扣3分 缺少一项扣2分     判断时间节律不准确扣1分)    

终末质量

口述:

能摸到大动脉搏动(05分)

面色,口唇,甲床和皮肤色泽转红(05分)

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05分)散大的瞳孔缩小(05分)眼球活动(055 分扣分,其他缺项按相

应分值给予

分)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05分)其至手脚抽动(05分)肌张力增高(05分)

报告复苏成功时间(1分)

(口述缺 1项扣05 分)

口述:如已恢复,给予进一步生命支持(1分)

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1分)如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未恢复,继续上3 分

如已恢复,给予进一步生命支持(1分)如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

后再次判断(1分)

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1分)。      每缺一项扣1分

提问(共十分 少一项扣2分)

1操作目的 2 分     

      2操作注意事项  8分

CPR中的A指开放气道(airway, A):在通气前就要开始胸外按压。胸外按压能产生血流,在整个复苏过程中,都应该尽量减少延迟和中断胸外按压。

CPR中的B指人工呼吸(breathing, B):人工呼吸需持续吹气1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起伏。

CPR中的C指胸外按压(circulation, C):即采用跪式或踏脚凳等不同体位,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胸骨下半部上,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进行按压。

CPR中的D指AED除颤:室颤是成人心脏骤停的最初发生的较为常见而且是较容易治疗的心律。对于VF患者,如果能在意识丧失的3-5min内立即实施CPR及除颤,存活率是最高的。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或在监护心律的住院患者,迅速除颤是治疗短时间VF的好方法。 

扩展资料:

胸外按压法于1960年提出后曾一直认为胸部按压使位于胸骨和脊柱之间的心脏受到挤压,引起心室内压力的增加和房室瓣的关闭,从而促使血液流向肺动脉和主动脉,按压放松时,心脏则“舒张”而再度充盈,此即为“心泵机制”。

但这一概念在1980年以后受到“胸泵机制”的严重挑战,后者认为按压胸部时胸内压增高并平均地传递至胸腔内所有腔室和大血管,由于动脉不萎陷,血液由胸腔内流向周围,而静脉由于萎陷及单向静脉瓣的阻挡,压力不能传向胸腔外静脉,即静脉内并无血液返流。

按压放松时,胸内压减少,当胸内压低于静脉压时,静脉血回流至心脏,使心室充盈,如此反复。不论“心泵机制”或“胸泵机制”,均可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更强调持续有效胸外按压,快速有力,尽量不间断,因为过多中断按压,会使冠脉和脑血流中断,复苏成功率明显降低。

——心肺复苏术

实施单人施救成人心肺复苏时,采取什么措施介绍如下:

心肺复苏时首先采取的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

初期复苏多为现场急救,应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注和供氧。

(1)人工呼吸:有条件最好是气管内插置进行纯氧通气。但在现场最适用的方法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是:将病人的头后仰,托起下颌使呼吸道通畅,捏闭病人的鼻孔,

然后术者深吸一口气,横对病人口用力吹入。吹气时见病人的胸廓抬起,表示有效,否则要进一步清理呼吸道异物或分泌物,每5秒钟吹气一次即可。

(2)心脏按压:脑细胞完全性缺氧4~6分钟,即可产生不可逆损伤,因此应尽快地建立人工循环。心脏按压的方法有两种:

①胸外心脏按压:病人平卧,背部垫一木板,术者双手掌重叠置于胸骨上2/3于下1/3的交接处,两臂伸直,凭自身重力,垂直压向胸骨,使胸骨下陷4~5cm。如此反复操作,按压时心脏排血,松开时心脏再充盈,形成人工循环。

按压频率以80~100次/min为佳。单人复苏时,心脏按压15次进行口对口呼2次(15:2)。

②开胸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佳超过10分钟,就应采用开胸心脏按压。方法是:于病人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2~2.5cm处切入直至左腋前线。

开胸后,将手掌伸进胸腔并将心脏托于掌心,用伸直的四指对准拇指大鱼际对心脏进行按压,频率以60~80次/min为宜。忌用指端着力,以免损伤心肌。

按压位置为胸骨下二分之一,双臂伸直,掌根压紧胸骨,直接用力依靠部分术者的体重下压。

胸外按压方法:抢救者双手掌根部相叠,两臂伸直,按压病人胸骨下段,使胸骨下陷3—4cm,按压频率为80—100次/min。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并发症为肋骨骨折。胸外按压是对心跳骤停病人进行急救的首要措施,是心肺复苏术中的第一个抢救步骤,也是心脏在胸骨和脊柱之间直接受压,使心室内压力升高,推动血液循环。

心脏按压是有节律地按压胸骨下部,间接压迫心脏,排出血液,然后突然放松,让胸骨复位,心脏舒张,接受回流血液,用人工维持血液循环。将触电者仰卧在硬板上或地面上。不能卧在软床上或垫上厚软物件,否则会抵消挤压效果。压胸位置是一只手掌根部放在触电者的心窝口上方,另一只手掌作辅助。抢救者跪在触电者腰旁,操作过度疲劳时可以交换位置。掌根压胸,位置在心窝口的稍上方。按压方法:压胸的一只手,在预备动作时略弯,然后向前压胸,成九十度角,完成动作后,突然放松(向后一缩),如此循环下去。按压时触摸大动脉是否有脉搏。如果没有脉搏,应加大按压力度,减慢挤压速度,应注意力重适中,不要过力。病人神志突然消失,同时病人胸廓无呼吸起伏动作,口鼻亦无气息吐出,颈动脉搏动消失,则判断为呼吸 心跳停止,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呼叫同事抢救的同时,将病人置于平卧位躺在硬板床、担架或地上,去枕,解开衣扣,松解腰带。用拳头在病人心前区迅速叩击3下,两只手掌跟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中下3分之1交界处,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重力,向病人脊柱方向按压。按压使得胸骨下陷4--5cm(婴幼儿下陷1--2cm)后突然放松。按压频率为100每min抢救方法有单人抢救和双人抢救法:1、单人抢救时,每按压30次俯下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30:2)。按压5个循环周期(约2min)对病人做一次判断,主要触摸颈动脉(不超过5s)与观察自主呼吸的恢复(3--5s)。2、双人抢救时、一个人负责心脏胸外按压,另一个人负责维持呼吸道的通畅,并做人工呼吸,同时检测颈动脉搏动。两者的操作频率为30:2。

1步骤一:意识判断和打开气道。

(1)意识判断:当发现一个到底的患者,首先必须判断其是否失去知觉。有以下几种方法:喊话并排其肩膀;呼救(请现场的人或附近的人协助抢救,打120急救电话或通知就近的医疗单位);患者体位(当患者呈俯卧状态时,应先将患者双手上举,再将外侧(远离抢救者侧)下肢膝盖弯曲后驾在内侧(靠近抢救者侧)肢体上,然后一手护着患者的颈部,另一只手置于患者的胸部,小心、平稳、慢慢地将患者转为

仰卧位,并将其双上肢放在躯干两旁;另一个方法是先将患者内侧下肢交叉在外侧肢体上,再将外侧上肢抬肩伸直靠于头侧,一手绕过患者内侧的上肢托肩,另一手置于患者髋关节处,将其整个地翻为仰卧位,并将其双上肢放在躯干两旁。)

(2)打开气道:患者心跳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后,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内的舌肌也松弛,舌根后坠而堵塞呼吸道,造成呼吸阻塞。在进行口对口吹气前,必须打开气道,保持气道通畅。

打开气道的方法有:

仰头抬颌法;操作者站或跪在患者一侧,一手置患者前额上稍用力后压,另一手用食指置于

患者下颌下沿处,将颌部向上向前抬起,使患者的口腔、咽喉轴呈直线。再通过看(胸廓有无起伏)、听(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感觉(面部感觉有无气流呼出)三种方法检查出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如无呼吸应该立即进行口对口吹气。

2步骤二:人工呼吸

口对口吹气是向患者提供空气的有效方法。操作者置于患者前额的手在不移动的情况下,用拇指和食指捏紧患者的鼻孔,以免吹入的气体外溢,深吸一口气,尽力张嘴并紧贴患者的嘴,形成不透气的密封状态,以中等力量,1~15秒的速度向患者口中吹入约为800毫升的空气,吹至患者胸廓上升。吹气后操作者即抬头侧离一边,捏鼻的手同时松开,以利于患者呼气。如此以12分/分钟的频率反复进行,直到患者有自主呼吸为止。

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

3步骤三:人工循环

人工循环是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形成胸腔内外压差,维持血液循环动力,并将人工呼吸后带有氧气的血液供给脑部及心脏以维持生命。方法如下:

(1)判断患者有无脉搏。操作者跪于患者一侧,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位,另一手以食指和中指尖置于喉结上,然后滑向颈肌(胸锁乳突肌)旁的凹陷处,触摸颈动脉。如果没有搏动,表示心脏已经停止跳动,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2)胸外心脏按压。

第一步:确定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位置。先找到肋弓下缘,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肋骨下缘向上摸至两侧肋缘于胸骨连接处的切痕迹,以食指和中指放于该切迹上,将另一只手的掌根部放于横指旁,再将第一只手叠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扣起,手指离开胸壁。

第二步:施行按压。操作者前倾上身,双肩位于患者胸部上方正中位置,双臂与患者的胸骨垂直,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使胸骨下陷4-5厘米,按压和放松的力量和时间必须均匀、有规律,不能猛压、猛松。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按压处。按压的频率为80-100次/分钟,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次数比率为:单人复苏15:2,双人复苏5: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5027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