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大喜

人生四大喜,第1张

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出处:

  《神童诗·四喜》,作者汪洙,字德温,北宋晚期人。汪洙九岁时即赋诗,有“神童”之佳称。汪洙诗才横溢,他先后写了不少言绝句诗,都是一些便于孩童记诵的短诗。就有当时的塾师门将汪洙所赋的三十多首五言绝句汇编诠补成集,题为《汪神童诗》。《神童诗》文词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儿童记诵,它与《三字经》等同誉为“古今奇书”,成为训蒙儿童的主要教材,流传极广,影响至为深远。

  一说出自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八·得意失意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也有野史记载是杜甫所写。 明初江西才子解缙以四喜诗中的四大喜事为依据,创作了“四喜同局”的“四喜娃娃”。但是具体并没写是谁所作。)

意思是皇上器重英雄豪杰,读书教你们如何博得皇上的欢心。

出自《神童诗》一卷,旧传宋代汪洙撰。后人以汪洙的部分诗为基础,再加进其他人的诗,而编成《神童诗》。实际上传世的《神童诗》并非尽是少年神童之作,也不全出于汪洙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代编补修订,增入了隋唐乃至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篇名也大多是另行添加的。 

全诗(节选)如下: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译文如下:

皇上器重英雄豪杰,读书教你们如何博得皇上的欢心;

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

扩展资料:

“皇上器重英雄豪杰,读书教你们如何博得皇上的欢心,所有的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出仕才是正途。”这是受封建社会与封建礼教所决定的,科举成为百姓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观念更促使读书人十年寒窗,只为一朝中举。制度的落后制约思想的发展。

汪洙,字德温,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其幼颖异,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父,汪元吉,曾任鄞县县吏。在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时,因看重汪元吉的为人,特把汪元吉推荐给转运史,叫汪元吉负责明州府的法律方面(司法参军)的事务。

——神童诗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耳熟能详、被历代读书人尊崇的诗句,出自何人之口?乃是北宋赫赫有名的大神童汪洙也!原诗是这样的: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意为:天子历来重视有才学的英雄豪杰,读书学习就是教育你们做这样的人。天下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道,才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汪洙,字德温,北宋晚期鄞县人。他出身于普通的农家,其父略通文墨,教子有方,汪洙自幼聪明好学,相传他九岁便能写诗,被乡人口口相传为“神童”。这个“神童”美誉,说起来源于一则故事。

当时,北宋名臣王安石进士及第,首任扬州签判,任期已满调任鄞县知县。这年秋季的一天,王安石带领全县举人、秀才,去孔庙参拜孔子圣像。在祭拜礼成之后,王安石忽然发现大殿墙壁上,有人用木炭涂鸦的一首诗,诗曰:

颜回夜夜观星像,夫子朝朝雨打头。

多少公卿从此出,何人肯把俸钱修。

落款题为“九龄童汪洙”。

这首诗极具讽刺性,说的是圣人孔子、复圣颜回之像被败落成这般模样,你们这些自称孔门学生的公卿,不愿捐款修葺,还好意思做模做样前来参拜!王安石自然懂得诗中的讽刺意味,仔细环视,发现不仅大殿破败不堪。

而且孔子、颜回圣像也都头破臂断,实在有损尊严,自觉羞惭。但转而一想,九岁孩童怎能写出这样富有深意的诗来?莫不是有人借机炒作,有意讽刺于我?想到这,王安便吩咐差役:“速去打探,这汪洙是何等样人,叫他速来见我!”

话说小汪洙在家中一直是白天赶着一群鹅,到村边田野放牧,晚上回来读书习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这天,汪洙又去孔庙附近放鹅,瞅空儿在树下掏出诗书阅读,忽然几片乌云遮住,顷刻间大雨从天而降,汪洙急忙收起书本,跑到大殿内避雨。

进得庙门,满目颓废破落,蛛网密布,鸟粪遍地,不由心生怨愤,暗想:满朝大小官吏自称孔子学生,却对孔圣人庙宇这般破败不闻不问,成何体统!遂捡起地上半截烧剩的木棍,题下了那首诗作。

不想惊动了知县王安石,汪洙敢作敢当,不愿出去躲避,随了父亲和衙役去见县老爷。其父汪元吉跪拜王安石,惊恐道:“小人教子不严,做下不端之事,冒犯了大人,还望大人海涵,从轻发落!”

王安石见汪元吉一副忠厚木讷模样,已然打消心中疑虑。再看跪在一旁的汪洙,眼神清澈深邃,神情不卑不亢,还透出几分机灵,不由喜爱起来。他和蔼地问道:“这墙壁上的题诗可是你所写?”汪洙不慌不忙地回答:“回大人,正是小人所书,还望大人指教!”王安石又问:“九龄小儿,我且问你,题诗何为?”汪洙不由有些动气,指着孔庙说:“大人想必已瞻仰孔庙,礼拜圣人,此中境况已了然于胸,我写诗何意自然明了。”

王安石见汪洙对答如流,态度安详,心中暗喜,赞曰:“如此说来,这诗果然是你写的了,神童啊神童了!”汪洙却不依不饶,深深一揖,说:“乡野小儿实不敢当,万望大人念在孔圣人威望,即刻拨款修葺孔庙为要!”

王安石早有设想,满口应答。见汪洙穿一身短衫,有意试他才学,便道:“论语云:‘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你短衫草履来见我,虽是神童,却也有违礼仪呀!”

汪洙听出话外之音,向王安石深鞠一躬,脱口吟道:“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王安石一听,连连赞叹:“妙、妙!果然神童,将来定成大器!”

自此,汪洙神童之誉名闻遐迩。不仅让汪洙入了当地有名的桃源书院深造,其父汪文吉也被王安石倚重,特把汪元吉推荐给转运史,让汪元吉负责明州府法律方面的事务。

传说归传说,汪洙确是少小聪慧,诗才横溢,先后写了不少五言绝句诗,皆为一些浅显易懂、便于孩童记诵的短诗。为了宣扬正统思想,督导孩童读书求官,当时的塾师们将汪洙所赋的30多首五言绝句,汇编诠补成集,题为汪神童诗。神童诗文词通俗直白,易于蒙童诵记,与三字经等同誉为“古今奇书”,成为训蒙主要教材,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在神童诗中,除了“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还有几首朗朗上口、至今传诵的诗篇,如我们常常提到的“四喜”,也是出于此: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另有教人苦读勤学、尊儒求贵的诗句比比皆是,如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这些诗篇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传诵不息,在今天仍有一定教育意义。

不过,神童诗中有些诗篇却有充数之嫌,以至于以讹传讹。比如,其中辑录的: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此诗原名风,是为初唐诗人李峤所作,张冠李戴。再如: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是为同朝王安石的梅花中,“数枝梅”改为“一枝梅”,不知王安石能否看到,即使看后又作何感想呢?不得而知。

现代作家张爱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但早出名并不一定是好事,这在北宋神童汪洙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汪洙成年之后,虽淹贯博洽,熟悉经史,但历经多次考试,均未能考中。

一直到宋哲宗元符三年,将近70岁才得以考中进士,任明州府学教授。因其为人淳正,是一位好教师,随从汪洙听课的学生众多,有一府之望,世人均称他为“汪先生”。汪洙去世后,朝廷特追赠为“正奉大夫”,享受正四品衔的待遇。遗世春秋训诂一书。

对北宋汪神童及其神童诗所宣扬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今人早有诟病。倒是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三味书屋”,其读书“三味”理念颇为人称道。原为“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念,后被鲁迅老师镜吾先生,改为“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的“三味”。

此“三味”,阐明了三味书屋的办学理念,教导后辈读书不是为了应考做官,而要甘于布衣暖、菜根香,品尝诗书的滋味,享受人生的快乐。窃以为,这才是读书做学问的根本所在!

“天高月倍明”出自哪首诗?——出自《神童诗》,旧传宋代汪洙撰。后人以汪洙的部分诗为基础,再加进其他人的诗,而编成《神童诗》。实际上传世的《神童诗》并非尽是少年神童之作,也不全出于汪洙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代编补修订,增入了隋唐乃至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篇名也大多是另行添加的。诗体皆为格律工整的五言绝句,文字浅显易懂,是适合少年学诗的范本。

原文

1、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②。满朝朱紫贵③,尽是读书人。

3、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④。三冬今足用⑤,谁笑腹空虚

4、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5、朝为田舍郎⑥,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⑦,男儿当自强。

6、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⑧。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7、莫道儒冠误⑨,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⑩,穷亦善其身。

8、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9、古有《千文》义,须知后学通。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

注释

①尔曹:你们。指学童们。 

②立身:自立成人。 

③朱紫:指达官显贵。唐制,官员五品以上穿红色的官服,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故诗文中常以朱紫色代指高官。 

④萤窗:晋人车胤,家贫无钱买灯油,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丝囊中,供夜读时照明。后世便常以萤窗、萤案比喻刻苦读书。 ⑤三冬:像三春、三秋一样,指三年。 

⑥田舍郎:农夫、村夫。 

⑦"将相"句:意谓当将相之人并非生来就是。语出《史记-陈涉世家》。 

⑧席上珍:宴席上的珍品。比喻儒生具有美善的才德。语出《礼记-儒行》。 

⑨儒冠: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帽子。借指以读书为业。

⑩相天下:当宰相治理天下。 穷:事业不发达。善其身:使本身具有良好的修养。语出《孟子-尽心上》。 

锦轴:用锦缎装饰的卷轴,指华丽的文书。古代书籍不分页,而用轴卷成一卷来展读。 

千文:即南朝梁人周兴嗣所作的《千字文》,是现存的较早的启蒙读物。 

间出:相间出现(在《千字文》中)。发:启发。蒙童:智慧还没有得到开发的幼童。

原文

10、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①。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②。

11、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③。

12、大比因自举④,乡书以类升⑤。名题仙桂籍⑥,天府快先登⑦。

13、喜中青钱选⑧,才高压俊英⑨。萤窗新脱迹⑩,雁塔淡书名。

14、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

15、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16、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英雄三百辈,随我步瀛洲。

注释

①惹春风:引来春风。 

②谒:谒见。正式会见。相公:宰相。 

③登科:也称登第,指在科举考试中考试及第。此指县试中考取秀才。 

④大比:明清两代,每隔三年,各县、州、府的生员集中在省会考试,称乡试,亦称大比。考取者称举人。 

⑤乡书:周代制度,乡大夫等地方官每隔三年献当地贤明者的书给周王,供周王挑选授职。因此后代称乡试中选为登乡书或登贤书。 

⑥仙桂籍:即桂籍的美称。明清两代,举人在京城会试中选的,称进士;考中进士犹如月中折桂,所以进士的名册被称为桂籍。 

⑦天府:天宫。这儿比喻皇宫。明清两代,考中进士后还得在皇宫参加殿试,以定名次。快:喜悦。 

⑧青钱选:古时的铜钱以色青为贵,故人挑选铜钱都先选青钱。这里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 

⑨俊英:指文才出众的人。 

⑩脱迹:超脱,摆脱。 

雁塔:即大雁塔,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四公里大慈恩寺内。唐代,每年新考中的进士都在大雁塔题上姓名,作为一种荣耀,故后世常称考中进士为雁塔题名。 

禹门:即龙门。在今山西稷山县西北黄河流经处,相传是大禹在治水时开凿。此处水流湍急,相传鱼若逆水游上就能变成龙。唐代以后将科举考试中选比喻为登龙门。

三汲浪:三次跃出波浪。比喻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屡次中选。 比喻考取进士引起的震动。

端的:果然。 

金榜:公布科举及第者姓名的布告。因贯用黄纸,故称。

状头:即状元,进士中的第一名。 

三百辈:三百人。明清科举制度,每次会试录取三百名进士。 

瀛洲:传说中东海里神仙所栖之三座仙山之一。唐太宗设立文学馆,被延聘的人全国仰慕,称为"登瀛洲"、"步瀛洲"。

原文

17、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18、宫殿岧峣耸①,街衢竞物华②。风云今际会,千古帝王家③。

19、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④。太平无以报,愿上万年书⑤。

20、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21、土脉阳和动⑥,韶华满眼新⑦。一枝梅破腊⑧,万象渐回春。

22、柳色侵衣绿⑨,桃花映酒红。长安游冶子⑩,日日醉春风。

23、淑景余三月,莺花已半稀。浴沂谁氏子,三叹咏而归。

24、数点雨余雨,一番寒食寒。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

25、春到清明好,晴天锦绣纹。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

注释

①岧峣(tiáo,yáo):高大峻峭的样子。 

②衢(qú):四通八达的街道。物华:万物之精华。此指各种各样精美的货物。 

③"风云"句:指明君贤臣会合的大好时机。语出王褒《圣主得》。 

④ "日月"二句: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中的诗句。 

⑤万年书:使国家能长治久安、永远兴盛的施政方案。 

⑥土脉:土地的脉络。阳和:温暖和畅之气,即春气。 

⑦韶华:春光,春天的景象。 

⑧梅花初放,冲破了寒冬腊月,迎来了新春正月。腊:本是古代岁末祭祀众神之名。汉代起于农历十二月腊祭众神,故称之为腊月。 

⑨侵:在这儿是染、映的意思。 

⑩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汉、唐代等朝,都建都于此。此被用作京都的代称。

游冶:也作冶游,在春天外出游玩。 雨刚停不久,又飘洒下几点雨来。 

寒食:古代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节日期间,家家熄火种,不得举火,故名寒食。 古代神话传说,蜀国国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鸣声凄厉如泣,啼至血出乃止。杜鹃花色红如血,相传是社鹃的血泪染成的。 

底事:何事,为什么。

原文

26、风阁黄昏后①,开轩纳晚凉。月华当户白,何处菱荷香

27、漏尽金风冷,堂虚玉露清。穷经谁氏子,独坐对寒檠。

28、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南楼谁宴赏,丝竹奏清音。

29、一雨初收霁②,金风特送凉③。书窗应自爽,灯火夜偏长。

30、庭下陈瓜果④,云端望彩车⑤。争如郝隆子,只晒腹中书⑥。

31、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⑦。

32、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⑧。

33、北帝方行令⑨,天晴爱日和。农工新筑土,共庆纳嘉禾⑩。

34、帘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

35、时值嘉平候,年华又欲催。江南先得暖,梅蕊已先开。

36、冬去更筹尽,春随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注释

①凤阁:四面开窗,夏天用以纳凉的楼房。 

②霁(jì):雨止放晴。 

③金风:秋风。 

④农历七月七日是七夕节。相传每年的七夕夜晚,银河两岸的牛郎星和织女星登上临时由喜鹊架成的桥在银河中相会。人们在庭院中陈列瓜果酒食祭祀牵牛、织女二星,谓之"乞巧"。 

⑤相传唐代的郭子仪初从军时,曾在七夕见仙女坐彩车从天而降,郭子仪知是织女,固向她祷求长寿富贵。后郭子仪果然寿至九十,官至太尉、尚书令。 

⑥《世说新语排调》载:七夕那天,人们都晒衣物,郝隆却仰卧庭中。人们问他干什么这样,他口答说:"我在晒肚子里的书。"郝隆子:郝隆是晋代名士;子是尊称。 

⑦这四句是唐诗人李白《九日龙山饮》诗。龙山在今湖北江陵西郊。古人习于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饮酒。东晋时征西大将军桓温曾在重阳节携孟嘉等佐吏登龙山饮酒,孟嘉的帽子被风吹落而不觉,一时传为佳话。"舞爱"句,在月下舞蹈,月光皓洁可爱,如在挽留游人。 

⑧四句是李白《九月十日即事》诗。觞(shāng):盛着酒的酒杯。两重阳:唐俗,京城的人们常在重阳后的一天再次宴会赏菊,故九月十日有"小重阳"之称。 

⑨北帝:指主管冬季的天神。 

⑩纳嘉禾:庄稼丰收。冬至日太阳最为偏南,过后就一天比一天升高一些。 

云物:天上的云彩。古人以为云彩的颜色能预报天下的吉凶,在冬至那天有登上高台观察云色的礼仪。 

更筹:古代在夜间用来计时的竹签,亦名更签。 

斗柄:北斗七星状若斗勺,其第五至第七之三星似斗勺之柄,称斗柄;北斗星随季节的推移在空中转动,周而复始,每年立春时,斗柄正指向东方;立秋时指西方。 

暄:温暖。 

"客鬓"句:除夕之夜隔开寒暖新旧两年,旅客离乡在外,过此一夜就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年份,思乡之情更加急迫,催人老去,以上四句是宋人李福源《岭外守岁》诗。

原文

37、解落三秋叶①,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③。

38、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④。

39、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⑤。

40、枝缀霜葩白⑥,无言笑晓风。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⑦。

41、倾国姿容别⑧,多开富贵家。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⑨。

42、墙角一技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⑩。

43、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

44、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

注释

①解:懂得,会。 

③以上四句出自李峤的《风》。 

④典出唐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原诗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⑤(带雨的梨花)像是正在哭泣的美人杨贵妃的脸。出自白居易诗。 

⑥霜葩:色白如霜的花。 

⑦色间:花色间杂在一起,即承上句说李花与桃花结为伴侣。以上四句诗形容李花。 

⑧(牡丹花)像倾国倾城的美人,其姿态、容貌与众不同。 

⑨轻薄:看轻,瞧不起。以上四句描写牡丹花。 

⑩化用宋诗人林逋《咏梅诗》中诗句"暗香浮动月黄昏"。以上四句引用王安石《梅花》诗;王诗"一"作"数","惟"作"为"。 谓梅花适宜与竹、松等量齐观。我国古代称松、竹、梅三种耐寒的观赏植物为"岁寒三友"。以上四句都是形容梅花的。 谓居住的地方不可没有君子,故应种植松、竹、梅等像君予那样耐得住风霜寒冷的有节操的植物来作为长久相交的朋友。语出金代元好问《丐论》。 《酉阳杂俎》载李德裕言北都童子寺有竹一窠,每日竹报平安。

原文

45、春水满泗泽①,夏云多奇峰②。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③。

46、诗酒琴棋客④,风花雪月天⑤。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⑥。

47、道院迎仙客⑦,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⑧,池养化龙鱼⑨。

48、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⑩,冬吟白雪诗。

注释

①泗泽:河流和沼泽。泗即泗河,在今江苏省北部。此泛指河流。 

②夏天的云朵大多状如奇形怪状的山峰。 

③秀孤松:孤立的苍松一株独秀。 

④古代的文人以弹琴、下棋、作诗、饮酒为风雅高尚的娱乐活动。 

⑤风花雪月:古人以夏季的风、春季的花、冬季的雪、秋季的月作为四季风光的典型事物,故常以"风花雪月"来概括四季的景象。 

⑥悠闲富贵又高名远扬。散神仙:道教传说中不在神仙世界担任官职的神仙。比喻悠闲自在。 

⑦道院:有道之士所居住的院落。仙客:像仙人一样高雅脱俗的宾客。 

⑧栖凤竹:竹的美称。相传凤凰以竹实为食物。 

⑨化龙鱼:鲤鱼的美称。相传鲤鱼跃过龙门就变化为龙。 ⑩黄花:菊花。

卷首诗抄

《神童诗》除前编之外,别本另载有"卷首诗"数十首。与正编的述志劝学题材不同,卷首诗主要是写景咏物,间有述怀,显然是后人增补。虽然同是五言绝句,但"卷首诗"中的闲情逸致和警世之言与正编的劝学题旨是大异其趣的,题材、内容、风格自成一体。因此,本编将"卷首诗"作为独立的篇章选入,依据不同版本共辑得32首,便于和前编参读。

长 春

长占四时春,花红日日新。摘来同寿酒,堂上献双亲。

梅花二首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牡 丹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

梨 花

院落沉沉静,花开白云香。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

杏 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好风。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

桃 花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

兰 花

一种生深谷,清标压众芳。不须纫作佩,入室自幽香。

芳 草

一岁一荣枯,春来满地生。萋萋南浦路,凝望最关情。

榴 花

炎日榴如火,繁英簇绛绡。佳人歇插处,疑把绿鬓烧。

葵 花

向日层层折,深红间浅红。无心驻车马,开落任熏风。

荷 钱

买有清和景,团团贴水心。贪夫虽着眼,不解济贫人。

荷 花

一种灵苗异,天然体自虚。叶如斜界纸,心似倒抽书。

丹 桂

自是月中种,人间无此香。溪林今寂寞,多负绿衣郎。

萱 草

散作堂前彩,花浓茎正修。宜男曾入咏,底事不忘忧。

绿 竹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清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

四季二首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三尺浪,入竹万竿斜。

括括风云起,晴空陡作阴。一声天欲裂,胆破不平心。

出岫本无心,油然散晓阴。从龙今有便,愿作傅言霖。

团圆离海峭,渐渐出云衢。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尽道丰年瑞,丰年瑞若何长安有贫者,宜瑞不宜多。

涨落几时休,从春复到秋。烟波千万里,名利两悠悠。

闲 适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

言 志

小儿何所爱,爱者芝兰室。更欲附飞龙,上天看红日。

安 分

寿夭莫非命,穷通各有时。迷途空役役,安分是便宜。

待 时

韩侯曾寄食,宣尼亦厄陈。固穷千古事,君子岂长贫。

仁 义

圣治先人意,施为日月新。渐摩今既熟,孰不荷陶钧

恢 复

三箭天山定,中兴再颂歌。抚绥新境土,整顿旧山河。

华 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道 院

道院通仙客,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续神童诗

《续神童诗》是清代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书坊针对《神童诗》缺乏对学童道德品行方面的教导,而以"培育性情,开豁心地"为目的编写的。尽管文采欠佳,但也曾流行一时。因其通俗易懂,对道德修养、为人处世不乏教益。

原文

第一当知孝,原为百善先。谁人无父母,各自想当年。十月怀胎苦,三年乳哺勤。待儿身长大,费尽万般心。想到亲恩大,终身报不完。欲知生我德,试把养儿看。精血为儿尽,亲年不再还①。满头飘白发,红日已西山,乌有反哺义②,羊伸跪乳情③。人如忘父母,不及畜生身。奉养无多日,钱财勿较量。双亲同活佛,何必远烧香④打骂低头顺,糟糠背自吞⑤。但求亲适意,吃苦也甘心。莫说万千差,爷娘总不差。你身谁养你禽兽不如么父母同天地,良心各自扪,倘将亲忤逆,头上听雷声⑥。兄弟休推托,专心服事勤。譬如单养我,推托又何人随父皆为母,何分晚与亲⑦。皇天终有眼,不负孝心人。孝子人人敬,天心最喜欢。一生灾晦免,到处得平安。人子原当孝,还须新妇同⑧。一门都孝顺,家道自兴隆。媳妇孝公婆,神明保护多。丈夫宜教训,最好一家和。兄弟最相亲,原来一本生。兄应爱其弟,弟必敬其兄。骨肉见天真⑨,钱财勿计论。同胞看亲面,切戒勿伤情。式好亲兄弟⑩,休将两耳偏。至亲能有几,少听枕边言。同气连枝重,休将姊妹轻。倘令情意薄,何以对双亲伯叔须尊敬,同堂谊最亲。居家推长上,相待贵殷勤。宗祖虽然远,逢时祭必诚。求安须入土,坟墓早留心。夫妇期偕老,平居贵在和。一家相忍耐,得福自然多。家有贤妻子,夫男少祸殃。水真能克火,自有好名杨。宗族宜和睦,乡邻要让推。丝毫存刻薄,怨气一齐来。

注释①双亲逝去的岁月不能再回返。 ②乌鸦长大后会衔食哺喂母乌鸦。 ③幼羊跪着吃奶,以此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④何必远远地跑到庙里去烧香呢意为多供养双亲与烧香敬佛一样能修善积德,获得好报。 ⑤(在食物缺乏时,给双亲吃好的,)自己背着双亲吃酒糟、谷糠那样粗劣的食物。 ⑥以前迷信的说法,对双亲忤逆不孝的人会遭雷击。 ⑦晚:晚娘,继母。亲:生母。⑧新妇:新娘,媳妇。 ⑨天真:天然的真率性情。 ⑩式:语气助词。好:彼此友爱。 不要偏听偏信。 枕边言:(妻子)在枕头边所说(挑拨兄弟关系)的话。 同气连枝:同一气质、根本。形容兄弟姐妹间亲密的关系。 同堂:同一祖辈的亲族。 入土:将棺木埋入土中。从前有"入土为安"的说法。 夫男:丈夫及儿子。 五行说讲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其中水能克火。此喻妻子以柔和制服丈夫的刚烈。

原文

婚嫁宜从俭,虚花总不长①。明人暗中笑:何必大排场娶妇求贤慧,何须论嫁妆。且留余地步,日后过时光。酒肉非朋友②,宜防入下流。时亲方正士③,好样自家求。若到为官日,须知报国恩。倘令贪与酷,在读圣贤文。一入公门里④,当权正好修⑤。好开方便门,阴德子孙留。男女阴阳判⑥,宜求廉耻全⑦。男须名是重⑧,女以节为先⑨。戒尔休贪色,贪来性命伤。自家有妻女,谁愿臭名扬。*乱奸邪事,原非人所为。守身如白玉,一点勿轻亏。暗地勿亏心,须防鉴察神⑩。念头方动处,天已早知闻。积德终昌盛,欺心越困穷。还金兼却色,第一大阴功。戒尔勿贪财,贪财便有灾。此中原有数,何必苦求来。财物眼前花,来时且慢夸。细将天理想,勿使念头差。酒醉最伤人,胡涂误正经。况多成痼疾,贻患到双亲。闲气莫相争,徒然害自身。善人天保佑,何必闹纷纷。斗气真愚拙,甘将性命轻。忘身忘父母,不孝最无伦。口角细微事,何妨让几分。从来大灾难,多为小纷争。

注释①虚花:假花。谓在初嫁时铺张浪费所装点出来的光彩是不会长久的。 ②在一起吃吃喝喝所结交的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 ③时常亲近品行端正的人士。 ④公门:公府衙门。 ⑤修:修善积德。 ⑥男女间有阳和阴的区别。古代的阴阳说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分为阴阳两类,其中男属阳类,女属阴类。 ⑦应当立身廉洁清自,不做羞耻的事情。耻:懂得羞耻。 ⑧名是重:重视名誉。 ⑨节:贞节。 ⑩鉴察神:迷信说法,每人头上都有神明在鉴察他的善恶功过。 还金:归还自己不应得的钱财。却色:拒绝女色的诱惑。阴功:阴德,暗中积下的善行。数:命中定数。 眼前花:比喻好看而不耐久的东西。痼疾:难以医治的疾病。闲气:无关紧要的小矛盾。

原文

官法苦难熬①,相争手勿交②。倘然伤性命,谁肯代监牢小怨狂争斗,旁人切勿帮。须知人命重,惹出大灾殃。莫说他人短,人人爱己名。枉将阴骘损③,况有是非生。田产休争夺,空将情义伤。区区身外物,谁保百年长。争讼宜和息④,官司切勿成。有钱行好事,乐得享安平。结讼最为愚,家财荡尽无。可怜忙碌碌,赢得也全输⑤。唆讼心肠坏⑥,明明不是人。暗中还取利,壁上看输赢⑦。天道最公平,便宜勿占人。天宽并地阔,何弗让三分谎话说连篇,难瞒头上天。倘令人看破,不值半文钱。度量须宽大,将心好比心。量宽终有福,何必学凶人。君子总虚心,轻狂是小人。回头不认错⑧,薄福少收成。财势难长靠,欺人勿太狂。请看为恶者,哪个好收场一字千金值⑨,存心莫放刁。有才须善用,勿使笔如刀⑩。谁保常无事,平居勿笑人⑩。自家还照顾,看尔后来形。

注释①官法:法律所规定的刑罚。 ②手勿交:不要动手打架。 ③阴骘(zhì):即阴德。 ④争讼:为争夺财物而进行诉讼。 ⑤即使打赢了官司,(由于诉讼花费大)也是得不偿失,等于输了。 ⑥唆讼:唆使他人诉讼。 ⑦壁上看:任凭他人相争而袖手旁观。 ⑧回头:吴方言,拒绝的意思。 ⑨一诺千金、说话算数。 ⑩平居:平时,日常生活中。 谓看人要看最终的结局,不能只看眼前。

原文

花鼓滩簧戏①,人生切莫看。忘廉并伤耻,受害万千般。*戏休宜点②,何人不动情害人还自害,妻女败名声③。莫入赌钱场,如投陷马坑④。终身从此误,家业必消亡。火化烧棺事,儿孙太毒心。请君细心想,天理可该应。溺女最堪伤⑤,心肠似虎狼。结冤终有报⑥,灾难一身当。一样皆人命,何分女与男母妻都是女,何以两般看⑦善事诸般好,无如救命先。保婴能集会⑧,功德大无边。万物总贪生,须存恻隐心⑨。放生堪积德,禄寿好培根⑩。滋味勿多贪,生灵害百般。乍过三寸舌,谁更辨咸酸禽鸟莫轻伤,轻伤痛断肠。杀生多减寿,利害细思量。牛犬与田蛙,功劳百倍加。一门能戒食,瘟疫免全家。惜字一千千,应增寿一年。功名终有分,更得子孙贤。俭朴最为良,奢华不久长。粗衣与淡饭,也好过时光。靡费真无益,十分体面装。省来行善事,保尔子孙昌,急难人人有,伤心可奈何此时为解救,阴德积多多。欲望后人贤,无如积善先。临终空手去,难带一文钱。生意经营客,钱财总在天。留心能积德,明去暗中添。技艺随入学,营生到处寻。一生勤与俭,免得去求人。

注释①花鼓:花鼓戏。流行在湖北、湖南、安徽等地的一种民间戏曲。滩簧:清代流行在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的一种曲艺。即现在沪剧、甬剧、苏剧等等剧种的前身。 ②点:挑选。旧时戏班演戏,由观看者根据戏班提供的剧目单子来决定演出什么,为"点戏"。 ③指妻子和女儿(受到*戏的影响)干出败坏名誉的事来。 ④陷马坑:过去打仗时掘来使敌方马匹陷落的土坑。坑上用稻草等伪装;坑底插竹签、长枪等锐器,使马陷落后被刺死。 ⑤溺女:把初生的女婴溺死。 ⑥结冤:与枉死女婴结下的怨仇。迷信说法,被杀者的鬼魂会在冥中报复杀害者。 ⑦为什么要(将自己的母亲、妻子与生下的女婴)两样看待 ⑧集会:指集合人们一起来保护婴儿。 ⑨恻隐:同情心。 ⑩培根;培育根本。比喻得到更牢靠的保障。 刚经过舌头。指咽下食物。 惜字:爱惜印着或写着文字的纸张。 "靡费"二句:十足是装点面子的。 昌:昌盛,繁多。旧时以多子多孙为福气。 除了伤心之外无可奈何。 表面上(钱财)少了,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因积德带来好运使所得)反而增加了。 营生:谋生的方法。

原文

步担肩挑子①,全家性命存。得钱能有几,何忍与他争。更劝上头人,休将婢仆轻。一般皮与肉,也是父娘生。强取人财物,良心坏十分。银钱虽到手,面目不留存②。何苦学凶人,谋财是黑心。青天来霹雳③,财去命难存。负义忘恩者,原来不是人。试从清夜里,细细想平生。搬是搬非者,冤家结最深。终须招恶报,拔去舌头根④。凡事随天断,何须太认真。不妨安我分,做个吃亏人。少小须勤学,安心进学堂。书声宜响亮,字画必端方⑤。言语须和气,衣冠贵肃齐⑥。好将人品立,方可步云梯⑦。年少书生辈,*书不可看。暗中多斫丧⑧,白壁恐难完⑨。过失须当改,人生几十秋。死生原大事,急速早回头。字纸弃灰堆,灾殃即刻来。好将勤拾取,危难更消灾。五谷休抛弃,须知活命根。时时能惜谷,得福更非轻。天地须知敬,清晨一炷香。亏心多少事,每日细思量。同享太平福,人须学善良。倘为邪教误⑩,何以对君王王法宜知畏,奸刁勿逞凶。欺人心地坏,头上有天公。共把皇恩报,银漕须早完。倘然久拖欠,四季不平安。作恶行凶者,便宜总占先。一朝灾难到,大错悔从前。第一伤人物,无如鸦片烟。此中关劫数,明者避为先。诗句《神童》续,良言值万金。善人终究好,天理弗亏人。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

注释①指挑着担子穿街走巷的小贩和小手艺匠。 ②把脸面丢尽了。 ③迷信说法,暗中做坏事的人会被天雷打死。 ④死后会堕入拔舌地狱。佛教称,人生前如果对他人诽谤谗毁,死后将堕入拔舌地狱,被拔去舌头。 ⑤字画:写字的笔划。 ⑥肃齐:端庄整洁。 ⑦步云梯:凭藉云彩升天。喻在仕途上步步高升。 ⑧斫丧:伤害,损伤。 ⑨壁:圆形有孔的玉器。喻美好的品格。 ⑩邪教:指被官府禁止的各种民间宗教组织。 银漕:税银和税粮。古代税粮都经河道运往指定地点,故称漕。 劫数:普遍降临到世界上的厄运、灾祸。 谓这首诗是《神童诗》的续诗。妄想:不切实际的想法。指人的欲望。

作者简介

汪洙,字德温,鄞县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其幼颖异,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 。

天旱终于碰到天降甘霖;

流浪异地,无意中遇见昔日的知心好友;

新婚之夜;

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功,金榜题名。这是出自宋代诗汪洙的一首诗《喜》。

一,注解

久:长时间。

甘霖:下雨的意思。

故知:老乡,乡亲。

久旱逢甘霜:指干旱了很久,忽然遇到一场好雨。形容盼望已久终于如愿的欣喜心情。

他乡遇故知:指在远离家乡的地方碰到了老朋友。指使人高兴的事。

二,自己的看法

这首诗将人生的喜事全部总结在了一起。第一句,在大旱的时节,人们渴望的是一场大雨,这个时候刚好下了一场大雨,救活了庄稼,就会让人感到特别的高兴。

第2句,作为远方游子,在异国他乡,遇到了老乡,就有种“两眼泪汪汪的感觉”这也是一件非常让人高兴的事。

洞房花烛夜和金榜题名时,娶妻是人生大事,金榜题名又是事业腾飞的象征,家庭美满事业有成,更是一件大喜事。

作者简介。

汪洙,字德温,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其幼颖异,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父,汪元吉,曾任鄞县县吏。在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时,因看重汪元吉的为人,特把汪元吉推荐给转运史,叫汪元吉负责明州府的法律方面(司法参军)的事务。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出自宋朝汪洙的“神童诗”。 

原文

《神童诗》

作者汪洙 朝代宋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

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遗子满赢金,何如教一经;

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古有千文义,须知学后通;

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

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

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

大比因时举,乡书以类升;

名题仙桂籍,天府快先登。

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

萤窗新脱迹,雁塔早题名。

年小初登第,皇都得意回;

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

一举登科目,双亲未老时;

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

英雄三百辈,附我步瀛洲。

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

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宫殿召绕耸,街衢竞物华;

风云今际会,千古帝王家。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太平无以报,愿上万年书。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土脉阳和动,韶华满眼新;

一支梅破腊,万象渐回春。

柳色浸衣绿,桃花映酒红;

长安游冶子,日日醉春风。

淑景余三月,莺花已半稀;

浴沂谁氏子,三叹咏而归。

数点雨余雨,一番寒食寒;

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

春到清明好,晴天锦绣纹;

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

风阁黄昏夜,开轩内晚凉;

月华在户白,何处递荷香?

一雨初收霁,金风特送凉;

书窗应自爽,灯火夜偏长。

庭下陈瓜果,云端闻彩车;

争如郝隆子,只晒腹中书。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荷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北帝方行令,天晴爱日和;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

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

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

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句式译文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意思是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

启示作用

这句话表达了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其中的 "万般皆下品" 意味着我们身边的很多东西都是低劣的,不具备高质量和高价值。但是,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真正获得高质量的智慧和知识。

读书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见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人格修养,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充实自己,从而提升自身的价值和竞争力。

此外,读书还有助于解决问题和迷惑,启发我们的智慧,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通过阅读优秀的书籍,我们可以汲取作者的思想智慧,从中得到启示和指导,帮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结果。

人生四大喜指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人生四大悲指少年丧父母,中年丧配偶,老年丧独子,少子无良师。

四悲四喜指的是人生四大喜和人生四大悲,出自《神童诗·四喜》。

《神童诗》一卷,旧传宋代汪洙撰。后人以汪洙的部分诗为基础,再加进其他人的诗,而编成《神童诗》。实际上传世的《神童诗》并非尽是少年神童之作,也不全出于汪洙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代编补修订,增入了隋唐乃至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篇名也大多是另行添加的。诗体皆为格律工整的五言绝句,文字浅显易懂,是适合少年学诗的范本。

扩展资料

四喜

人生四大喜: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出处

《神童诗·四喜》,作者汪洙,字德温,北宋晚期人。汪洙九岁时即赋诗,有“神童”之佳称。汪洙诗才横溢,他先后写了不少言绝句诗,都是一些便于孩童记诵的短诗。就有当时的塾师门将汪洙所赋的三十多首五言绝句汇编诠补成集,题为《汪神童诗》。

《神童诗》文词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儿童记诵,它与《三字经》等同誉为“古今奇书”,成为训蒙儿童的主要教材,流传极广,影响至为深远。

一说出自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八·得意失意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四悲

少年丧父母,中年丧配偶,老年丧独子,少子无良师。

在 宋·洪迈《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中,又将“寡妇携子悲、将军被敌擒、失宠宫女泪、落第举子心”,总结为四悲,每当人们念及此,不仅黯然伤神,说不出的丧气。

参考资料:

-四喜四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0894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