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患者想要尽快康复,该怎样进行科学运动?

心脏病患者想要尽快康复,该怎样进行科学运动?,第1张

心脏病患者在康复期间不能一味的卧床休息,除了科学规范用药物外,还需注重于精神心理康复、饮食调理以及纠正坏习惯等,还有最关键的莫过于运动康复。选择适当且规律的运动,能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预后,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那心脏病患者康复时需做哪些运动呢。

心脏病患者康复能做哪些运动?

1、散步

选择空气清新且路面平坦的环境散步,而且要控制好散步速度,这是最安全且平缓的有氧运动且易掌握。运动时以呼吸频率稍微上升,仍然能和家人交谈为宜。若呼吸比较急促,根本不能对话,说明运动强度过大,需放慢走路速度。运动时不能操之过急,需采取循序渐进原则,慢慢的增加散步时间和散步量。刚开始可以先散步10分钟,等身体适应后再增加到30分钟。

2、划船机

划船机并不是负重锻炼的器械,冲击力很低。体重超重和关节异常的人可以用划船机锻炼,这样能提高心跳速度,同时也包含力量训练的部分。

3、椭圆机

椭圆机是常用的运动训练工具,能提高心肺功能,让患者的手臂和脚得到锻炼,同时也能降低对关节带来的冲击力,特别适合康复期间的心脏病患者锻炼。

4、打太极拳

打太极拳是缓和的运动,能让身心达到统一,缓解不良的情绪,同时也能提高生活质量。打太极拳能协同姿势和呼吸之间的平衡,良好的身体姿势可消除不良的情绪,呼吸顺畅能缓解人们的焦虑以及压力。

心脏病康复期间运动需注意什么?

1、注意运动安全和科学性

心脏病患者在康复期间的运动,要把安全放在第1位。保持适度运动能治疗改善心血管病,同时也要规避不恰当的运动方式或强度给心血管带来的伤害。另外科学有效的运动才能改善心脏功能,保证运动项目跟自身状况相适应,把有益的体力活动带入日常生活中。

2、运动个体化

运动项目并不是千篇一律的,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带来的合并症以及年龄、兴趣爱好和运动环境,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3、注意运动的全面性

运动时以全身心健康为主要原则,需维持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接受各学科专业人员的指导,在运动方面不能盲目。适合的有氧运动有骑行散步、游泳和慢跑,无氧运动有负重和精力训练,患者要以有氧运动为主,无氧运动当做辅助。运动时间一般是10~60分钟,最佳的运动时间是30分钟。运动必须长时间坚持下去,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大约每三个月评价一次心肺运动,看看是否需调整运动强度。

温馨提示

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身体上的症状,若有明显的胸口疼痛、呼吸困难,身体过度劳累,胸闷气短、出汗多以及头晕,需立马停止运动。

这样锻炼心脏的肌肉:高强度训练可以锻炼心脏的肌肉,但是,高强度训练只是增强了心脏和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耐受力,但从生理上说,对心脏没有任何好处;

从体育运动的角度说,心肺功能是所有运动的基础。而锻炼方式也是最简单的,最基础的——那就是中低强度长时间的持续有氧运动。所谓中低强度,就是指运动期间的心率不超过最大心率的70%。

关于最大心率,又是一片大文章,简单的说,可以采用“220-年龄”的公式。比如说,你今年30岁,那么最大心率就是190。这是个相对安全的计算公式,尤其是对缺乏锻炼的人群来说。

所谓长时间,就是指持续运动时间超过40分钟。要注意运动期间尽量保持心率平稳。中低度有氧运动时,心率指标对运动强度的指示是相对来说最准确的,建议你去配一块心率表。

另外,关于运动的频率:每周至少2次,最好是3次。

最后是周期,按照目前的普遍研究结论,以每周2-3次的频率连续运动10周可以作为一个周期,在此周期结束后,心肺功能应该会有一个阶梯形的提高,尤其是原先心肺功能较差的缺乏运动的人群,提高幅度根据身体素质的差异不等,基本上反映在最大摄氧量上,应该在5%-25%之间。

必须强调的是,如果你原先就缺乏锻炼的话,千万千万不能采用高强度的运动方式,这样的运动对心脏有害无益。即使是长期运动的人群,高强度训练也是要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以免运动过度(burnout),实际上,高强度训练只是增强了心脏和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耐受力,但从生理上说,对心脏没有好处,所以需要在运动后增加一些辅助手段恢复(药物,物理治疗等等),在此就不细说了。

心脏病患者要进行耐力性的有氧运动,可以让心肺功能得到一定的锻炼。心脏功能不好的人适宜步行,在运动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大幅度增加心脏的耗氧量,预防出现心血管意外,可以锻炼下肢,对心脏更安全。在运动之前一定要注意热身,避免受伤。有心脏病的人要注意这些问题,首先一定不要憋气,其次是要延长热身时间,对心脏有好处。

心脏病患者,如何进行适量运动

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可以进行耐力性的有氧运动,比如可以步行也能够让心肺功能得到一定的锻炼。步行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可以在广场,可以在道路上,可以在跑步机上,安全性比较高,也比较适合心脏病患者。

可以锻炼下肢,因为下肢距离心脏比较远,在不行的时候,血液也就会被重力以及腹腔压力所影响,回流增加也并不是很大,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小。

在运动前要注意热身,对踝关节和膝盖关节要充分活动,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提升速度与距离。

心脏功能不好的人,要注意这些问题

首先,不要憋气。心脏病患者在运动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强度比较低的运动方式,也要选择有氧运动,不要憋气。憋气会导致胸腔压力以最快的速度升高,也会影响心脏的充盈,最后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

其次,要延长热身时间。心脏病患者可以把时间延长到15分钟到20分钟左右,这样做可以增加人体的血流量,运动幅度不要过大。

总结一下:

有心脏病的人是有必要进行锻炼的,锻炼不仅能增强心肺功能,同时还能延缓疾病的进展。步行才是最好的运动方式,下肢锻炼对心脏功能影响比较少,安全性也会更高,建议心脏病人一定要及时携带急救药物,以防发生意外。

虽然有冠心病,但并不严重,日常工作和生活甚至一些跑步、慢跑等都能很好地适应,也没有明显的症状,这样的患者可以做吞咽腰部运动,增加腰部肌肉力量。那对于一些中重度的冠心病患者,如不能一次性上到二楼或走得较快时就会出现胸口部位的不适等情况,就需要减少小燕子式的动作。

可以根据其做动作的特殊情况减少因胸口发愁等症状是冠心病(CHD)的前提条件。应该避免剧烈运动,对于剧烈运动心率会加快,那么很可能导致心脏病复发,一旦心脏病复发,就不适合参加一些极限运动,像足球、篮球、快跑等,这些都会导致血流加快,心脏无法供给,容易造成氧气不足等。剧烈活动最好不要参加,可适当慢跑、打太极拳等,同时根据情况及时休息。

平时还应控制好情绪,不要过于激动。心脏病患者是不可以通过剧烈运动的方式来锻炼身体的,因为当他们这样做时,如跑步、跳绳、爬楼梯、登山等运动时,心脏跳动的速度会加快,而心脏的不适感会被放大很多倍,这时你可能会期待心脏状况的极度痛苦。因此,患有心脏病的病人必须远离剧烈运动。运动方面,可以尝试散步、遛狗、打太极拳和瑜伽。比如军训,短跑。但是可以适当的进行慢跑或者是有慢走,如果感觉有不舒服的情况需要立即停止,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到心脏。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2326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