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肝素钠注射液的用法用量

达肝素钠注射液的用法用量,第1张

如果需要可通过测定抗-Xa以监测达肝素钠的活性。急性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达肝素钠可以皮下注射每日一次,也可每日二次。每日1次用法 :200 IU/kg体重,皮下注射每日一次。不需要监测抗凝血作用。每日总量不可超过18000 IU。每日二次用法 :100 IU/kg体重,皮下注射每日二次,该剂量适用于出血危险较高的患者。通常治疗中无需监测,但可进行功能性抗-Xa测定。皮下注射后3-4小时取血样,可测得最大血药浓度。推荐的血药浓度范围为05-10 IU 抗-Xa/mL。持续静脉输注用法:推荐的初始剂量为100IU/kg体重,每12小时可重复给药。用本品的同时可以立即口服拮抗剂维生素K。本品治疗应持续到凝血酶原复合物水平(因子IIVII、 IX、X)降至治疗水平。通常联合治疗至少需要5天。血液透析和血液过滤期间预防凝血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无已知出血危险 : 血液透析和血液过滤不超过4小时 :剂量如下或静脉快速注射5000 IU。血液透析和血液过滤超过4小时 : 静脉快速注射30-40 IU/kg体重,继以每小时10-15 IU/kg体重静脉输注。正常情况下,患者进行长期血液透析应用本品时,需要调整剂量的次数很少,因而检测抗-Xa浓度的次数也很少。给予的剂量通常使血浆浓度保持在05-10 IU抗-Xa/mL的范围内。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有高度出血危险: 静脉快速注射5-10 IU/kg体重,继以每小时4-5 IU/kg体重静脉输注。进行急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治疗间歇较短,应对抗-Xa进行全面监测。抗-Xa血浆浓度应保持在02-04 IU抗-Xa/mL的范围内。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如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型心肌梗死 : 皮下注射120 IU/kg体重,每日二次。最大剂量为10000 IU/12小时。至少治疗6天,如医生认为必要可以延长。此后,推荐使用固定剂量作为延长期治疗,直至进行血管重建操作(例如经皮介入(PCI)或者冠状动脉搭桥(CABG))。除非有特别的禁忌,推荐同时使用低剂量乙酰水杨酸。总治疗周期不应超过45天,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和体重来选择剂量:体重80kg以下的女性患者和体重70kg以下的男性患者:每12小时皮下注射5000IU。体重超过80kg(含80kg)的女性患者和体重超过70kg(含70kg)的男性患者:每12小时皮下注射7500IU。预防与手术有关的血栓形成 中度血栓风险的患者:术前1-2小时皮下注射2500 IU,术后每日早晨皮下注射2500 IU,直到患者可活动,一般需5-7天或更长。皮下注射5000 IU,每天一次,一般需12-14天,持续性活动受限的患者可更长。通常不需监控抗凝血功能。高度血栓风险的患者(患有某些肿瘤的特定患者和某些矫形手术):术前晚间皮下注射5000 IU,术后每晚皮下注射5000 IU。治疗须持续到患者可活动为止,一般需5-7天或更长。另外也可术前1-2小时皮下注射2500 IU,术后8-12小时皮下注射2500 IU。然后每日早晨皮下注射5000 IU。即使患者已可活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治疗应持续最多至5周。警告 不同的低分子肝素在不同的推荐剂量下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需特别注意,并要查看不同产品的使用说明。不可肌肉注射。相容性 达肝素钠与置于玻璃瓶和塑料瓶内的等渗氯化钠溶液(9mg/ml)或等渗葡萄糖溶液(50mg/ml)相容。溶液必须在12小时内使用。达肝素钠与其它产品的相容性尚无研究。注射器处理的特殊注意事项以下内容适用于使用配备针头安全套装的预灌装注射器:按照标准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u]以下为标准操作方式:[/u]针头安全套装是一个塑料的针头“收纳器”,它牢固地附着在注射器上。这两个部件组合在一起共同成为针头安全套装。专门用于帮助医护人员进行正确的注射操作,防止针头刺伤的意外发生。针头安全套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者采取特定的操作步骤“启动”针头安全套装,从而在注射完成后防止针头对人体造成意外伤害。针头安全套装附着在注射器筒上,塑料部件(收纳器)平行于注射针/针套一直延伸到针套顶端。 从患者身上拔出针头。将塑料收纳器置于稳定的硬平面上,用一只手将针头压入塑料收纳器,向上掰动针筒,直至针头被锁入针头收纳器(当针头被锁入收纳器时可听见“咔嗒”一声)。继续掰动针筒超过45°致针头完全销毁。

肝素是什么呢?作为非专业人士,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肝素是一种在动物肝脏内发现的生物物质,这种物质有抗凝血的作用。这主要用在什么地方呢?在临床上会经常遇到一些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方说血栓疾病,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肝素了,当然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1、主要作用

肝素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D-葡萄糖醛酸、葡萄糖胺以及L-艾杜糖醛苷等四种物质交替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抗凝剂,具有强酸性。因为肝素首先是在动物体内的肝脏中发现的,因而由此得名。但是在后来的研究发现它在肺、血管壁、肠粘膜等组织中均存在,且它是作为动物体内防止凝血的物质而存在的。因此,现在一般在牛肺或猪小肠黏膜中提取此物质。但是,研究发现,它在体内、体外都有超强抗凝血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脏导管检查、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液透析、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心肌梗死等的治疗。然而随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它的应用也不断扩大,包括在抗炎和抗过敏等方面。如肝素钠含片、肝素钠乳膏等都是以肝素钠为主要成分的药品。

肝素的发现和使用,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避免了很多人死于各种血管栓塞原因引起的脑梗死,是医疗事业的一大进步。

2、功效如何

肝素钠是一种粘多糖硫酸酯类抗凝血药。一般情况下,我们从猪或牛的肠粘膜中提取硫酸氨基葡聚糖形成钠盐获得。这是一种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在水中极易溶解,作为抗凝剂使用。主要治疗由各种疾病并发的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动、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和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预防心肌梗塞,在各种透析或人工心肺治疗时作为抗凝血药物,在输血时预防血液凝固以及鲜血保存等的体外抗凝剂,作为溶血栓疗法的维持治疗的药物以及降血脂。由于肝素钠的主要作用是抗凝血作用,即不论在体外还是在体内,均具有迅速强效的抗凝血作用。

3、功能主治

第一、可以治疗急性深部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低分子量肝素钠,平局分子是小于8000道尔顿的,对于只考虑急性深部静脉血栓有很多的作用,但是每日一次的用量不能超过18000IU,如果每天注射两次,这种的计量是属于出血危险较高的患者的,这样的治疗至少是需要5天的。

第二、可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动心肌梗塞,而且是每次120IU/kg体重的量,每天需要注射两次,且要6天的治疗。

第三、预防与手术有关的血栓形成

如果在对血栓栓塞并发症这样的大手术,危险性是比较高的,可以在手术1-2小时的时候,注射2500IU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在手术之后也要注射2500IU,直到患者可以自己活动,这样一般的情况下是需要一周的时间或者时间更长。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家基本药物 4 概述 5 肝素说明书 51 药品名称 52 英文名称 53 肝素的别名 54 分类 55 剂型 56 肝素的药理作用 57 肝素的药代动力学 58 肝素的适应证 59 肝素的禁忌证 510 注意事项 511 肝素的不良反应 512 肝素的用法用量 513 肝素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514 专家点评 6 肝素中毒 61 临床表现 62 实验室检查 63 诊断 64 治疗 7 参考资料 附: 肝素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gān sù

2 英文参考

hepari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hamocura

depoheparin

disebrin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肝素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917 140 肝素钙 注射剂 1万单位:1ml 瓶(支) 157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918 140 肝素钙 注射剂 5000单位:1ml 瓶(支) 92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919 140 肝素钙 注射剂 7500单位:1ml 瓶(支) 126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920 140 肝素钠 注射剂 125万单位:2ml 瓶(支) 117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921 140 肝素钠 注射剂 5000单位:2ml 瓶(支) 48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4 概述

肝素(肝素)是一种黏多糖硫酸酯,其相对分子量为6000~20 000。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经过物理分离法,化学裂解法与合成法等使标准肝素解聚而成。主要用于防治血栓形成和栓塞,治疗各种原因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及其他体内外抗凝血,如心肌梗死及肺、脑、外周血管栓塞,体外循环等。肝素在体内、体外都具有很强的抗凝作用,主要阻滞激活凝血因子Ⅸa、Ⅹa、Ⅺa、Ⅻa,阻滞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以及阻滞血小板凝集等,达到抗凝作用。

低分子量肝素相对分子量为3000~7000,在肝素辅因子和抗凝血酶Ⅲ的介导下,可抑制凝血因子Ⅱa、Ⅶa、Ⅸa、Ⅹa,与抗凝血酶Ⅲ有强亲和性,通过内皮细胞介导作用,促进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和前列环素样物质释放,增强纤溶活性。用药量过量易导致出血。

5 肝素说明书 51 药品名称

肝素

52 英文名称

Heparin

53 肝素的别名

肝素钠 ;肝磷脂;Hepathrom;Lipohepin;Panheparin;Hepsal

54 分类

循环系统药物 > 抗血栓药物 > 抗凝剂

55 剂型

注射液:每支2ml(100U),2ml(500U),2ml(1000U),2ml(5000U),2ml(12500U)。

56 肝素的药理作用

肝素可抑制凝血酶原激酶的形成。抗凝血酶Ⅲ(ATⅢ)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能灭活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Ⅻa、Ⅺa、Ⅸa、Ⅹa)。肝素与ATⅢ的δ氨基赖氨酸残基结合成复合物,加速其对凝血因子的灭活作用,从而抑制凝血酶原激酶的形成;并能对抗已形成的凝血酶原激酶的作用。干扰凝血酶的作用。小剂量肝素与ATⅢ结合后使ATⅢ的反应部位(精氨酸残基)更易与凝血酶的活性中心(丝氨酸残基)结合成稳定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从而灭活凝血酶,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干扰凝血酶对凝血因子ⅩⅢ的激活,影响交联纤维蛋白的形成,阻止凝血酶对凝血因子Ⅷ和Ⅴ的正常激活。防止血小板的聚集和破坏/肝素能阻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从而防止血小板崩解而释放出血小板第3因子及5羟色胺。肝素的抗凝作用与其分子中具有强阴电荷的硫酸根有关。当硫酸基团被水解或被带有强阳电荷的鱼精蛋白中和后,立即失去抗凝活力。

57 肝素的药代动力学

肝素口服不吸收,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均吸收良好,吸收后分布于血细胞和血浆中,部分可弥散到血管外组织间隙。其静脉注射后能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高度结合成复合物,也可与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结合,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摄取到肝内代谢,经肝内肝素酶作用,部分分解为尿肝素。肝素静脉注射后半衰期为1~6h,平均15h。并与用量有相关性;按体重静脉注射100U/kg、200U/kg或400U/kg,其半衰期分别为56、96、152min。慢性肝、肾功能不全及过度肥胖者,肝素的代谢、排泄延迟,并有体内蓄积的可能。由于分子较大,肝素不能通过胸膜和腹膜,也不能通过胎盘。血浆内肝素浓度不受透析的影响。肝素起效时间与给药方式有关。直接静脉注射可立即发挥最大抗凝效应,以后作用逐渐下降,3~4h后凝血时间恢复正常。一次静脉滴注给予负荷量可立即发挥抗凝效应,否则起效时间则取决于滴注速度。皮下注射一般在20~60min内起效,且有个体差异。肝素的代谢产物一般为尿肝素,经肾脏排泄,大量静脉注射后其50%可以原形排出。

58 肝素的适应证

1羊水栓塞、死胎综合征、异型输血反应、暴发性紫癜、脓毒血症、中暑及转移性癌肿;但对蛇咬伤所致DIC无效。

2作为体外(如输血、体外循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血样标本体外实验等)抗凝剂。

3有报道,肝素能促进脂蛋白脂酶(清除因子)从组织释放,后者再催化三酰甘油水解,从而清除血脂;还能增强抗凝血酶Ⅲ对血管舒缓素的抑制作用,因而可抑制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急性发作。

59 肝素的禁忌证

1不能控制的活动性出血。

2有出血性疾病及凝血机制障碍(包括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或血管性紫癜)的患者。

3外伤或术后渗血。

4先兆流产。

5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6胃、十二指肠溃疡。

7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8黄疸。

9重症高血压。

10活动性结核。

11内脏肿瘤。

510 注意事项

1(1)有过敏性疾病及哮喘病史;(2)口腔手术等易致出血的操作;(3)已口服足量的抗凝药者;(4)月经量过多者;(5)妊娠及产后妇女(因妊娠最后3个月或产后,肝素有增加母体出血的危险)。

2药物对老人的影响:6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对肝素较为敏感,用药期间容易出血,因此应减少用量,并加强随访。

3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1)肝素可延长凝血酶原时原时间,使磺溴酞钠(BSP)试验潴留时间增长而呈假阳性反应,导致T3、T4浓度增加,从而抑制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2)肝素用量达15000~20000U时,血清胆固醇浓度下降。

4治疗前宜测定全血凝固时间(试管法),一期法测凝血酶原时原时间;治疗期间应测定全血凝固时间(试管法)、血细胞比容,大便潜血试验、尿潜血试验及血小板计数等。

5临床上均按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调整肝素用量。凝血时间要求保持在治疗前的2~3倍,APTT为治疗前的15~25倍,随时调整肝素用量及给药间隔时间;治疗第1天,应在每次用药前观察上述观测值,以后每天测定数次,用维持量时则每天测定1次;对于老年人、高血压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因其对肝素反应敏感,更需注意监测。

6需长期抗凝治疗时,可在肝素应用的同时,加用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36~48h后停用肝素,而后单独用口服抗凝药维持抗凝。

7肝素口服无效,可采用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和深部皮下注射,一般不主张肌内注射,因可导致注射部位血肿;皮下注射应深入脂肪层(如髂嵴和腹部脂肪组织),注入部位需不断更换,注射时不要移动针头,注射处不宜搓揉,而需局部压迫。

8给药期间应避免肌内注射其他药物。

9肝素代谢迅速,轻微过量,停用即可;严重过量应用鱼精蛋白缓慢静脉注射予以中和,通常1mg鱼精蛋白能中和100U的肝素;如果肝素注射后已超过30min,鱼精蛋白用量需减半。

10肝素可干扰凝血酶原时原时间的测定,因此必须在使用肝素4h后重复该项试验。

11若血浆中ATⅢ降低,肝素疗效较差,需输血浆或ATⅢ。

12临床上通常以小剂量肝素作为预防血栓形成,而大剂量则作为治疗血栓的剂量。

13下列药物与肝素有配伍禁忌:硫酸阿米卡星,头孢噻啶、头孢孟多、头孢哌酮、头孢噻吩钠、硫酸庆大霉霉素、卡那毒素、妥布霉素、乳糖酸红霉素、万古霉素、多黏菌素B、阿霉素、柔红霉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麻醉性镇痛药、氯丙嗪、异丙嗪等。

14对肝素反应过敏者应提高警惕,遇有过敏素质者,特别对猪肉、牛肉或其他动物蛋白过敏者,可先给予肝素6~8mg作为测试量,如05h后无特殊反应,才可给予全量。

15肝素与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等)不同,对已形成的血栓无溶解作用。

16因肝素容易导致眶内及颅内出血,在眼科及神经科手术时以及有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作为预防用药。

17自发性出血倾向是肝素过量使用的最主要危险。早期过量的表现有黏膜和伤口出血,刷牙时齿龈渗血,皮肤淤斑或紫癜、鼻出血。月经量过多等;严重时有内出血征象,表现为腹痛、腹胀、背痛、麻痹性肠梗性肠梗阻、咯血、呕血、血尿、血便及持续性头痛。

18静脉给药时最好用微量输液泵泵入,按100U/kg泵入,随时测APTT以调整用量。

511 肝素的不良反应

一种为轻型,血小皈计数常中度减少,不出现血栓或出血症状,一般发生在用药后2~4天,即使继续应用,血小板数可自行恢复;另一种为重症,发生了肝素依赖性的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大量聚集而血中血小板显著减少,一般发生于用药后第8天,少数可短至2天,如继续应用可发生脏器栓塞。

512 肝素的用法用量

1(1)深部皮下注射:①一般用量:首次给药5000~10000U,以后每8小时注射8000~10000U或每12小时注射15000~20000U,每天总量约30000~40000U。也有如下用法:首次给药5000~10000U,以后每8~12小时注射。每天总量约12500~40000U。每天总量如控制在12500U,一般不需测APTT,量大时需用APTT监测。②预防高危患者血栓形成(多为防止腹部手术后的深部静脉血栓):手术前2h先给药5000U,以后每隔8~12小时给药5000U,共7天。(2)静脉注射:每次给药5000~10000U,每4~6小时1次,或按体重每4小时给药100U/kg,用氯化钠注射剂稀释。(3)静脉滴注:每天给药20000~40000U,加入1 000ml氯化钠注射剂中持续滴注,但滴注前应先静脉注射5000U作为首次剂量。

2儿童:(1)静脉注射:按体重首次给药50U/kg,以后每4小时给药50~100U。(2)静脉滴注:按体重首次给药50U/kg,以后每天按体表面积20000U/m2给药,加入氯化钠注射剂中缓慢滴注。

513 药物相互作用

1甲巯咪唑(他巴唑)、丙硫氧嘧嘧啶等与肝素有协同作用。

2肝素与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合用,可导致严重的凝血因子Ⅸ缺乏而致出血。

3肝素与阿司匹林及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包括甲芬那酸、水杨酸等)合用,能抑制血小板功能,及诱发胃肠道溃疡出血。

4肝素与双嘧达莫、右旋糖酐等合用,可抑制血小板功能。

5肝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合用,易诱发胃肠道溃疡出血。

6其他如依他尼酸、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链激酶等药物与肝素合用,有加重出血的危险。

514 专家点评

肝素系自猪的肠黏膜中提取的硫酸氨基葡萄糖钠盐,属黏多糖类物质,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而发挥抗凝作用,对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均有影响,在体内、外均有抗凝效果,可延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时间。口服不吸收,皮下、肌内均吸收良好,静脉注射后抗凝效果更佳。

6 肝素中毒

肝素(肝素)是一种黏多糖硫酸酯,其相对分子量为6000~20 000。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经过物理分离法,化学裂解法与合成法等使标准肝素解聚而成。主要用于防治血栓形成和栓塞,治疗各种原因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及其他体内外抗凝血,如心肌梗死及肺、脑、外周血管栓塞,体外循环等。

肝素口服不吸收,静脉注射后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血浆半衰期15~25h,3~4h作用消失。当患者肝、肾功能不良时,在体内的留存时间延长。肝素在体内、体外都具有很强的抗凝作用,主要阻滞激活凝血因子Ⅸa、Ⅹa、Ⅺa、Ⅻa,阻滞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以及阻滞血小板凝集等,达到抗凝作用。

低分子量肝素相对分子量为3000~7000,在肝素辅因子和抗凝血酶Ⅲ的介导下,可抑制凝血因子Ⅱa、Ⅶa、Ⅸa、Ⅹa,与抗凝血酶Ⅲ有强亲和性,通过内皮细胞介导作用,促进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和前列环素样物质释放,增强纤溶活性。用药量过量易导致出血。[1]

61 临床表现

应用剂量过大,可发生自发性出血,如皮肤、口腔及鼻黏膜、关节、内脏均可发生出血,大量出血可导致休克,甚至可发生脑、脊髓、肾上腺等重要器官出血。对肝素过敏者,可出现急性鼻炎、严重哮喘、荨麻疹、结膜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热等,偶见过敏性休克。此外,部分病人尚可有血管痉挛性反应,表现为患肢疼痛、缺血或青紫;或有四肢感觉异常;全身血管痉挛、表皮淤血、头痛、呼吸急促等症状。治疗4个月以上时可有骨质疏松及自发性骨折。偶有脱发、肌注局部疼痛、脂肪萎缩、皮肤坏死。少数病人可有心律失常。极少数病人用肝素后体内形成肝素性的抗血小板抗体,由此可造成严重血小板缺乏症而发生出血。[1]

62 实验室检查

[1]

1血小板减少。

2凝血时间延长,可达20~30min。

3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达正常2倍以上。

4高钾血症。

63 诊断

肝素中毒的诊断要点为[1]:

1病史:明确应用肝素史。

2具有肝素中毒的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证实。

64 治疗

肝素中毒的治疗要点为[2]:

1出现中毒症状后立即停止用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1391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