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肌下缘id和h的区别

三角肌下缘id和h的区别,第1张

名称、注射不同。

1、名称不同。三角肌下缘id的名称是三角肌下缘皮内注射,h是皮下注射。

2、注射不同。三角肌下缘id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进针角度为5°度角,h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度角。

在肩部,呈三角形。

扩展资料:

三角肌(deltoid muscle)俗称"虎头肌",是一个底向上尖向下的三角形肌,位于肩部皮下,从前、后、外侧包裹着肩关节,是一块多羽状肌。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此肌所形成。肌束分前、中、后3部。

近固定前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和旋内。中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和旋外。整体收缩,可使上臂外展。此外,该肌对加固和稳定肩关节有一定作用。当手臂处于小于60°角位置时,此肌外展效率相当低,而在90°~180°度之间角度时表现出最大的收缩效果。

参考资料:

-三角肌

一般都没关系!看你注射的是什么了!如果确实是皮下注射的话,再加上注射量大一点,或是注射的药物刺激性比较强的话,都会有疼痛的!一般来说用热水敷一敷,肿消的就比较快了!没事的!别担心!:)

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儿童接种破伤风疫苗,按照国家免疫规划,两岁以内要定期注射。还有一种情况,创伤后,尤其是深度创伤,需要预防破伤风感染。一般伤口清创缝合后,应在伤后24小时内尽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可以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也可以用破伤风抗毒素进行脱敏注射。破伤风注射可分为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的部位通常是手臂三角肌附着处或臀大肌外侧。伤后24小时内打破伤风针效果最好。

另外,有些病人会因为静脉注射而得破伤风。此时注射剂量成人不超过40mg。如果是孩子,需要根据孩子的体重计算,不超过08mg/kg。最后,破伤风前要注意皮试。如果皮试阴性,一般没有过敏的风险,可以一次性注射。如果皮试呈阳性,需要脱敏或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在抗毒素的应用中,要注意皮内过敏试验,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如果过敏,需要用脱敏法注射。另一种注射方式是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疗法,也是一种被动免疫。可直接注射入体内,无需皮内过敏试验,免疫效力更强。破伤风抗毒素通常用于深而大的伤口。

因为高度怀疑破伤风感染,破伤风抗毒素可以防止其感染。可通过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给药,但注射前必须做皮试。将一个小橡胶球注射到手腕的掌心,确定是否会出现过敏阳性症状。如果皮试阴性,一般可以打针治疗。注射部位,如果是皮下注射,可以在三角肌处皮下注射。如果是肌内注射,可以在三角肌中部或臀部外侧上部进行肌内注射。

如果皮试呈阳性,脱敏注射是必要的。这种情况下,破伤风针稀释后分四次注射,每半小时一次,完成注射需要两个小时。尽快清洗和清创不洁或污染的伤口,这是任何疫苗都无法替代的。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就地清除伤口内的刺激性异物或污物,尽早用流动水冲洗伤口5-10分钟,冲洗水量不少于1000ml。伤口处理或缝合时剪掉头发。对于未接受破伤风免疫接种,因高危因素耽误转运的伤员,应考虑口服青霉素类抗生素,可能会延缓破伤风的临床发作。

一、方法不同

1、皮下注射:将药液注入皮下组织。

2、皮内注射:把药物注射到皮肤的表皮以下。

二、位置不同

1、皮下注射:常用注射部位为上臂及股外侧。

2、皮内注射:一般是真皮层以上,不到皮下组织。

三、用途不同

1、皮下注射: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皮内注射:皮内注射是将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主要用于皮肤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1058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